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

楊玄感之信言道:“……今上纂承寶曆,宜固洪基,乃自絕於天,殄民敗德。頻年肆書,盜賊於是滋多,所在修治,民力爲之凋盡。荒淫酒色,子女必被其侵,耽玩鷹犬,禽獸皆離其毒。朋黨相扇,貨賄公行,納邪佞之言,杜正直之口。加以轉輸不息,遙役無期,士卒填溝壑,骸骨蔽原野。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鞠爲茂草。

玄感世荷國恩,位居上將,先公奉遺詔曰:‘好子孫爲我輔弼之,惡子孫爲我屏黜之。’所以上稟先旨,下順民心,廢此淫昏,更立明哲。四海同心,九州響應,士卒用命,如赴私讎,民庶相趨,義形公道。天意人事,較然可知。公獨守孤城,勢何支久!願以黔黎在念,社稷爲心,勿拘小禮,自貽伊戚。誰謂國家,一旦至此,執筆潸泫,言無所具。”

就兩軍陣前的書信來說,楊玄感這封書信寫得可謂是相當的有水準,前半部分歷數楊廣的罪狀,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讓普通人難以分辨,都以爲是真的。

下半部分更是拋出了個大殺器,說他之所以造反,是因爲他爹楊素有隋文帝的遺詔,可以爲皇室除去惡子孫,這甭管人信不信,反正使得楊玄感瞬間有了大義的名分。

這就是爲什麼樊子蓋在看了那封信後,這麼生氣的原因。

看着此時樊子蓋那猙獰的面目,四周的官員大氣也不敢喘一下。

樊子蓋掃了衆官員一眼,他也知道現在洛陽最大的憂患,不在城外,而是在蕭牆之內,如果他還不能在短時間內完全掌控住洛陽,楊玄感定能輕鬆進城。

要想掌控洛陽,必先立威,而最能快速達到立威效果的,自然便是殺人了。

樊子蓋將目光看向了前番出戰討伐楊玄感失利的裴弘策,“楊玄感太過囂張了,裴贊治,就由你再次領兵出戰,滅滅他的氣焰吧!

裴弘策此時哪還有膽量出戰?立即堅決表示不願出戰。

樊子蓋臉上露出了詭異的笑容,“來人啊,將這抗命之徒給我拉押出去斬首示衆!”

隨着他的一聲令下,幾個甲士殺氣騰騰的衝了進來,然後將裴弘策拉了出去,沒過多久,其中一個甲士捧着個血淋淋的頭顱進來,身爲堂堂四品大員的裴弘策,就這麼死於非命了。

國子監祭酒、河東人楊汪,見到那人頭後,立即嘔吐了許久,臉色發青的道:“這太不像話了,一個四品大員,怎能說殺就殺?這洛陽可不是你姓樊的說了算!”

樊子蓋又將目光看向楊汪,“你也要嘗試一下人頭落地的滋味?那我就成全你吧!”

說着向甲士揮了揮手,楊汪立即驚出一身冷汗,他只是一時心有不岔而已,可不想就這麼送了性命,於是立即向樊子蓋叩頭求饒。

殺人立威,最要緊的是得把握尺度,如果殺得人人自危,那這洛陽城恐怕今晚就會被人打開了。

於是,等到楊汪將頭都叩得流血了,樊子蓋這才答應免他一死。

從這一天起,東都的將領官吏都震驚肅敬,不敢再直視樊子蓋,樊子蓋在東都得以令行禁止。

六月二十一日,楊玄感已得軍六萬,然後使用全部兵力猛攻洛陽城,但東都兵力充足,人口近百萬,樊子蓋這時的掌控力又大爲加強,足以防守。

所以樊子蓋根據軍情率兵堅守了多日,楊玄感依舊無法攻克城池。

不過,那些在外募兵救援東都的達官子弟,聽到裴弘策被處死的消息後,都不敢進城,紛紛投靠了楊玄感。

其中包括一代名將韓擒虎的兒子韓世諤、觀王楊雄的兒子楊恭道、虞世基的兒子虞柔、來護兒的兒子來淵、裴蘊的兒子裴爽、大理卿鄭善果的兒子鄭儼、周羅的兒子周仲等四十餘人,楊玄感將親信要任的職位都授予了他們。

這件事發生之後,楊玄感軍的聲勢再次暴漲,使得更多的人前來投奔,故而楊玄感的人越打越多,很快兵力便已多達十餘萬人。

……

遼東城許久攻取不下,楊廣自從得知楊玄感之弟逃走後,便擔憂他會謀反,但又不願就此撤軍,只得一面派人去打聽情報,一面採取了蘇威之計策,派人制做一百餘萬個布袋,每個布袋裝滿土,打算用布袋堆積成一條寬三十步、與城牆同樣高的象魚脊樑一樣的坡道,讓士兵們登道攻城。

