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

“國有九破”:終年聚兵,蠻夷熾興,權豪奢僭,大將不朝,廣造佛寺,賄賂公行,長吏殘暴,賦役不等,食祿人多、輸稅人少。

“民有八苦”:官吏苛刻,私債徵奪,賦稅繁多,所由乞斂,替逃人差科,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凍無衣、飢無食,病不得醫、死不得葬。

《直諫書》唐:劉允章

——我是分割線——

淮南道的海陵縣城頭的一處哨樓上,隸屬於浙南暫編營的林千軍,也在全力對付着一隻罐頭。將其中凝固膠狀的豆子鯨肉湯汁,掏挖得乾乾淨淨這才意猶未盡的放到一邊去。

因爲這種鐵殼罐頭本身同樣也是個好東西,大可以重新加工成各種器具、物件和工藝品之流;同樣在軍隊內部的交流小市上很有些去處。

但是,林千軍將其留下來,則是爲了製作成相應手感和力度的練習器械。自從見識過了相應的威力之後,他就開始希望能夠加入到擲彈手或是銃兵構成的火器序列當中。

比如,僅僅靠海陵城頭上的這幾門長筒小炮,就能在標定射界內打得來攻之敵人仰馬翻的,連帶等閒攻城器械都一起摧毀掉。然而遠處再度響徹開來的轟鳴和嘈雜聲,卻讓他身邊的一名軍士低聲抱怨道:

“又開始了麼。。這揚州城都被圍了多少次了。。每回都是這般的戰陣麼”

雖然看起來遠處營盤中,嚴陣以待的敵軍堪稱人多勢衆,但是他們從上到下反而並不怎麼擔心,而依舊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的,保持着按部就班的常態。因爲類似的事情在這一個月內已然發生了好多次了。

隨着揚州方面的控制力和影響範圍,在來自西面淮西軍的劉漢宏、西北面壽濠軍的楊行慜、北面的蔡州軍孫儒三方的交替打擊之下,不斷的縮水到只剩下揚州城附近的一小片地面,淮南道膠着的局面也轉向了另一種態勢。

尤其是隨着防禦北面的右都虞侯畢師鐸部,也不得不放棄高郵等地退入揚州城之後,反而大大加強了廣陵城的守備力量;因此在強攻不下的局面中,這三家以揚州境內爲戰場的衝突反而愈演愈烈起來。

期間又不知道上演了多少連橫合縱,勾心鬥角的勾當,大小衝突亂戰也有數十場之多,幾乎五日不穩兵戈之聲。但是無論哪家前來包圍這座揚州城,都必須分兵出一部來就近監視和警戒,駐留在海陵縣的太平軍所部。

然而最近局勢還是不免發生了變化。

首先被出局是作爲外來勢力的蔡州軍,孫儒所部在地方燒殺荼毒太過酷烈;因此最先遭到了楊、劉兩家暗中默契的同時攻打。天長縣城內外的兩萬人馬當場土崩瓦解,只剩孫儒在內少許人等逃回楚州山陽去苟延殘喘。

然後,楊行慜又不知道如何與城中的畢師鐸取得了聯繫,裡應外合襲擊了表面上兵勢最盛的劉漢宏營地;斬殺大將劉漢有、曹公汶;最後僅有劉漢宏引本部數千而遁,大批輜重盡爲所有。

然而隨後畢師鐸就馬上與楊行慜當陣翻臉。先下手爲強的以少許精銳馬隊襲擊了壽濠軍在六合縣的糧臺,大肆焚掠之;本部卻被親率主力壓上來的楊行慜打的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丟下繳獲分散逃亡自諸門遁回城中。

目前看來,雖然楊行慜的壽濠兵馬所取得的優勢越發明顯,但是在他未能打下揚州廣陵城一天,就不能抽手出來全力對應和拔出這處太平軍的江北前頭堡和前進據點。

另一方面,雖然駐守在海陵城這裡滿打滿算不過兩營兩團,但是有着丹陽口和赭石磯在內的數條過江浮橋作爲後盾,聞警之後獲得更多的支援和補充也是須臾之間的事情。

此外還有來自沿海和江面上的水軍支援,在淮南軍戰敗之後就依舊徹底失去對於,就連原本的連同大江的漕河口都被刻意用大木淤塞起來。所以這些太平士卒在見多了之後,也就見怪不怪的各自忙活不停了。

