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天下之大

天氣轉涼之後,除了禦寒物資越來越貴之外,京中權貴圈最熱鬧的談資之一,除了張德入京,太子東行之外,還有東北海發現了大量的海洋哺乳動物聚集區。

消息已經是遲了三年,因爲三年前,杜構所在的小集團,早就知道了那一片海豹、海象的聚集區。每年供應給朝鮮道的油脂、肉乾、骨粉、皮革,數量都是相當的驚人。

一頭成年海象重達四千斤,能夠提供數百斤的肉,數百斤的油脂,還有相當不錯的皮子。

按照武漢現行的皮革等級,只有海獺能夠跟海象的皮相提並論,並且海獺皮的產量,遠不如海象。

油脂作爲帝國重要的物資組成部分,涵蓋到了帝國大中城市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女性的化妝品、護膚品、保養品,也大量使用了海洋哺乳動物的油脂。

只是因爲消息閉塞,大量中國權貴豪門,都以爲這些名貴物品,是產自朝鮮道。

直到今年暴露了東北海的存在,終於有野生的冒險家,在穿越鯨海之外,意外踏入了使鹿部的外海,然後接觸到了東北海。

這裡,是整個“東海”的北部,一連串的島嶼,像珍珠一樣形成了一個圓弧,將整個東北海包裹在其中。

風高浪急之餘,入秋之後,就不斷地會出現暴風雪,然後朝着東南方向瘋狂捲動。

整個東北海,又被稱作“白海”。

探險隊在看到北極光之後,就找到了在中原極爲名貴的白熊,還有大量體型碩大的海象。

最重要的是,他們發現,這裡的海象,和朝鮮道出品的海象品種,還不是同一個品種。

也就是說,朝鮮道出品的海象種羣,應該另有他處。

這種驚人的大發現,讓探險隊滿載而歸的同時,又讓消息驚爆了整個都市圈。

“這豈不是說,杜東海三年之前,就掌控了一座金山?”

“難怪東海宣政院這般紅火……”

對於京中中低層的貴族們而言,大貴族的富貴,大概就源自貿易之類。或許是絲綢之路,又或許東瀛州挖礦……總之就是大概如此吧。但要說個所以然來,卻是一點頭緒都沒有。

重重的迷霧,籠罩在他們頭頂之上。

矇昧,就像是矇昧的蠻荒之人一般。

但是現在,卻打開了全新的世界,報紙都在瘋狂地轉載着各種奪人眼球的消息。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些個雜誌小報,似乎都開了竅一樣,除了廣告,還知道不斷地提高發行量需要更豐富的內容來支撐。

而海外的“新奇”,是最豐富的最讓人好奇也最有意思的內容。

京城的人,第一次知道,天圓地方是錯的,原來大地真的是如一顆雞子。而爲了證明這一點,武漢那裡,已經有人出發,一路向東,準備環繞東海一週……只是環繞東海一週,就能證明大地如雞子嗎?

有人懷疑着。

最重要的是,許久的時間過去了,武漢的船隻雖然有陸續回來的,卻大多都是失敗者。

他們見到了東海盡頭的景色,也看到了土著,但一無所獲。

而有的人,至今還沒有回來。

“當年我就奇怪,怎地有恁多海象象牙的?”

“杜東海入貢的海象牙,有一對長五尺的巨牙,堪稱稀世珍寶。聽聞是一頭八千斤重的海象王所有,杜東海命人驅熊圍獵,這才撲殺!”

“驅熊?”

“白熊,武漢人命名爲北極熊。長於流鬼國境內,北極光照耀之地,便是白熊生長之所。”

“杜東海還有驅熊圍獵的異能?”

“這有甚麼?既然能使鹿,就能使熊。”

“這當真是匪夷所思……”

“聽說吳王府還養着食鐵獸,謂之熊貓,亦是熊科猛獸。吳王亦能驅使熊貓,杜東海驅趕白熊……這也差不多吧。”

“甚麼差不多,顏色都不對!”

“這白熊穿個黑色護手戴個墨鏡,跟熊貓有甚區別?”

“你……你說的好有道理……”

關於東海宣政院的話事人到底有沒有驅使北極熊的異能,京城茶館裡也算是討論的很是熱鬧。

說到底,三年前的消息,到今年才讓人知道。三年啊,那麼多的資源,就被一家給獨吞了,這簡直……簡直是太讓人羨慕嫉妒恨了!

吃獨食啊杜構!

