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旌旗颯凋傷(下

隨着這些年太平軍掌握的地盤越來越大,需要處理的事物越來越多;周淮安也中算是深切感受和體會到了,爲什麼古外今來很多君主往往在年輕時都是想要有一番作爲,可到了中年之後往往都開始倦政和昏庸起來的歷史根源。

畢竟,讓一個人十年如一日地處理無數內政,確實非常打擊人的積極性,再加上年紀的增大,精力和體力的衰退,君主們往往就會開始懈怠和厭絕起來。而由此產生了形形色色的是非來。

與此同時,他們還要分出時間和精力來,面對自己後宮當中的那些嬪妃及其子女們,迴應和滿足他們源自各自立場的訴求,以君父、丈夫的多重身份,處理好相應的矛盾和競爭;或又是有生之年儘量的生育子嗣,而確保帝系延續的更多概率和穩定性。

不然的話,一旦讓後宮的紛爭通過各自的家庭背景,擴散和延伸到了外朝去之後;很容易就會變成朝野派系之間的黨爭和侵軋,乃至是衍生成爲大統帝位上的激烈動盪和風波,甚至因此誕生了一些“父慈子孝”式的不忍言之事。

因此在這種相對壓抑和勞心竭慮的氛圍之下,所謂的後宮生活很容易就會陷入到某種例行公事的無趣循環當中。因此,歷史上的歷代帝王除了極少數個例之外,幾乎都是喜歡不斷的收納年輕的妃子,乃至有些人一直奮戰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因爲他們可以從這些剛入宮廷,而心思相對簡單的年輕妃子身上,獲得短暫的新鮮感和滿足男性成佔有慾的成就感;同時也是引入更多的新血來沖淡和打破宮廷之內,因爲權力之爭導致的緊張對立氛圍。

(關於這一點,在拜讀了李唐歷代的帝王起居錄和旁人的雜記文書,並且瞭解到其中隱含的血雨腥風與充滿殘酷黑暗的種種之後,周淮安也是深有感觸的。)

也可以說,除了少數篳路藍縷的從屍山血海裡殺出個偌大天下來,而堪稱是雄才大略一時的開國帝王之外;也只有極少數諸如在宮廷鬥爭中脫穎而出的漢武,或是競爭上位的明皇之類,盛世英主或是中興之主的特例,能夠繼續在國家大事上保持住相應專注和意志力,而創造出一番偌大的基業來。

儘管如此,歷史上依舊還是不免發生了諸如漢武帝被迫下達罪己詔,放任酷吏逼死皇后和太子的巫蠱之禍,而只能靠重新生一個幼兒來繼承皇位,導致國家大政淪於權臣的綿連政治鬥爭例子。

而唐明皇倒是吸取了早年宮廷紛爭殺了好幾個兒子的教訓,而在晚年專寵一人同時倦怠政務,而將國家大政相繼交給權奸和弄臣,變相催生了邊鎮野心家崛起的“安史之亂”,讓天寶盛世下的國家由此盛極轉衰的結果。

更別說絕大多數君王從一出生,就被困在名爲皇宮的變相大牢籠裡,平日裡感官認知所能見到的,也只是宦官和婦人所羅織出來的全部世界;因此直到一定年齡之後,纔有機會以學習的名義接收到外臣傳達的,不知道是幾傳手的知識和見歷。

因此,在帝王之家薰陶出來的基本心術和權謀之外,也變相限制了他們的眼界和認知的上限;而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他們接掌皇位和治理天下的時候。有的人得以在權力鬥爭和博弈中,擺脫出來並掌握住局面,就成爲了一代明君的發端;但是更多人還是不免成爲依仗臣下、近宦和外戚的羣體,才能維持局面的庸碌之主。

而在這種變相的內外隔絕之下,再多的山珍海味、美味佳餚,再多的聲色享受,也終有被厭棄的時候。於是一些君王就會由此轉而專注和沉溺在了某些領域的興趣愛好當中,而創造出一些歷史典故和逸聞軼事來。

諸如煉丹修道以求長生,最終把自己吃死那是屢見不鮮的戲碼;就連唐太宗之類的明主也不免其宿;或又是精通於書畫蹴鞠之道,然後被胡人全家一鍋端到五國城去感受塞北風光的徽欽二帝。。又比如當代號稱多才多藝,如今正在遊幸西川的馬球天子唐僖宗,也是個最好的例證。

當然了,也有一些君王的關注點和興趣由此轉向了宮廷之外,於是就催生出了歷朝歷代許多真真假假,關於天子及其親從人等微服私訪民間的奇遇記,乃至招搖與秦樓楚館的傳說和典故來。

其中又有比較能夠折騰的,則開始大張旗鼓的籍以“封禪泰山”“祭祀黃河”之類的原由,開始巡遊於天下各地的例子。

從秦時多次東巡六國故地以宣示統治權,卻最終病死在半路上而變相導致一統大業二世而亡的一代祖龍;到在遼東玩人海戰術,在塞外玩六合板城和在江南玩水殿龍舟,最後玩到民怨鼎沸、天下盈反而有家不能回,只能在江都自問大好頭顱誰能取的隋煬帝;

