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

行船在風波盪漾的大野澤上,到處都是發黃泛白的葦草、漂浮在發暗河水的枯枝敗葉,所構成初冬凋零、枯寂的景象。曹翎亦是滿懷心事的看着遠方,那正是彼岸州治兼理所——鄆城所在的方位。

因爲有熟悉故舊的主動協助和提供資源,所以他容易就在這次水畔鎮子當地補足了食水用度,還得到了用以橫渡大野澤的船隻和人手;甚至還有其帶領的十多名士卒自願放棄職事來相隨。

“小衙內,您能回來真是太好了。。你可不曉得,自從老節帥爲國殉難之後,大夥兒的心思都亂了啊。。”

只是同船的徵募虞候李三官,猶自直在他耳邊不停唸叨道。

“好容易推舉了那位留後上位,結果魏博鎮那些狗東西就轉頭打過來了啊。。我就想了,要是衙內您還在的話,豈又能那麼輕易了丟了三州十幾城之地,被人打到鄆州境內呢。。”

雖然知道對方放棄了職責來跟隨自己,乃是心中別有所求並不只是報恩那麼簡單的動機。但曹翎還是好聲氣給應承了下來。畢竟還要藉助彼此的干係,掩護自己前往鄆城之中相機行事呢。

曹翔也由此從這位名爲李三官的虞候口中,得到了在父兄相繼同天平軍主力泗水戰死之後,在天平故鎮內所發生的一系列事端和變故。

比如那位臨危受命被推舉上天平軍節度使留後的堂弟曹實存,實際上今年纔不過十一歲;因此節衙上下的諸事大權都掌握在了都虞候呂廣琦和都團練使趙泓手中。

因此,原本曹氏父子相關的老人和部舊,都被逐步的貶斥、棄用和外放、打發到那些無關緊要的職事上來,比如像李三官這般的親從,就被指派到鄉間去募兵和哨糧之類的。

要知道,原本作爲世代忠於朝廷而以文官甚至是宰相兼任節帥,與忠武、泰寧等北地強鎮並稱朝廷在關東基石和防要重地,最盛時有兵額三萬三千五百員,而且還不計各州備盜、巡守的團結子弟或是守捉兵。

又因爲正當諸水交匯的漕運樞紐,天平軍除了供養和維持這些軍伍之外;每年還可以進奉朝廷的兩稅及椎酒錢十七萬貫,又時常內獻於天子的瓊林、大盈諸庫,絹帛土貢動輒數以萬計。可謂是既贍強兵又得足食。

然而自從關東大旱連年,天平軍治下亦是羣盜蜂起;而當曹州冤句出了個黃巢之後,作爲威臨關東的強鎮之一天平軍,也不可避免的開始走下坡路了。

先是黃巢率領的賊軍聲東擊西的打破了鄆城,當衆處決了節度使薛崇;然後鄆將崔君裕又在當地自立爲留後權知州事;發動兵變趕走了朝廷派來的節度使張錫,又嚇的繼任的楊損不敢前來履職。

直到尚屬平盧節度使宋威副手的曹全晸,引兵追擊王仙芝賊軍時路過其境;才乘其不備而折轉攻殺崔君裕,就此令鄆州及天平軍所屬衝歸朝廷。

然後曹全晸在任上勵精圖治、聚民屯守數載,才令這中原盜賊蜂起的首亂之地,朝廷眼中的“賊鄉”,重歸一時的平定與小安。故而曹氏在任爲時尚短卻是已然頗得人心。

在他手上,雖然尚未能夠回覆到全盛時的三萬三千五百軍額,但是號稱也有兩萬五千員的強兵,還重建了各州及縣下的團練人馬。後來爲了支援河南別地備盜和東都鄰近的討賊事,爲朝廷旨意陸續調走了七八千軍額。

尚未恢復起來之際,曹全晸又得以臨危受命江西招討使,乃引天平軍精銳萬餘人馬南下荊襄,以攔截和阻擋大舉北竄的嶺外賊軍;雖然一路轉戰過來而屢建大功,但是天平子弟亦是逐漸的折損和凋零。

雖然朝廷也有所陸續增補和輸送,但是在令人絕望而悲壯的徐泗一戰之後,這隻天平軍的精銳和精華,還是不免全軍覆沒而盡付東流;以至於鄆州的本鎮所在,竟然只有八九千的軍額可用。

