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

舉凡勃律、吐蕃及西域諸國,這些次生文明甚至是原始文明的特點,就是無法擺脫神權的桎梏。這和早熟的中原文明,是有些不同的,中原的統治者及統治階級們,早已度過了需要靠“神力”來恐嚇收買被統治階級的時期。

禮法、綱常、道德、天命……

漢末的分崩離析,至司馬晉的自嗨自爆,這是一個有可能經歷羅馬式分裂崩潰的關鍵時期。然而因爲陝西胖子的“統一哈”光榮傳統,及“聖人可汗”楊堅的超絕政治外交智慧,中原混亂中帶着上升,略顯蹣跚地跨過了一個門檻。

當“屠神滅佛”成爲一個固定套路時,神權相當的尷尬。

於是天竺的佛教和漢傳佛教……根本就是兩個畫風,硬要說漢傳佛教也是佛教,大概也就是因爲叫佛教,內核都是漢化的。僧侶們的待遇,往往沒辦法超然到和天竺或者其它什麼佛國一樣。

“小王不求千秋萬代,只望上國神仙解惑,以期惠澤子孫數代,足慰矣。”

勃律王閻達十分謙卑地跟李淳風求教,這陣子,李道長顯露神通,只說何日何時何地有甚白日驚雷。勃律貴族皆不以爲意,豈料衆目睽睽之下,白日驚雷,將那孽多城外娑夷水大堤炸了個豁口出來。

別說勃律王及貴族驚駭,連李道長都是嘴角抽搐,他哪裡知道華潤號那幫變態,竟然還有這樣的能耐。

平地一聲雷,差點把孽多城給淹了……

好在娑夷水不算什麼大河,本來也是灘塗爲多,沒什麼河堤。那河堤還是爲了方便貴族們在河邊停靠修的。

“唐朝神仙”雷法高深,勃律王閻達心想老子還有辣麼多的對頭,只要李神仙擡擡手,這東征西討還不是百戰百勝?

然而“黃冠子”真人說了,他這神通,無“太昊天子”旨意,那就是個屁。必須得忠心地給“太昊天子”進獻,倘若心誠,自有緣法。

在勃律諸貴族頭人面前饒舌的“唐朝神仙”又添上了一層神秘色彩,罐頭道士都這麼牛逼了,那他老闆得多厲害?

不過勃律王閻達想的深遠,求“唐朝神仙”問“太昊天子”借雷法那效率多低?要是老子自己有本事,還不是手到擒來?

打鐵還需本身硬,勃律王心想,還是得我大勃律國牛逼起來,纔有底氣。可又一想,自己這國內亂七八糟事情也不少,還有那麼多的反對派,糟心啊。就這樣的檔次,還想長治久安?做夢呢。

知道了勃律王的想法,李道長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掐指一算,給閻達指了一條明路。

“君上追隨先聖,貧道佩服萬分。今有‘太昊天子’之‘帝誥’,若君上心誠,貧道願爲君上分憂。”

“還請上國神仙教我!”

李淳風掏出了一張李董的空白聖旨,然後道,“君上持‘太昊天子’所賜之‘帝誥’,則得我大唐庇佑。中原聖天子之偉力,君上拭目以待!”

不幾日,勃律王閻達封“黃冠子”道長爲護國大法師,代“太昊天子”視察勃律之民情。

又過幾日,勃律護國大法師李淳風表示得“太昊天子”旨意,分勃律三十六方法主,拱衛“帝誥”。

原本閻達作爲勃律大王,一聽媽的居然敢隨便分老子的地盤,你這是想要吞併我大勃律吧?結果仔細一看,喲呵,三十六方“法主”居然都要拱衛“帝誥”?誰是“帝誥”?老子就是“帝誥”!

換句話來說,閻達當時就領會了李淳風的精神,他勃律國主,乃是“太昊天子”的勃律代言人啊。

分三十六方“法主”一事,發生了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大家哄搶名額,大貴族和大寺廟都竭力表明自己絕對絕對的忠心耿耿,一定會爲大唐帝國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另外一個極端是大家強烈反對,獨立於勃律直接統治之外的部族領袖和有些名望很高的僧侶,都表示這是亡國之道。

這真的是亡國之道嗎?

閻達到底也是做過一國之主的人,他深思熟慮過,有了“唐朝神仙”的這一套,他只要能保證“帝誥”一直是他家,那就完全沒問題。三十六方“法主”的控制,遠比一堆地方軍閥和人渣要容易的多。

三十六方“法主”之下,又控制着治下之民,此等“治民”原本隨時可能被那些地方軍頭給擄走,但有了這個框框,想要再行權力,得到“太昊天子”旨意的“法主”們也不會答應。

而爲了拉攏中下級官僚、小有產者、商人、軍人,“唐朝神仙”根據旨意,賦予了他們高於“治民”的政治經濟權力,讓他們做“治民”的頭領,也就是“治頭”。在現行的框架下,勃律國中,非“治頭”不可出仕,唯“治頭”方可從軍……

但是,“治民”們不屬於最低階層,他們也同樣擁有高於“妖魅幽鬼”之人的地位,他們甚至可以在戰爭中,獲得“妖魅幽鬼”之人的人身權。

那麼,誰是“妖魅幽鬼”之人,而誰又來定下這個標準呢?

