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大縣令

朝廷命官一般年餘也有休沐,作爲江陰縣令,張大安撈個長假也不成問題。就算是迴轉老家過年,也不是不可以商量,只是如今張氏有了些許變化,張公謹已然不是和城北徐公比美,而是和“湖北諸公”比美,這就沒必要回去湊熱鬧了。

在江陰過年,也不是沒有便利好處,至少在南宗這裡混了臉熟,他張三郎儘管是江陰縣令,可面子不輸給杭州州府。

說到底,江湖朝堂,吃餅的老鐵們還是得看誰來分餅。誰來分怎麼分分多少,決定了誰的嗓門大誰的嗓門小。

如果只看賬面,杭州有戶三萬,丁口十五六萬,江陰也就是十分之一的光景,比什麼比?還不是被按在地上摩擦?

但實際肯定不是這麼算的,聚集在江陰的實際有效人口,怎麼可能就萬兒八千撐死兩萬?哪怕是杭州本身,因爲傳統的經濟結構,導致其黑戶隱戶的比例比北方還要高得多。

加上民間還有各種隱性歧視的人口,比如“胥民”“船家”“山獠”,這就使得杭州這個“東南名郡”實際上的常住人口數量還要增加不少。

如果杭州真的只有賬面上那點人,按照杭州聚集的權貴富豪數量,根本沒辦法供養。杭州又不是洛陽長安,可以聚天下財貨於一處。既然不能靠行政手段,那毫無疑問想要供養杭州這種東南都會的富貴數量,只能通過更多的人口更多的源頭。

並且伴隨造船技術的不斷提升,強行扭轉的海上貿易,使得東南沿海的財路得到極大擴張,人口壓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釋放。這就使得以杭州爲代表的江東名勝,其實際的常住人口數量,早已遠遠超出了朝廷的估計。

但事情不可能只有好的一面,沒有壞的一面。財路打開的同時,競爭的激烈程度自然也不斷增加,海上沉浮的特點就是“自由”,換句話來說,就是“無序”。而南朝遺族以及隋唐以來敕封的北地名宿,對建立“秩序”是沒有概念的,當他們從外地買來海船之後,本以爲會是一場“縱橫四海”的酣暢淋漓。

然而萬萬沒想到,東風、民兵、白楊這三個名字一出,連海水的畫風都變了。

“無序”變得“有序”,“混亂”變得“安穩”,對普通的水手船員力夫而言,這是好事,至少被人“黑吃黑”這種事情,其概率在降低。

可這種情況落在江東世族眼中,就是五味雜陳,因爲這首先說明了一個問題,海上沉浮制定規則建立秩序的人,不是他們,而是別人。

制定規則掌握規則的一方,怎麼可能是普通玩家?不是GM就是開掛,這讓江東世族何其難受。

原本也不是沒有東南豪族想出辦法去掣肘“東風”、“民兵”還有“白楊”,比如說嚴格控制補給,不管是糧食、船舶、人口,都做到隔絕海外,那麼,長此以往,這些莫名其妙冒出來的規則制定者,也會不戰自敗。

可惜,這些奇葩不但在海外開拓空間,開闢了種植園和耕地,本身還有十分明顯的大本營。

這個大本營,就是圍繞揚子江口來經營的。

而江陰又因爲骨幹人員來源的特殊性,導致了江陰成爲大本營中的大本營,也就使得原本賬面幾千戶的縣城,實際上蓄納的人口,已經超出了三十萬,接近四十萬。

自常熟至江陰這一片廣大平原,不但是糧倉,更是生產基地,還是貿易中心。

於是哪怕張大安作爲江陰縣令什麼事情都不幹,社會自然調解出來的“勸課農桑”“人丁興旺”,都能讓他乾坐着就考績中上。

而又因爲張大安家族屬性的特殊性,一個江陰縣令原本能耐大概就只是“作威作福”,但作爲生產基地和貿易中心的縣令,那就不可等同視之。張大安哪怕只是修個江堤,其影響到的各行各業人口,就已經超過了“東南名郡”各等官長。

這種好處,作爲張公謹的兒子,張大安怎麼可能不明白。

在江陰過幾個年,正月裡各種走動,積攢下來的資源,足夠張大安一路揮霍到弘文閣。

“三郎,想甚麼事體,這般入神?”

“哦,坦叔。”

江水張氏南宗本家,年會開席的人員極多,作爲本地“老父母”,張大安自然席位不可能放到末尾去。上首空着,那是宗長的位子,不過宗長雖然不在,但李芷兒這個宗長夫人還是在的。

馬上到了貞觀二十二年,自然也沒有人再去說什麼廢話閒話,李芷兒在張氏不管是手段還是兒子,都足夠讓整個張氏老老實實。

更何況,江陰縣令張大安還是北宗嫡子,卻老老實實在宗長夫人面前“伏低做小”,那還有什麼好嘆氣的?

