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茫然熱鬧

二十家“皇唐系”大學的誕生,如果說是教育界九鼎齊鳴的大事件。那麼弘文閣隨後發佈的《專營法》,則是給持續很久的大宗物資寡頭專賣,進行了一場“地龍翻身”,震級強度無上限的那種。

除了“專營”本身這個概念之外,弘文閣彷彿有了“立法權”,當然這個權力來自哪裡,朝野內外都是心知肚明。

只不過沒人願意去深挖,畢竟七部甚至八部大佬之下,還有一堆的徒子徒孫,他們也是有野心也是有理想的。

難道沒人想要做弘文閣學士?

以前“入閣”毫無亮點,但是現在……真香!

即便只是糾纏於細枝末節上,還是讓人心驚膽顫。因爲《專營法》將會逐步擴大地方對於大宗物資的營銷權力,但是,針對大宗物資,尤其是礦產資源,基本上還是由朝廷掌控源頭。

究其原因,朝廷缺錢了。

按照既定的規劃路線,加上這幾年的“債票”以及各種貸款,朝廷必須在五年之後還要保證財政良好。

未雨綢繆這是必然的政府素質,更何況,貞觀二十六年的當下,專業的技術官僚,並非只有工程狗、農業狗。王學子弟的算盤,打得也是像模像樣了。

受欽定徵稅司衙門的啓發,朝廷在針對收稅上,原先的直接稅、實物稅,其效率低下又不能滿足“超級朝廷”的需要。

這時候,想要進一步提高“收入”,拉高稅率的意義不大,做大徵稅市場,卻是行之有效。

薅羊毛沒必要把羊薅禿,這一隻薅一點,那一隻也薅一點,積少成多,數量反而相當的可觀。

在貞觀二十六年之前,收稅真正收得多又不費力的,只有“印花稅”。其餘鹽稅之類的,都是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風險極高。

但隨着大建的興起,不管是板軌、弛道、鐵道、港口、關口甚至是大型聯營客舍,都能夠聚集起一個“超級市場”。

只要有商品在這裡流通,那麼官方要掌控的,就是這個年代爲數不多的“節點”。

一次海上貿易的發起和終結,大概率就是在蘇州、揚州、杭州、泉州、廣州、交州等等大型港口,那麼,朝廷只需要在這些港口設置徵稅衙門即可。

並不能保證百分之一百的商船都會繳稅,但是,哪怕只有十分之一,按照一條船的商品銷售總額來徵稅,整個帝國的“收入”,將會以幾十倍的增量暴漲!

這筆賬,朝野之間的算學高手都算過。

在地方豪門和關隴軍頭徹底退場之前,想要這樣搞,難度大得驚人。但是現在,北起太原,南到廣州,舉凡大型世家,都遭受了重創。

爲數不多保全自身的,只有嶺南馮氏、冼氏。而後者實際上在謀求“南都”地位的時候,就已經表明了態度,願意“繳械投降”,中央讓怎麼幹就怎麼幹。

當然馮氏內部可能會出現反對的聲音,但貞觀二十六的當下,尤其是像馮智戴、馮智彧之流,跟揚子江兩岸妖孽都打過交道。可以說,帝國最強的兩大官商集團已經下定了決心,那麼,誰在馮氏內部唱反調,都會被馮氏嫡系子弟徹底絞殺。

正如吳縣陸氏當代家主陸飛白乾過的那樣!

《專營法》出臺之後,對中低階層的友好度是非常不錯的。原本的底層冒險家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勇氣或者頭腦,在原本管控專賣的市場中前去拼殺。

比如白糖,原本只是朝廷和地方巨頭的“私人物品”,現在就可以正式出現行腳商從某個白糖商那裡批發,然後前往各處販賣。

原本管控的流程、工藝、渠道、市場、貨源……都開放了口子。

當然讓人享受這種便利的方式,自然也是交易,“冒險家”們要繳稅,他們在某個關卡或者津渡甚至是客舍賣出去一百文的白糖,那麼自己就要上繳五文錢的稅。

只不過行腳商們大概是不想這麼幹的,不過對於有了門店的商人們而言,銷售稅成了必然,今後要考慮的,是如何避稅甚至是逃稅。

朝野之間,都明確了一個概念:流通。

基於這個共同的概念,自然會從共同的價值中,誕生共同的“理念”。隨之而來的,就是當進入這個“體制”之後,不管願不願意,都要維護一下。

當然從私心出發,自己能夠成爲弘文閣學士,那肯定是希望後來者早點死。但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並且爲了保證自己已經到手的利益可以穩固流傳,“立法”成文,自然就是加強“共識”或者“理念”的工具。

