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送財童子2.0

麻城縣令姓電,“勸課農桑”的本事差了點,但緝拿盜賊的本領,倒是不差。畢竟他原先是在河東做個縣尉,由王中的介紹,這才攀上了一條門路,幾經週轉,跨越了體制門檻,成了一方“百里侯”。

雖說張滄一行人碰上了山賊,但實際上麻城縣這幾年的“匪患”屬於低潮期,電縣令之前幾個縣令,那會子纔是真正頭疼。

武漢“嚴打”,諸州響應,也是因爲“匪患”實在是太過厲害。

幾經查驗,又有黃州同行僧道作保,加上幾個“鄉賢”也在隊伍中受了張滄的“救命之恩”,就算不是救命,保財肯定是有的,所以電縣令略作調查,就給張滄發放了嘉獎。

要不是張滄趕着去洛陽搓澡,電縣令還打算讓張滄做個捕快班頭,正好拿來剿匪捕盜。

人各有志,電縣令見張壯士心想京城,也就沒有阻攔別人前程。

只是臨行之前,張滄還是多了一句嘴,說是此行隊伍原本早該抵達麻城縣,卻不想還是差了點時辰。

不是張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實在是這事情蹊蹺的很,車馬隊“把舵”要是沒問題,他張大郎敢把腦袋摘下來給人玩。

只是在隊伍中,張滄不方便說話,起這種懷疑的人,又不是隻有張滄一人,凡是有點見識的,大概都猜測,可能“把舵”和“寶龜如來”有勾當。在那個彎口,要是“寶龜如來”洗劫了隊伍,賺了錢只要分一筆給“把舵”,誰還能知道?

張滄殺了“寶龜如來”,這事兒就算是點到爲止,“把舵”的破綻,大概就是沒有了。

然而這種想法只是江湖人的一廂情願,張滄又不是真的江湖男女,他是江漢觀察使的兒子,天下各行各業,興許大多數都講道理,但有一個地方,就不是講道理的。

這個地方,叫做官場。

宰了“寶龜如來”,在江湖人看來,這“把舵”就沒了把柄,沒證據就不必追究下去。

但電縣令想要發財,完全可以通過調查案子爲藉口,把一個車馬隊“把舵”榨乾,完全不是個事兒。

一個能在武漢地面上行走的“把舵”,家底不會太差,扔什麼犄角旮旯,稱作豪強都不過分。

有道是“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混這個行當,好人不是沒有,但沒有善人。

讓張滄“以身犯險”,一個懷疑,就足夠了。至於電縣令怎麼吃喝“把舵”,關他張滄屁事。

待送別張壯士通關前往淮河之後,電縣令的幕僚有些好奇問自家老闆:“學生心生不解,明府何故對那糙漢如此禮遇?”

電縣令笑了笑,一臉的高深莫測,拂鬚道:“臨危不懼、臨陣不亂……此非尋常人也。”

言罷,他又道:“臨行之前,還送某一筆浮財,本縣又何必自持身份?如此送財童子,自當厚待。”

“浮財?”

“此次‘寶龜如來’下山,若非那隊伍中有內應,豈能這般巧合?想要讓整支車馬隊不緊不慢恰如其分到了那地界,若非領頭之人,誰能做到?”

