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穩

李道興和杜正倫,還是說其餘被髮配到南海地區的官僚,想要在南海日子好過,生活水平沒有明顯下降,還有翻身迴歸的機會,就完全離不開華潤號的渠道資源,以及武漢爲代表的技術支持。

以交州爲例,在路況條件極差的情況下,李道興想要把各洞寨的物產從山區運輸到港口,在沒有新式輪輻、車軸之前,基本都是依靠牲口和力夫。

然而交州這種地區,除了水牛、大象之外,馱乘牲口很難規模繁殖。而依靠人力,逼反的可能性是無限拔高的。

張德並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尤其是在軌道鋪設、直道修通之前,技術上,他只能改善。

但僅僅是這點改善,哪怕是當下已經各地都誕生了或大或小鋼鐵廠,卻也不能真個就拿個鐵棍當軸承。

漢陽碼頭延伸出去的軌道上,車廂軸承其實已經從青銅件、鋼件,變成了球墨鑄鐵件。

球化劑用稀土,然而貞觀朝的人,哪怕一屁股坐在稀土上面,也只能乾瞪眼。

儘管張德並不能保證這些球墨鑄鐵能如何如何,但其加工生產方式,顯然要比鋼材要省力且便利的多。

尤其是有的傳動機構已經用上了齒輪,而這些齒輪,往往就是球墨鑄鐵。

且不說扯淡牌號之類,但對這個時代來說,從無到有更加重要。

儘管老張非法穿越之前,的確知道漢魏時期,已經有了球墨鑄件,考古界的老鐵們紛紛表示這不科學……

球墨鑄鐵的生產難度是不高的,在一線操作的表現上,其實也是一根裹了不明物質的棍子在那裡攪合攪合。

材料麼,就是攪合攪合加加熱。

倘若把工藝說出去,別人會覺得很扯淡,但對貞觀朝的大多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來說,這就是天塹鴻溝。

就像在石城鋼鐵廠之前,大多數的官僚,對於年產精鐵十萬斤是很震驚驕傲的。然而到如今,興許就是一個三班倒爐子十幾二十天的產量,一年下來弄它個幾百萬斤跟脫褲子一樣簡單。

當武漢開始規制鍛造、鑄造,大量培訓鉗工、鍛工、翻砂工的時候,因爲舊有力量的牽扯,跟在武漢屁股後面走的人,依然只盯着天知道合格還是不合格的產品產量。

事物有差別,就有競爭。而對於杜正倫、李道興之流而言,他們需要的不是“劣幣驅逐良幣”,關鍵時候,寧缺毋濫,否則就是萬劫不復。

而載具的零配件,僅僅是一個縮影。

順豐號的裝配流程,保利營造的營造法式,或是一個罐頭一片蜜餞,大大小小,都離不開武漢。

不管願意不願意,想要翻身的杜正倫,必須也只能抱住武漢。

說是通力合作也好,賣身求榮也罷,幾年折騰下來,被李皇帝相繼碾壓的李道興和杜正倫,終於又迴歸到了主流官場的視線中。

能把半羈縻治理的疆土,變成頗有產出的“現金奶牛”,這足以證明官僚的能力。哪怕他是依靠了外力,但自身之外的關係,同樣是官僚的能力。

“這個李道興,被削爵之後,居然頗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魄啊。”

“本是大器,不過晚成罷了。”

弘文閣中,因爲皇帝不在,正旦大朝會沒有開,一幫“學士”也是難得體會了一把清閒。

聊起貞觀十八年諸道英才時,原本屬於落腳貨的李道興,在考績上是好的不能再好。

交州上交的“土貢”,直接漲了五倍都不止,其中還包括黃金、白銀、銅錠、巨木、香料、象牙、珍珠、蟒皮、鯨鬚、玳瑁、珊瑚……

諸名貴特產的數量盡數歸入內帑,內府局方面在統計的時候,直接把交州定爲一等。

若非李道興在交州做都督是皇帝一手操辦,連帶着有震懾宗室的意思,一時半會兒也不能把他調回來,否則,就看這麼多黃金白銀,眼熱的牲口早就琢磨要不要南下交州做一任,好狠狠地盤剝一番。

“李道興是大器晚成,杜正倫是什麼?秀才天授?”

有人不屑地嘲諷了一下,然後直接道,“若非依靠‘地上魔都’,豈能有這等局面?歪門邪道,也堪稱之大器。”

“噯,話不能這麼說。朝廷只管結果,至於如何結果,正如南城有個閒言,我吃個好味雞子,還不成還要問問是哪隻母雞生的?”

弘文閣的學士們都是笑了起來,有人也是點頭道:“說的在理,自來交州艱苦,如今能梳理成有類廣州,足以欣慰。”

對於交州的行情,貞觀朝的官僚,又怎麼可能不知道。李道興和杜正倫能有這樣的成果,不僅僅是對他們自己有利,難不成誰能保證自己永遠是官場常青樹,不會有一天也被髮配嶺南,跑去交州愛州同大象蟒蛇爲伍?

再一個,交州治理越好,“土貢”眼下幾年是李氏夫妻店獨吞不假,可五年後十年後呢?到時候裁撤督府,刺史、縣令比別處差了?