可轉念一想,那時候杜如晦還沒死呢。

當時河南地區最重要的動物油脂來源,一是河南河北本地的畜牧業油脂,二是東海捕鯨業。

鯨油,纔是那時候的重頭戲。

但是隨着皮革業越趨成熟,貴婦人並不介意身上有全套的海獺製品。至於家中地毯用的是海象皮製成,那更是顯得豪奢富貴,底蘊十足。

至於買不起整張海象皮的,簡單,買一些邊角料,送到武漢車個珠子戴手上也是可以的。

再上檔次一點,海象牙也可以車個珠子。

總之,車珠子就對了。

“操之,杜大郎那些個行當,沒了你,應該不能成事吧。”

“女兒國”中,一羣老漢正趴着享受着按摩,老張則是坐着靠牆,幾個技師正在給他揉捏肢體。

閉着眼睛正爽着的張德眼睛也沒有睜開:“當年王萬歲跟着王太史廝混了一陣,主要還是王萬歲和王太史的徒子徒孫在忙活,我就是牽線搭橋。”

“有這好處,怎地不想着我們這些個長輩?”

“你們都是半隻腳進棺材的,要那麼多錢作甚?!”

“……”

“……”

“……”

鬨笑了一陣,前來消遣的秦瓊問道:“最近老夫也看了報紙,照報紙上所言,入海東行兩萬裡,亦有大陸。東海盡頭,地理之貌,似乎是有類中國?”

“差不多吧。”

聽到秦瓊的聲音,張德眼睛微張,“就是土著稀少,還要往南走一點。但也無甚意思,遠不如南海。”

“太遠了啊。”

“太遠了。”

幾個老傢伙稍微思量一下,就知道這個距離上,想要直接統治,無疑是做夢。

但是,花個三五代人經營……倒是非常值得。

三五代人的移民,差不多就能建設成一個小國,跟扶桑地相比肯定大大不如,但類似現在的流求,卻是夠了。

要知道按照國朝標準,流求這麼個海外領地,也算是“海外盛國”。

賬面上,也有十數萬丁口,甭管組成結構是什麼樣的,但全島能算作一個體系內的丁口,的的確確超過了十萬。這不是“盛國”,什麼是“盛國”?

只不過很可惜,因爲擴大了“天下”的範圍,相對應的,傳統的“開疆拓土”功勞含金量,當真是每況愈下。

功勞的指標在不斷轉移,地方治理的權重比在不斷增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人口。

不是國朝一定要粗暴地選擇某個指標,而是在大環境之下,總體只要還算穩定的話,選擇一個最直觀的指標,往往就能反應現實需要和長遠期望。

貞觀朝的當下,不管賺多少錢,又或者說開闢多少土地,增加多少財政收入,其核心只有一個,有足夠的勞動人口在支撐。

這時候談什麼資金、政策,都是假的。

所有的資源中,勞動力資源,就是第一位,而且是不可或缺的第一位。

帝國的精英在統治中央到地方的時候,嚴厲打擊蓄奴那是喊的震天響,那是因爲要把世家大族手中的奴婢“解放”出來,否則這些人口窩在世家大族手中,有等於無,他們的存在,就是行動的屍體,還消耗了帝國土地產出來的糧食。

但同時,帝國的精英又默許着奴隸貿易。無他,莊園需要開闢,港口需要建設,道路需要修通。如果全靠徵發民夫、僱傭勞工,哪有那麼多的勞力?

像“廣交會”建設廣州和交州的河口地區,主要消耗的,並非是本地的治下百姓,而是奴工。

“天竺奴”“海角奴”,成百上千地死,上萬上萬地往裡面填。

以往一到雨季,就要損失慘重的廣州,今年已經能夠保證坡底不劃破,塘壩不潰壩,半數耕地能夠順利排澇。

這些水利設施,難不成是天上掉下來的?

中央到地方的精英官僚,不會沒有看到這一點,正因爲有這樣那樣的建設需求,所以打擊非法蓄奴的口號要喊,精準清除的工作要做,但是,奴隸貿易短期內,根本不會廢除,反而會變本加厲,大搞特搞。

原因嘛,很簡單。

“天下如此之大,老夫真想去看看啊。”