是以,當魏博鎮的韓簡親率大軍攻來之際,僅有一些備盜團練和守捉兵的沿黃各州,幾乎毫無抵抗之能而如入無人之地。最後靠的是鄆州上下同仇敵愾的決死反擊,才於一邊倒的絕地中爭得一線轉機出來。

但是按照李三官的說辭,入境爲了迎戰魏博軍的進犯和侵攻手段,鄆州上下亦是窮盡了手段,甚至就連大野澤上的水賊和境內流民,也在招撫後被拉出來湊數。

而如今在天平軍控制下僅存一個完好的齊州和小半鄆州之地,卻要供養倉促聚集起來的號稱“三萬大軍”,未免有些吃力。因此只能四處分派人手以羅索錢糧和徵募(抓差)丁壯於地方了。

而東面比鄰的(青州)平盧鎮雖然尚有餘力,也是親附朝廷的陣營所在,但是因爲不戰而退的節度使安師儒,回到青州後爲大將王敬武發起的叛亂所驅逐,猶自在梳理和平復內部的異見而無暇他顧。

因此,在對魏博軍取得了初步反擊的成果之後,節衙上下亦是一片再接再厲、乘勝追擊,以光復四州全土的呼聲和浪潮了。當然了根據曹翎的判斷,這其中還有另一番的因由。

因爲若是不能再奪回更多地盤和財貨以爲犒賞和供養的話,只怕好容易聚集了這麼多人馬的鄆州城內,亦要在財計供給不及之下重新生變了。

想到這裡,曹翎的歸還之心就更加的迫切了。

與此同時,在大軍剛剛初陣不久的鄆城之中。出身博陵崔氏別支而面白少須,看起來頗爲端重城府的鄆州長史兼掌書記崔用,也在私下接待一行突然來訪的使者。

“昌黎王(韓簡)那兒已經說了。。我魏博健兒只求財帛子女,旌節和田土一概不取。。還望長史千萬不要自誤,以免耽擱了這滿城上下數萬百姓的身家前程。。”

而作爲昌黎韓氏支系之一,臉狹眉長自有幾分儒雅氣質的魏博孔目官兼做使者韓建賢,亦是做義正言辭的遊說道:

“某自當曉得長史與小留後乃是師生之實,可若是呂、趙二將此番建功得歸之日,這節衙上下可又有長史多少的立足之地麼。。”

“昌黎王自當願意協助小留後(曹實存)實掌權柄,並以妻愛女,自此以翁婿之義相互扶持,以待世間之變。。不知道崔長史還要猶豫什麼呢?”

“殊不知,朝廷一貫苛待吝賞於有功之臣,非急用方纔給賞名爵,不用則棄之若彼,而追奪功名。。如今更是闇弱不堪而西避於蜀中,可還讓人有什麼指望不成麼。。”

“至於那竊據兩京的叛賊,更是於天平軍上下有血海深仇,家國之恨;難道難道貴鎮子弟,皆可以甘心屈居彼輩無君無父之徒以下麼!。。”

“如今天下板蕩,關東舉目皆賊。也唯有我家昌黎王率魏博健兒應時而起,願連接各方有識之士而行守土安民之責,內以爲聯接互保之盟,外爲釐清中原之勢。。”

只是在這番的拜別出來之後,韓建賢剛剛坐上出城的馬車。

“難道王上真要與此輩謀和,而保全其天平旌節麼。。”

他身邊就有人忍不住發問道。

“這自當是虛以逶迤的手段,”

韓建賢卻是毫不猶豫的道

“王上新據鄭滑之地,尚且須得時日來經營和鞏固;又新逢前師兵敗鉅野縣,多少折了些銳氣不說,此刻只怕鄭滑各縣都有些騷然了。。”

“既然一時謀取不得其法,那姑且以些許之利穩住眼前的局面又如何?我等久受王上恩德,便就用在此處了。。況且我已然看出來了,這廝亦是有所私心作祟,斷然不會無動於衷的。。”

“莫說是就此拿下天平鎮或是令其降順,若只是一些空許的名利權柄,就能令天平鎮上下不和乃至不戰自亂,那我被也是不負所托、不虛此行的。。”

