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 虜陣精且強(中

相對於關中的烽火連天,在距離廣府千里海程的五方天竺東南部沿海,一場大戰亦是一觸即發。這場戰事的根源,還是太平軍爲了深入並掌握住天竺硝土的產地來源,而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之一。

只是這一次對陣的雙方,分別是作爲波羅王朝遺族的復國軍,和來自波羅王朝故土上的叛臣聯軍;其中叛臣聯軍的主力兼牽頭人,便是曾經朱羅王朝/珠利耶國國內,最大貴族兼做世系外戚的安奇納什氏族。

叛臣聯軍左右兩翼的大多數士卒都沒有統一的服色和兵械,許多人都赤腳露身而髒布包頭,手持鏽刀和叉把、木矛等物,以一面面雜亂無章的旗色爲引導和區分陣營。

而居中的安奇納什氏族就要光鮮和整齊的多了。不但有統一的三色布衫和胸掛皮甲,還用五顏六色的布帶纏在矛頭上作爲引導;其中最爲精銳的身穿亮色鎖子甲和纏頭盔,手持彎尖刀和包皮藤牌。

此外,越過人羣堆簇的陣列後方,隱約甚至還有十幾頭大象的身影;而且不是那種用來日常騎乘和輸運的普通馴象,而是在身上批了藤編甲和毛氈,鼻子裹了厚布套,還有鞍座站着勾矛手和短弓手的標準戰象。

而在地陣當中。又有多輛大小不同多輛鑲嵌着金銀貝寶,彩色絲滌和曲柄苫蓋垂落的牛車,以及環繞四周造型奇異帶着輪錐和刃邊的多人戰車。一杆金燦燦炎型幡頭和彩旌,代表着僅次於昔日王室的煊赫顯貴身份。

此時作爲五方天竺最後佛國,曾經依靠的海運轉手貿易,加上祖地高韋裡河谷的富庶農業產出而強盛一時的的波羅王朝。在數年前遭遇了都城被敵國攻滅,而絕大多數王室死難的噩運。因此如今正是大量國土淪陷,而遍地大小諸侯割據的紛亂局面。

最後只有一位出身卑微的陪嫁使女所生的庶出王子折地那,而僥倖得以逃過一劫,並且通過海路逃到安南境內安頓下來;本想就地大徹大悟的剃度出家,卻又陰差陽錯的被本地僧侶奇貨可居的推出來,獲得了來自東土的太平軍大都督府的幫助和扶持。

因此在一年前,這位波羅王子折地那也在耽摩慄底(今孟加拉的塔姆魯克)港城,完成了登基儀式而改稱拔摩帝三世了。而作爲新君登基並且開始復國的第一件事,就是逐步討伐港城附近幾家小邦君和封臣,並且所首戰連捷。

因此現如今,在這位新君名下儼然已經成爲了領有大小九座城邑、四十多所鄉社/土領;附從土兵五千之衆的一方勢力;但是這也同樣引來了國內割據的諸侯們的反撲和敵對。故此,這一次由安奇納什氏牽頭聚集了近兩萬聯軍前來攻打。

因此,與之相對的則是數個大小不一的方陣,但都打着代表波羅王室的貝葉旗。其中來源也不盡相同,但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用大都督府提供的軍械給武裝起來,並且千里迢迢海運過來的各家武裝。

其中陣列的是最爲整齊和精悍的則是由果毅都尉安敦領下的廣府義從,足足有三團約千餘名武備齊全的精壯士卒。以安南、嶺西招募的土夷、山民子弟爲兵源;其中不乏太平軍中退下來的資深老卒和近海巡檢司輪訓的兵員。

安敦本是歷代外域藩人海商在廣府伎家留下的“胡孽子”,屬於那種生下來沒多久就流落街頭最爲微賤的雜種;歷經苦難好容易活到了中男,纔有外來的黃巢大軍願意接納他們,而將其編爲敢虜營驅效陣前。

在歷經死傷累累之後纔有少部分人倖存下來,成爲廣府巡禁隊的一員。又正逢廣府發生了變亂而在一夜之間成爲太平軍的俘虜。最終那位大都督卻是寬赦和留用了他們這些可憐人,令其各得所用而得以有所尊嚴的活在世上。