而在遠處江口淡水與海水交錯環繞當中的狼山鎮內,轉隸巡海水營的旅帥齊可休,也抹開着浸透盔子流下的汗水,望向剛剛卸下一批物資。

從那次江東大戰的狼山鎮易手之後,太平軍就對這處大江出海口的扼要之處,進行了不惜成本的大規模重修工程。

不但將面對口外淺海沙灘地上的小港區,給拓寬和加固成足足十條通行大車的棧橋和泊位;還圍繞着原本狼山鎮所在——背靠小山包的斜坡地,用江南運來的三合漿和大塊燒磚,修築起了一圈八棱形的城寨來。

在每個棱角之上還佈置了可以小範圍挪移的炮位和四寸長炮,再加上牆壘上版築夯土而成,方便弓弩火銃攢射的碟口,可謂是固若金湯的將港區和周邊延伸出水面的一大片範圍,都納入到了打擊威脅之中。

因此,眼下狼山鎮的主要任務和存在意義,便就是隔斷大江水系與東南外海之間,就此聯繫往來的輸送通道和軍事上互爲呼應的可能性。至少,當初那些淮南水軍繞道外海襲擊江口以內的事情,是不可能再輕易發生了。

——我是各表的分割線——

襄州城西郭,來自關東地區的前大唐東都分司留守劉允章,也在某種忐忑心情當中步入當地大講習所的側門之中。

他乃是鹹通九年特科貢舉的進士,後來歷任省臺翰林學士承旨、禮部侍郎。也執掌過朝廷的貢舉,又一度出爲鄂州觀察使、檢校工部尚書,後遷東都留守。

直到黃巢犯洛陽,身爲東都留守的劉允章既不能拒,而主動率一衆文武出迎歸降,以爲保全闔城上下,結果也導致他在士林裡的名聲大壞,被市井小兒的歌謠譏諷爲“賊直諫”。

劉允章本以爲自己就此坐廢家中枯守等死了。但沒想到南邊的太平賊突然對自己起了興趣,只是一紙通告之下就把他從隱居的坊裡重新找出來,連帶十幾名家口一路迢迢的送到山南東道來。

“穆。。。內官?”

然而他很快意外無比的見到了,前來相迎和帶路的前內黃門使穆好古,以及他身後跟隨着臉色有些陰鬱冷鷲的無須男子,卻是來自淮南監軍院的小使張承業。

“見過劉公,接下來劉公的行程和安置,便就由雜家來帶領了。。”

穆好古笑容可掬的熱切招呼道:

“其實雜家也是頗爲羨慕劉公的,當初一封直諫書名揚天下;更是令羅總監、楊資政讚不絕口;更莫說,如今大夥兒可都學過您的‘八入九破、八苦五去’之說啊!”

“只可惜朝廷既不得所用也不納諍言,反而令劉公這般人物閒投散置。。乃至當初黃王大兵所至,若不是劉公捨身折節相求的話,只怕神都上下皆爲齏粉了吧。。”

聽到這話劉允章卻是感觸莫名的有些辛酸和眼潤起來。自己早年也是有過生民治亂的大抱負和志向的;當初朝廷令他主持科舉考試,就出了個題目——《天下爲家賦》,便有人上奏說他存心不良順勢被貶官外放。

於是,在經歷這些讓人心灰意懶的事情蹉跎多了,他也不得不爲了身位前程計而和光同塵,最終泯然於衆袞袞諸公,本以爲就此渾噩餘生了,卻世事弄人一般的難免晚節不保。

當初賊軍席捲中原而兵臨城下,諸多節帥、守臣皆不能制,朝廷賦予衆望的大臣(崔安潛、楊復光)、名將(曹全晸、齊克讓)也相繼敗亡或是逃走;

他這麼一個閒投散置的東都分司留守,也被趕鴨子上架式的拉出來面對洶涌而來的賊勢;在此局面下他還能做些什麼呢?難道就只有事到臨頭束手一死以報國家厚養麼;

