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後續

徐州“土團”的編制留了下來,滿員五百,不過賬面上是超編三百人團,多出來的兩百人,其實是“土團”的腳力役夫。

但都混到“土團”的份上了,是啥編制都不重要,反正不是正規軍。見了尋常的府兵,也是得叫一聲“太尉”,絕不敢稱呼什麼“袍澤”“戰友”。

別人不覺得這“土團”有什麼用場,那是別人沒有像崔弘道那樣,有這般高的出身。清河崔氏好不容易出個叛徒,還敢用被五姓七望滲透成篩子的地方府兵?不管別人怎麼想,反正崔弘道是絕對不會離開“土團”的。

“虹縣今年的桑已經運了出去,走的淮水,路過白水塘,都發賣給了淮陰人。”崔氏徐州房的人如今也來了精神,媽的反正跟武城本家翻了臉,沒什麼好說的,直接掀桌吧。

原本還要把持什麼高門體面,偶爾還要在土鱉們面前裝個貴族範的逼。但現在裝逼不能當飯吃,很有可能還要送命,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虹縣已經出了徐州,不過卻和徐州交界。泗州徐州本來就是一體,鄉音也是大致相同,這年頭還不像一千多年後糧食高產,相反非常貧瘠。從徐泗交界處開始,一路向東到漣水縣,畝產直接降到一石以下。

貞觀十二年的漣水縣,想要獲得畝產一石的收成,相當困難。黃河改道固然弄出來了洪澤湖,但也實實在在地讓淮水下游得到了改善。如今黃河沒改道,洪澤湖也只有一千多年後的四分之一,在淮水以南,名叫“白水塘”。

真正富庶的,也就是淮陰楚州盱眙,但……它們是淮南道的。

一個地區一定會有一個經濟核心,而泗州徐州的核心,就是彭城,就是南運河畔的通橋渡。

當泗州缺糧的時候,通橋渡就要承擔徐州救濟糧一半以上的運量。

而隨着徐州進一步開發棉麻絲等新產,泗州臨河的縣城,都是在求變。其中就包括運河旁邊的虹縣,以及將來以小龍蝦聞名的盱眙縣河對岸臨淮縣,還有土地貧瘠不得不思變的淮水下游漣水縣。

徐州的物產要出去,陸路運輸效率相當的低,軌道沒有疏通之前,徐州只能關起門來自己玩。

但因爲華潤號,以及改頭換面的徐州地頭蟒崔弘道,本地的坐地戶,有着比中原腹心土豪們更強烈的進取心。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濱海人窮地弱,就算是萬畝田產,一年能產幾個錢?怕是攢個玻璃杯都要心疼三年。

土地糧食產出本來就貧弱,每年本來就需要糧食救濟,這就導致泗州坐地戶們,不管是官僚還是商戶還是地主還是貧民,都琢磨着直接賺到開元通寶,然後買糧食算逑。

而鬱洲這個海上沙州,琅琊王氏在東海縣的幾年經營,伴隨着走私貿易的瘋狂擡頭。那些不需要繳稅的海外糧食,可以堂而皇之地在鬱洲換個馬甲,就成了徐州糧,然後在漣水縣發賣。

最重要的一點,價格相當相當的低廉。

在確定生存危機不復存在,或者說生存危機已經不再那麼緊迫,一如海州人用三年時間開始玩走私一樣,泗州人拼了命要把徐州的東西,倒賣出去。連一河之隔的鹽池,也不能動搖他們半點心思。

到崔十二等“逆賊”被剿滅之後,一窩蜂的泗州人,不管是虹縣還是漣水縣,都順着槽渠,奔赴揚州發賣。

而主持此事的,正式崔弘道的徐州房子弟。

“今年徐州棉價錢在淮陰漲了。”

“怎麼會漲?”

彭城崔氏的宅院中,宛若茶會一樣,這些子弟吃着茶,閒聊着眼下的緊俏買賣。

甚麼“君子喻於義”,去他孃的!

“之前放了風聲出去,說是崔十二毀了棉田,這就價錢漲了。”

“是了,淮南還沒種多少棉花,這棉綢是要漲。”

“本來就不便宜,滄州棉在洛陽都賣到兩貫一匹。”

“怎麼會這麼貴?那淮陰人運到揚州賣多少錢?”

“徐州粗麪一匹是五百文,到楚州就漲了五十文。”

“漲一成?!這楚州人怎麼想的?這淮陰到楚州才幾里路?”

“眼下行情好,緊俏。”

正說着,有人手中揮着一張紙,哈哈大笑推門進來,“喜事喜事,東都要砍了大騩山那幫子的腦袋,杜總統已經報給了朝廷,刑部覈准,下個月就要在新南市腰斬棄市!”

“嘶……”

這些徐州房的崔氏子弟,都是倒吸一口涼氣,朝廷居然這麼狠!

但是有崔弘道同輩的,卻知道這不是朝廷夠狠。而是看不慣清河崔氏的在發力,其中就有蕭氏。

連蕭瑀都站出來呼籲了兩聲,更別說一直叫囂要“剿滅逆賊誅九族”的蕭鏗蕭二公子。

尚書左僕射房喬,對此事更是保持了沉默,任由范陽盧氏說項,也不曾鬆了口。

至於皇帝,中書令長孫無忌已經派了人過來解釋了此事,當然這不能說是中書令派人,得說是朝廷派了天使來安撫地方百姓。

總之,大騩山這件事情,得有人負責。

而東都方面杜總統麾下的馬仔,直接咬在清河崔氏身上,只是沒有直接開咬武城人,但這已經說明了問題。

更何況,徐州房的崔氏很清楚,華潤號這個怪胎,還沒有吐露心聲。

好在華潤號的核心旁邊,有個姓崔的女郎,還能傳回來點消息。

對於堂堂崔氏“和親”江南土鱉,原本崔氏子弟是拒絕的,覺得這特麼太掉價了。但是仔細一想,一個女人就換來這麼多好處,何樂而不爲?

