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看透

禍害鄉里這破事兒得低調低調再低調,所以“借刀殺人”選什麼樣的刀,也得精挑細選,橫豎揚子縣的老李是不行了,有黑歷史啊,而且跟老張這麼些年“狼狽爲奸”,一旦動手,太露骨了。

得選洛陽新貴,跟着李董一條道走到黑的那種新貴,還得跟老李不一樣,沒什麼黑歷史,最次也得不那麼響亮。

最後就是業務上跟桑蠶絲麻產業衝突,最好跟上下游產業都有衝突,什麼絲綢啊布匹啊成衣啊絹布啊,能得罪的全得罪了。不但要得罪,還不怕十八學士或者“南朝風流”,得硬氣……

這麼些條件一羅列,老張不由得感慨萬千:“偷偷害人難度高啊。”

害人也是技術活兒了啊現在。

還沒上任的江陰縣令張大安跟着老張繼續考察,也沒注意自家哥哥內心的齷齪靈魂的卑鄙,反而覺得武漢這局面,嘿,它真是深不可測。

“這壘砌梯田,北地也曾見過,只是一年也壘不出幾畝地來。實在是坡地種糜子,沒甚收成。”

大約是受張德影響,張大安素來喜歡實地考察,成年之後,身形矯健精神矍鑠,也是出於“行萬里路”的鍛鍊。

“舉凡鄉里‘大業’,不管是壘砌梯田、開溝挖渠還是說修築塘壩水庫,要緊之處,並非是在營造法式的優劣,而是在人。”

張德不介意手把手教導張大安,指了指不遠處一片水梯田,“此等工程,最要緊的,就是如何把人調動起來。三郎成了縣令,讓三五個衙役聽你的話,不算甚麼;讓幾十個僕婦聽你的話,也不算甚麼。可要是讓幾百城中富戶,幾千城內百姓,乃至幾萬縣內丁口都聽你的,那就次第艱難。”

“哥哥是說,用人最難。”

“倘使別處做官,用人沒甚難的,用住了大戶人家,還怕甚麼黔首蒼頭。只是三郎是要做個尋常‘清官’,或是‘庸官’麼?如武漢這般的,倘使只治大戶,混個朝廷考績倒也沒甚,可要是還想效仿李奉誡‘爲生民立命’,那是遠遠不夠的。”

“哥哥請講。”

“說來說去,其實想要提高用人的手段,無非是‘組織’二字。可是,什麼是組織,它如何產生又如何倚靠?這就需要摸索、思考,乃至身體力行。”

“組織?”

“外朝是組織,內廷也是組織,六部是組織,衙署是組織,甚至徐州團結兵,也是一種組織。”

“是,吾明白了。”

非是笨人,張大安腦子一轉,頓時悟了,只一句話,便讓張大安許多思考都清晰明瞭起來,片刻,他內心轉過幾種推演,便覺得武漢的“組織”定是要強過襄陽的“組織”,蓋因在武漢的“組織”中,不管是官吏、工商、百姓,都要比襄陽的“組織”要強。

張大安望着梯田,心中暗道:差一些的組織,梯田也不是不可以修,只是用時興許要五年十年甚至百幾十年,今天修不好,明天也能修好,不過是光陰荏苒。只是,我輩奮鬥,朝夕必爭,因此便不能真去等五年十年百幾十年,有道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張大安不是爲了做後人而生,而是要爲後人做前人,這纔是道。

“看來你確實是瞬間就懂了。”

羨慕地點點頭,這是天賦聰敏,羨慕不來的。李景仁琢磨組織,是靠身體力行,自己參與到了江夏的建設中去,才體會到了武漢“組織”的不同,爲什麼在武漢這裡,“徵發”民夫的方便程度,遠超關內、京洛、淮揚。

但張大安是要參與實務的國朝正牌官吏,而且是江東富庶之縣的一縣之長,他的視角和李景仁這個二世祖還是有本質的區別。至於李景仁倘使沒有認李道興做爹這一遭,能不能用“身體力行”的方式感受不同,都還兩說。

“那末,爲何武漢和別處有所不同呢?這其中的根本,卻又很難說透。”頓了頓,張德看着張大安,正色道,“說到底,別處用人,之所以治大戶便可,實在是大戶掌控錢糧丁口,大戶平安則治下平安。武漢卻是大大的不同,此地富庶,非是大戶種田,而是工商。有道是無工不富,治武漢便是治工商,只是恰好工商所屬興許就是權貴又或者恰好皇親國戚,但道理不能顛倒。”

張大安一愣,但還是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更是說出了自己的觀察所得:“便是用工用人,武漢也不同旁地。外地做工,只算男丁,然在武漢,女工童工約佔四成半,非同小可。故而武漢算工,不能只算男丁。”

“你懂其中道理?”

