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

而在十多裡外杜陵原,因漢高祖劉邦曾此處封爲功臣樊噲食邑而得名的樊川;如今更是京畿名勝兼佛門寺院雲集的所在;一場針對性的肅清戰鬥也剛剛結束。

就在“樊川八大寺”排名第一的名勝,佛教八宗法相宗(又稱唯識宗、慈恩宗)祖庭之一,玄奘法師埋骨的護國興教寺內,著名的大保身塔之側。

剛剛用煙燻並斬殺了塔內最後一批殘敵;左翼遊擊都尉周本也坐在一具屍體上,大口吃着一罐燉煮酥爛的豆薯牛腩罐頭;彷彿就根本沒有受到周圍燒肉氣息影響而暢快亦然。

在他另手中還有一隻捏得嚴嚴實實的大飯糰子,裡頭還夾雜着許多切碎的酸瓜和醋芹,上面更是淋滿浸透了罐頭中倒出來的濃稠湯汁,幾口就被啃掉了一半。

相比甲乙丙丁四類隨軍伙食標準中,最常見的壓縮餅乾、炒麪、炒米和炸面酥等配給;出身淮南和州廬江當地的周本,其實更喜歡是稻米類的吃食。

尤其蒸的熱乎乎,還加了許多油渣、雜豆和鹽菜的米飯糰子;哪怕隔天放冷了再吃,無論是火上烤一烤,還是苔幹、口蘑片和炸豬皮碎的湯包一衝,都是極好下肚的。

因此,他就着這罐頭湯汁糊糊,已經狼吞虎嚥下三個大飯糰子,然後就見一名長相老成的部下,喜笑顏開的內院中跑出來喊道:

“都尉,都尉,裡頭真是好多東西啊。。”

活像是一頭吃飽大蟲卻凶煞依然的周本,卻是懶洋洋的甩甩手道:

“廢話,這些賊禿連山門都修得如此光鮮宏闊,自然都是積年累月之下,生受了不知道多少供奉和捐納的。”

這名部下更是笑嘻嘻道

“可是長安城裡的那些大齊貴人們都不知道來取,反倒是還上門貢獻了不少,現在倒是都便宜了那些官兵和胡騎了。。”

“那可是堆了好幾個倉房的米麥豆麪,還有粗細綾羅和上好布帛;更別說佛堂裡的那些金銀銅錫的物件,讓人眼睛都要花了。。”

“尤其是那間大銅佛和銅版壁雕,那幾口大鐘;嘖嘖嘖,不知道費了多少萬斤的物料,可惜都被那些胡馬子給砸碎、砸爛了大半,不然還真是氣派輝煌的緊。”

“若是拿來熔鑄之後,又不曉得能鑄造多少門銃炮,鍛造多少貫制錢出來了;”

“那就想法子多找些馱運的器具,把這些器具物料分批送回到藍田那邊去了,好歹也是計算在斬獲裡的不是。”

面對部下期盼的眼神,周本擺擺手道。

“得令。。”

隨着這名部下的樂顛顛的轉身而去,又有另一名年輕面孔的營下虞候,走過來一眼一板的請示道:

“都尉,最後在寺院裡抓了一百四十多個活口。。是否也押往”

“押什麼押,我們要這些負累做什麼。。憑得浪費咱們的人手和運力。”

周本當即搖頭打斷道:

“那,難道要全部就地處置了?。。”

年輕虞侯愣神道:卻是想起了這位“撕虎郎君”在戰陣上一些兇悍嗜殺不退的傳聞;尤其是在此之前的塔樓肅清當中,他已經用擋箭的彭排衝到面前活活砸死數名敵兵;

最後又以一己之力,用一名被擒獲的敵兵揮舞做兵器,而將塔樓上的另外一隊敵兵,給逐一反推出闌干,又骨脆肉爛的相繼摔死摔傷在了地面上。

“說啥胡話呢,我們是太平軍又不是那些官狗,沒有胡亂殺俘的習慣;就把他們兩手拇指給剁了放回去好了。。”

卻見周本不以爲意的擺擺手道:

“反正沒了這玩意,他們日後也別想拿得動兵器、使得上氣力,於舊朝那邊也就無用了;便就只能老老實實回家去種田營生,也算是保全了一條性命。。”

這時候,遠處一騎飛奔而至,又滿身汗水淋漓的落在周本面前喘聲道:

