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躺着中槍杜正倫

太子左庶子杜正倫是個明白人,更是一個聰明人。皇帝召他前來,旁邊還坐着一個悠哉悠哉的長孫無忌,九成九是跟太子有關係。

不過杜正倫也不慌,心說早就料到有這一出,馬賓王可真是算無遺策,怕啥?

“杜卿。”

李董很是威嚴地看着杜正倫,人到中年事業正旺的杜正倫微微頷首:“陛下。”

“召卿來,是有一問。”

心中暗爽的杜正倫正琢磨着是不是照着套路就來,結果李董開口道:“朕讓太子安撫東南,太子做的很好。”

嗯?!

老杜心說不對啊,怎麼不按套路來啊。

“太子在淮南諸事,朕很滿意。”

呃……這不對啊,這讓人聽得渾身難受啊。

老杜美髯微動,正琢磨是不是開口說點什麼。又聽皇帝在那裡一本正經地誇着儲君多麼多麼的有德賢良,可越聽越不是味道,老杜心裡頭那是十五個水桶七上八下。

有心想說陛下你特麼直接點吧,可老杜膽子小,不敢。

嘰裡呱啦好半天,連長孫無忌都覺得煩躁,李董這才收了神通,面無表情地拿起手中的《音訓初本》,有意無意地揚了揚,然後拍在手中看着杜正倫:“可是太子有些時候做事,太過急躁。須知,萬事要循序漸進。”

嘴角猛地一抽,杜正倫額頭上都滲出了汗珠子,趕忙道:“陛下所言甚是,臣等必定勸諫太子做事穩妥老成。”

“下去吧。”

“……”

愣了一下的杜正倫這才反應過來,這特麼算是結束了?

“臣告退。”

腳底抹油那就是開溜啊,皇帝這節奏不好搞,非常的不好搞。也沒說要把暖男太子吊起來打,也沒說這事兒過去了,這種吊在那裡的感覺,那是相當的糟糕。

回到東宮,老杜心說這破事不能自己埋肚子裡,得讓牛人來解決一下,於是趕緊寫了一封信給太子,跟李承乾好好地說道說道:你爹說了,讓你以後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千萬要求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寫完之後,杜正倫又看了兩遍,覺得沒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就把信寄了出去。

過了幾天,在淮南到處觀風的李承乾收到了信,忙着給李承乾擦屁股的馬周瘦了五六斤,一看是老杜的信,就看了看,對李承乾道:“殿下,明理所言殿下當牢記,往後此等大事,切不可專斷而行。臣等才智鄙陋,不過正所謂‘一人計短衆人計長’,有臣等參議,殿下亦可舉一反三。”

暖男一臉憋屈:“賓王,本王何曾沒有‘三思而後行’?《音訓初本》乃是開蒙字書,非大功不足以酬。本王身負招撫東南之職,去歲甚至未曾回京,今有大功,亦不曾獨攬而下,乃是勾通外朝上稟內廷之後,這才行事。當時陛下御筆回執,也是賓王所見,乃是陛下意同……”

牢騷話一串串的冒出來,暖男差點就哭了出來。跟他那弟弟比起來,他這個承乾殿出生的,感覺就像是從安利號拍來的,實在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堂堂儲君,連個像樣的文學館都養不起,反而李泰不僅家裡開了文學館,今年開春封魏王之餘,爲了慶祝這件事情,李泰在武德殿住了好些天。

要知道,李泰封王那陣子,李承乾還在外面浪,壓根就沒回京。不是說暖男自個兒想在外面,而是李世民就沒召他回去。

這裡面的水有多深呢?

武德殿就在太子東宮的隔壁,就在東宮的西邊。更加讓羣臣膽戰心驚的是,李董當年登基,就是在武德殿辦公聽政。

爲了這個事情,馬周求到魏徵跟前,一邊哭一邊說:魏公啊魏公,從來只聽說儲君爲國本的,卻沒聽說還有藩王是天子腹心的;從來只聽說爲了國家安定,藩王成年要早早就藩,卻沒聽說把藩王留在京城還能太平的……

老魏一聽:憋說了!看俺的!

那一天,春暖花開,李董非常的愜意,結果大唐第一噴子跑過來就是一腳踹開宮門,新上班的“萬騎”小哥正要一刀捅死他,卻被旁邊的老哥死死按住,這纔沒出事。然後老魏跑到皇帝那邊一巴掌把餵魚用的魚食拍翻在地,同時咆哮道:聽說你想讓魏王在武德殿長住?!

“沒、沒有的事?是誰,是誰在胡說八道!沒有的事!”

老魏又一巴掌把喂鳥用的鳥事拍翻在地,同時口水噴到李董臉上:聽說你想讓魏王上朝的時候乘坐人擡的轎子?

“沒、沒有的事!是誰,是誰在胡說八道!沒有的事!”

“哼!你好自爲之!”

說罷,魏徵甩了甩衣袖,揚長而去。

回到家裡,馬週一邊哭一邊等消息,老魏過去拍了拍馬周的肩膀:“此事無虞也。”

聽到這句話,馬周當時就嚎啕大哭,說魏公你實在是錚錚鐵骨名臣模範啊。

這個風波到底水有多深,李承乾壓根就不清楚,他那會兒正聽說《音訓初本》是張大郎弄出來的,一門心思要大力推廣。

幾個月一過,終於發酵出來全新的幺蛾子。

杜正倫給他的信在看過之後,李承乾覺得自己太委屈了,於是連夜就寫了一封信給自己的爸爸,說我沒有急功近利也沒有不做事前思量,爸爸你怎麼可以這樣冤枉我呢?而且我這麼做,都是爲了爸爸你的功業啊。

信寄回了長安,李董收到了,然後李董黑着臉把杜正倫找了過去:“禁中奏對,焉能透於中外?”

