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爭

“喜事喜事,長安傳來消息,要設鹽業司,河北道黜置大使原是臨時之職,魏侍中提擬設各道佈政大使,鹽業司歸屬各道佈政大使差遣。”

“甚個喜事!狗屁!”

“魏徵這老犬,咬人倒是厲害!”

有人叫囂有人報喜,那些眉目歡喜的拍手大叫:“你們這些夯貨,俺還不曾說完,且聽着。”

“聽個甚麼?”

“如今沙州西州伊州缺糧,甘涼調撥也是辛苦,總之還是要關隴中原的米糧。如今魏侍中的意思,是讓糧商自籌騾馬,得長安‘開拔’印鑑,將米糧運至西域。抵達西域之後,再由朝廷衙署清點,以青海鹽‘產本’交付。有了青海鹽‘產本’,就能從青海拿鹽。”

“拿了鹽,能在長安發賣嗎?”

“這……這個倒是沒打聽到。”

“那有個屁用,老子要是拿了青海鹽,偏是去漠北才能賣,賣個甚?賣給蠻子嗎?啐,魏徵語焉不詳,當真狡詐。”

“要不再去打探?洛陽宮副監王秋道這幾日倒是爽快的很。”

“能不爽快麼?淮南幾個閹貨,湊了些沒腦子的行腳商,正要爭個推舉名額呢。”

“淮南人肯?”

“怎麼不肯?別說淮南人,換我我也肯。入孃的,要是推舉得成,讓老子扮狗也無妨。”

“……”

東都洛陽沸沸揚揚,到處都像是菜市場。淮南公主李葭的場子,最近也越發地熱鬧,更多的人跑來打聽消息,以前還要拍公主馬屁,吹吹牛逼,或者落拓之輩想着萬一爬上公主的暖榻,成了駙馬也是不錯。

可如今,兩個公主都是有些抑鬱,甚麼風花雪月,都抵不上真金白銀啊。

“東鄉汪於軾,乃是在野賢才,頗有經濟之道,又善治《春秋》,可爲舉人。”

“賣身求榮之輩,甚麼賢才。這老畜原是西鄉人,王世充尚在時,他賣了西鄉本家求榮,委身王世充,改了本姓,投了東鄉汪氏。這等老畜也爲舉人,不若讓我家大黃也去做舉人好了。”

“呸!你家大黃是條狗!偏來鬧事?”

“東鄉老畜還不如狗。”

“聒噪,東鄉要個舉人缺額,是誰不重要!”

“早說啊,要也可以,拿錢來。哼,東鄉人想要去洛陽,也不是不可以。在座的都是拿了‘產本’的,三五百貫可換不來我等點頭。再者,明府那邊,也是要打點的。還有,若是得成舉人,這日後有個甚麼方便,還是白紙黑字講清楚!”

“這不是信不過我們東鄉人?”

“老子只信開元通寶,最多再信華潤銀元。”

“莫要胡來,不過只是一樣財貨,除鹽鐵糖酒之外,還有好些財貨,也需得力舉人聯絡官民。今日我們東鄉拿了糖業舉人,明日也不是不能回報一個酒業舉人……”

“紅口白牙誰沒有?上下嘴皮碰一碰誰不會?白紙黑字,白紙黑字,白紙黑字……懂麼?”

河南道地方如今都得到了消息,朝廷和山東士族,貌似都支持設制吏舉人,不但支持,還要推廣,而且規模不小。

消息剛剛傳出,各地州縣都忙的不可開交。斯文一些,不過是互相商量吵鬧,但最終還是要有個章程。

倘若兇暴一些的,那便不是一張嘴的事情。

“曲阜子找死!”

“鄒縣小兒待怎地!”

“兗州鹽業司也是爾等能爭的?”

“不知死活,難道你們就沒打聽過曲阜有甚跟腳麼?”

“休要聒噪!”

據說是孔孟之鄉,據說是儒家門庭,據說是仁義之地……

嗤!

“不好!十一郎中了一箭!”

“十一郎,十一郎!”

“殺才,和鄒縣狗拼了!”

魯城人表示日了狗,兗州的兩幫智障在他們地頭上玩了一次火併,關鍵問題在於,兩幫智障都頂着“聖人後裔”在玩火。雖說本家都不承認這些智障是“聖人後裔”,可他們也沒有阻止這種行爲……

太極宮的主人正在彙總消息,左右屯營的好漢畢恭畢敬,將情報呈上之後,又一問一答給主人解惑。

“傳侍中。”

李董沒廢話,言簡意賅。

很快,魏徵穿着常服就去了太極宮。

“聽玄成所言,果然如此。爲爭舉人,世家地方皆無暇兼顧鹽市分域。”

“陛下。”

魏徵行禮之後,正色道,“依馬賓王之策,西域米糧販運,卻可交由民間。除緊要軍需,維持日常運轉,可免徵民夫腳力。山東鉅商,多有未得糖市‘產本’之人,若能轉運軍糧而換鹽市‘產本’,自可得利。”

“青海鹽好,卻也貴。若能在山東行銷,錦衣玉食之家,又豈會委屈自己?”李世民面無表情,然後眼皮耷拉着淡然道,“朕,不也是如此麼?”