“都尉,負責西北面遮斷的遊擊第四團張校尉急報,有大隊党項胡正在逼近,還請做好相應的準備。。”

“他孃的,還真叫趕上了。。”

周本卻是難得罵了一句粗口。

“快點集人手,操起傢伙,以一人一騎一馱爲限,多餘的負累不要帶了;其他帶不走的物件,就做好準備燒掉。。”

一個多時辰之後,杜陵原的西側突起丘頂上;披着灰麻布披風蹲在石頭縫隙中的周本,開始用拉長單筒的咫尺鏡,觀望起遠處的滾滾煙塵來。

“這麼熱的天候下,也穿着褐裘氈帽,鞍具皆以獸皮,定是銀夏的党項胡無差了。。”

隨即有虞候官比劃着攜帶出來的幾大張《四夷九邊諸胡圖解》,對着周本頓聲道:

“就不曉得是東山還是平夏部,還是原本六府的殘餘所部,或又是隸屬於河東配下的石州部衆。。”

事實上與大多數人的認知有所不同,早在太平軍平定山東之後,就已然開始籍着來投的關內大商人王婆先等渠道,竭力收集起來自代北和朔方塞外的諸胡消息了。

又籍着交易的緣故,大肆收買和走私來自長安城內,宮中大內和署衙百司、各級官府的各種文牘檔案和圖籍文薄;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太平軍對於延邊諸胡的瞭解和用心,其實並不會比河東等地的官軍差上多少;唯一有所欠缺的就是足夠一手資料的積澱,以及最新兩三年內的變化。

其中在資料豐富性上,僅次於沙陀部的也就是這些党項羌了;因此,隨軍的虞候可以通過一些細節上的觀察,來幫助判斷這些党項軍的勢力構成和武裝規模。

究竟是大酋首、君長廬帳內的親從衛士,還是各部頭領子弟、小酋構成的扈衛帳軍,乃至是徵發各部精壯健兒而成的藩落軍馬,或是僅以弓馬爲標準的廣大控弦之士。

因此在周本等人的遙遙觀察之下,這些党項軍前後相繼走過了足足十數陣的人馬,其中大陣足有千餘人,小陣也有數百之衆;然後纔是老弱居多起來的步隊和輜重大車。

而除了先頭擎旗開道的數百馳從藩騎之外,後續開進的各陣人馬當中騎兵的比例也高的很,甚至還有大片被牽挽而來的坐騎和馱畜緊隨其後。

相比之下他們的披甲率就是在有些可憐了。除了少部分酋長、頭領和扈衛、帳軍有身雜色甲衣之外,大多數藩落騎兵都是灰撲撲的毛氈大氅或是陳舊斑駁的皮筒套子。

這也是普遍缺鐵的草原或是山外遊牧部帳的現狀之一;有限的鐵器供應來源讓他們在基本武器箭簇的需求之外,無法再堅固更多鐵甲防護上的要求。

因此哪怕是是看起來最爲整齊,最是精壯的陣列;簇擁在作爲大君長羊頭骨大纛和毛邊黑旗之下的親從衛士們,也是用厚實的氈毯和皮毛,作爲覆蓋坐騎全身的防護手段。

只是當這些大隊人馬都已經走遠之後,周本爲首的觀察小隊也正待離去,卻又突然停步下來留在原地。因爲遠方再次掀起一陣滾蕩的煙塵。

然而減到了這些由遠及近走出煙塵來的身影之後,周本卻是不由臉色變得凝重起來;因爲,就在這些煙塵之中步履蹣跚行進的,赫然是許多隱約哭喊連天的百姓之屬。

而曾經身爲神策軍弩士的哥舒蒂奇,亦是鼻青臉腫而劈頭跛足的行走在期間;渾然就同一具行屍走肉一般的,哪怕偶然驅馳而過的鞭笞在身上,也依然是無動於衷了。

正所謂是悲哀莫過於心死的道理,正好印在了他的身上;而他淪落到這個地步,同樣也是命運弄人的結果。

哥舒蒂奇原本是關內左神策行營的世兵子弟;祖上可以上溯到隨着西突厥覆滅,而同首領哥舒沮一起內附大唐的哥舒部落族人;