雖說李董確實說了這樣的話,但是兒子跑過來鬧委屈,那就是讓他下不來臺,讓他沒面子。

於是李董就問杜正倫:你特麼把老子的話就這麼跟太子說了?那老子以後還能交代你什麼事情?你還靠得住靠不住?

杜正倫也委屈啊,臥槽你們父子的事情又不是我能解決的,我特麼就是跟太子實話實說,這也有錯?我也很爲難,我也很絕望啊!

然後,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一口氣被貶三千里,太子左庶子被去職,扔到交州自生自滅。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老張都替杜正倫冤得慌,這真是躺着也中槍啊。

第三十八章 過招第七十三章 官聲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五十章 吃他用他第二十二章 很科學第六十九章 人和第十七章 簡單的事情第五十八章 行路難第六十九章 善意的坑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六章 癡女第六十三章 躺着中槍杜正倫第十二章 茶會第六十幾章 化鬱悶爲食慾第四十二章 喝粥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五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三十五章 皇帝的迂迴第九十章 壯志第四十五章 人傑第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七十八章 溜鬚第三十七章 禮法第七十四章 認清現實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五十章 改名第四十一章 政策空子第六章 其樂融融第七十三章 看第六十五章 有妖姬(第二更)第一章 勢第六十章 吾皇聖明第七十三章 路第六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十七章 半日閒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八十四章 肥年第九章 喜事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六十七章 貨幣變化第十八章 傳信第十六章 荒誕時代第六十七章 老幹部(第四更)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第六十五章 從未見過第五十二章 阿杜的歌最好聽第五十七章 狗命不同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三章 體諒人的張大郎第四十三章 進階版本第三十五章 柴二的陰影第四章 靈前第二十章 不能比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七十八章 天下誰堪爲敵手第十五章 運氣第七十五章 狗仗人勢第九十五章 押寶第九十一章 發動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場(大年初二第二更!)第七十六章 貴族氣質第二十七章 讀書的方法第八十二章 正義的事業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進尺第四十三章 很合理的要求第二十七章 給人添堵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腦第九十八章 不能理解第十八章 陸師兄求助第七十一章 未來第十章 進一步第二十一章 殺第六十三章 我信佛第四十二章 不是等閒第二十八章 又粗又硬第六章 心態第十六章 倒逼第二十二章 勤奮做事第八十二章 正義的事業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十八章 天賦第九十九章 抵臨第九十六章 蜜糖第一章 一隻唐朝的工科狗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三十一章 誰是張小乙(求推薦票)第七十七章 未現之書第五章 地上魔都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二十八章 運作第五十五章 禮賢下“士”第三章 千里駒第五十六章 硬性需求第八十七章 汊川縣令第十章 進一步第四十章 讓人嗑藥第六十一章 瞧着眼熟第二十三章 西遊記
第三十八章 過招第七十三章 官聲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五十章 吃他用他第二十二章 很科學第六十九章 人和第十七章 簡單的事情第五十八章 行路難第六十九章 善意的坑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六章 癡女第六十三章 躺着中槍杜正倫第十二章 茶會第六十幾章 化鬱悶爲食慾第四十二章 喝粥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五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三十五章 皇帝的迂迴第九十章 壯志第四十五章 人傑第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七十八章 溜鬚第三十七章 禮法第七十四章 認清現實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五十章 改名第四十一章 政策空子第六章 其樂融融第七十三章 看第六十五章 有妖姬(第二更)第一章 勢第六十章 吾皇聖明第七十三章 路第六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十七章 半日閒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八十四章 肥年第九章 喜事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六十七章 貨幣變化第十八章 傳信第十六章 荒誕時代第六十七章 老幹部(第四更)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第六十五章 從未見過第五十二章 阿杜的歌最好聽第五十七章 狗命不同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三章 體諒人的張大郎第四十三章 進階版本第三十五章 柴二的陰影第四章 靈前第二十章 不能比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七十八章 天下誰堪爲敵手第十五章 運氣第七十五章 狗仗人勢第九十五章 押寶第九十一章 發動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場(大年初二第二更!)第七十六章 貴族氣質第二十七章 讀書的方法第八十二章 正義的事業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進尺第四十三章 很合理的要求第二十七章 給人添堵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腦第九十八章 不能理解第十八章 陸師兄求助第七十一章 未來第十章 進一步第二十一章 殺第六十三章 我信佛第四十二章 不是等閒第二十八章 又粗又硬第六章 心態第十六章 倒逼第二十二章 勤奮做事第八十二章 正義的事業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十八章 天賦第九十九章 抵臨第九十六章 蜜糖第一章 一隻唐朝的工科狗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三十一章 誰是張小乙(求推薦票)第七十七章 未現之書第五章 地上魔都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二十八章 運作第五十五章 禮賢下“士”第三章 千里駒第五十六章 硬性需求第八十七章 汊川縣令第十章 進一步第四十章 讓人嗑藥第六十一章 瞧着眼熟第二十三章 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