而安敦無疑是期間感恩戴德,對於報效大都督最爲忠誠和賣力的代表。因此,在原本外域商團的護衛武裝領頭“肥孔”,就此帶領一批部衆北上作了爲溫州主簿之後;作爲副手的他也被提拔起來,繼任爲域外商路和開拓事業,保駕護航的專屬武裝負責人。

而矗立在左側陣前的則是別號“南山賊”的前義軍頭目南齊雲。

作爲他們這些在太平軍崛起過程當中,願意識相交出人馬和據點,而帶着身家道南方去做寓公的首領們;大都督府在事後倒也沒有怎麼刻意的針對和盤剝他們,反而給他們指出了一條向着海外通貿和徵拓的營生路子。

因此,在當初的廣府譁變當中處理掉一批不安分之輩之後,因爲南齊雲在這場變亂當中,因爲表現得當而得到了變相的籌賞——帶領部舊參加這一輪海外徵拓活動的入場資格。

然而他卻是自覺本錢有限而所圖更多,乾脆就把這個份額拿出來作爲由頭,讓那些同爲富家翁和寓公的前義軍頭領們,投獻相應的錢財、人手和物資,並以此爲合股居中分享利益。

因此,現如今他們這些富有身家的寓公們,不用再親身奔忙和經營就可以坐食其利,或是享用一份穩定的分成;因此,任何想要擾亂廣府而壞了海貿事業的人,無疑都是他們深惡痛絕的死對頭了。

而他們子弟、族人和部曲,同樣也在這場對外的大型徵拓活動當中發揮餘熱和享受戰利品的分成。因此,最初那支上萬人跨海而來的徵拓大軍,他們就足足佔了三分之一強;而又以親自領頭上陣的南齊雲馬首是瞻。

當然了,因爲各自擁有的財力和物力參差不齊,因此在相應的裝備上同樣也是雜亂無章,但是至少可以確保人人有件皮護套或是疊紙甲,最不濟也是一口精鋼砍刀或是制式鐵錐槍的配置。

而且因爲他們多數都是裝備惡劣之下,與官並廝殺出來的義軍出身,反而更加擅長在複雜而狹小環境中的亂戰、混戰,乃至憑藉這些雜亂器械,配合默契的進行遊鬥和爭殺。

居於廣府義從右側的,則是由那些家大業大的海上世族,所贊助和扶持的私家護衛力量。在太平軍逐漸表現出對於海路的控制力之後,這些上不得檯面的力量就成爲了某種意義上的負擔和麻煩;因此參加徵拓也是個比較合適的出路。

此外,又有昔日活躍於近海與內陸之間,卻在太平軍水軍的剿殺和肅清之下,不得不上岸求活和自贖的那些鹽梟、私販子和胥人之屬。攜家帶口參與到這場徵拓中來,就是他們洗白之路。

其中,又夾雜着一些身穿緇、褐等色深衣的僧侶,卻是在太平軍整頓兩嶺叢林的產物和後遺症。被限定了寺觀的數量和配屬僧衆比例之後;自然有大批不合清修要求的僧尼被強制還俗,而場所充公。

其中,作爲正常編制之外多餘僧徒的出路之一,跟隨海外徵拓和行商的船團,去傳播和光大東土改良之後的佛法要義和。從某種意義上說復興這麼一個碩果僅存的天竺佛國,對他們而言據有莫大的意義和成就所在。

因此,其中又分爲護法(武)僧和學問(傳道)僧兩種類型和發展路線。但不管怎麼說,只要他們能夠再中土以外的地域,每開拓和籌建一所寺院,就自然有一所寺院的編制和源流的認可。

因此,在這些筋肉賁張的護法僧和學問僧的簇擁之下,是坐在一輛專門改造而成的漆彩寶車上,便就是這一次決戰名義上的領頭人——拔摩帝三世。

此外處於最後一陣,就是當地徵募和收編的土兵當中,“矮子中選高個”所挑選出來的天竺壯勇(炮灰);出現在這裡的唯一用處就是搖旗吶喊以壯聲勢,同時感受一下戰場氛圍以爲掠陣之備。但是前後總數加起來也不過只及對方的半數而已。