針對這句話,魏徵沒有多說,但他接着道:“此事要緊之處,在於青海鹽在何處行銷。”

“不錯。”

如果讓商人有資格把青海鹽在長安洛陽銷售,那麼別說運糧食到甘涼西域,就是運到天竺,這買賣也可以幹。

不過,坑就是挖在這裡。拿到了青海鹽,卻未必能在膏腴之地發賣。但也不能是貧苦之地,需要一個折中的,可以接受的地區,讓鹽商有得賺,但也不能和太子糖那樣暴利。

“山東世家,多有馬騾牲口,民夫腳力更是不缺。如今又有新式車馬,如博陵崔氏,召集馬騾數萬,民夫十數萬,亦非不可能之事。若能得青海鹽行銷,必鋌而走險。”

但是,魏徵也清楚,這個政策一旦白紙黑字落實,那麼朝廷就不能直接撕破臉耍賴,這涉及到朝廷的信用問題。

“如果朕所料不錯,只舉人一事,山東人就要鬧起來。”李世民說罷,竟是負手而立緩慢踱步,“能推舉朝廷制吏而爲己用,誰又能忍得住呢?難道清河崔氏,就是渾然一體,上下一心?突厥尚且分崩離析,清崔怕不能免俗罷?”

這像是自言自語,也像是自問自答。

魏徵雖然耳朵裡聽到的宛若呢喃,可心臟卻是狂跳不止,只覺得背脊發麻。

第九十六章 會晤之前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七十四章 常態第五十三章 迷之尷尬第十三章 還是個孩子第二十三章 麻煩第二十五章 一生平安第六章 露面第五十一章 皇恩浩蕩第五十幾章 不是我軍無能第九十五章 品行不端第二十七章 狐朋狗友第十二章 亂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八十三章 小本經營第七十章 舊年緣分第六十三章 機遇第二十一章 西征萬象第八十九章 傷離別第九十章 前瞻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三十七章 憂慮第六十六章 豐厚回報第九十四章 基調第八十一章 友好會談第三十七章 憂慮第三十七章 天命難破第八十七章 俱往矣第四十五章 身懷絕技第六十九章 進取第三十章 大新聞的背後第九十三章 懷德碑第六十六章 拿來教學(第三更)第八十一章 牛郎第八十章 理想與現實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三十六章 震驚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十三章 等級差距第四十五章 人要有夢想第八十一章 老一套第九章 朝會第八十一章 興許是大智慧第三十章 能吏標準第七十四章 穩第二十八章 反應第七十七章 未現之書第八十七章 校址校長第九十八章 變臉第八十二章 損招第八十九章 扒第十二章 茶會第七十五章 感覺身體被掏空第五十二章 好手藝第六十六章 進步第三十二章 同一件事第三十一章 不一樣的長安城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十五章 幫襯第八十六章 略有不同第十三章 很滿意第四十三章 求穩第二十四章 公道第十三章 武氏女第十九章 課業第五十章 民爲貴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二十三章 深藏功與名(第一更)第三十八章 登陸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十四章 吃“韭皇”第一章 一隻唐朝的工科狗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六十七章 莫要欺負人第四十八章 陽光依舊燦爛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二十七章 美滋滋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八十章 吳王要來第八十三章 工程熱潮第七十七章 請你吃飯第六十三章 機遇第三十二章 蠢貨第三十章 利令智昏第八十八章 口嫌體正第二十五章 情義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一章 放手第二章 心理變態第十八章 投資第五十四章 一個答案第四十九章 女秘書第十六章 這勾當第三十章 白日第八十六章 盼着第十二章 茶會第二十一章 馬周請客第三十九章 萬里海角
第九十六章 會晤之前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七十四章 常態第五十三章 迷之尷尬第十三章 還是個孩子第二十三章 麻煩第二十五章 一生平安第六章 露面第五十一章 皇恩浩蕩第五十幾章 不是我軍無能第九十五章 品行不端第二十七章 狐朋狗友第十二章 亂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八十三章 小本經營第七十章 舊年緣分第六十三章 機遇第二十一章 西征萬象第八十九章 傷離別第九十章 前瞻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三十七章 憂慮第六十六章 豐厚回報第九十四章 基調第八十一章 友好會談第三十七章 憂慮第三十七章 天命難破第八十七章 俱往矣第四十五章 身懷絕技第六十九章 進取第三十章 大新聞的背後第九十三章 懷德碑第六十六章 拿來教學(第三更)第八十一章 牛郎第八十章 理想與現實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三十六章 震驚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十三章 等級差距第四十五章 人要有夢想第八十一章 老一套第九章 朝會第八十一章 興許是大智慧第三十章 能吏標準第七十四章 穩第二十八章 反應第七十七章 未現之書第八十七章 校址校長第九十八章 變臉第八十二章 損招第八十九章 扒第十二章 茶會第七十五章 感覺身體被掏空第五十二章 好手藝第六十六章 進步第三十二章 同一件事第三十一章 不一樣的長安城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十五章 幫襯第八十六章 略有不同第十三章 很滿意第四十三章 求穩第二十四章 公道第十三章 武氏女第十九章 課業第五十章 民爲貴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二十三章 深藏功與名(第一更)第三十八章 登陸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十四章 吃“韭皇”第一章 一隻唐朝的工科狗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六十七章 莫要欺負人第四十八章 陽光依舊燦爛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二十七章 美滋滋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八十章 吳王要來第八十三章 工程熱潮第七十七章 請你吃飯第六十三章 機遇第三十二章 蠢貨第三十章 利令智昏第八十八章 口嫌體正第二十五章 情義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一章 放手第二章 心理變態第十八章 投資第五十四章 一個答案第四十九章 女秘書第十六章 這勾當第三十章 白日第八十六章 盼着第十二章 茶會第二十一章 馬周請客第三十九章 萬里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