楊廣又命人制做八輪樓車,樓車高於城牆,設置在魚梁道兩旁,打算向下射殺城內的人。

這兩個法子一出,遼東城的高麗軍頓時壓力倍增,漸漸有些抵擋不住了。

遼東城已危在旦夕,隋軍很快就要攻破這座被鮮血染紅的城池了,楊廣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然而就在這時,報告楊玄感謀反的公文終於送到了他的手上。

楊廣大爲驚恐,他可以將全國各地的那些反叛視若無睹,是因爲知道那些反叛對他的皇位威脅不大,一羣泥腿子也就搶點東西,殺點人,除此之外還能怎樣?

楊玄感卻不一樣,弘農楊氏自西漢以來就是頂級的豪門大族,父親楊素更是權傾天下的人物,如果讓楊玄感得了洛陽或關中之地,肯定會有許多其他門閥的人倒向他的。

到了那個時候,這皇帝的寶座該由誰來坐,可就說不定了。

楊廣讓納言蘇威進入帳中,將楊玄感反叛之事跟他說了,然後憂心忡忡的道:“此子恐怕要成爲大禍患了。”

蘇威道:“楊玄感爲人粗疏,不必爲他謀反而憂患,只要在他攻下洛陽或進入關中之前,讓援軍合圍,他必敗無疑。”蘇威說到這後,眉頭緊皺的道:“但是,就怕這件事會因此逐漸成爲動搖國家根基的來由啊。”

楊玄感是第一個反叛隋朝的豪門貴族,但是恐怕不是最後一個,普通百姓造反動搖不了隋朝的根基,但要是各地的豪門貴族都參與造反了,這天可就要大變了……

第114章 突厥南下第七十九章虎將第146章霍邑之戰(上)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262章入主中原第155章 李、王初交鋒第245章 北海第268章 劉黑闥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九十三章廝殺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249章 連珠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166章 瓦崗寨之變(下)【求首訂!】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二十章 奇襲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196章 不降唐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177章 煙花三月第169章 魅雪第216章 朱桀滅第七十六章 女兒情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264章江南攻伐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271章 名聲大噪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235章 勸尉遲第171章 除夕夜(下)第217章 鄭王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216章 朱桀滅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106章 劉文靜之言第二十一章 周法尚第246章 討伐李密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二十七章 花魁選舉第145章 戰略吹捧第179章 江都之亂(下)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七十七章 打獵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楊廣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265章 皇家矛盾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八十九章 馬場第256章 攻伐第186章 高墲戰敗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一章 李家郎第135章 蒲山公營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一章 李家郎第三十八章 王爺,不好了!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233章 山丘遇險第213章 內憂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140章 劉武周起馬邑第228章 裴氏父子來歸唐第245章 北海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十一章 俏書生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249章 連珠第七章 轉變之始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180章 殺戮繼續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249章 連珠第179章 江都之亂(下)第八十章 河東第247章 尉遲恭VS李元吉第271章 名聲大噪第七十二章 末路第八章 兄弟相見第五十八章 濟水之戰
第114章 突厥南下第七十九章虎將第146章霍邑之戰(上)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262章入主中原第155章 李、王初交鋒第245章 北海第268章 劉黑闥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九十三章廝殺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249章 連珠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166章 瓦崗寨之變(下)【求首訂!】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二十章 奇襲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196章 不降唐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177章 煙花三月第169章 魅雪第216章 朱桀滅第七十六章 女兒情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264章江南攻伐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271章 名聲大噪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235章 勸尉遲第171章 除夕夜(下)第217章 鄭王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216章 朱桀滅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106章 劉文靜之言第二十一章 周法尚第246章 討伐李密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二十七章 花魁選舉第145章 戰略吹捧第179章 江都之亂(下)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七十七章 打獵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楊廣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265章 皇家矛盾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八十九章 馬場第256章 攻伐第186章 高墲戰敗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一章 李家郎第135章 蒲山公營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一章 李家郎第三十八章 王爺,不好了!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233章 山丘遇險第213章 內憂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140章 劉武周起馬邑第228章 裴氏父子來歸唐第245章 北海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十一章 俏書生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249章 連珠第七章 轉變之始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180章 殺戮繼續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249章 連珠第179章 江都之亂(下)第八十章 河東第247章 尉遲恭VS李元吉第271章 名聲大噪第七十二章 末路第八章 兄弟相見第五十八章 濟水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