除了張滄,電縣令還見了隊伍中的其餘衆人,有些是黃岡縣的“鄉賢”,見了電縣令還能打個招呼,略作了解,就知道他們也懷疑是“把舵”出了問題。

至於黃州本地僧道們,更是咬牙切齒,恨不得把賊窩一鍋端了。畢竟,“寶龜如來”這一次的目標,其實就是黃州的僧道。

能操持僧道業務,自然不會太蠢,事後冷靜下來稍微想想,就琢磨出來味道,見了電縣令固然不敢隨便扯淡,但也不停地暗示,這事兒保不齊就是有內鬼。

彙總了信息,電縣令自然能有判斷,而早早給電縣令送“富貴”的張滄,自然就是送財童子了。

一路上,“把舵”倒是更加沉穩,對同行衆人也更加呵護有加,只是隊伍到了淮河,就要各走各的。畢竟,最糟糕的路段,已經過去。

過了淮河,就算是太平地界,至少這年頭算是太平地界。

整個汝水流域,都算是富裕之地,豫州諸縣基本不見貧苦,究其原因,跟洛陽也有點關係。

京城造就的“環京城貧困帶”,讓洛陽附近的百姓,一部分進京做牛做馬,一部分則是前往附近州縣,投奔親朋好友。

這些原本算是京畿富戶的人家,到了汝州、許州、豫州、陳州,自然就算是“豪富”,略作整飭,在本地立刻就是“名門”。

“大哥,咱們在定城可要小住?”

“住個鳥,直接過河去新息,吃了飯就去真陽過夜。後天咱們去汝陽。”

沒了“把舵”又不是不會走路,張滄身上是帶着地圖的,兄弟二人都會看地圖,可不是離了嚮導就找不到方向的土鱉。

實際上,這份本事放在哪裡都算是一流人才。同行“卓一航”別說看地圖了,連帶地圖這個念頭都不會有。

輿圖這玩意兒,他們卓氏可不敢碰蜀地之外的,更別說教了。

但張滄和張沔,從小盯着地球儀長大,對輿圖毫無敬畏,對他們來說,就是個工具罷。

這一路,本來就是打着增長見識的心思,一路前行,就是看看風土人情。

至於“卓一航”略有抱怨,張滄直接跟他說可以不跟着。最終“卓一航”雖然憋屈,還是老老實實跟着張氏兄弟走。

畢竟不說老爹之命,就是張氏兄弟面對劫匪展現出來的魄力能力,就足夠讓“卓一航”好好學習的。

“這兩個小郎,似是不用嚮導?”

卓氏的護衛有些驚訝,都是老兵,一下子就明白了關節。

“看他們年歲,不像是去過京城的啊,怎地也能認路?”

不見尋人問路,找了官道方向,直接就走,這乾淨利落的做派,讓卓氏老兵很是驚異,當下把這發現告訴了“卓一航”小少爺。

然而“卓一航”卻已經神經有些麻木:“伯伯,現在就算他們還會識文斷字,我也認了。”

話音剛落,卻見張滄和張沔正在新息縣的關口,興致勃勃地看着一處碑文。

“大哥,似是紀念大漢伏波將軍的!”

“原來這裡還跟馬伏波有淵源?以前倒是不知啊。”

跟着的卓氏隊伍裡,“卓一航”指了指前面的兩兄弟,然後對護衛們道:“你看。”

“……”

武漢對伏波將軍馬援是推崇的,至少“雲臺二十八將”在武漢這裡不怎麼被傳說,但馬援的傳奇倒是能賺不少門票錢,各路戲曲作品也是不少,加上馬援之後給力,自然就形成了這種風潮。

“咦?這新息縣居然也有米皮子賣,走,吃吃看和廣州人的粉腸有甚區別。”

說罷,張沔回頭問道,“卓老闆,吃飯?”

“這就來!”

