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

北地自然陰乾的船用木料保守估計可以正常使用五到十年,只是因爲皇帝“巡狩”遼東的緣故,爲了給皇帝“獻禮”,各種開了腦洞的“幹木房”在遼地隨處可見。大量五百石一千石左右的海船,兩年之內遍佈朝鮮道東南西三個方向的沿海。

類似泥河河口這種小型三角洲,以往是不會去經營的,但皇帝外出兩年,泥河河口地區開闢田畝約四十萬畝,主要就是爲了給皇帝的僕從提供糧食。

屯田的數量之多,規模之大,毫無疑問是超出朝鮮道本地需求的。

牛進達作爲朝鮮道行軍總管,收到皇帝的旨意之後,便放棄在朝鮮道本地刮地三尺,反而裹挾了大量的僕從軍,爲南渡鯨海作準備。

秋冬交際,北地寒風徹骨,南渡作戰的風險極大,但同樣的,扶桑諸國在這種惡劣的天氣下想要組織力量抵抗,其難度同樣恐怖。

這是卡在了一個剛剛儲糧的時節,一旦動用儲糧,就會影響來年的春耕。更加致命的是,抵擋兵鋒需要的人力是上不封頂的。

扶桑諸國的有識之士都很清楚,這一波要是擋不住,那就是“亡天下”。

“賓王以爲,孰人可爲鯨海道總管?”

“陛下,扶桑諸國複雜,有類西域,不若先置都護府。”

“扶桑小朝廷權臣蘇我氏爲人刺殺,其國都遍地仇殺,此時若不趁勢收服,將來反覆,亦是一樁煩擾。”

馬周聽完老闆的話,沉思了一會兒,入秋之後,面聖都是能坐軟墊椅子的。鴨綠水的河口建了樓臺,暖閣有好幾種風格。有用爐子的,有用壁爐的,也有用炕頭的。皇帝心情好的時候,直接在炕頭上盤腿,然後和大臣小酌一杯,算是以示親近。

如今的局面,風險在內不在外,馬周清楚這一點,皇帝同樣明白。只是風險又不到隋末羣雄格局的程度,揚子江兩岸興起的工商貿易,它固然危機重重,可又甜美無比。

事到如今,中國南北,倒是前所未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讓原本想要調和南北割裂的中央朝廷來說,有些錯愕,有些哭笑不得。

目的達成了,但不是他們想要的方式。

爲了維持新興莊園,同時還要持續打擊地方世家,防止勳貴土地兼併,皇帝能夠找補的方向,而且回報極高的方向,就那麼幾個。

相較和武漢爭奪市場的難度,還是直接通過暴力掠奪貴金屬來得快。

有鑑於此,李皇帝即便知道這多少有點玩火,可還是提高了中下層軍官甚至是退役軍官的待遇。

在包裝了戰爭行爲的同時,自上而下地又在下級軍官以及府兵中強化着“中國”“漢人”的概念。

這不是李皇帝想要的,因爲哪怕只有中下級軍官這樣的數量級,其強化“族別”之後,也會天然地去弱化“皇權”。

因爲原先“中國”是歸於皇帝的,但是當中下級軍官以生在“中國”爲榮之後,便會認爲“中國”也是屬於他們的。

不管是不是主觀意識,都從皇帝那裡,分走了一部分的“中國”所有權。

只是,李皇帝能夠想到的且行之有效而且能玩上好幾代的手段,目前看來,就是把“中國”的所有權讓渡一點出去。

在皇帝還是“天子”的當口,還是蒼生表率的當口,中下級軍官是不敢去碰觸“中國”的,而是更願意去擴大“中國”,因爲擴大的“中國”,其邊邊角角,拿起來纔不會驚擾“天子”。