然而,正在馬車上交頭接耳韓建賢,忽然似有所覺轉頭過去,卻見到一隊例行歸來的巡邏士卒,正在徐然錯身而過而已,不由略有些感嘆道。

“這天平鎮倒也不可小覬,在大部兵馬盡出之後,竟然還有這種形貌和氣度的留守士卒麼。。”

而混跡在這一隊士卒當中的曹翎,亦是有所感用眼角瞅了一下滾滾而過的馬車車廂;卻絲毫沒有擡起頭來,而繼續將自己的面貌遮掩在了雙耳平頭帽下,亦步亦趨的向着城內行走而去。

而在鄆州子(內)城節衙之中,作爲當事人的崔用也緊鑼密鼓的召集了,自己姑且可以信任的手下來商議此事。

事實上在此之前他也只是一個區區的衙下奏紀官,與之前自立爲留後的牙將崔君裕一樣,也是出自博陵崔氏的別支,不同的房下而已。

這也是作爲博陵崔氏子弟的天然主場優勢,幾乎遍佈在河南各方勢力的麾下。任何只要是來河南任事或是就鎮的大臣、軍帥,總是無可迴避的要徵辟或是延請崔氏子弟效力於帳下,

在這亂世之中,身爲五姓七望之一的崔氏各支想要自保,乃至經久不衰的存身下來,就不可避免的要獲得可以自居一方的武力和名份作爲傍身的基礎。

之前崔君裕的失敗,也不過是崔氏多線投注下一次功敗垂成的努力而已;本以爲此事已經不再做他想了;但是未曾想到曹全晸父子皆戰死之後,讓尚是稚須小兒的侄兒曹實存上位。

作爲與曹實存有着師生之誼的名份和資歷,也讓一貫名不見經傳的崔用得以見重於這位小留後的身側,而隱隱掌握了衙內的公務機要。是以在唯今之勢下,他也不免暗自生出些野心和自我慾念隱隱膨脹起來。

因爲,如果按照對方的建議行事的話,他就算是不能成爲一個名正言順坐堂的節帥,也可以做一個站在幕後操持諸事的“隱帥”。因此他召集這些人,也不過是給自己的意動心思提供上更多的理由和憑據,晚上更多細節而已。

更何況,他在軍中也不是沒有憑據和跟腳的。至少在崔氏所支持的收買和招攬手段之下,已經有好幾位軍將已然在暗中爲之輸誠,其中也包括了前方那位新近以軍功崛起的押衙將朱瑄。

而在數十里外身爲天平軍前都押衙將兼先鋒使,生的一副豹頭環目、孔武健碩的朱瑄,也頂盔摜甲身先士卒的咆哮和鼓譟着,衝進了又一座剛被攻破/收復的城池之中;

只是他所面對魏博軍的抵抗依舊是薄弱的不成樣子。只要是城池一破,對方就忙不迭的丟下旗幟和輜重,從另一端的城門倉惶逃遁而去。只留下一些來不及逃走的土團兵之流,被肆意的砍殺殆盡卻猶自令人不得盡興。

“本陣那邊那邊怎麼說,就這麼繼續突進下去了麼。。老子可是殺破了第七座城壘了,相應的斬獲卻沒有落下多少,”

隨後丟下滿是血污大刀的朱瑄,亦是有些不滿的對着前來傳令的信使道。

“留後有令,還請朱先鋒再接再厲,直至光復我天平鎮全境。。相應的犒賞和軍資還需時日便會送抵前來,但請先鋒所部先行就食地方。。”

滿頭汗水的信使,亦是一絲不苟的迴應道。

“這到底是留後的號令,還是呂都虞候還是趙都團練的意思。。信不信俺先砍了你,回頭就帶弟兄去催討了。。”

朱瑄不由當場抓住信使胸口,而有些獰色的冷笑起來。

這時候,遠處新佔據的城頭上卻是傳來了遇敵和示警的號角聲。朱瑄這才放開面無人色的信使大笑大叫道:

“總算是有賊子送上門來了。。”

然而片刻之後站在城頭上的朱瑄就根本笑不出來了;因爲在原野之中浩浩蕩蕩軍勢所組成的洪流之中,赫然由幾十面形制各異的將旗,所簇擁着一面斗大“韓”字的將旗。

——我是分割線——

而在千里之外的山南東道,鄧州南陽城附近的郭氏丁平莊,已然再度變成了一個新建和改造當中的大工地。

隨着太平軍的《敵對區域後續處置政策》,丁平莊中的大多數居民自願或是被強制的遷移到其他地方去。這裡也將成爲安置許多在編管區裡,已經達到考察和甄別年限的新移民,所謂的中心屯莊之一。