江水張氏雖然相對的不給力,可樑豐縣男張操之,那絕對是有力人士啊。

而且還是沔州長史,非同小可。

“如今徐州棉算是打出了名聲,揚州已經翻了兩番。賣給胡人,也能賣到兩貫一匹。”

“這還有利潤?”

“高達國王子採買了十萬匹,兩年定額。”

“嘶……”

“有錢啊。真有錢。”

“這高達國王子倒也不是無腦之輩,也是見識過兩京繁華的,自是有成算。”

第十四章 有條不紊第六十八章 販賣人性第十章 進一步第九十八章 講究第二章 名動第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八十三章 深藏功與名第五十六章 年輕活力第三十三章 事秦第七十二章 留沔州第六十九章 明槍易躲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五十章 功績第五十六章 拆了第五章 抓老鼠的第九十三章 口感炸裂第五十幾章 一窩能生十幾個第二十四章 問道於盲第二十七章 時勢擇選第十九章 高手過招第四十七章 聯繫第九十四章 基調第六十章 杜天王的直覺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二十七章 美滋滋第八章 期望第九十三章 新酒第八十五章 田好牛累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四十八章 忠第九十四章 人味兒第八十七章 栽得不冤第十三章 暴打第六十三章 紅包第九十一章 夜行第八十四章 一覺醒來第八十五章 準備回長安第七十一章 傳家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七十一章 面善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六十一章 長孫的矛盾第五十六章 螞蟻們第六十二章 鐵路第十章 毒啊第九十三章 變數第三十七章 不懂第六十七章 太谷縣令(一更)第十六章 荒誕時代第二十一章 西征萬象第八十六章 打聽消息第五十章 擴散第三十六章 皇天不負苦心人第二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七十九章 經驗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三十六章 有活力社會團體第九十六章 隨口一說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二十二章 很科學第六十二章 業務多第六章 河中風雪第三章 渣男第十二章 振作家門第十二章 過冬第七十二章 爲兄長考慮第六十幾章 有遠見第十九章 認知變化第三十章 僞劣工科狗第八十八章 珍珠養殖第八十七章 勇猛精進第七十一章 地位第七十章 秉持第八十二章 正義的事業第八十三章 博大胸懷第九十章 前瞻第六十六章 開飯了第七十七章 良心少年(二更)第五十二章 龍門客棧第二十五章 一生平安第九十九章 誰的銀元第六十章 愁啊第六十九章 張公來啦第七十七章 快活第五十三章 迷之尷尬第七十三章 戲言不戲第十七章 唱歌的程處粥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八十九章 遷徙(年初三第二更!)第二章 王孝通第六十九章 張公來啦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八十八章 一事不煩二主第七十章 非一日之功第八十八章 樂見其成第四十四章 忠心做事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五十一章 天家子女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
第十四章 有條不紊第六十八章 販賣人性第十章 進一步第九十八章 講究第二章 名動第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八十三章 深藏功與名第五十六章 年輕活力第三十三章 事秦第七十二章 留沔州第六十九章 明槍易躲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五十章 功績第五十六章 拆了第五章 抓老鼠的第九十三章 口感炸裂第五十幾章 一窩能生十幾個第二十四章 問道於盲第二十七章 時勢擇選第十九章 高手過招第四十七章 聯繫第九十四章 基調第六十章 杜天王的直覺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二十七章 美滋滋第八章 期望第九十三章 新酒第八十五章 田好牛累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四十八章 忠第九十四章 人味兒第八十七章 栽得不冤第十三章 暴打第六十三章 紅包第九十一章 夜行第八十四章 一覺醒來第八十五章 準備回長安第七十一章 傳家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七十一章 面善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六十一章 長孫的矛盾第五十六章 螞蟻們第六十二章 鐵路第十章 毒啊第九十三章 變數第三十七章 不懂第六十七章 太谷縣令(一更)第十六章 荒誕時代第二十一章 西征萬象第八十六章 打聽消息第五十章 擴散第三十六章 皇天不負苦心人第二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七十九章 經驗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三十六章 有活力社會團體第九十六章 隨口一說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二十二章 很科學第六十二章 業務多第六章 河中風雪第三章 渣男第十二章 振作家門第十二章 過冬第七十二章 爲兄長考慮第六十幾章 有遠見第十九章 認知變化第三十章 僞劣工科狗第八十八章 珍珠養殖第八十七章 勇猛精進第七十一章 地位第七十章 秉持第八十二章 正義的事業第八十三章 博大胸懷第九十章 前瞻第六十六章 開飯了第七十七章 良心少年(二更)第五十二章 龍門客棧第二十五章 一生平安第九十九章 誰的銀元第六十章 愁啊第六十九章 張公來啦第七十七章 快活第五十三章 迷之尷尬第七十三章 戲言不戲第十七章 唱歌的程處粥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八十九章 遷徙(年初三第二更!)第二章 王孝通第六十九章 張公來啦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八十八章 一事不煩二主第七十章 非一日之功第八十八章 樂見其成第四十四章 忠心做事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五十一章 天家子女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