言語尖酸之輩,並非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有些憤憤不平,覺得李道興杜正倫,頗有點狗屎運的意思。

弘文閣學士中,不少人都沒有吃到肉,連湯都未必喝上一口。眼見着馮氏、冼氏這種嶺南“蠻夷”都混的飛起,眼皮子急也是人之常情。

“今年交州要修建港口碼頭,還要修路,還要開闢稻田,李道興政績斐然啊。”

“且不說這些,別處‘土貢’,也不過是依循常例,偏他年年數倍上繳,還沒有激起民變,當真是讓人又惱又妒。”

“說是‘土貢’,不過是個名頭,諸君心知肚明的。”

一句話,說得弘文閣中都是沒了聲音。

李道興再笨,旁邊也有聰明人,旁邊沒有,武漢總有吧。

用“土貢”的形式,給皇帝皇后交保護費,這要是還打壓,宗室物傷其類,還會當李家王朝是鐵飯碗不成?

倘若皇帝在京城,興許還會故作不懂,打打馬虎眼,可惜這光景是皇后坐鎮,魏王李泰就是個“沐猴而冠”的廢柴。

長孫皇后是什麼人?她有什麼錢不敢收的?

最重要的是,只要她收錢,從來都是辦事,童叟無欺。

李道興這個時候,比誰都穩。

第七十章 死人活人第六十六章 豐厚回報第七十六章 唯利是圖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八十八章 種糧大戶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議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八十八章 忍者神帝第六十一章 薅羊毛(薅點推薦票)第七十五章 奮鬥第十四章 另外一個孩子第八十四章 撒謊第十二章 振作家門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產三要素第六十五章 杜正倫自救第八十三章 甜第七十五章 豺狼當道第九十六章 狗運滔天第七十五章 日天的眼神第十二章 茶會第八十七章 小盤算(年初二第三更!)第四十七章 傳說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十六章 這勾當第五十五章 暗爽不已第三十九章 愛把柄的人第十二章 人物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十一章 食肆見聞第十一章 太子又至第八十四章 肥年第八十章 雞肋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四十二章 跑不了第十六章 開闢第八十三章 甜第四十章 探底第十七章 門房魏大爺第十三章 孃舅親第三十五章 不簡單第十三章 話不能亂說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五十九章 凜冬將至第十二章 糊里糊塗第九十四章 人味兒第七十五章 “滅國”第二十七章 思路廣第七十五章 找不到破綻第四十章 科學拍馬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七十二章 刁民偷鐵第三十八章 威懾第四十六章 別樣幼學第八十三章 甜第二章 簡單答覆第六十二章 情何以堪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五十章 數百年風流第八十七章 歪打正着第六十章 安心糟心第九十九章 意外之外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七十四章 認清現實第八十二章 銳意進取之氣第六十幾章 有遠見第七十八章 地位第七十六章 馬蹄聲來第七十七章 未現之書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三十一章 南京第六十幾章 推油第九十一章 罷了第三十章 兄友弟恭第九十八章 君臣之談第二十章 由頭第二十一章 先做文科生第六章 河中風雪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產三要素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六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十一章 興旺第九十三章 革新第三十章 表哥很忙第一章 保利營造第九十五章 令公所謀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第二十四章 不同之處第四十章 缺口第三十三章 靈車漂移第二章 文教盛事第二十章 仙人指路第六十二章 驚人猛料第二十六章 觀念第三十章 這一屆熊孩子第九十五章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第六十六章 深坑第七十五章 “滅國”
第七十章 死人活人第六十六章 豐厚回報第七十六章 唯利是圖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八十八章 種糧大戶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議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八十八章 忍者神帝第六十一章 薅羊毛(薅點推薦票)第七十五章 奮鬥第十四章 另外一個孩子第八十四章 撒謊第十二章 振作家門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產三要素第六十五章 杜正倫自救第八十三章 甜第七十五章 豺狼當道第九十六章 狗運滔天第七十五章 日天的眼神第十二章 茶會第八十七章 小盤算(年初二第三更!)第四十七章 傳說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十六章 這勾當第五十五章 暗爽不已第三十九章 愛把柄的人第十二章 人物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十一章 食肆見聞第十一章 太子又至第八十四章 肥年第八十章 雞肋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四十二章 跑不了第十六章 開闢第八十三章 甜第四十章 探底第十七章 門房魏大爺第十三章 孃舅親第三十五章 不簡單第十三章 話不能亂說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五十九章 凜冬將至第十二章 糊里糊塗第九十四章 人味兒第七十五章 “滅國”第二十七章 思路廣第七十五章 找不到破綻第四十章 科學拍馬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七十二章 刁民偷鐵第三十八章 威懾第四十六章 別樣幼學第八十三章 甜第二章 簡單答覆第六十二章 情何以堪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五十章 數百年風流第八十七章 歪打正着第六十章 安心糟心第九十九章 意外之外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七十四章 認清現實第八十二章 銳意進取之氣第六十幾章 有遠見第七十八章 地位第七十六章 馬蹄聲來第七十七章 未現之書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三十一章 南京第六十幾章 推油第九十一章 罷了第三十章 兄友弟恭第九十八章 君臣之談第二十章 由頭第二十一章 先做文科生第六章 河中風雪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產三要素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六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十一章 興旺第九十三章 革新第三十章 表哥很忙第一章 保利營造第九十五章 令公所謀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第二十四章 不同之處第四十章 缺口第三十三章 靈車漂移第二章 文教盛事第二十章 仙人指路第六十二章 驚人猛料第二十六章 觀念第三十章 這一屆熊孩子第九十五章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第六十六章 深坑第七十五章 “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