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少年立論

很多事情抽絲剝繭一看,纔會後知後覺嚇出一身冷汗。

孫伏伽從來沒有低估過長孫無忌,但同樣的,他不認爲長孫無忌對自己的師弟張德有什麼好辦法。

拼壽命拼不過,拼實力也拼不過。

但孫伏伽這時候卻反應過來,長孫無忌這老陰貨,怕不是琢磨的是幾代人的事情。

當年有田氏代齊,難道將來江南的長孫就沒機會替代了張孫?

更何況,孫伏伽也是三朝元老,是見識過“劣幣驅逐良幣”的。自家師弟看似鐵石心腸,卻也當得上一片公心。

那些個徒子徒孫長大成年之後,又有幾個是秉承公心,不忘初心的?

武漢的學堂,難道是少了《中小學日常行爲規範》嗎?並沒有吧。

是學校裡的先生,只有教沒有育?也並沒有。

孫狀頭很清楚,這無非就是人性使然。

“義利之辯”過去纔多少年?橫豎加起來二十年都沒有,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實際上,不過是獻身你去,好處我來,人人如此,人人如蟲,如吸血蟯蟲,和那些個曾經厭憎的人物,並沒甚麼區別。

“長孫輔機……”

黑着臉的孫伏伽低聲唸叨着,作爲前大理寺卿,孫師兄看過的卷宗不計其數。人性上的下限,他認爲是沒有下限。

而長孫無忌,是溫文爾雅,甚至是和風細雨地笑看人性。他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表明瞭立場,跟着老夫走,好處大大的有。

他不跟張德作對,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

正相反,張德說要修鐵路,修漢安線,他高舉雙手歡迎,並且還說要大修特修,不但要修漢安線,還要修京漢線。江南要修,河東也要修。

張德說要辦學壯大教育,他同樣是拍手稱讚,你擴建漢陽書院,我就搞個吳縣書院、崑山書院、上海書院,不但搞得多,還要搞得大。你招生一百,我就招生五百。你養活十個教員,我就養活五十個。

對張德而言,有沒有好處?

自然是有好處的,小霸王學習機對此要求,無非就是多多益善。

但將來如何,卻是兩說。

“這算是不爭於一時,乃爭累世麼。”

孫伏伽一手託着杯碟,一手拿着杯蓋,輕輕地撇着茶杯中的茶葉,神色不定。

他不相信自己的師弟張德看不出來,那麼,既然張德看出來了,爲什麼還放任長孫無忌這般大搖大擺地如此行事呢?

片刻,孫伏伽鬆了口氣,竟是露了個苦笑:“老夫不如操之多矣。”

“先生緣何有此感慨?”

“無事。”

揮揮手,孫伏伽慢條斯理地喝了口茶,他此時內心其實無比的澎湃,甚至久違的熱血都在沸騰。若非白髮蒼蒼早就過了那個年歲,他甚至想要奔走呼號,以發泄胸中的激昂鬥志!

孫伏伽看着上官庭芝、李元祥、秦懷道,這些個年輕晚輩,根腳各有不同,但對張德來說,沒什麼不同的。他們和如今江夏港總司庫龐缺一樣,於張德眼中,沒有什麼高低區分,都是人,都是學生,再無其他。

不是沒有看穿長孫無忌,而是無所謂,而是聽之任之坦然面對。

後人不濟,怪什麼祖宗?!

“東海道的事情,你們幾個,可有打算?可有想要前往東海道歷練一番的?”

“家中來信,倒是說讓我前去東宮掛職……不過言語之間,說是給侯君集之女做個送親的護衛。”

“噢,這是個好事。”

孫伏伽平復了心情,衝秦懷道點點頭,“將來太子登基,作爲東宮舊人,升遷也要容易的多。且以潞國公手段,其女爲側妃,興許有甚想法。”

“若是以前,便是覺得前途無量。只在武漢,便覺得這也沒甚要緊的。留在武漢,反倒是痛快一些,做事也不必拖泥帶水……”

“哪裡都是一樣的。”

一旁李元祥輕輕地拍了拍秦懷道的肩膀,在武漢呆的久了,李元祥也很清楚,武漢這裡,照樣也有老油條,照樣也有在辦公室中划水吃死工資消磨時間的。那些個有名的商號之中,也有這樣那樣的權貴子弟在其中廝混,比如江夏王府,比如交州都督府,比如吳王府。