原本這個工具,是帝王的。

但現在帝王讓渡了那麼一丟丟出來,社稷神器的滋味,顯然是讓人嘗試一次就欲罷不能。

弘文閣帶來的這一波“地龍翻身”,並非只有躍躍欲試的食肉者們以及他們的徒子徒孫在那裡狂歡。

那些舊時代中的“清****英”們,同樣沒有閒着。

有人懷疑皇帝是不是老糊塗了;有人懷疑皇帝被長孫皇后“篡權”“幽禁”了;還有人要“天誅國賊”張操之,盡起衛士戰個痛……

甚至在張德準備南下之前的宴會上,還有一個不知道哪裡躥出來的侍御史,要跟張德同歸於盡。

堂堂帝國的六品“高官”,最後的一點點掙扎,卻是他們曾經最不屑的“匹夫一怒”。

可惜,老張連展現自己相當不錯的擼鐵成果都沒有機會,兩條粗壯的麒麟臂,在當時還想扭斷那個想要行刺他的侍御史。

人們驚異於朝廷的巨大變化,但有識之士卻早就發現,這不過是武漢、湖北乃至揚子江兩岸早就有過的“試點”成果罷了。只是這一回,由着弘文閣牽頭撒歡,而皇帝老子居然暗地裡推了一把,彷彿這江山社稷,燒了埋了也可以不管不顧。

什麼太子皇后,這一刻,都無甚要緊了。

只是,對市井之間的小老百姓而言,《專營法》到底有什麼名堂,他們是不在意的。他們在意的,只是今年似乎煤餅的價錢減了一些,而且口袋裡的那點小錢,似乎可以買上一包糖了。

倘使再要讓他們在意一些,大概就是坊內突然改了一家校舍,校舍居然請了先生,先生居然還挺有學問的。

而這個校舍,貌似自家的子女,都能進去溜達溜達。

貴族們在忙不迭地把自己的兒子女兒都重新包裝一下,那些個女郎們,原本精於女紅大概就是相當不錯的技能。

但貞觀二十六年,彷彿不去就讀“皇唐女子大學”,便成不了什麼“良家女子”,又或是什麼“上品良媛”。

長孫皇后的塑像,又多了不少,人們津津樂道着這一切,既覺得這帝國的統治者遙不可及,又覺得彷彿無處不在。

只是不管如何,貞觀二十六年的雄州百姓,似乎覺得賺錢更“容易”了一些,市場更“繁榮”了一些,口袋裡的開元通寶,也更“值錢”了一些。

官府說了那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他們大概是聽不懂的,即便聽懂了,也覺得遙不可及。

唯有說生孩子給補貼少收稅的光景,便覺得貞觀皇帝着實是個好皇帝,再有更多的評價,那改就是這官府好黑啊……居然還收老子的稅,莫不是瞞着皇帝老子,偷偷幹得麼?

他們原本是不會有這樣想法的,即便有,也大概是不會說的。

然而貞觀二十六年的雄州市井之間,似乎多了不少茶樓酒肆。此間興起的熱鬧,固然還是有胡姬的吹拉彈唱,還是有說書匠們的嬉笑怒罵,但肚子裡有幾滴墨水的窮酸措大們,他們唸叨報紙內容的時候,說到精妙之處,這些個茶館酒肆中湊熱鬧的,也會拍桌子叫一聲好。