張德很是嚴肅地問道。

“略懂。”

張大安點點頭。

作爲琅琊公主偷偷點評有“宰相之才”的張三郎,他是真的琢磨出武漢的微妙味道來。

只說武漢女上工頻繁,隨處拋頭露面猶如男丁,只這一招,便是將武漢地面所有鄉間宗族打的半身不遂。

便是此刻有人支持“鄉賢”維持“家法”,甚至這種支持還是來自官方的,可對於武漢各行各業的行業翹楚來說,這就是跟他們作對。

同行是仇敵,因爲搶我財路,“鄉賢”維持“家法”,要讓女子迴歸宅院,交由宗族一應而決,同樣是搶我財路。

不死不休。

“看透不說透啊。”

老張難得露了個意味深長的笑容,拍了拍張大安的肩膀。

張三郎深吸一口氣:“哥哥,我等江水張氏,亦非小族小戶啊。”

這話有點試探的意思,不過老張還是笑道:“我管甚的江水張氏。”

“……”

張三郎一時無語,卻也心中更加佩服。

有些事情雖然衝擊着張大安的靈魂,卻也不妨事,“宰相之才”當然包括了器量。

“所以武漢才能休整梯田都要比別處快,蓋因哪怕是擔土蓋田,武漢男女老少齊上陣,各有調度運籌。至於營造法式、新式器物,不過是錦上添花。”

感慨了一聲,張大安目力極致處,已然多了一條新的山道,依坡勢盤旋迂迴,猶似龍蛇起舞。

第九十一章 非主流說客第四十八章 精進第一章 挫傷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八章 南海宣慰使第七十六章 狂第七十五章 崇道第六十五章 如火如荼第三十幾章 怪癖第五十八章 一羣鴨子(第三更)第四十五章 活靈活現第十三章 張公謹成婚(二更)第三十五章 賽事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第七十七章 未現之書第二十八章 和想象的不一樣第三十六章 雛形第七十一章 要做雞頭第二十七章 狐朋狗友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二十二章 何來體面第四十七章 日子第十七章 來打仗的兵部尚書第六十章 朝會一本道(票呢?)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二十章 同人不同命第二章 弄巧成拙第四十四章 封神(第三更)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六章 茫然熱鬧第十二章 人物第六十章 愁啊第四章 傳奇第八十五章 籌謀第二十七章 思路廣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四十二章 一個誤會第七十二章 反應第八十九章 擴產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三十九章 萬里海角第四十二章 缺人第八章 接風第四十章 發達第八十二章 夕陽紅第十一章 兩證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第五章 忠孝後輩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六十六章 南行之利第九十七章 不得不發第十章 撒手鐗第四十三章 閨樂第三十七章 天命難破第六十五章 一點小偏差第五十三章 送財童子2.0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八十章 想開點第十四章 忙碌的狗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聲第十五章 運氣第二十一章 馬周請客第九十四章 恩·威第九十一章 馬車問答(二更)第五十八章 羨慕嫉妒恨第五十六章 李哥第九章 赴宴第六十幾章 有遠見第七十二章 辦事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九十六章 微小工作第三十章 這一屆熊孩子第七十章 分析第九十五章 品行不端第十三章 很滿意第六十一章 領會精神第二章 看不見的投入第五十八章 年獸第七章 命令與征服第九十七章 地方變化第二十一章 先做文科生第十章 衆犬第二十四章 刷新認知第八十章 農墾局第四十一章 保佑第七十五章 日天的眼神第十章 殘酷的機會第四十章 自發性第二章 看不見的投入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三十三章 胡無人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二十八章 一視同仁(第一更)第二十五章 又來?第二十一章 完工驗收(第二更)第一章 站街女第四十章 缺口第四十九章 擴散第三十六章 比帥勝出張叔叔(一更求票)第三十七章 批判和武器
第九十一章 非主流說客第四十八章 精進第一章 挫傷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八章 南海宣慰使第七十六章 狂第七十五章 崇道第六十五章 如火如荼第三十幾章 怪癖第五十八章 一羣鴨子(第三更)第四十五章 活靈活現第十三章 張公謹成婚(二更)第三十五章 賽事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第七十七章 未現之書第二十八章 和想象的不一樣第三十六章 雛形第七十一章 要做雞頭第二十七章 狐朋狗友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二十二章 何來體面第四十七章 日子第十七章 來打仗的兵部尚書第六十章 朝會一本道(票呢?)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二十章 同人不同命第二章 弄巧成拙第四十四章 封神(第三更)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六章 茫然熱鬧第十二章 人物第六十章 愁啊第四章 傳奇第八十五章 籌謀第二十七章 思路廣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四十二章 一個誤會第七十二章 反應第八十九章 擴產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三十九章 萬里海角第四十二章 缺人第八章 接風第四十章 發達第八十二章 夕陽紅第十一章 兩證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第五章 忠孝後輩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六十六章 南行之利第九十七章 不得不發第十章 撒手鐗第四十三章 閨樂第三十七章 天命難破第六十五章 一點小偏差第五十三章 送財童子2.0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八十章 想開點第十四章 忙碌的狗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聲第十五章 運氣第二十一章 馬周請客第九十四章 恩·威第九十一章 馬車問答(二更)第五十八章 羨慕嫉妒恨第五十六章 李哥第九章 赴宴第六十幾章 有遠見第七十二章 辦事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九十六章 微小工作第三十章 這一屆熊孩子第七十章 分析第九十五章 品行不端第十三章 很滿意第六十一章 領會精神第二章 看不見的投入第五十八章 年獸第七章 命令與征服第九十七章 地方變化第二十一章 先做文科生第十章 衆犬第二十四章 刷新認知第八十章 農墾局第四十一章 保佑第七十五章 日天的眼神第十章 殘酷的機會第四十章 自發性第二章 看不見的投入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三十三章 胡無人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二十八章 一視同仁(第一更)第二十五章 又來?第二十一章 完工驗收(第二更)第一章 站街女第四十章 缺口第四十九章 擴散第三十六章 比帥勝出張叔叔(一更求票)第三十七章 批判和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