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中

“這是江東所產的筍燜肉,這是來自荊湖的藕片雞,那是峽江道夔州的魚糕,還有今年廣府所出的糖水橘子和鹽漬青梅、安南的菸葉。。都是這一輪補給之後賞下的。也是時下軍中的緊俏之物,大兄無論是自己受用,還是拿去換成其他好東西都無妨的。”

只見長相質樸的王審知,哐噹一聲放下手中麻線網兜提領的罐頭,又獻寶式得一一介紹道來:

“我和老三(王審邽)還有七郎(王彥復),都指望着大兄早日康復,好一起並肩效力呢?”

至少相比苦戰了一場差點兒沒把性命舍了去的老大王審潮;老二王審知這一隊的運氣要稍好一些。他們雖然也遇到成羣結隊的亂兵阻道,但是隊中有個相對熟悉就近地形的本坊人在,所在在其指引下穿過了好幾處人少的僻巷,有驚無險的在短時內就成功接到了所有的親眷。

然後,他們在成爲最先返回駐地的第一隊之後,卻又換上裝備和帶上便攜的吃食,馬不停蹄的調頭回去接應其他幾隊還在路上的人手。剛出發沒多久就遇到第二隊偕行歸還來的人羣;於是又合力轉向第三隊。。。

當他們滾雪球式的匯聚到第五支臨時小隊之後,卻也接到了就近另一隻被前後堵在街坊中的小隊求援信號。這時候爲了解圍,他們隊中第一例傷亡也終於出現了。但是他們在匯合突出來之後,很快佔據了附近一個大宅院,而依仗狹窄出入的地形阻擋住了那些亂兵缺乏次序的圍攻。

而在參與了這整個過程當中的王審知,卻是幸之又幸的除了疲累和睏乏之外亦是身上連塊油皮都沒有擦破過;反倒是因爲後援到來之後裡應外合的反攻之下,奮力打倒活捉住了亂兵之中一名領頭的將弁;算是有了第一個作爲重要旁證的活口。

所以事後,包括他在內的小隊成員就毫不意外被樹以榜樣,受到戰地式文書和實物嘉獎;不但每人記小功半等(減一年資歷要求)和加給半月餉錢,還得到一枚新出爐的,寫有相應日子和事件的“救助紀念章”;而這些特色罐頭也是作爲事後的犒賞而發下來的。

作爲其中的受益者,王審知自然從舉手投足的眉眼到髮梢,都難免洋溢着某種名爲春風得意的味道。因此,相對被指派到京兆府去聯絡和協調的堂弟王彥復,或又是編在鎮壓分隊里正忙着和戰友一起捉殺亂兵殘餘的三弟王審邽,王審知反而式最先得閒前來探望的。

說到這裡,他不由拍了拍腦袋,又轉向外喊道:

“對了,還有樁事情須得稟明大兄得知。。趕快進來吧!”

隨着他的話語,外間走進來一個粗布裙裳低眉順眼而亦步亦趨的女子。只是長相面貌上讓王審潮略有些恍然大悟,居然與那正在南邊軍舍中的弟媳梅氏,在眉眼之上略有幾分相像。見到兄長得反應之後,王審知連忙介紹道:

“這便是舟娘了,之前有幸在城中遭遇上救下來的。後來方纔得知,她便是梅娘失散多年的妹子了,。。也算是咱家的親緣了不是?接下來我想把她安排到南邊去團聚一二,只是能否請大兄與我一起做個證明和擔保?”

王審潮對此自然是無不可的滿口答應下來,只是簡單詢問了幾個問題就拿出帶有個人編號的兵牌來,在一張毛邊紙的憑信文書上按上摹印和掌紋,就算是簽押了下來。

然而在整個過程當中,注意到對方總是緊隨着王審知的神情變化,而閃爍不已的眼神之後,王審潮不由感嘆起自己二弟的女人緣,實在是太過讓人羨慕了;雖然在這裡號稱是可能妻妹、小姨,但在這裡看情形怕不是要貼附到他身上去了。

然而,今天王審潮的訪客還遠不止這些。隨後就在一名粗壯女衛的陪同之下,又有一名左右顧盼的年輕女子小心翼翼的步入進來,然後見了王審潮之後有些慌慌張張又手足無措的行禮到:

