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沔風

沔州的碼頭越發的繁鬧,圍繞着碼頭,形成了狹長卻又規章的街鋪。青瓦白牆,竟是有了後世纔有的“徽派”法式。又因長史是江陰人,於是又多了許多追捧拍馬的人物,蓋了吳地的房子,那又多了雋永內斂,甚是別緻。

街路修的齊整,除卻明渠之外,多有寬大暗渠。這些暗渠,或有石板壘砌的,也有陶製的“漢朝”式樣筒子,鋪設倒也沒用上水泥,反而燒製的青磚紅磚,多了不少。這些漢時長安的規制,不僅是江北如此,南岸江夏城,李道宗也是小心經營,很是花了一筆大錢。

只這夏秋多雨時節,就是撿着了天大的便宜,往年少說一半日子都要內澇捉魚,自全新規制之後,雖然碰上特大暴雨還是無奈,可終究大部分時候,不必出門逛街還要自備舟船。

得得得得……

四輪馬車在港區隨處可見,車廂頂上,坐着頭戴草帽的車把式,皮膚黝黑卻是相當結實。這些馬車,如今朝廷重新頒佈了制度,往日的“逾制”,如今也僅僅是在超過八匹馬之後,纔會有影響。

“王君子,這是甚麼貨色?怎地還蓋了麻布?”

街邊,擺着街攤,卻控制在暗渠內側的店鋪老闆衝着車把式招手笑問。

“淮南的白疊布,去年收的,新春到了貨。正要送去臨漳山。”

這車把式分明就是個行腳商的做派,也不知怎地,卻讓人叫他一聲“君子”。也不知道是譏誚還是當了真,只是路過的青衫士子,或是仗劍騎馬的人物,卻也不曾遮攔一番,可見在這地頭,這般“逾矩”的稱呼,也不算甚麼大事。

“王君子,能做棉布生意,今年怕是要盤下一條船喲。”

“哪裡哪裡,都是長史大人的照拂……”

王君子笑着拱手,卻是學着獠人,稱呼長史一聲“大人”。不遠處有個賣早茶湯的老婦,聽到王君子的稱呼,頓時“呸”了一聲,嘴裡嘟囔着甚麼,遠遠地鄙夷看着王君子。

車水馬龍,偶見有騾馬憋不住拉了一泡屎,頓時有人吵嚷,穿着別樣制服的港區衙役,便來貼了一張白籤,自己蓋了一章之後,又讓騾馬主人簽字畫押。那騾馬主人掏了十個開元通寶之後,垂頭喪氣地接過衙役手中的掃把簸箕,將那一泡屎掃了乾淨。

待衙役們走了,這騾馬主人才罵罵咧咧地跑去街邊買了一個綁在騾馬後面的屎兜子……

和港區大街垂直的一條街,能接上漢陽城的朱雀街,兩邊也有人家,房屋多是木製,不過卻是和別處又不同的景象。道東多是純粹的木棚子,道西卻是多了竹樓。這其中的不同,卻和住的人有干係。

兩邊都是漢胡雜居,東邊倭人新羅人百濟人耽羅人多一些,西邊則是獠人南越林邑甚至六詔人多一些。

前往臨漳山的車馬,都會從這裡路過,稅官有五十人的武裝稅丁在這裡駐紮。駐所的對面,則是漢陽縣的白役,拿的是漢陽縣的工錢,也不曾說要拼死賣命,只是維持一下這一帶的治安。

開春運送新棉布、絲綢、蠶種等等物資的隊伍不少,哪怕僅僅是個芙蓉城的落魄行腳商,在江陰興許只是個“貧苦”之家,但因爲有了門路,咬牙一折騰,落地鄂州就是個中人之家。

“吔!王君子,恁多棉布,你這是劫了哪家的棉船?”

“鄉黨關照,得了淮南的舊年貨,今年新到,趕緊送去臨漳山。”

“王君子,將來在成立置業,可要請我吃杯遷居酒啊!”

“好說,好說……”

寒暄聲中,道東的一家茶肆,陡然一聲絃音,便聽一個女子,用着很是彆扭的荊襄版洛下音,唱了一曲《青玉案》。

“王君子,也不急着一刻,不若過來吃茶,新來的倭女能舞關西鼓鼓,還能唱《青玉案》,連長安來的學子都說好。”

“可是‘東風夜放花千樹’那個?”