卓氏小少爺策馬過去,到了攤點處就開始掏錢……

第九十一章 生路第六十四章 個人優勢第二十五章 一生平安第七十九章 安排第三十七章 莫名其妙的差事第四十四章 爲了藝術第六十九章 進取第九十章 查探第五十八章 看破說破第七十五章 別緻唐茂約第八十五章 有錢的反派第三十八章 吃魚不易第六十四章 個人優勢第九十六章 放馬屁第八十三章 幫會第四十五章 精英階層第五十一章 有人好奇第二十一章 取悅之道第五十六章 螞蟻們第四十五章 失望第三十章 僞劣工科狗第九十九章 抵臨第四十二章 賢明第六十八章 熱鬧非凡第八十三章 甜第四十六章 運數所至第九十九章 草原風物大不同第五十八章 爲了孔聖(第一更)第八十四章 不會這麼做第九十三章 新酒第七十幾章 從無畏懼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八十章 農墾局第九十九章 誰的銀元第七十九章 杜斷之斷第三十五章 始作俑者第一章 微妙的變化第十四章 狗何必爲難狗第五十四章 文風頗盛務本坊(三更)第八十一章 簡在帝心(求票)第七十二章 操心第五十幾章 精銳第二十一章 跳第六十章 意外之外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腦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五十四章 老頭樂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八十九章 直言第三十七章 太子來了(二更求票)第四十一章 大唐(第二更求推薦票)第八章 拿下(我只是想要點票)第十七章 辣眼睛第九十四章 一地雞毛第六十七章 彩第六十六章 北上第二十章 怠慢第二十章 做官不易第八十二章 此事無關金錢第七十一章 沔風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三十二章 蠢貨第三章 體諒人的張大郎第八十二章 舊時之言,今日之見第八十二章 刀第七十三章 看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第二十九章 武漢第七章 國朝福利第七十二章 隨意第二十八章 當年朱雀街第三十三章 另請高明第五十一章 奇觀背後第三十九章 終始第六十三章 雙壁才女第七十六章 小衝突第十三章 還是個孩子第三章 海闊第九十三章 以“義”之名第四十八章 見者有份(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美滋滋第二十八章 爲了豬肉第八十三章 深藏功與名第四十七章 現實需要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二十八章 還有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五十五章 拜門何求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五十五章 久候的機會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五十四章 決心第八十七章 汊川縣令第七十六章 非理性第三十七章 小行會第八十三章 小本經營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來
第九十一章 生路第六十四章 個人優勢第二十五章 一生平安第七十九章 安排第三十七章 莫名其妙的差事第四十四章 爲了藝術第六十九章 進取第九十章 查探第五十八章 看破說破第七十五章 別緻唐茂約第八十五章 有錢的反派第三十八章 吃魚不易第六十四章 個人優勢第九十六章 放馬屁第八十三章 幫會第四十五章 精英階層第五十一章 有人好奇第二十一章 取悅之道第五十六章 螞蟻們第四十五章 失望第三十章 僞劣工科狗第九十九章 抵臨第四十二章 賢明第六十八章 熱鬧非凡第八十三章 甜第四十六章 運數所至第九十九章 草原風物大不同第五十八章 爲了孔聖(第一更)第八十四章 不會這麼做第九十三章 新酒第七十幾章 從無畏懼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八十章 農墾局第九十九章 誰的銀元第七十九章 杜斷之斷第三十五章 始作俑者第一章 微妙的變化第十四章 狗何必爲難狗第五十四章 文風頗盛務本坊(三更)第八十一章 簡在帝心(求票)第七十二章 操心第五十幾章 精銳第二十一章 跳第六十章 意外之外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腦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五十四章 老頭樂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八十九章 直言第三十七章 太子來了(二更求票)第四十一章 大唐(第二更求推薦票)第八章 拿下(我只是想要點票)第十七章 辣眼睛第九十四章 一地雞毛第六十七章 彩第六十六章 北上第二十章 怠慢第二十章 做官不易第八十二章 此事無關金錢第七十一章 沔風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三十二章 蠢貨第三章 體諒人的張大郎第八十二章 舊時之言,今日之見第八十二章 刀第七十三章 看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第二十九章 武漢第七章 國朝福利第七十二章 隨意第二十八章 當年朱雀街第三十三章 另請高明第五十一章 奇觀背後第三十九章 終始第六十三章 雙壁才女第七十六章 小衝突第十三章 還是個孩子第三章 海闊第九十三章 以“義”之名第四十八章 見者有份(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美滋滋第二十八章 爲了豬肉第八十三章 深藏功與名第四十七章 現實需要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二十八章 還有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五十五章 拜門何求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五十五章 久候的機會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五十四章 決心第八十七章 汊川縣令第七十六章 非理性第三十七章 小行會第八十三章 小本經營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