也不知道是皇帝瘋了還是做臣子的瘋了,總之,貞觀二十六年的一場大朝會之後,苦哈哈窮開心的市井之徒們,彷彿嗓門是要大了不少。

第二十五章 無言第八十三章 老馬識途第三十章 何落於人後第四十九章 行動第三十三章 大佬們都來看他第十八章 放任亂象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三十一章 烘爐第三十章 表哥很忙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五十七章 色變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第七十四章 土王不土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六十九章 淡水蝦富含DHA第五十六章 爲了煎餅果子(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第五十二章 設計定型第八章 狂歡和震驚第九十七章 石碑之威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五章 人事流動第九十七章 不得不發第四章 我見猶憐(爭取再搞一章出來)第八十五章 虎豹豺狼第三十六章 危機易轉第七十五章 找不到破綻第七十七章 錢太多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九十二章 事業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九十五章 品行不端第九十章 前瞻第二十六章 惡趣味第二十二章 等第七十七章 所爲何來第三十章 隱疾(第一更)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四十一章 吃麪第六十三章 機遇第二十九章 默契第八十三章 憋悶第六十八章 無人理會第五十章 擴散第九十四章 人味兒第二十二章 肉糜第八十九章 女子當自強第五十九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四十七章 日子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十一章 過分第六十九章 心累第十一章 食肆見聞第十七章 又到河北第四章 流言第九十五章 已非當年少女第八十三章 博大胸懷第五十八章 年獸第十五章 自由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饋第二十九章 聊個天第九十四章 薛氏大炮第九十三章 判斷第六十四章 講道理第三十二章 順勢第七十二章 蕭二公子第七十三章 變化無常第八章 張、班後列第九十七章 謀生第五十四章 基業長久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第三十二章 誘惑力第四十章 充錢第四十五章 來去兩匆匆第十章 罕見策略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議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十四章 講文明愛衛生第五章 遺留第二十四章 探險家第五章 輕裝上陣第二十九章 舊時物業第七十幾章 從無畏懼第七十六章 自重第八十一章 退路第八十六章 李董的心情(一更求票)第六章 兩事徐王第七十五章 “滅國”第六十九章 西域人間第十章 殘酷的機會第八十一章 牛郎第六章 用能第四十六章 別樣幼學第九十三章 新酒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二十三章 僞科學第六十章 意外之外第六章 極品飛馬1
第二十五章 無言第八十三章 老馬識途第三十章 何落於人後第四十九章 行動第三十三章 大佬們都來看他第十八章 放任亂象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三十一章 烘爐第三十章 表哥很忙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五十七章 色變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第七十四章 土王不土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六十九章 淡水蝦富含DHA第五十六章 爲了煎餅果子(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第五十二章 設計定型第八章 狂歡和震驚第九十七章 石碑之威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五章 人事流動第九十七章 不得不發第四章 我見猶憐(爭取再搞一章出來)第八十五章 虎豹豺狼第三十六章 危機易轉第七十五章 找不到破綻第七十七章 錢太多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九十二章 事業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九十五章 品行不端第九十章 前瞻第二十六章 惡趣味第二十二章 等第七十七章 所爲何來第三十章 隱疾(第一更)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四十一章 吃麪第六十三章 機遇第二十九章 默契第八十三章 憋悶第六十八章 無人理會第五十章 擴散第九十四章 人味兒第二十二章 肉糜第八十九章 女子當自強第五十九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四十七章 日子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十一章 過分第六十九章 心累第十一章 食肆見聞第十七章 又到河北第四章 流言第九十五章 已非當年少女第八十三章 博大胸懷第五十八章 年獸第十五章 自由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饋第二十九章 聊個天第九十四章 薛氏大炮第九十三章 判斷第六十四章 講道理第三十二章 順勢第七十二章 蕭二公子第七十三章 變化無常第八章 張、班後列第九十七章 謀生第五十四章 基業長久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第三十二章 誘惑力第四十章 充錢第四十五章 來去兩匆匆第十章 罕見策略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議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十四章 講文明愛衛生第五章 遺留第二十四章 探險家第五章 輕裝上陣第二十九章 舊時物業第七十幾章 從無畏懼第七十六章 自重第八十一章 退路第八十六章 李董的心情(一更求票)第六章 兩事徐王第七十五章 “滅國”第六十九章 西域人間第十章 殘酷的機會第八十一章 牛郎第六章 用能第四十六章 別樣幼學第九十三章 新酒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二十三章 僞科學第六十章 意外之外第六章 極品飛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