待到了天寶年間,他的先祖之一更是成爲了安西出身的一代名將哥舒翰的親兵,官拜中郎將;而先祖作爲親信前去監督,吞併自楊國忠手下的灞上兵馬。

然而哥舒翰被迫強令出戰兵敗潼關之後,他負責監守的先祖也從霸上帶了一隊兵馬,前往長安勤王,又誤打誤撞的遇上了當時的建寧王李琰,而被收在麾下。

然後就此成爲靈武行在的西北朝廷宿衛人馬之一,雖爲始終未能獲得建功討賊於中原的戰功和際遇,但是也就此獲得了開枝散葉于禁軍之中的淵源。

待到涇原之變後,從奉天歸來德宗天子不再信任原本的北衙各軍;而開始另選邊軍精銳而專隸以神策軍,以爲京畿拱衛之選,又以親近宦臣爲領軍、監軍之選。

也就此開啓了宦臣專權、既立天子的時代之端;而他的先祖們也沉浮其中各有際遇;乃至到了他這一代,也是神策軍中爲數不多從始至終的中小將門世系。

因此,作爲支系子弟的他一出生就補了神策弩手隊目的告身;然後自小就弓馬操行武藝不掇,成年之後更是取了同樣是小將門出身的女兒爲妻。

因此,在這個災荒連年紛亂不斷的艱難世道當中。他依靠神策軍隸下“三不相問”的身份,再加上緊鄰之家的投獻,以及岳家的在城中產業的幫襯。

雖不至於富貴騰達扶搖直上,但也在那些多如牛毛、如蝗過境的胥吏和稅官面前,得以獨善其身保全了一份殷實有餘的家業下來。

因此,哪怕時間對於朝廷和聖主的非議再多,也絲毫不能動搖他的忠君愛國之心;而他在與妻子前往寺觀場所進香的時候,也是總會多加祈願一聲:“唯以大唐國祚昌遠”。

也會爲那些偶然間出現的國家祥瑞,或是某處擊滅草賊的捷報,而歡喜亦然的與同僚多喝一杯小酒以爲相慶;因而在他眼中,只要朝野之中人人都能如同自己一般的敬守本分,那天下之事哪有不好轉的呢。

然而,就像是命運弄人的天大玩笑,原本朝廷露布上已經敗逃嶺南,即將被驅竄海中的賊軍,突然就死灰復燃的席捲嶺外而來。而無論朝廷擁有多少忠臣良將,都已然阻擋不得此輩了。

於是,作爲京中神策軍士一片浮濫的名藉當中,少數還算是堪用軍伍的人選;哥舒蒂奇也成爲金吾大將軍張承範麾下,就此赴援潼關齊克讓所部的三千神策弩士之一。

然而他們雖然抱有滿腔的殺敵報國,力挽狂瀾一時的決意和雄心,卻很快被現實給打下來當頭一棒;他們趕到潼關之時,齊克讓麾下的守軍就因爲缺糧而逃散了。

然後,在張承範散盡家財以爲鼓舞之下才穩住了陣腳;然而接下來的日子卻又陷入了前有聚衆強敵,後無援兵和資糧的惡性循環當中。

直到箭矢射盡,唯以石墜的地步,卻又被賊軍繞道禁坑而殺到了通關之後;這下就算是武侯再世,也無法挽回曾經哥舒翰一般的崩滅局面。

他只能隨着易裝潛逃的張承範的腳步,想要逃奔到長安城中去再作打算;然而當他逃到南灞橋上,更糟糕的事情卻又緊接而至的發生了。

晚了一步前來支援的左神策行營博野各鎮人馬,居然因爲不忿京中神策新軍的待遇而譁變投賊了。還將他給順勢裹挾了去。

然後他又被迫親眼見證了,蔓延數十里身着錦繡全副披掛的賊軍前來;又被他的老上官張承範,親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的一時“盛況”。

哥舒蒂奇自覺無顏以對故人,又自居家門不齒於爲賊所用的經歷;乃是暗中接了妻子易裝潛逃回眉縣鄉里,居然也沒有受到任何的追查和搜索。

然後他們就此安頓下來,依靠歷年的儲積維持下來,雖然談不上如同過往一般的受用,但也能保全個囫圇的衣食無慮,就這麼苦中作樂的以待來年。

然後,他又發現這些賊軍對於鄉土地方的處置甚爲疏放,基本不問名藉戶口,只要能夠徵收到定額的錢糧就好了。

因此,哥舒蒂奇也以興辦生產爲由,就地聚集了一批地方上的鄉親,一邊明裡耕作營生,一邊暗中操弄槍棒,驅逐盜賊;以爲日後萬一朝廷光復的響應之備。

他這一等就是整年的光景,經歷和大發了一波又一波下鄉催討的賊軍和僞朝官吏,也聽說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絕望,或又是充滿期待的消息和傳聞。