不是武漢如何厲害,只是別處更爛更弱,這才顯得武漢厲害起來。

甚至,跟那些個泥腿子廝混久了,李元祥也清楚,所謂“民風淳樸”的背後,照樣有狡猾如狐。有奸猾的吏員,也有狡詐的農戶,並沒有說誰比誰更加“淳樸”。所謂“淳樸”,更多的是對弱者的一種“獎賞”,不外是自欺欺人、裱糊一下。

他在大通鋪睡了恁久,那些苦哈哈跟達官貴人又有什麼區別?看見美嬌娘,權貴們和苦哈哈的區別,不過是前者可以把美嬌娘招過去,玩膩了之後再一腳踢開。而苦哈哈們,只能在大通鋪裡過個乾癮,然後在一陣鬨笑聲中,被一日勞作帶來的疲憊,捲入了夢想。

甚至有極個別苦幹五六年的光棍老漢,半點娶妻生子的念頭都沒有,一有錢便去狂嫖,直把“螺娘”日了個遍,每每提起,頗有點風塵大俠的氣概,全然沒有愧色,並洋洋自得經年累月。

“都道一樣,我卻還是覺得不一樣。”

秦懷道下意識地摸了摸脖子上掛着的虎牙,他知道這是他還在襁褓中時,張德送給他的。

“你倒是執拗。”

“這不是甚麼執拗。”

搖了搖頭,秦懷道並沒有爭論一番的意思,反而神色鎮定,“我不懂甚麼一樣或者不一樣,我只知道,來武漢恁久,這裡的學生源源不斷,這裡的工坊年年有增。只聽說別處問武漢借人,卻未見武漢去借人的。那些個外地州縣的秀才,他們長得兩條腿,吃了十八年的飯食,便是爲了有氣力,走路來武漢的麼?”

“是公安縣的水土不利,還是蒲圻縣的人情有差?我看無關水土人情,不外是這些個秀才百姓,都只覺得一個道理,‘人挪活,樹挪死’。留在家鄉,秀才蹉跎十年,不過是個吏員,興許有幸娶了個世族之女,於是臨到老了,纔有個官做,怕還是個綠豆大的小官。”

“那個公安縣的百姓,要不是實在是活不下去了,會出逃嗎?倘使沒有武漢,他們便是要跑,也是就近跑去江陵,遊也是游過去的。可怎麼就捨近求遠,偏去了武漢?是途中不能去長沙嗎?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來了武漢,不但能活,還能搏一個出路。”

“殿下常年在工地上過活,自是見慣了各地的苦力,可無論如何艱辛,作甚咬牙都要在武漢留着?不外是一個道理,在武漢,活得像個人。”

秦懷道只是在說,卻並沒有要議論什麼的模樣,他就是要把自己的話說出來。他滔滔不絕的時候,上官庭芝和李元祥都是愣在那裡,哪怕是孫伏伽,也是雙眼閃爍,只覺得眼前的青年,陡然就大不一樣起來。

“我在京城時,見慣了阿諛奉承的小人,便不覺得這是如何不體面的事情。凡事習以爲常了,就不見其真。陳涉說過,這世上,難道都是天生的貴種嗎?”

“……”

“……”

上官庭芝和李元祥都是一臉尷尬,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張口說話還是繼續沉默。

而孫伏伽卻是滿意地點點頭,拂鬚笑道:“老夫知道你不看太史公之言。”

“學校裡有教,教的不多,‘王侯家鄉寧有種乎’是教了的。”

“嗯。不錯。”

孫伏伽有些詫異,他其實沒怎麼深入瞭解過武漢本地的教材,本以爲武漢主打的,就是那些個精妙計算。

沒曾想,這些偏門也是教的。

“來了武漢之後,見得小人下人多了,我便知道,一旦做慣了人,再回去做狗……那是何等的艱難。正如巴山縣的虎埡子,他來武漢比賽,第一次吃糖,他便戀戀不捨,回味無窮,倘使讓他迴轉,不得糖吃,他必定着了魔一樣,偏要去尋這一絲甜味。只是那山野之間的蜂蜜,何等珍貴,豈能讓他日日糟踐?只怕是都要拿來淘換外間的物事。”

繼續說話的秦懷道目光自信,他雙目焦點並不在同座三人身上,眼神毫無目的地看着前方,“天下並非只有一個巴山縣的獠寨小郎,不會只有一個虎埡子。這天底下,三千萬黎民,人人都是虎埡子,人人都是獠寨小郎。這武漢,我看正是應了那句話……”

