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出乎意料

有了相當豐富的“南方經驗”,張三哥更是有了底氣,這實地考察,果然是不能少的。

到了漢州,稍作停留,在這裡又招募了一些“嚮導”,僱傭了幾個北地鏢局的刀客,一行隊伍,順着略作休整的官道,騎馬南下。

官道直通熊州治所熊津縣,到熊津縣時,張利才覺得這裡變化已經極大。穿着打扮,更似倭人,而不是北地扶余人。

因爲他們一行人穿着略顯高大上,便有熊津城的土豪過來問候,一打聽,才知道是平壤過來的“上差”,正要去金城辦事。

原本不想旁生枝節的張三哥,陡然心中一動,便對那些個排隊問候的本地土豪道:“某自平壤而來,正要去金城督辦事業,不拘是修橋鋪路勸課農桑,都要做上一些。”

看似“說者無意”,不過“聽者有心”實在是多。

張三哥故意逗留了一夜,還聯絡了本地城內的“華潤號”,略作打聽,就知道這裡頭有不少金城裡的“客商”。

他們一行人要去金城的消息,頓時就傳了出去。

“三哥,緣何要把消息透露出去?倘使遇到佔山爲王的反賊,怕是要對咱們不利。”

黑齒秀不明就裡,但還是提了這麼一個疑問。

見他不解,張利笑着道:“我們一路南下,原本我也想着,悄悄地行事。可到了熊津城,陡然想起一個道理,悄悄摸摸的,反不如光明正大。我等既爲‘上差’,有這等身份,本就使人忌憚,如今又說是要去東南修橋鋪路,那些個被裹挾的地方人家,豈不是要萌生別樣心思?”

略作換位思考,黑齒秀眼前一亮。

不錯啊,要是他作爲被展漆山國夾帶了上山搞事的一員,一聽說“天朝上國”的“天使”來了,心中要說不激動,那肯定是假的。

“天使”都來了,這些個“反賊”,還不是隨便就被幹死?

論誰在貞觀二十二年,都不會以爲地方土鱉的“反賊”還能掀翻大唐王朝的。於是乎,既然明知道這些搞事的一定下場很慘,自己又怎麼可能坐以待斃?

原本朝鮮道的地方,還頗有點半直屬半羈縻的意味,這也是爲什麼還有大量土邦小國存在。

那些個本來沒什麼機會的“鹹魚”,突然聽說“天使”要過來視察工作,原本比較糟糕的處境,一時間就成了“鹹魚翻身”的好機會。

這要是趁亂弄死一個兩個反賊頭領,怎麼地也要混一個首義之功啊。

張利拿自己作爲“誘餌”,釣的就是那些不甘心的地方“土豪”。

這般大張旗鼓在熊津城,張三哥也不怕那些在朝鮮道東南搞事的人不知道。

“釜山”,萇山國,原本跟新羅人是世仇的萇山國人,此時看着“流亡”過來的新羅貴種,竟是無比的親切。

其“國主”更是連連邀着這些新羅人蔘加宴會,整個山區都是無比的熱鬧,幾大山國這光景也算是狠狠地過了一個肥年。

但是萇山國“國主”卻是聽說了一個消息,那唐朝“天使”,馬上就要前來金城。這來金城是爲了什麼?總不能真的就是修橋鋪路吧。

在“國主”看來,這大唐“天使”一定是爲了他們這幫搞事的反賊來的,否則,怎麼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時候來?

旁人無知之輩,自然是無所畏懼。可“國主”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當年也跟新羅人幹了好些年,祖祖輩輩更是一路跟新羅人幹到底。

如今好了,自己剛剛降了點福,眼見着就要到頭,“國主”頓時萌生了悔意。早知道如此,接納這些新羅“流民”幹什麼呢?

“大王,怎麼如此的沒有精神?”

“唉……”

“王宮”不大,但住“國主”夫婦,還是很寬敞了。

巨大的樑柱也是用了巨木,四面也有牆,比較“城外”那些挖地爲穴的,簡直強了幾十倍。

“大王爲何如此嘆息?”

“早知道唐朝‘天使’要來,你說本王收留什麼新羅人。如今好了,跟着那些個笨蛋胡鬧,這要是被‘天使’知曉,定然大怒,引來唐軍征討,怕不是滅國在即啊。”

說話間,“國主”更是流淚起來,“你我夫妻一場,這幾年靠着新羅人,也算是積攢了一些家底。你若是還當我是丈夫,便趕緊帶着孩子逃吧,逃的遠遠的,最好是去平壤,改頭換面,總能生存。”

“王后”一聽,也哭了起來:“大王和我一心同體,怎能相棄。如今正當共同進退,應付難關。你我一起想想辦法,總能有個出路。”

“還能有什麼出路,那‘天使’已經到了熊津江,再有一日,就能到金城,要是不去金城,只怕直接就來‘釜山’,眼見着遍地反賊,他豈能繞了我們?”

“既然如此,不若就不做反賊,做個忠臣,歸順了便是。”

“國主”一聽,頓時愣住了:“這如何說話?”

“那些個新羅人,拿我們做了庇護,做了擋箭牌。此時大禍臨頭,死新羅人總比死我們要好。不若拿下這些新羅人,直接去歸降‘天使’,定能算個功勞。把那些個領頭的殺了,也是死無對證,想來尋常新羅人,也問不出個道理來。”

“國主”聽了,眼前一亮,心想這其中的道理也是簡單。只是他也怕這樣“誆騙”天使,到時候反而落個死無全屍,當下憂愁道:“‘天使’是甚麼差事,多是上國英傑才能擔當,只怕騙不過去。”

“聽‘華潤號’的把式說過,所謂‘死馬當活馬醫’,如今還能有甚麼辦法?”