爲國死節倒是一了百了的容易了,但是若是因此激怒了正當氣焰囂張難當的賊軍,那偌大的神都上下怕就不是死上他劉允章區區一家,或是抄殺一些文武官員那麼簡單了。

正所謂是這般忍辱含垢、屈身事賊的罵名,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擔待的起;身份低了分量不夠不足以打動賊首之,而態度太過強硬了死了也就白死根本毫無益處。

所以最後就只有自己挺身而出,努力當下這個罵名和罪責了;事實上此事之後,就連他的親族子侄也與之疏遠;蓄養的那些幕僚、門人、清客們,就競相不告而別或是留書出走,以示不齒爲伍的態度。

其中更有一個李磎的司馬,居然裹挾了他在留司裡的尚書八印,就此逃歸地方躲藏起來,而留下他來面對賊軍的所求,而世人還爲之叫好和稱道呢!

但是如今居然能夠在這處反賊的治下所在,一個降賊的大內中官口中得到還算中允的評定和論事;箇中反差這叫他不由百感交集的難以自己之下卻又格外的情以何堪啊。

然而,正所謂是人在屋檐之下也不得不低頭的道理,而讓劉允章真心道謝:

“多謝張內官的看重,”

“這可讓雜家不敢居功了,雜家不過是個身居內裡的寺人,哪曉得這麼多外間的是非道理啊?這都是大都督的教誨啊!”

穆好古卻是條件反射一般的擺手分辨道:

“大都督都說了,劉公算是當時遍地污濁的朝廷之中,少有的明眼知世之人了啊。。從頭到尾也沒有多少機會做那殘民以逞的事情,所以值得稍加禮待一二。。”

這下劉允章卻是愈發震驚和駭然的無話可說了;心中卻是再度浮起了某種在朝廷上層徘徊不去的傳言使然,難道這位被朝廷視若“天下巨患”“絕世妖僧”的太平大都督,真是與國朝淵源極深麼。

然而,接下來的見聞就讓他無心再去思量這些了。因爲在穆好古引導下造訪一處有一處院落和館舍當中,很多在朝廷邸文上已經爲國死難或是殉節的人物,居然還在這裡好生生的活着;

比如在其中呆最久是,作爲朝廷秘密招降使者被扣留的檢校秘書丞李翰屏;時任身份最高的則是,朝廷委任的江西觀察使高茂卿;來頭最大的則是,曾經擔任過東面招討副使、左衛大將軍,又在浙東聚衆起兵的張自勉;

此外,還有在私下秘密行事而被捉捕住的故宰相王鐸之侄王囂;陣中被俘的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之子,押牙兵馬使劉汾;江東兵敗所獲淮南高(駢)王的子侄,前楚州防禦使高越,等等各自來歷的特色人物。

其中,新近又有包括前廬州司馬袁襲,山南東道掌書記沈彬等人,因爲在書寫回憶錄和反思文章的改造自省期間表現卓異可謂典範,被特批從圈地禁足的狀態開釋出去,就此在文教和案牘部門獲得一個職事。

而且按照穆好古頗爲自得的說辭,隨着太平軍討平關中班師歸來之後,又將有一大批來自朝廷方面的俘獲,在甄選之後纔會送到這裡來的。

雖然走馬觀花的接觸之下,其中各自態度和氣色不盡相同,各種待遇和人身自由程度也有所三六九等的差別;但無論如何看上去的確不像是有性命之虞的樣子;這就讓劉允章心中不由篤定了幾分。

因此從這些俘虜的遭遇上來說,這也可見當權者的氣度和胸懷使然,並不像朝廷傳聞之中那樣的酷烈殘暴或是刻毒苛急;而是有所憑據的令彼輩留作此身,以爲物盡其用的態度。

然而劉允章聽說了,又將有來自關內京畿道和長安城中的俘獲抵達之後,他心中又不免生出某種微不可見的隱隱緊迫和時不我待的焦慮感來,卻是全然忘記了當初決意保全最後一點晚節,再也不能往復事賊的心意了。

“今日坐堂卻是皮學監啊。。”

這時的穆好古,已然帶着他穿堂過室來到大講習所的藏書樓下,卻迎面撞上了一個前呼後擁而出的熟人來。

然而劉允章看見對方突然心中就咯噔一聲,卻是想起了一樁舊事來;當初他任鄂州觀察使的時候,曾經在黃鶴樓設宴招待遠近名士。酒過數巡遊寓當地的對方趁着酒勁“吐論紛擾,頓亡禮敬”。

當場惹得自己大怒呵斥道:“皮日休!知不知道鸚鵡洲是禰衡被殺的地方?”結果嚇得對方宴後連夜易裝逃亡而去。卻不想他一路南下就在嶺內投了賊,卻不知道日後還會給自己留下怎樣的麻煩呢?