一直等到了來年初夏的青苗茁壯之際,朝廷的官軍終於從河東打回來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潮動7第三百七十二章 人心苦未平(續第1058章 旌甲被胡霜(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柘林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柘林第1026章 嚴秋筋竿勁(續二 祝大家中秋國慶快樂第三百七十九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心苦未平(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嘯旅乘明發(續第851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驚雷第三十六章 友鄰第五十八章 城下 (續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五十八章 插曲第868章 駑馬徘徊鳴(續)第1024章 嚴秋筋竿勁(下第二百零九章 交州4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七第719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二第1015章 徵師屯廣武(續第三百四十六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下第687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第五十五章 驟然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798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續)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五十七章 驟然(下)第705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第四百二十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續第一百七十章 饋禮第766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中第972章 揮刃斬樓蘭第648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潮動5第三百九十八章 人心不盡足第871章 野死諒不葬(中)第785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二百六十六章 再造第712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下)第851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中)第四十五章 心思(四)第五百一十八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續第三百四十三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續第982章 單于一平蕩第五百五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八第1009章 行歌歸咸陽(下第950章 開營紫塞傍(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城池未覺喧(下第1050章 魚貫度飛樑(續第三百零七章 前路各用心(續第三百九十二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動4第一百五十章 漸變五第一百零三章 城欲催(下第677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續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第1046章 雁行緣石徑(續二第893章 胡星曜精芒(續第766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誰肯相爲言(中第642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還第二百三十九章 亂投第四百十六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過嶺(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中第731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中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五十九章 兩地第793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續)給大家提前拜年了。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第三百四十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第三百一十四章 逞勇赴江漢(續)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中第五百零一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中)第970章 征衣卷天霜(續第981章 彎弓射賢王(續二第670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新平4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四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二百一十三章 宋平第一百四十四章 遭遇(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雨覆3第二百四十六章 意恐2第三百一十七章 糾糾兇難當(中第三百五十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第923章 推轂出猛將第二百零七章 交州2第五百二十九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柘林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言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
第一百八十九章 潮動7第三百七十二章 人心苦未平(續第1058章 旌甲被胡霜(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柘林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柘林第1026章 嚴秋筋竿勁(續二 祝大家中秋國慶快樂第三百七十九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心苦未平(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嘯旅乘明發(續第851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驚雷第三十六章 友鄰第五十八章 城下 (續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五十八章 插曲第868章 駑馬徘徊鳴(續)第1024章 嚴秋筋竿勁(下第二百零九章 交州4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七第719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二第1015章 徵師屯廣武(續第三百四十六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下第687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第五十五章 驟然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798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續)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五十七章 驟然(下)第705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第四百二十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續第一百七十章 饋禮第766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中第972章 揮刃斬樓蘭第648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潮動5第三百九十八章 人心不盡足第871章 野死諒不葬(中)第785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二百六十六章 再造第712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下)第851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中)第四十五章 心思(四)第五百一十八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續第三百四十三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續第982章 單于一平蕩第五百五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八第1009章 行歌歸咸陽(下第950章 開營紫塞傍(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城池未覺喧(下第1050章 魚貫度飛樑(續第三百零七章 前路各用心(續第三百九十二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動4第一百五十章 漸變五第一百零三章 城欲催(下第677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續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第1046章 雁行緣石徑(續二第893章 胡星曜精芒(續第766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誰肯相爲言(中第642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還第二百三十九章 亂投第四百十六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過嶺(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中第731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中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五十九章 兩地第793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續)給大家提前拜年了。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第三百四十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第三百一十四章 逞勇赴江漢(續)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中第五百零一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中)第970章 征衣卷天霜(續第981章 彎弓射賢王(續二第670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新平4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四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二百一十三章 宋平第一百四十四章 遭遇(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雨覆3第二百四十六章 意恐2第三百一十七章 糾糾兇難當(中第三百五十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第923章 推轂出猛將第二百零七章 交州2第五百二十九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柘林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言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