“果然是恩人當下。見的恩人尚且安好,便就安心了。。。奴奴代諸位姐妹寫過恩人義施援手。。”

這名口口聲說稱作恩人的女子,王審潮一下子沒能認出對方來。畢竟,那個時候他這支隊伍救助的人等怕沒有數百之多,其中更是不乏婦孺,又哪裡能夠一一記得住相貌音容呢。當然王審潮也只是寬慰了幾句,又反詢問其對方因由來。。

“賤妾那時的形容委實有些不堪,後來還傷了腳,也是恩人給我塊巾子,才得以走出來的。。”

而這名女子卻沒有意外,卻是臉色有些微微暈染起來道。

這下他終於想起來了,對方那個驚叫起來聲線實在讓人印象深刻。好吧,至少在此之前她和另外幾個閣樓上跳下了街道來的女子都是衣裳不整,而肉坦着白花花的上截身子而只有披散而下的長髮且爲遮掩,讓人看上去眼睛就有些轉不開了。

然而,當這一番有些彆扭和詭異的探訪結束之後,王審潮卻是愈加疑惑起來了。而後他不由詢問起作爲同室病友卻在之前避出串門,又在轉道回來的另一名更加年長和資深的受傷老卒。

“這豈不是順理成章的好事麼?她這是打算要尋你這個恩人作爲庇護和靠山啊!多虧了本軍收容孤弱幹些雜活的善政,不然像是她這般破家喪門的女子,又怎麼憑藉孤苦弱質之身在城中苟活下去呢?”

而這位在轉道回來時聽了不少內情的同室病友,卻是笑道:

“你這榆木嘎達還不趕緊示好,就此順水推舟的成爲人家的終身所託呢。。”

而在滿目瘡痍的平康北里一處房舍當中。剛剛在一名不由分說倒貼上來的女子撩撥和引導之下,不由自主的被迫完成了生命中一次大昇華的王秋,也是淚流滿面的在心中對着列祖列宗禱告着,終於打破和擺脫了縈繞多年依舊還是在室男的詛咒了。

而在城中的其它處,這次變亂的持續影響還在餘波盪漾着。比如從江東論調過來的駐隊校尉李欲遠,就在午間會餐之中難得多飲了幾杯酒水後,有些醉意自得對着左右信誓旦旦道:

“要我說啊,此間事態種種真乃大都督的妙算無疑也。。”

“這話怎麼說的”

邊旁之人頓然有些驚訝起來:

“本來軍中我等,還對大都督主動退讓出長安城來頗多不解之處,原來就是爲了應在此時此刻啊。”

面露薰染的李欲遠越發故弄玄虛道:

“你這是什麼意思!莫要妄自揣測什麼纔好呢。。”

又有人卻是皺眉道:

“此事非是空穴來風啊。。”

李欲遠不由擺擺手堅持道。

“你們可曾還記得,本軍初來這上京城中就是根基膚淺而民心不附,期間又有尚有許多前朝舊屬和餘孽,暗中詆譭和敗壞本軍的風評。前後用了多少工夫,又費了多少氣力,才令城南三門附近諸坊的百姓態度稍有改觀。。至於別處城坊之中的士民,又有多少是真心敬服和效從的呢?”

受到這裡,他用受比劃了一下腳下的土地。

“畢竟是李唐三百年的故都,世代沿襲的人心積澱又怎麼是那麼輕鬆嬗變的麼?要知曉,那些官軍來攻之際,尚有許多裡應外合之輩協同奪城;待到本軍反攻京師之際,又有許多協從官軍負隅頑抗的。”

“若不是這些官軍在城中肆意荼毒過甚,只怕此輩猶自興風作浪於城防之間,殘害追迫義軍眷屬於街市不已吧;這也是大齊新朝根基不足,稍加出師就後防不穩的弊情所在啊。難道我軍不該因爲警醒呼?”

“是以大都督才定下了這番以退爲進的態度;當初卻是算定了這些義軍部屬迴歸之後,斷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吧;如今一殺一救兩方相權之下,豈不是彼消此漲盡收長安人心的一樁大好事了?”