因此眼下的對陣之勢,這也難免呈現出某種意義上的田忌賽馬模式;這也是多數天竺之地大多數邦主番君們的爭戰模式。因爲他們基本不知道權謀和機變爲何物,大都是於開闊處擺下堂堂對陣之勢以爲決勝,要不然在劣勢下退縮城內一味死守。

故而,南齊雲和他手下的兄弟們,總是能夠在各種戰鬥中;遊刃有餘採取不同的對策和手段,來配合廣府義從的各種作戰所需,這一次顯然也不會例外。

隨後在敵陣緩緩推進的煙塵面前,就見一片站在陣前的義從弩手,開始在號令聲中搶先一步舉起強弩搭射放箭;成百上千漫天飛射的箭雨霎那間洗禮了叛臣聯軍。

又仿若是割草一般的帶着無數迸濺而起的鮮血,接二連三貫穿了前排聯軍士卒缺少防護的身體,頓時在那些緩步行進的敵陣之中,清出一片又一片哀呼慘叫、屍橫枕籍的血腥缺口來。

於是一時間之下,變得稀疏許多的叛臣聯軍兩翼開始出現了動搖和混亂,而居中的安奇納什族兵,也不由自主的停下來了腳步;由後方趕上來的弓手射出一陣零零散散的箭矢,卻是大多數都落在了復國軍面前的泥地上。

一時間見狀如此的復國軍不由士氣大振的呼喊起來。下一刻左右兩翼的陣列人馬,就在各自催促進擊的金板敲擊聲中,按照各自家門子弟和部曲組成的大小不等戰團,依次奔涌向前殺入到那些百步外散亂的敵陣缺口中。

然而當他們在混戰的塵埃之中,乘勢大砍大殺沒有持續多久,就突然再度眼前一空,而在面前的煙塵中初現十幾頭張牙舞爪,擡腳揮鼻的龐然大物。

只見這些全副披掛的戰象在御手用撓鉤的刺激和驅使下,毫不猶豫震地轟隆的踐踏着四下崩逃的步卒,而迎面衝撞進大砍亂殺的復國軍先頭。

霎那間的激烈嘶鳴和慘叫聲聲中,那些衝得太快的復國軍卒連同被追看的敵人,就像是被撕扯、掀飛的破布紙片一般,支離破碎的翻飛起來又四散撒落在塵埃中。

而緊隨在十數頭戰象身後的,又有輪轂轟隆的數十輛戰車,從兩翼像是刮過戰場的剃刀一般殺出來;而將所過之處的人體,不分敵我的絞斷、撕裂成兩截三段。

眼見得敵勢如倒卷珠簾一般,綴着露出潰亂和頹勢的復國軍反衝而來;居中不動的廣府義從也再度變陣,卻是那些陣前發箭掩射的弩手如同流水一般向着兩邊退到後列,而露出早已經佈置妥當一字排開的成行小炮。

隨着相繼搖下的小旗翻飛,爭先恐後在煙火震鳴中噴射而出的灼熱炮子,劃過細細的煙跡灰線轟擊在那些迎面奔踏而來的戰象和滾滾戰車之間;霎那間激起了更加響亮的聲囂來。

被迎面擊中側臉而紅白迸濺之間,連哀鳴聲都來不及發出就轟然在慣性中傾倒向前的戰象;在迸濺而起的土浪當中輪轂脆裂翻飛撞到成一片的戰車;被巨大慣性拋上空中又摔折在地,被毫無間歇碾壓過去的人體。

但是更多是那些未曾受傷的戰象,還有那些拖曳戰車的馬匹,在巨響聲中受驚不已的左右扭頭轉身;橫向反身將追隨而來的聯軍步卒給衝撞踐踏的七零八落。

而這一陣短促而激烈的炮擊,就像是某種號令和徵兆。一時間,戰場側向邊沿隔着一條小河的的樹叢中,忽然紛紛抖動了起來,而露出成羣的馬首和盔頂來;