“正是正是,這倭女唱的就是。”

“少待,我停當車馬,這便來!”

關西鼓鼓,就是三絃。秦人修長城時就開始玩弄的樂器,雖然不入流,卻勝在製作便利,倒是和胡琴們一起傳播的極廣。

此刻在茶肆裡頭,有個竹篾做的屏風,能透過些許身影。眼裡好的,便能看見是個極爲嬌小的女子,正跪坐在篾席上彈撥着三絃。南方入春依然陰冷的厲害,正月一過,北方有煤爐用的人家,就要開始逐漸比南方人家好受。

茶肆中也燒了煤爐,只是煙氣卻有些大,雖然也是用了不差的煤餅煤球,卻因爲潮溼,聞着略有不適。

又不敢不通風,通風卻又一絲絲陰冷風兒鑽進來,讓那些靠外坐的男人直跺腳,如何也不肯撤了手中溫熱的茶湯。

這首不知是長樂公主還是鄒國公“所作”的詩餘,最是受巴蜀荊襄的人們歡喜,多情的女子仿着苗女獠人,唱着“驀然回首”,於篝火堆前,挨個做着“那人”。沔州的長史府,連“結婚”也越發地不同起來……

“倭女子的關西鼓鼓操的好。”

王君子從懷裡摸了十個錢,丁玲噹啷一聲響,又一口氣飲了最後一點熱湯,這才把草帽往腦袋上一扣,脖頸上的布巾向上一提,遮住了口鼻,掀開半垂的草簾,出門去了。

“郎君好走……”

三絃驟停,倭女在屏風後依然用帶着荊襄調調的洛下音,提高了聲音,算是大聲地送了一下王君子。

王君子笑了笑,將車馬調撥,爬上去之後,坐在四輪馬車的車廂頂上,啪的一聲抽動了鞭子,布巾下嘴巴一張,蓋住了那倭女的聲音:“墩兒——”

得得得得……

載着棉布的四輪馬車,徑直朝着朱雀街去了,不遠處,漢陽城的城牆,郝然可見。

越是迫近城門,越是能瞧見兩邊的田畝,多是壟溝此起彼伏,新修的灌溉渠約莫二尺深,多有柳樹插着作爲間隔,向來是前兩年插的,如今成了低矮的小小柳樹叢,成了不知誰家的田畝分界。

再往遠處看去,就見那些田越發的寬敞連綿,只是在高低處,有個碩大的糧倉,還有牛羊在欄,不時地發出牲口的叫聲。黃灰的草垛似那塔樓,一個隔着一個,下方還有手持短矛的“民團”,雖然不如府兵那般銳利殺氣,卻也壯碩結實,再看膚色,大約也是農家子,亦或是在作坊裡廝混棍打過的。

王君子最喜歡和這些“民團”的人做生意,雖然量小,但卻不必費口舌,這些“民團”裡的人,出手不算闊綽,卻是“線劃線”,從不賒賬。最要緊的,偶有他州要“剿匪”,爲了省錢,會從沔州借“民團”充數,一年下來,倒是有七八十畝地彷彿的進賬。

“進城的不進?”

“進!進!太尉,這外頭新蓋的是客舍還是驛館?”

王君子交了錢,指着城外的一所龐大屋舍,問道。

那門卒瞄了一眼,有些厭惡地說道:“甚麼客舍驛館,茅廁!分公母的茅廁,一氣能進六十人!大唐第一茅廁!”

“吔?怎地茅廁也蓋的這般大?”

王君子眨巴着眼睛,一臉的不可思議,不過他卻知道,那地界,原先也是“夜香”集聚之所,本就有個糞坑的。如今漢陽縣的驛卒,這一城的屎尿,也是要管上一鋪,且也成了買賣,倒是比前年賺的還要多些。

“怕又是個營生,莫非是賣給農戶的?”