“劉公安好呼?”

然而,看起來幹練成熟了許多的皮日休,卻是一臉溫和和煦主動出衆迎上前來把臂招呼道:

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第937章 兵威衝絕幕(續二第五百零三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續)第1043章 雁行緣石徑(中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958章 旌旗颯凋傷。第一百六十六章 宴夜 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第951章 開營紫塞傍(續第883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第七十四章 寨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當歸3第四百四十一章 悠悠卷旆旌第一百四十六章 漸變第五百八十九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宴夜 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禪林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684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一百一十三章 仇寇三第974章 揮刃斬樓蘭(下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736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二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交會第九十八章 潮陽(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續第842章 梟騎戰鬥死(下)第847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下)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譎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二十二章 各般心思二第三十一章 突現(中)第一百零六章 內城第五百零十三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下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1036章 天子按劍怒(續二第854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二)第671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六百一十四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中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一百零四章 城欲催(續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869章 駑馬徘徊鳴(續二)第927章 推轂出猛將(續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十第732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無題第三十五章 驟亂(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崢嶸4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二百六十六章 再造第一百二十章 貢船(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千里卷戎旌(下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一百一十一章 仇寇二第943章 列卒赤山下第十三章 繼續活下去(中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五百零二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下)第963章 畫角悲海月(中第951章 開營紫塞傍(續第三十章 突現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1051章 魚貫度飛樑(續二第五十章 餘響第945章 列卒赤山下(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人心不盡足第824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二)5000字了啊第二百五十九章 崢嶸4第717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下第九章 依舊活着(中第三百二十三章 表裡兩相知(續二第660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續第五百三十四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第695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二第722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交會第959章 旌旗颯凋傷(下第四十八章 後續3第五百零九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中)第1028章 虜陣精且強(中第758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續第二百八十四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第九十六章 潮陽第四百五十六章 誰肯相爲言(續
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第937章 兵威衝絕幕(續二第五百零三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續)第1043章 雁行緣石徑(中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958章 旌旗颯凋傷。第一百六十六章 宴夜 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第951章 開營紫塞傍(續第883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第七十四章 寨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當歸3第四百四十一章 悠悠卷旆旌第一百四十六章 漸變第五百八十九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宴夜 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禪林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684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一百一十三章 仇寇三第974章 揮刃斬樓蘭(下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736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二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交會第九十八章 潮陽(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續第842章 梟騎戰鬥死(下)第847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下)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譎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二十二章 各般心思二第三十一章 突現(中)第一百零六章 內城第五百零十三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下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1036章 天子按劍怒(續二第854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二)第671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六百一十四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中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一百零四章 城欲催(續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869章 駑馬徘徊鳴(續二)第927章 推轂出猛將(續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十第732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無題第三十五章 驟亂(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崢嶸4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二百六十六章 再造第一百二十章 貢船(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千里卷戎旌(下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一百一十一章 仇寇二第943章 列卒赤山下第十三章 繼續活下去(中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五百零二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下)第963章 畫角悲海月(中第951章 開營紫塞傍(續第三十章 突現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1051章 魚貫度飛樑(續二第五十章 餘響第945章 列卒赤山下(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人心不盡足第824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二)5000字了啊第二百五十九章 崢嶸4第717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下第九章 依舊活着(中第三百二十三章 表裡兩相知(續二第660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續第五百三十四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第695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二第722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交會第959章 旌旗颯凋傷(下第四十八章 後續3第五百零九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中)第1028章 虜陣精且強(中第758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續第二百八十四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第九十六章 潮陽第四百五十六章 誰肯相爲言(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