至於擴大“中國”的目的是包裝成“爲王前驅”還是“發家致富”,全看這些新興的“中國”人胃口有多大。

對馬賓王來說,府兵們胃口有多大他不知道,牛進達、尉遲恭等遍地巨頭胃口有多大他也不知道,但皇帝的胃口有多大他是知道的……

皇帝就想一口吃個胖子,滿嘴流油、鮮美多汁、連打飽嗝。

以往對付突厥,還要不斷分化、打擊、駐軍、遷徙,最終在尉遲恭的武力鎮壓下,改變了漠北、漠南草原的生活習性,強行扭轉了遊牧,改變成了定牧。

這個大政策,配合賈飛等農政專家的技術升級,是準備百年或者五十年內玩死草原民族,把他們徹底玩成牧民,最多就是馬賊。

但兩年遼東的經歷,扶余種被盡數清除之後,剩下的都是弱雞,其廢柴程度,跟西域諸國有得一拼。這讓李皇帝的判斷,出現了一點點小偏差。

如果沒有東南土豪瘋狂下海,那麼馬周也是支持李皇帝直接吞下扶桑諸國,因爲除了扶持土族的政策之外,還有種族滅絕的政策。

當然馬周的種族滅絕,並非僅僅是純粹的殺戮,而是將扶桑諸國的勞力,有計劃按批次按需求地發往南海、流求等“新疆”去開發。

然而現實就是東南土豪紛紛下海,而且不僅僅是東南土豪,山東河北諸地,甚至是嶺南廣州,都有牽扯其中。

東海“金銀島”的傳說,如今遍佈整個沿海,跨海的“淘金熱”掀起的“造船熱”,哪怕人在遼東,馬周都是一清二楚的。

這種時候,皇帝想要一口吃下,等於說要在扶桑諸地建制州縣,將扶桑納入帝國統治,這對那些下海的土豪來說,絕對就是“噩耗”。

皇帝一旦這麼做,土豪們去扶桑諸地“吃喝玩樂”就是非法行爲,《貞觀律》能夠展現權力的地方,對土豪們而言,吃個牛肉都要小心翼翼。

換作以前,皇帝可以這麼幹,但東海之上,帝國的“水軍”實力別說壓倒性,連一枝獨秀或者可圈可點都做不到,一旦引來“十一超新星”或者其它什麼海賊團,事情到時候就無法挽回。

“東海鄉賢固然忠心陛下,然則江海風波,詭譎非常,倘使於東海建制,唯恐小人鼓動土人作反天朝。扶桑隔海相望,終不如朝鮮道可大軍深入,陛下示之以寬厚,番邦土人,亦知恩澤,必爲陛下所用。”

“鄉賢……”

聽到這兩個字,李董就有點不爽。

然而馬賓王講話還是很好聽的,在李董看來,馬周是典型的“小鳥依人”,太特麼知心好用。

要說李皇帝胃口大,那的確是大,但馬周把道理擺出來,李皇帝就知道,胃口再大,還得手夠得着菜纔算數。

如今東海“鄉賢”並起,稍微不那麼給力一點的“鄉賢”,比如說會稽那裡的“鄉賢”吧,就被江陰的“鄉賢”教做人。

“鄉賢”們也很忙也要吃飯的啊,得給人飯吃,沒飯吃這不是要到處找食兒麼?萬一找不到食兒,那就得找事兒。

“起詔,封扶桑寶皇女爲‘邪馬臺女王’。”