頓了頓,秦懷道微微吸了口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九十一章 寧波第八十章 幫閒第九十一章 罷了第十三章 豪門稻草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五十六章 年輕活力第一章 一隻唐朝的工科狗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四十八章 忠第五十章 工程意義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六十四章 自有變化第五十九章 要求第五十章 定局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八十九章 放話第八章 和諧社會第八十四章 不會這麼做第二十一章 新階層第十一章 站隊第七十六章 質變第三十九章 一時無言第五十六章 半步人瑞第九十七章 造紙第四十一章 政策空子第十四章 新玩法第七十五章 風氣不同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藝第六十章 同樣水深第八十六章 繼續尋思第五十二章 龍門客棧第五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八十八章 性質第五十一章 有人好奇第六十章 不行第七十三章 調查第六十幾章 王氏第七章 總督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六章 心態第九十五章 吃肉第八十三章 工程熱潮第八十四章 多年結果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四十八章 變化第五十一章 面目全非第十八章 投資第五十七章 需求導向第三十章 拉一把吧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四十六章 理智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第七十五章 豺狼當道第二章 讀書識字第六章 用能第六十四章 清修不易(第一更)第六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三十七章 天命難破第五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八十三章 閹人不易第二十七章 惡鬼第四十五章 活靈活現第六十章 搓你狗頭第二十二章 又丟官(第三更)第三十一章 前程難料第四十四章 義務教育第八十四章 溫文爾雅第九十七章 皇后想的有點多第一章 微妙的變化第五十幾章 精銳第九十七章 地方變化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六章 兩事徐王第八十一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二十六章 正義的鐵拳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七章 大舞臺第四十章 科學拍馬第七十二章 率性而爲第八十三章 一樁“富貴”第九十二章 事態第三十八章 有的忙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七十三章 官聲第七十七章 請你吃飯第九十章 演技第八十二章 不產皮貨的皮貨地第八十九章 都是坑第三十九章 需求第四十四章 爲了藝術第五十四章 吃雞第七十五章 保護費第二十五章 又來?第七十六章 馬蹄聲來第六十六章 深坑第五十章 民爲貴第七十二章 爲兄長考慮
第九十一章 寧波第八十章 幫閒第九十一章 罷了第十三章 豪門稻草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五十六章 年輕活力第一章 一隻唐朝的工科狗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四十八章 忠第五十章 工程意義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六十四章 自有變化第五十九章 要求第五十章 定局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八十九章 放話第八章 和諧社會第八十四章 不會這麼做第二十一章 新階層第十一章 站隊第七十六章 質變第三十九章 一時無言第五十六章 半步人瑞第九十七章 造紙第四十一章 政策空子第十四章 新玩法第七十五章 風氣不同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藝第六十章 同樣水深第八十六章 繼續尋思第五十二章 龍門客棧第五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八十八章 性質第五十一章 有人好奇第六十章 不行第七十三章 調查第六十幾章 王氏第七章 總督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六章 心態第九十五章 吃肉第八十三章 工程熱潮第八十四章 多年結果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四十八章 變化第五十一章 面目全非第十八章 投資第五十七章 需求導向第三十章 拉一把吧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四十六章 理智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第七十五章 豺狼當道第二章 讀書識字第六章 用能第六十四章 清修不易(第一更)第六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三十七章 天命難破第五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八十三章 閹人不易第二十七章 惡鬼第四十五章 活靈活現第六十章 搓你狗頭第二十二章 又丟官(第三更)第三十一章 前程難料第四十四章 義務教育第八十四章 溫文爾雅第九十七章 皇后想的有點多第一章 微妙的變化第五十幾章 精銳第九十七章 地方變化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六章 兩事徐王第八十一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二十六章 正義的鐵拳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七章 大舞臺第四十章 科學拍馬第七十二章 率性而爲第八十三章 一樁“富貴”第九十二章 事態第三十八章 有的忙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七十三章 官聲第七十七章 請你吃飯第九十章 演技第八十二章 不產皮貨的皮貨地第八十九章 都是坑第三十九章 需求第四十四章 爲了藝術第五十四章 吃雞第七十五章 保護費第二十五章 又來?第七十六章 馬蹄聲來第六十六章 深坑第五十章 民爲貴第七十二章 爲兄長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