“君上,今有信度河旁莫迪部,不尊君上,不敬‘帝誥’,可興正義之士討伐。其部之民愚昧,誠乃‘妖魅幽鬼’之民,今世不可超脫,唯有日月勞作贖罪。來世可令爾等爲‘治民’,倘使崇敬‘太昊天子’,或可嘉獎彼等爲‘治頭’、‘法主’。”

閻達一聽,頓時感動:“天子何等寬宏也。”

七月,勃律有莫迪部輕慢“太昊天子”,勃律王閻達怒,發兵討之,旋滅而歸,獲牛羊三萬,“鬼民”萬餘。莫迪部餘衆,南逃健陀羅、烏仗那,乃絕之。

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且末,程處弼本來就琢磨着牛鼻子道士去勃律肯定就是隨便搞搞,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這道士玩的這麼大。

“都尉,勃律來信。”

氣喘吁吁的旅帥將信箋送上,程處弼展開一看,嘴裡的羊肉就掉在了桌子上,他呆若木雞地拍桌子罵道,“入孃的,李淳風這妖道!”

一個罐頭一張月票,來一罐吧。

第二十五章 我們的事業無人知曉第六十一章 回憶狗第四章 遛彎第九十一章 人生如醬缸第六十六章 豐厚回報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第十九章 反轉第三十二章 餿主意第四十二章 跑不了第十三章 暴打第七十一章 深深的佩服第十一章 一問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九十五章 世道無常第九十九章 宣紙第六十章 不行第八章 特進第一章 微妙的變化第十章 名額第三十七章 五步殺一人第七十六章 崔娘子的麻煩事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六十六章 威海第五十八章 公侯萬代第九十六章 內海第八章 刨食之輩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三十章 生活哲學1第八十四章 不會這麼做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八十六章 急流勇退第二十章 摩擦人生第七章 命令與征服第四十三章 氣度第七十章 戰慄第四十章 非常人行非常事第二十七章 關愛老年人第四十九章 魔性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三十七章 天命難破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第七十六章 貴族氣質第三十八章 過招第十一章 備份第九十三章 口感炸裂第二十四章 糾結的人選第三十四章 要負責第二十一章 簡單粗暴第一章 站街女第九十一章 生路第二十三章 再起高樓第八十七章 巡狩遼東第七十九章 又到取名時第七章 令人拜服第四十四章 面聖第七十一章 地位第六章 張郎第八十六章 刺蛇和飛龍第十一章 一問第九章 赴宴第六十二章 開闊眼界第十五章 以李爲禮第八十九章 女子當自強第五十二章 設計定型第九十章 太年輕(第一更)第四十八章 省內直屬第七十三章 歪風邪氣第十六章 白氏來人第八十一章 秋戰第三十四章 要負責第五十九章 溫家堡的人(求票)第三十章 深挖第九章 和藹可親的狼人第八章 人地論第四十二章 準備還價第三十章 隱疾(第一更)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九十九章 激烈第三十三章 十萬火急第三章 海闊第三十一章 聞弦知雅意第五十六章 爲了煎餅果子(第一更)第八十八章 上鉤第九十一章 夜行第六十五章 內心震撼第十二章 不摻合第四十四章 義務教育第六十二章 鐵路第三十八章 功勞第七十九章 又到取名時第二十章 另類富庶第二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二十八章 運作第六十八章 搶眼奪目第六十一章 走對了路第七十四章 珍珠弘忽(票!)第二十章 天地可鑑
第二十五章 我們的事業無人知曉第六十一章 回憶狗第四章 遛彎第九十一章 人生如醬缸第六十六章 豐厚回報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第十九章 反轉第三十二章 餿主意第四十二章 跑不了第十三章 暴打第七十一章 深深的佩服第十一章 一問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九十五章 世道無常第九十九章 宣紙第六十章 不行第八章 特進第一章 微妙的變化第十章 名額第三十七章 五步殺一人第七十六章 崔娘子的麻煩事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六十六章 威海第五十八章 公侯萬代第九十六章 內海第八章 刨食之輩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三十章 生活哲學1第八十四章 不會這麼做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八十六章 急流勇退第二十章 摩擦人生第七章 命令與征服第四十三章 氣度第七十章 戰慄第四十章 非常人行非常事第二十七章 關愛老年人第四十九章 魔性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三十七章 天命難破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第七十六章 貴族氣質第三十八章 過招第十一章 備份第九十三章 口感炸裂第二十四章 糾結的人選第三十四章 要負責第二十一章 簡單粗暴第一章 站街女第九十一章 生路第二十三章 再起高樓第八十七章 巡狩遼東第七十九章 又到取名時第七章 令人拜服第四十四章 面聖第七十一章 地位第六章 張郎第八十六章 刺蛇和飛龍第十一章 一問第九章 赴宴第六十二章 開闊眼界第十五章 以李爲禮第八十九章 女子當自強第五十二章 設計定型第九十章 太年輕(第一更)第四十八章 省內直屬第七十三章 歪風邪氣第十六章 白氏來人第八十一章 秋戰第三十四章 要負責第五十九章 溫家堡的人(求票)第三十章 深挖第九章 和藹可親的狼人第八章 人地論第四十二章 準備還價第三十章 隱疾(第一更)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九十九章 激烈第三十三章 十萬火急第三章 海闊第三十一章 聞弦知雅意第五十六章 爲了煎餅果子(第一更)第八十八章 上鉤第九十一章 夜行第六十五章 內心震撼第十二章 不摻合第四十四章 義務教育第六十二章 鐵路第三十八章 功勞第七十九章 又到取名時第二十章 另類富庶第二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二十八章 運作第六十八章 搶眼奪目第六十一章 走對了路第七十四章 珍珠弘忽(票!)第二十章 天地可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