再到明朝最大的軍事情景再現、角色扮演和COS愛好者,並創造了知名私家遊樂場所——豹房的正德皇帝;還有號稱幾下江南而留下無數風流傳說,和邊地牽強附會典故的清康熙、乾隆祖孫,幾乎莫不過是如此。

周淮安如今作爲一個見識廣闊的現代人,眼光遠邁數千年經驗教訓的穿越者,自然不會輕易犯上這些錯誤和重蹈覆轍的。至少他可以從諸多亢繁的公務當中,找到正在見證和創造全新歷史,還有附帶名人收集和肆意掌握改變他人命運的成就感;

此外從後宅當中,他同樣可以從哪些形色風情各異的女子身上,通過現代人名目繁多的想象力極限,而找到百試不厭的樂趣來作爲日常的情緒調節和精神緩衝。再加上從無到有一手打造和培養起來,相對先進於當代的軍隊和官僚、人才體系,想要產生怠政的情緒,那還是很遙遠的事情了。

想到這裡,周淮安的手掌卻是再度伴着紅藥兒的嬌嗔和清吟聲,而越發深入淺出的動作起來;正所謂是“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更待少年時”,難道不就是此時此刻的情景麼?直到女孩兒仿若牡丹滴露一般的哀聲婉婉,再度鬆弛下柔軟盈盈的身子來才罷手干休。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如此親熱了,但是依舊是嬌羞不勝的女孩兒,還是努力掩耳盜鈴式的重新整理好衣襟和裙襬,就仿若是沒想到還有重新被弄凌亂的可能性似的。

只見她雲鬢顫顫而臉色潮霞的按住男人猶自作怪的手,而輕輕喘聲言他道:

“其實,郎君廣有臣屬將士,又有諸多賢士大家良選以待,又何必另詢於我輩婦人呢?怕不是落下干政之嫌和非議。。。”

“藥兒,難道你覺得眼前所見所聞的這些,就是大多數的輿情和士望所在了麼?其實不已然,”

周淮安卻是繼續親熱無間的抱着她道:

“畢竟,這世間還有千千萬萬出身卑微,終日爲生計所勞頓而無暇他顧,更沒有辦法專門位置發聲和爲己訴求的普羅大衆。。因此,能夠有機會站在你我面前的,不過是其中之萬一。”

“而能夠就此發出聲音來的,這些只不過是因爲家境殷好,或是出身起點比別人更高一些;又足夠的閒暇做學問和琢磨世情,也有足夠的學識和見歷,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和認知,簡明易表的呈達於上。”

“所以,這就不免會讓人產生了某種錯覺,似乎只有這些發聲之人,就可以基本代表天下廣大民心士望了。因此,只要針對其訴求及時予以響應和對策就好了。。”

“然而,這卻是一個天大的誤區。此輩中人或許可以代表部分世間百姓的訴請,卻不知人都是有私心和個人立場的,更有因此形成既得利益階層的共同認知和相互維護的本能。”

“因此,日積月累下來,上情下達中的各種偏差和謬誤不可避免就此形成了。然而難道爲上位者,就真的能夠忽略和無視這些沉默不語的普羅大衆麼?”

“他們只是沒有發聲的機會而已,或者說他們發聲的機會都被縉紳豪姓、大族世家的一小戳人給強行代表和扭曲了而已。但是一旦到了忍無可忍又無處申辯之際,同樣也會用實際行動(腳)來進行表態和抗爭(投票)的。”

“因此,輕者流亡在外乞食求活,中者成羣結隊的吃大戶,而羣情洶洶者則成爲了打翻這個天下的根基,大破大立之後再造新時代的蜂起大勢!這纔有了我輩乘勢崛起、順天應命的時代呼聲。”

“時代落下來的微塵,到了每個百姓身上,便就是一座大山了。舊朝李唐之覆亡,既在於歷代沿襲的內外交困再也無以爲系;也在於上位者的極度傲慢,自以爲身邊能夠所見所聞的,便就是着天下全部的真相和事實;”

“然後,就只能在積重難還的官僚體系,被層層扭曲和嚴重偏差的虛假認知中,在身邊最親近的人和最信賴的臣下,用謊言和話術交織的羅網當中,一點點敗壞下去,一步步地坐以待斃,直到無可救藥的最終時刻來臨。”

“在此期間,就算是偶然有所清醒之士奮起勸諫,也會因爲違逆了上位者的心意,乃至大多數人不願面對殘酷現實的逃避心態,而自然被貶斥和迫害;這纔是我輩建立新世代之後,要最當引以爲鑑的事情啊!”