“雖然明面上不免惡了黃王那邊,但是與將來長遠的人心經營而言,這未嘗不是一番壞中見好的因果啊!或者說,你覺得經過此事之後,黃王那邊還有多少人可以繼續令行禁止而言聽計從下去呢?”

“豈有此理,你這莫不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大都督的格局和胸懷使然,又何須在意這些蠅營狗苟的利害得失?”

然而正當衆人聞聲一片沉默當中,又有一個聲音打斷他道:卻是另一名新晉旅帥李漢然,只見他雙手叉在胸前而面露譏笑的冷聲道:

“若要從中取利,豈不是更當是繼續在外坐事其成,再於萬衆矚目和呼籲之聲中應邀而來,豈不是更加名正言順撥亂反正的邀買人心;又何須如此急切聞訊中道馳歸,不惜與直接對陣也要多救下一些生民來。這纔是真正胸懷天廣、不負愛民生民的大慈悲、大義理的救度之心啊。。”

“說得好。。”

“正是這個理兒。。”

這時,其他的將校們亦是紛紛贊聲起來。而李欲遠也像是一下子從某種飄飄然的自我感覺良好當着驚醒過來,而有些張口結舌顧盼着連聲說道:

“我。。我。。我。。難不成還是我想得歪了。。”

第895章 羽書速驚電第三百六十三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下第765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第四十七章 後續第743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續第717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下第751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中第五百七十三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二)第813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第675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歸飛海路遠第五百零一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血灑陣雲飛(中第849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899章 羽書速驚電(續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續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718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第991章 種落自奔亡(續二)第五十八章 城下 (續三)第933章 兵威衝絕幕第687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中第一章 活着第894章 胡星曜精芒(續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五第三百四十七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續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七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716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中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1032章 天子按劍怒第666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續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第862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因思利弊難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671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第1005章 收功報天子(續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三十三章 驟亂(中)第五百零十三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下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四百三十四章 遠道不可思(中第790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第661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續二第1059章 旌甲被胡霜(下)第824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二)5000字了啊第710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八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第六百二十二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中第870章 野死諒不葬第991章 種落自奔亡(續二)第1029章 虜陣精且強(下第718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第989章 種落自奔亡(下)第十二章 繼續活下去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二百五十一章 發端第二百一十一章 間變(我又恢復了第一百九十章 潮動八第二十六章 變化(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造4第五百零六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下)第三百零八章 內外兩相望(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二第881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七十七章 上路第五百九十五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續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因思利弊難(下)第815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887章 虜陣橫北荒(下)第929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下第1008章 行歌歸咸陽(中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1022章 嚴秋筋竿勁第738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第四百九十九章 嘯旅乘明發(續第713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第五百三十三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鳴鼓興士卒(中)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二第1010章 行歌歸咸陽(續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759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續二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714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二)第859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二)
第895章 羽書速驚電第三百六十三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下第765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第四十七章 後續第743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續第717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下第751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中第五百七十三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二)第813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第675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歸飛海路遠第五百零一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血灑陣雲飛(中第849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899章 羽書速驚電(續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續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718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第991章 種落自奔亡(續二)第五十八章 城下 (續三)第933章 兵威衝絕幕第687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中第一章 活着第894章 胡星曜精芒(續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五第三百四十七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續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七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716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中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1032章 天子按劍怒第666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續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第862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因思利弊難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671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第1005章 收功報天子(續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三十三章 驟亂(中)第五百零十三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下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四百三十四章 遠道不可思(中第790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第661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續二第1059章 旌甲被胡霜(下)第824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二)5000字了啊第710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八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第六百二十二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中第870章 野死諒不葬第991章 種落自奔亡(續二)第1029章 虜陣精且強(下第718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第989章 種落自奔亡(下)第十二章 繼續活下去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二百五十一章 發端第二百一十一章 間變(我又恢復了第一百九十章 潮動八第二十六章 變化(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造4第五百零六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下)第三百零八章 內外兩相望(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二第881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七十七章 上路第五百九十五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續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因思利弊難(下)第815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887章 虜陣橫北荒(下)第929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下第1008章 行歌歸咸陽(中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1022章 嚴秋筋竿勁第738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第四百九十九章 嘯旅乘明發(續第713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第五百三十三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鳴鼓興士卒(中)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二第1010章 行歌歸咸陽(續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759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續二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714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二)第859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