李董知事不可爲,當機立斷,掏出了備用方案。

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議第四十二章 東南形勝第五十章 我們A過去了(第二更)第八十六章 鐵面方能無私第三十章 忍不住第二章 西行第八十章 免稅成兵第九十章 宰第八十八章 性質第五十九章 算你狠第二十七章 時勢擇選第五十八章 服第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十七章 又到河北第九十三章 耿直的尬聊第六十二章 提督第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四十四章 封神(第三更)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三十章 謀生第五十五章 暗爽不已第二十八章 和想象的不一樣第三十七章 五步殺一人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後第五十章 改名第六章 心態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藝第二十九章 朕有點乏了(求推薦票)第四十九章 揮毫潑墨第六十五章 套套決定地位第八十五章 有教無類第八十八章 再來一罐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十三章 無道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第二十五章 情義第五十五章 寬慰第六十章 仁者愛人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四十八章 合法抗洪第六十一章 領會精神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來第五十一章 皇恩浩蕩第八十三章 貴族不易(豬年初一第一更!新年老鐵們大吉大利!)第二十八章 歸去第四章 靈前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二十章 由頭第五十八章 羨慕嫉妒恨第五十一章 洛陽來人(第二個更)第七章 前程似錦第八十一章 來不及傷感第五章 跑官第六十五章 從未見過第四十七章 形式相同第八十七章 魚餌第三十章 僞劣工科狗第九十三章 變數第四十章 非常人行非常事第二十二章 等第五十二章 設計定型第十一章 輕重不知第二十五章 效率第三十八章 過招第二十九章 武漢第三十三章 事秦第二十三章 麻煩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三十八章 肥皂掉了第四十七章 大臣很忙(推薦票)第二十六章 提攜第四十八章 要有誠意(推薦票)第十章 興致第四十六章 杜斷第五十二章 唯一第七十七章 牌桌會議第六十七章 老幹部(第四更)第九十八章 君臣之談第七十章 面面相覷第三章 求榮第八十九章 直言第四十四章 爲了藝術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一章 定策第九十四章 二次問對第八章 人地論第八十六章 李董的心情(一更求票)第六章 喲第二十四章 氣死第七十二章 爲兄長考慮第四十四章 放鬆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五十一章 面目全非第二十九章 請客吃飯第八十三章 涼州好第六十七章 太谷縣令(一更)第十四章 飛揚第三十三章 藥不能停(第一更)第六十一章 薅羊毛(薅點推薦票)第十八章 天賦
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議第四十二章 東南形勝第五十章 我們A過去了(第二更)第八十六章 鐵面方能無私第三十章 忍不住第二章 西行第八十章 免稅成兵第九十章 宰第八十八章 性質第五十九章 算你狠第二十七章 時勢擇選第五十八章 服第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十七章 又到河北第九十三章 耿直的尬聊第六十二章 提督第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四十四章 封神(第三更)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三十章 謀生第五十五章 暗爽不已第二十八章 和想象的不一樣第三十七章 五步殺一人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後第五十章 改名第六章 心態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藝第二十九章 朕有點乏了(求推薦票)第四十九章 揮毫潑墨第六十五章 套套決定地位第八十五章 有教無類第八十八章 再來一罐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十三章 無道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第二十五章 情義第五十五章 寬慰第六十章 仁者愛人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四十八章 合法抗洪第六十一章 領會精神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來第五十一章 皇恩浩蕩第八十三章 貴族不易(豬年初一第一更!新年老鐵們大吉大利!)第二十八章 歸去第四章 靈前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二十章 由頭第五十八章 羨慕嫉妒恨第五十一章 洛陽來人(第二個更)第七章 前程似錦第八十一章 來不及傷感第五章 跑官第六十五章 從未見過第四十七章 形式相同第八十七章 魚餌第三十章 僞劣工科狗第九十三章 變數第四十章 非常人行非常事第二十二章 等第五十二章 設計定型第十一章 輕重不知第二十五章 效率第三十八章 過招第二十九章 武漢第三十三章 事秦第二十三章 麻煩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三十八章 肥皂掉了第四十七章 大臣很忙(推薦票)第二十六章 提攜第四十八章 要有誠意(推薦票)第十章 興致第四十六章 杜斷第五十二章 唯一第七十七章 牌桌會議第六十七章 老幹部(第四更)第九十八章 君臣之談第七十章 面面相覷第三章 求榮第八十九章 直言第四十四章 爲了藝術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一章 定策第九十四章 二次問對第八章 人地論第八十六章 李董的心情(一更求票)第六章 喲第二十四章 氣死第七十二章 爲兄長考慮第四十四章 放鬆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五十一章 面目全非第二十九章 請客吃飯第八十三章 涼州好第六十七章 太谷縣令(一更)第十四章 飛揚第三十三章 藥不能停(第一更)第六十一章 薅羊毛(薅點推薦票)第十八章 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