聽“王后”這麼一說,“國主”頓時一咬牙,便道:“如今新羅人盤踞國內,倘要動手,必要一網打盡。”

“好說,大王便去邀請新羅貴種,就說王后準備親自舞蹈以來助興……”

“國主”當時就眼眶溼潤,緊緊地握住“王后”的手,正色道,“倘使將來有甚富貴,必不忘王后付出!”

一日後,萇山國王后要親自跳舞在宴會上助興一事,在“國內”傳遍,不少新羅貴種原本也不願意去理會,只是聽說土“王后”居然有此雅興,頓時帶着濃烈的獵奇意味,都準備前往圍觀一番……

第九十章 粗人第三十三章 耍心機第七十六章 崔娘子的麻煩事第四十九章 一舉成名第六十三章 點到爲止第九十二章 事業第二十五章 無言第十四章 講文明愛衛生第八十章 半成利第四十七章 形式相同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十七章 瘋狂的選擇第五十一章 洛陽來人(第二個更)第七十六章 貴族氣質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來第二十六章 變化第三十四章 日上三竿第二十八章 簡在帝心第十一章 一問第八十八章 樂見其成第四十四章 這他孃的第九十五章 威震華夏第七十四章 珍珠弘忽(票!)第三十章 大新聞的背後第十八章 進獻第八十章 半成利第二十二章 佳話第七十一章 蘇州行第十三章 話不能亂說第四章 大驚喜第六十章 天命在漢第三十五章 騷動的人第三十二章 勝第二十七章 成熟的土壤第二十九章 舊時物業第七十八章 溜鬚第六十章 令人感動第六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五章 很像(求票)第八十三章 工程熱潮第四十三章 進階版本第二十一章 淡定第三十九章 談感情第六十五章 如火如荼第二十七章 令人失望第八十八章 上鉤第九十九章 流亡第三十章 生活哲學1第九章 老李有章程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三十章 能吏標準第六十六章 所付幾何第六十六章 拿來教學(第三更)第五十幾章 精銳第二十五章 義商仁心第六十五章 不爭一時第四十五章 大唐胡兒(求推薦票)第九十三章 耿直的尬聊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第四十八章 滿庭芳第二章 名動第三十二章 李震嫁妹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七十二章 反應第三十章 兄友弟恭第八十八章 顧問第七十三章 羣龍無首第六十章 指路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議第十一章 備份第七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第三十幾章 下注第二章 弄巧成拙第一章 王師第七十六章 自重第十二章 衝突第三十四章 曲江夜宴第三十章 將死之言第二十三章 一個簡單的道理第三十六章 是熟人第二十二章 又丟官(第三更)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八章 刨食之輩第四十章 充錢第八十二章 此事無關金錢第三十五章 柴二的陰影第十五章 務農第九章 無奈第十四章 盛情難卻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第七十八章 地位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七十五章 日天的眼神第九十二章 驟變第八十幾章 關洛人事第二十一章 會見第十六章 荒誕時代第六十六章 北上第六十七章 太谷縣令(一更)
第九十章 粗人第三十三章 耍心機第七十六章 崔娘子的麻煩事第四十九章 一舉成名第六十三章 點到爲止第九十二章 事業第二十五章 無言第十四章 講文明愛衛生第八十章 半成利第四十七章 形式相同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十七章 瘋狂的選擇第五十一章 洛陽來人(第二個更)第七十六章 貴族氣質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來第二十六章 變化第三十四章 日上三竿第二十八章 簡在帝心第十一章 一問第八十八章 樂見其成第四十四章 這他孃的第九十五章 威震華夏第七十四章 珍珠弘忽(票!)第三十章 大新聞的背後第十八章 進獻第八十章 半成利第二十二章 佳話第七十一章 蘇州行第十三章 話不能亂說第四章 大驚喜第六十章 天命在漢第三十五章 騷動的人第三十二章 勝第二十七章 成熟的土壤第二十九章 舊時物業第七十八章 溜鬚第六十章 令人感動第六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五章 很像(求票)第八十三章 工程熱潮第四十三章 進階版本第二十一章 淡定第三十九章 談感情第六十五章 如火如荼第二十七章 令人失望第八十八章 上鉤第九十九章 流亡第三十章 生活哲學1第九章 老李有章程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三十章 能吏標準第六十六章 所付幾何第六十六章 拿來教學(第三更)第五十幾章 精銳第二十五章 義商仁心第六十五章 不爭一時第四十五章 大唐胡兒(求推薦票)第九十三章 耿直的尬聊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第四十八章 滿庭芳第二章 名動第三十二章 李震嫁妹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七十二章 反應第三十章 兄友弟恭第八十八章 顧問第七十三章 羣龍無首第六十章 指路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議第十一章 備份第七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第三十幾章 下注第二章 弄巧成拙第一章 王師第七十六章 自重第十二章 衝突第三十四章 曲江夜宴第三十章 將死之言第二十三章 一個簡單的道理第三十六章 是熟人第二十二章 又丟官(第三更)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八章 刨食之輩第四十章 充錢第八十二章 此事無關金錢第三十五章 柴二的陰影第十五章 務農第九章 無奈第十四章 盛情難卻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第七十八章 地位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七十五章 日天的眼神第九十二章 驟變第八十幾章 關洛人事第二十一章 會見第十六章 荒誕時代第六十六章 北上第六十七章 太谷縣令(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