至於郭氏在內裡留下的園林和後宅,倒也沒有被粗暴的摧毀或是直接拆除掉,而是幫運和移栽走一些華而不實,需要費功夫照料的花木,就此改成了專爲軍人及其眷屬服務的榮軍醫院和老兵療養所。

第二章 活着(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鐵騎擁塵紅(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中)第741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中)第666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續二第813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第五百一十八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續第961章 旌旗颯凋傷(續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活3第971章 征衣卷天霜(續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913章 戎車森已行(續第1011章 行歌歸咸陽(續二第975章 揮刃斬樓蘭(續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四百十六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九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第660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續第986章 單于一平蕩(續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伏幟草中低第五百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第750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第二百三十九章 亂投第一百六十四章 興起5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720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1011章 行歌歸咸陽(續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潮動6(前面發錯了沒法改,這纔是189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漸變四第1013章 徵師屯廣武(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各方第二百五十五章 發端5第991章 種落自奔亡(續二)第637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下第889章 虜陣橫北荒(續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亂變2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下第四十九章 後續4第一百四十章 意想第978章 彎弓射賢王(中第四百零一章 候烽河外暗第三百零一章 後事尚維艱(上第839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遙寄雁南書(中第五百九十七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中第1028章 虜陣精且強(中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1003章 收功報天子(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潮動3第三百三十三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續第二百一二十章 各方5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五百九十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第六百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二第七十一章 再啓第五百五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鐵騎擁塵紅(中第919章 按劍心飛揚(中)第799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續二)第853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第五百三十六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中第六百零五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二第954章 孟冬沙風緊(中第1002章 收功報天子第741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中)第913章 戎車森已行(續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五百八十二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第744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續二第680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四百零七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四十七章 後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第890章 胡星曜精芒。第1001章 烽火入洛陽(續二)第十三章 繼續活下去(中第824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二)5000字了啊第725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第923章 推轂出猛將第四百六十三章 迥戍危烽火(中第三百九十九章 人心不盡足(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當歸第768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第三百九十一章 伏幟草中低(續第三百二十章 表裡兩相知(中第928章 連旗登戰場第一百六十三章 興起4第三百七十四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中)第四百二十六章 各般(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興起5第736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中
第二章 活着(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鐵騎擁塵紅(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中)第741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中)第666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續二第813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第五百一十八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續第961章 旌旗颯凋傷(續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活3第971章 征衣卷天霜(續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913章 戎車森已行(續第1011章 行歌歸咸陽(續二第975章 揮刃斬樓蘭(續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四百十六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九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第660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續第986章 單于一平蕩(續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伏幟草中低第五百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第750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第二百三十九章 亂投第一百六十四章 興起5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720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1011章 行歌歸咸陽(續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潮動6(前面發錯了沒法改,這纔是189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漸變四第1013章 徵師屯廣武(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各方第二百五十五章 發端5第991章 種落自奔亡(續二)第637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下第889章 虜陣橫北荒(續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亂變2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下第四十九章 後續4第一百四十章 意想第978章 彎弓射賢王(中第四百零一章 候烽河外暗第三百零一章 後事尚維艱(上第839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遙寄雁南書(中第五百九十七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中第1028章 虜陣精且強(中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1003章 收功報天子(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潮動3第三百三十三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續第二百一二十章 各方5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五百九十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第六百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二第七十一章 再啓第五百五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鐵騎擁塵紅(中第919章 按劍心飛揚(中)第799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續二)第853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第五百三十六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中第六百零五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二第954章 孟冬沙風緊(中第1002章 收功報天子第741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中)第913章 戎車森已行(續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五百八十二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第744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續二第680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四百零七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四十七章 後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第890章 胡星曜精芒。第1001章 烽火入洛陽(續二)第十三章 繼續活下去(中第824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二)5000字了啊第725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第923章 推轂出猛將第四百六十三章 迥戍危烽火(中第三百九十九章 人心不盡足(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當歸第768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第三百九十一章 伏幟草中低(續第三百二十章 表裡兩相知(中第928章 連旗登戰場第一百六十三章 興起4第三百七十四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中)第四百二十六章 各般(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興起5第736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