“也不知兄長在武漢如何,舊年在長安時,過年還烤過饃片……一晃二十年餘年,竟彷彿如昨日一般。”

“三郎是個念舊心善的。”

“慚愧……”

張大安被坦叔誇了一句,竟是有些不好意思。

然而坦叔拿着酒盅,看着張大安一會兒:“三郎嫡親兄弟幾人,唯三郎可稱赤誠。大哥憊怠,二郎圓滑,和三郎大相徑庭。”

說罷,嘬了一口溫酒,坦叔將酒盅放下,自己拿起了筷子,夾了一顆餃子放在勺子中,吃了一口,忽地笑了出來,竟是吐了顆老牙:“老朽老朽,果然老朽。”

然後把掉了的老牙包了起來,塞到懷中:“又是一年啊。”

一聲感慨,讓張大安幾欲落淚,這種感覺極爲莫名,半晌,才控制住了這種情緒,拿起酒盅,衝坦叔道:“坦叔,請。”

“三郎請。”

自斟一盅,舉杯對飲,坦叔一飲而盡之後,笑着對張大安道,“再過幾年,三郎怕是要成一州官長,堪稱‘諸侯’,希望到時老朽還能同三郎喝上一杯。”

“承坦叔吉言。”

張大安笑了笑,自己倒了一杯,拿起酒盅,爽快地一飲而盡。

第七十二章 隨意第三十六章 皇天不負苦心人第三十九章 打工第二十一章 後路第七十八章 地位第六章 癡女第二十九章 直播剁第七章 前程似錦第十五章 碰瓷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產三要素第九十九章 意外之外第三十二章 如魚得水第二十七章 思路廣第二十九章 福壽第四十九章 爭食之相第八十二章 正義的事業第四十一章 殺了我第四十二章 缺人第二十章 問程老三借錢第八十七章 求人辦事第三十二章 誘惑力第三十五章 柴二的陰影第八十三章 憋悶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三十三章 弄潮兒第九十一章 心思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八十八章 種糧大戶第九章 道生一第九十章 這是什麼力量第六十章 九月初二的共識第六十三章 試探第十三章 利弊取捨第三十九章 終始第四十七章 妙不可言第七十三章 羣龍無首第三章 時代在進步第六十四章 南郊直道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八十八章 官場第七十章 老兵的糾結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八十七章 小盤算(年初二第三更!)第四十七章 階級屬性第五十五章 熱鬧第四十七章 妙不可言第六十幾章 王氏第四十章 讓人嗑藥第四十四章 李二十郎第六十幾章 泡湯第三十三章 大佬們都來看他第九十二章 春雨春雷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十五章 務農第三十五章 柴二的陰影第六十六章 所付幾何第三十五章 瘋了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十九章 平淡是福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九十一章 看天子裝逼第六十二章 圓桌好漢第六十四章 講道理第二十九章 請客吃飯第六十三章 拜訪第七十一章 有才無德第五十六章 李哥第七十一章 有才無德第十九章 採風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九十六章 蜜糖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八章 故人第二十四章 公道第六十三章 淳樸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三十五章 賽事第五十六章 柴嗣昌的憂鬱第六十一章 反抗的小妞們(第三更)第八十五章 末代君王第七十四章 大快意第八十二章 夕陽紅第二十六章 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六章 一個人的畢業第五十九章 當年心情第九十一章 非主流說客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八十六章 標誌第三十五章 皇帝的迂迴第七十章 老兵的糾結第七十一章 研究偏差第八十六章 橫行霸道第七十七章 快活第十八章 既然捨得死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曆險記(求票)第八十四章 消耗民力第二十三章 一個簡單的道理第五十四章 決心第二十一章 俯臥撐第八十章 理想與現實
第七十二章 隨意第三十六章 皇天不負苦心人第三十九章 打工第二十一章 後路第七十八章 地位第六章 癡女第二十九章 直播剁第七章 前程似錦第十五章 碰瓷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產三要素第九十九章 意外之外第三十二章 如魚得水第二十七章 思路廣第二十九章 福壽第四十九章 爭食之相第八十二章 正義的事業第四十一章 殺了我第四十二章 缺人第二十章 問程老三借錢第八十七章 求人辦事第三十二章 誘惑力第三十五章 柴二的陰影第八十三章 憋悶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三十三章 弄潮兒第九十一章 心思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八十八章 種糧大戶第九章 道生一第九十章 這是什麼力量第六十章 九月初二的共識第六十三章 試探第十三章 利弊取捨第三十九章 終始第四十七章 妙不可言第七十三章 羣龍無首第三章 時代在進步第六十四章 南郊直道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八十八章 官場第七十章 老兵的糾結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八十七章 小盤算(年初二第三更!)第四十七章 階級屬性第五十五章 熱鬧第四十七章 妙不可言第六十幾章 王氏第四十章 讓人嗑藥第四十四章 李二十郎第六十幾章 泡湯第三十三章 大佬們都來看他第九十二章 春雨春雷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十五章 務農第三十五章 柴二的陰影第六十六章 所付幾何第三十五章 瘋了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十九章 平淡是福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九十一章 看天子裝逼第六十二章 圓桌好漢第六十四章 講道理第二十九章 請客吃飯第六十三章 拜訪第七十一章 有才無德第五十六章 李哥第七十一章 有才無德第十九章 採風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九十六章 蜜糖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八章 故人第二十四章 公道第六十三章 淳樸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三十五章 賽事第五十六章 柴嗣昌的憂鬱第六十一章 反抗的小妞們(第三更)第八十五章 末代君王第七十四章 大快意第八十二章 夕陽紅第二十六章 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六章 一個人的畢業第五十九章 當年心情第九十一章 非主流說客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八十六章 標誌第三十五章 皇帝的迂迴第七十章 老兵的糾結第七十一章 研究偏差第八十六章 橫行霸道第七十七章 快活第十八章 既然捨得死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曆險記(求票)第八十四章 消耗民力第二十三章 一個簡單的道理第五十四章 決心第二十一章 俯臥撐第八十章 理想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