“所以,眼前的這些人,或又是地方上的士人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麼,他們所代表的就一定是全部的民意和真相麼?如果沒有自己思考辯證的能力,也沒有深入底層百姓之中獲知真正民生、民情的的渠道和手段;那也只能繼續淪爲少數地方形勢人家,高高架空起來的泥塑木雕而已!”

“所以說,就算是身爲女子又怎樣,難道就不能爲家國拾遺補缺,進言納諫了麼?區區婦人干政的非議和風評又算得什麼,如今我太平軍還廣用女子爲官,爲吏,所不定日後還有女性參政、議政呢!”

“既然爲了同樣爲督府做貢獻和出力的羣體,自然也要有所發聲和表態的渠道了!藥兒,你既然作爲我的夫人和後宅當主,自然更要作爲表率,而擔待起這個廣納建言的責任來纔是。。”

“郎君赤誠以待,藥兒定當不負。。。”

聽到這裡曹紅藥卻是掙扎起身,鄭重其事的對着周淮安衽行了一禮。

周淮安的讚歎的看着她心嘆道:這位因爲政治聯姻的需要而來到自己身邊的小夫人,除了自有一種讓人心情安寧的韻味和氣度之外;就是有這個心思澄淨而冰雪聰慧、善解人意的最大好處。

所以只要能夠對她解釋說明道理和因由的事情,就會無條件的順服和充分配合着,努力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倒是讓人在處理器相關事情來,格外的省時省心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第四百十六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第808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第八十一章 城內第1001章 烽火入洛陽(續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意恐5第702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第999章 烽火入洛陽(下)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935章 兵威衝絕幕(下第656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967章 征衣卷天霜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四百五十一章 他鄉各異縣(續第829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續二)第968章 征衣卷天霜(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平2第一百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918章 按劍心飛揚第六十章 陰雲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一百二十章 貢船(下第753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第957章 孟冬沙風緊(續二第四百十六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第1006章 收功報天子(續二第950章 開營紫塞傍(下第九十二章 清鄉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活3第918章 按劍心飛揚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第五百三十二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中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續第635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嘯旅乘明發(下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六百一十一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第835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第849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二)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三百八十九章 伏幟草中低(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禪林第882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下)第二百五十章 端倪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992章 羽檄起邊亭第915章 明主不安席(中第946章 列卒赤山下(續)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四百十六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五百零十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下)第748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一百八十八章 潮動6(前面發錯了沒法改,這纔是189章)第一百二十章 貢船(下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二第二百零五章 南天5第828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續)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三百八十九章 伏幟草中低(中第1053章 簫鼓流漢思(中)第672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二)第五十三章 上路(中)第七章 在北 下第二十九章 哨糧(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誰肯相爲言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1011章 行歌歸咸陽(續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805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第四百二十二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下第三百零六章 前路各用心(下第946章 列卒赤山下(續)第一百零六章 內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逞勇赴江漢(上)第1000章 烽火入洛陽(續)第921章 按劍心飛揚(續)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平2第四百九十一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第四百七十五章 千里卷戎旌第二百八十六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下第1023章 嚴秋筋竿勁(中第七十一章 再啓第一百六十七章 復起第四十章 優待(下)第714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二)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三百二章 後事尚維艱(中
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第四百十六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第808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第八十一章 城內第1001章 烽火入洛陽(續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意恐5第702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第999章 烽火入洛陽(下)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935章 兵威衝絕幕(下第656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967章 征衣卷天霜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四百五十一章 他鄉各異縣(續第829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續二)第968章 征衣卷天霜(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平2第一百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918章 按劍心飛揚第六十章 陰雲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一百二十章 貢船(下第753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第957章 孟冬沙風緊(續二第四百十六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第1006章 收功報天子(續二第950章 開營紫塞傍(下第九十二章 清鄉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活3第918章 按劍心飛揚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第五百三十二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中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續第635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嘯旅乘明發(下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六百一十一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第835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第849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二)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三百八十九章 伏幟草中低(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禪林第882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下)第二百五十章 端倪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992章 羽檄起邊亭第915章 明主不安席(中第946章 列卒赤山下(續)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四百十六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五百零十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下)第748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一百八十八章 潮動6(前面發錯了沒法改,這纔是189章)第一百二十章 貢船(下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二第二百零五章 南天5第828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續)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三百八十九章 伏幟草中低(中第1053章 簫鼓流漢思(中)第672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二)第五十三章 上路(中)第七章 在北 下第二十九章 哨糧(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誰肯相爲言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1011章 行歌歸咸陽(續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805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第四百二十二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下第三百零六章 前路各用心(下第946章 列卒赤山下(續)第一百零六章 內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逞勇赴江漢(上)第1000章 烽火入洛陽(續)第921章 按劍心飛揚(續)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平2第四百九十一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第四百七十五章 千里卷戎旌第二百八十六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下第1023章 嚴秋筋竿勁(中第七十一章 再啓第一百六十七章 復起第四十章 優待(下)第714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二)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三百二章 後事尚維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