而埋伏在林子裡的這百餘名矮腳馬和騾子騎兵,也成爲了紛亂戰場中出其不意一錘定音的最終決勝力量。

只見他們轉眼奔踏越過淺淺的河流,又毫無阻擋的橫插入敵陣後方,那些顯貴藩主們的車駕當中;幾乎是接二連三的將一面面代表顯赫身份的旗幡給爭相砍倒在地。

而見到這一幕,尚且與那些進退不得的聯軍士卒,也當場驚聲譁然的崩潰四散了起來。而任憑灰頭土臉帶隊退回本陣附近的復國軍,再度士氣暴漲的追殺而來。

第955章 孟冬沙風緊(下第五十七章 驟然(下)第955章 孟冬沙風緊(下第843章 梟騎戰鬥死(續)第六百零三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潮動3第三百七十三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第947章 列卒赤山下(續二)第三百零四章 前路各用心(上第949章 開營紫塞傍(中第710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二百六十六章 再造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916章 明主不安席(續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1053章 簫鼓流漢思(中)第五百七十五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四)第五百八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九)第五百六十一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下第972章 揮刃斬樓蘭第648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中第984章 單于一平蕩(下第1043章 雁行緣石徑(中第781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中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五百四十二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三第七十八章 到達第809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第五百一十七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下第681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續)第四十章 優待(下)第六百零三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政亂人思變(下第914章 戎車森已行(續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802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下第七章 在北 下第896章 羽書速驚電(中第851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中)第一百八十章 土蠻下第697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中第六百一十七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中第五百七十二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第二百五十章 端倪第三百六十五章 薰弦閟餘響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四百零九章 猶記登壇日第668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中)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動3第932章 連旗登戰場(續二第四十六章 心思(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平2第五百七十五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中第803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第652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第一百三十一章 異心3(算昨天的第640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續第854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771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中第五百九十六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第六百一十六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第十二章 繼續活下去第861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中)第892章 胡星曜精芒(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七)第863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續)第855章 戰城南,死郭北第1035章 天子按劍怒(續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宋平4第五百零六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下)第七十七章 上路第四百四十四章 悠悠卷旆旌(續第637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第895章 羽書速驚電第642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第一百七十章 饋禮第五十八章 城下 (續三)第六百八十二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中 新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嘯旅乘明發(中第四百零八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第689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下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中)如約補償的二更來了第912章 戎車森已行(下第831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中)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一百八十九章 潮動7第一百七十九章 土蠻上第790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一百三十章 異心2
第955章 孟冬沙風緊(下第五十七章 驟然(下)第955章 孟冬沙風緊(下第843章 梟騎戰鬥死(續)第六百零三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潮動3第三百七十三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第947章 列卒赤山下(續二)第三百零四章 前路各用心(上第949章 開營紫塞傍(中第710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二百六十六章 再造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916章 明主不安席(續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1053章 簫鼓流漢思(中)第五百七十五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四)第五百八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九)第五百六十一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下第972章 揮刃斬樓蘭第648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中第984章 單于一平蕩(下第1043章 雁行緣石徑(中第781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中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五百四十二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三第七十八章 到達第809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第五百一十七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下第681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續)第四十章 優待(下)第六百零三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政亂人思變(下第914章 戎車森已行(續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802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下第七章 在北 下第896章 羽書速驚電(中第851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中)第一百八十章 土蠻下第697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中第六百一十七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中第五百七十二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第二百五十章 端倪第三百六十五章 薰弦閟餘響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四百零九章 猶記登壇日第668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中)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動3第932章 連旗登戰場(續二第四十六章 心思(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平2第五百七十五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中第803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第652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第一百三十一章 異心3(算昨天的第640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續第854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771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中第五百九十六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第六百一十六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第十二章 繼續活下去第861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中)第892章 胡星曜精芒(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七)第863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續)第855章 戰城南,死郭北第1035章 天子按劍怒(續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宋平4第五百零六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下)第七十七章 上路第四百四十四章 悠悠卷旆旌(續第637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第895章 羽書速驚電第642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第一百七十章 饋禮第五十八章 城下 (續三)第六百八十二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中 新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嘯旅乘明發(中第四百零八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第689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下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中)如約補償的二更來了第912章 戎車森已行(下第831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中)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一百八十九章 潮動7第一百七十九章 土蠻上第790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一百三十章 異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