趴軟墊上的幾個老傢伙們,有人如此深情地感慨着。

第四十八章 陰差陽錯第七章 那人卻在(大家多投票啊!)第五十三章 結果論第三十章 生活哲學1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五十六章 拆了第七十三章 戲言不戲第八十八章 官場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腦第二十七章 好機會第三十四章 要優雅第十二章 噁心人第六章 茫然熱鬧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簡單第六十九章 與人爲善第七十二章 捉婿第六十五章 杜正倫自救第三十四章 要優雅第二十章 伊予銅山第八十八章 官場第三十六章 以備來年第九十九章 宣紙第七十章 秉持第六章 心態第六十二章 毀的徹底第九十六章 胃口第八十八章 一事不煩二主第三十章 能吏標準第六十四章 事發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七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第六十三章 紅包第四章 最後問對第九十四章 一地雞毛第七十八章 進京打牌第三十五章 騷動的人第三十二章 李震嫁妹第六十五章 杜正倫自救第九章 和藹可親的狼人第四十五章 大唐胡兒(求推薦票)第三十章 拉一把吧第六十三章 躺着中槍杜正倫第六十六章 賢王不閒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腦第六十章 令人感動第八十七章 小盤算(年初二第三更!)第九十三章 茌平馬周第九十五章 放屁馬第七十七章 一個願望第八十三章 工程熱潮第十一章 兩證第三十一章 又不回去了第十章 殘酷的機會第八十七章 歪打正着第四十二章 爭權奪利第七十九章 長者老司機第三十六章 buff背後第五十一章 皇恩浩蕩第三十四章 史第八十八章 樂見其成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四十四章 李二十郎第三章 千里駒第二章 殺第六十一章 鐵板虎賁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八十七章 小娘子們第五十章 吃他用他第五十章 功績第十九章 春意難言(遲到的第五更)第六章 “責任感”之外第四十七章 決心第五十八章 爲了孔聖(第一更)第五十三章 苟富貴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八十五章 繼續飲鴆止渴第七十九章 需要思考的鑽被窩第八十四章 多年結果第四十一章 保佑第九十章 填人第八十一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五十一章 無豚不成家第六章 河中風雪第四十一章 看在“良心”的份上第四十四章 等待第四十四章 這他孃的第十二章 小圓臉第五十九章 要求第十七章 來打仗的兵部尚書第五十四章 體面第八十一章 挑戰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五十三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六十一章 薅羊毛(薅點推薦票)第九十章 前瞻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七十九章 狂熱第十四章 雞湯有毒第一章 一個聲音
第四十八章 陰差陽錯第七章 那人卻在(大家多投票啊!)第五十三章 結果論第三十章 生活哲學1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五十六章 拆了第七十三章 戲言不戲第八十八章 官場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腦第二十七章 好機會第三十四章 要優雅第十二章 噁心人第六章 茫然熱鬧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簡單第六十九章 與人爲善第七十二章 捉婿第六十五章 杜正倫自救第三十四章 要優雅第二十章 伊予銅山第八十八章 官場第三十六章 以備來年第九十九章 宣紙第七十章 秉持第六章 心態第六十二章 毀的徹底第九十六章 胃口第八十八章 一事不煩二主第三十章 能吏標準第六十四章 事發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七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第六十三章 紅包第四章 最後問對第九十四章 一地雞毛第七十八章 進京打牌第三十五章 騷動的人第三十二章 李震嫁妹第六十五章 杜正倫自救第九章 和藹可親的狼人第四十五章 大唐胡兒(求推薦票)第三十章 拉一把吧第六十三章 躺着中槍杜正倫第六十六章 賢王不閒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腦第六十章 令人感動第八十七章 小盤算(年初二第三更!)第九十三章 茌平馬周第九十五章 放屁馬第七十七章 一個願望第八十三章 工程熱潮第十一章 兩證第三十一章 又不回去了第十章 殘酷的機會第八十七章 歪打正着第四十二章 爭權奪利第七十九章 長者老司機第三十六章 buff背後第五十一章 皇恩浩蕩第三十四章 史第八十八章 樂見其成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四十四章 李二十郎第三章 千里駒第二章 殺第六十一章 鐵板虎賁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八十七章 小娘子們第五十章 吃他用他第五十章 功績第十九章 春意難言(遲到的第五更)第六章 “責任感”之外第四十七章 決心第五十八章 爲了孔聖(第一更)第五十三章 苟富貴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八十五章 繼續飲鴆止渴第七十九章 需要思考的鑽被窩第八十四章 多年結果第四十一章 保佑第九十章 填人第八十一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五十一章 無豚不成家第六章 河中風雪第四十一章 看在“良心”的份上第四十四章 等待第四十四章 這他孃的第十二章 小圓臉第五十九章 要求第十七章 來打仗的兵部尚書第五十四章 體面第八十一章 挑戰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五十三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六十一章 薅羊毛(薅點推薦票)第九十章 前瞻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七十九章 狂熱第十四章 雞湯有毒第一章 一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