小聲地嘟囔着,王君子這般猜想着,然後趕着馬車,前往市監登記貨物。

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曆險記(求票)第三十七章 不懂第四十六章 老好人第九章 禮尚往來第十二章 振作家門第七十六章 爲了民主(一更)第二十一章 後路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五十二章 過招第五章 地上魔都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進尺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八十九章 新路第四十三章 氣度第六十章 同樣水深第六十三章 玩法第七章 令人拜服第七十六章 非理性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八十二章 貞觀禽獸第五十九章 大縣令第三十九章 終始第五十六章 萌芽第三十九章 地方博弈第八章 人地論第八十章 半成利第九章 安全出宮第九十三章 自摸第三十一章 誰是張小乙(求推薦票)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六十九章 與人爲善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第四十一章 專利司不成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七章 至漢水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藝第六章 兩事徐王第四十章 過山東第五十一章 我媽幹什麼的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二十三章 關注點不同第七十四章 打錢第十七章 簡單的事情第二十六章 正義的鐵拳第三十九章 談感情第五十四章 一個答案第十五章 唐代閃婚(一更)第九十二章 令公行第十二章 養豬縣令第九十章 太年輕(第一更)第八十四章 多年結果第九十章 填人第八章 張、班後列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八十三章 推舉第八十九章 女子當自強第九十六章 狗運滔天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二十二章 勤奮做事第五十五章 盧照鄰(求票)第五十章 吃他用他第十二章 振作家門第五十三章 贊第五十八章 公子哥第三十六章 登場第九十章 隱藏的躁動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曆險記(求票)第七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二十三章 那軌跡第四十六章 老好人第五十五章 禮賢下“士”第十八章 經驗和總結經驗第一章 定策第六十六章 賢王不閒第三十一章 誰是張小乙(求推薦票)第八十四章 一覺醒來第二十五章 雞同鴨講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五章 長安到了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第十章 歪腦筋第八十三章 求生慾望很強烈第七十七章 請人第九十六章 平穩第九十一章 罷了第五十二章 出口轉內銷第九章 喜事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第六章 極品飛馬1第六十五章 後續第七十章 分析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七十六章 唯利是圖第九章 和藹可親的狼人第八十章 理想與現實第六十二章 一坊之地第二十三章 那軌跡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
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曆險記(求票)第三十七章 不懂第四十六章 老好人第九章 禮尚往來第十二章 振作家門第七十六章 爲了民主(一更)第二十一章 後路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五十二章 過招第五章 地上魔都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進尺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八十九章 新路第四十三章 氣度第六十章 同樣水深第六十三章 玩法第七章 令人拜服第七十六章 非理性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八十二章 貞觀禽獸第五十九章 大縣令第三十九章 終始第五十六章 萌芽第三十九章 地方博弈第八章 人地論第八十章 半成利第九章 安全出宮第九十三章 自摸第三十一章 誰是張小乙(求推薦票)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六十九章 與人爲善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第四十一章 專利司不成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七章 至漢水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藝第六章 兩事徐王第四十章 過山東第五十一章 我媽幹什麼的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二十三章 關注點不同第七十四章 打錢第十七章 簡單的事情第二十六章 正義的鐵拳第三十九章 談感情第五十四章 一個答案第十五章 唐代閃婚(一更)第九十二章 令公行第十二章 養豬縣令第九十章 太年輕(第一更)第八十四章 多年結果第九十章 填人第八章 張、班後列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八十三章 推舉第八十九章 女子當自強第九十六章 狗運滔天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二十二章 勤奮做事第五十五章 盧照鄰(求票)第五十章 吃他用他第十二章 振作家門第五十三章 贊第五十八章 公子哥第三十六章 登場第九十章 隱藏的躁動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曆險記(求票)第七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二十三章 那軌跡第四十六章 老好人第五十五章 禮賢下“士”第十八章 經驗和總結經驗第一章 定策第六十六章 賢王不閒第三十一章 誰是張小乙(求推薦票)第八十四章 一覺醒來第二十五章 雞同鴨講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五章 長安到了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第十章 歪腦筋第八十三章 求生慾望很強烈第七十七章 請人第九十六章 平穩第九十一章 罷了第五十二章 出口轉內銷第九章 喜事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第六章 極品飛馬1第六十五章 後續第七十章 分析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七十六章 唯利是圖第九章 和藹可親的狼人第八十章 理想與現實第六十二章 一坊之地第二十三章 那軌跡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