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

在貞觀二十五年的夏季,中書令老大人長孫無忌悠哉悠哉做着“江東王”美夢的時候,清河崔氏徐州房的大家長,徐王府長史崔弘道,卻也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曾幾何時,他想都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居然會帶着全家老小跟人討價還價,而這些個買賣,卻又他孃的半點沒有在中國,盡數在“扶桑地”,那個當年漂洋過海死八成的鬼地方。

“他們一幫玩數學的,怎麼就跟軍頭搞在了一起?”

“‘王學’是欽定的算學本經,五都學子,多是要拿王孝通的正本來學習算學。這聲望較之孔總理興許是差了太多,可對北地軍頭來說,卻是夠用。遼州地方借用的,是王孝通的名聲,而‘王學’子弟,不過是借用石城的產出,遼州的人力來發財。”

“換作以往,便是司馬相如賺了一個卓文君。”

“正是這個道理了。”

別看遼州在國朝序列中比較年輕,早先還是漢胡雜居,更是滅亡高句麗的主戰場。但因爲戰爭的緣故,誕生了大量的中下級軍官以及各種因功封賞的士兵。這些士兵在戰爭結束之後,雖然長期作爲治安管理的從業人員,但同時也是最小的土地擁有者單位。

一個遼州的唐軍府兵,往往比傳統的河北道州縣小農要富裕得多。

首先他們最少有一匹馬,其次牛羊數量可觀,因爲能夠獲得督府、兵部獎賞,一定是有所斬獲,這個斬獲,行軍總管府就算要抽水,抽得也沒有朝廷狠,士兵可以留下很大的一部分。

然後這些府兵授田不是“中國”的三百畝,而是翻一番,六百畝起。土地並不肥沃,但綿延廣大,東征駐紮原地,改籍遼州的府兵數量在兩個府左右,五千人上下。總授田三百萬畝,配套山地和荒原,總土地面積大概有五百多萬畝。

基本山,這就是清空契丹、扶余等蠻夷之後的唐朝基本盤,而每一個府兵往往身後有十張嘴要養活。除了妻妾子女之外,還有奴婢、僱工。

憑藉遼州的土地產出,根本不足以養活這麼多人,那麼要麼繼續打仗授田,要麼開源節流。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除了打仗,老家種地的經驗在遼州就是個屁,府兵們也就不得不琢磨着開源節流。

而石城鋼鐵廠的“數學家”們,恰好也在發愁,結束高句麗戰爭之後,這產量該怎麼解決,總不能全塞到遼陽去蓋個大城市吧?

唐朝雖然鹽鐵控制遠沒有漢朝那麼嚴苛,但管制就是管制,只是留有餘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石城鋼鐵廠要謀求的,就是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朝鮮道行軍總管府,就是一條極爲豐沛的路子。

除了常規兵部採購以及朝鮮道行軍總管府的補給之外,朝廷當年鎮壓“鉅野餘孽”,是允許民間組成“忠君愛國民兵連”的。

而這些民間“武裝力量”,大多談不上什麼訓練,朝廷也不允許他們成建制地訓練,所以武器裝備能將就一下即可。

但是這是一個口子,民間組織在“中國”可以不搞事,畢竟要忠君愛國之餘遵守法律法規。可在“番邦”,那就不用受這個制約。

於是乎,在山東、江南世族豪門組團刷東海副本的同時,民間“武裝力量”大量輸入“扶桑地”。

既有豪門需要護衛的因素,也有底層“混口飯吃”的實際需要。

多方因素攪合在一起,就有了奇葩的產物,石城鋼鐵廠生產武器裝備,但沒有在國內武裝“忠君愛國民兵連”,因爲是在國外武裝的。

既符合朝廷的規定,又創造了業績。反過來,爲了做大業績,石城鋼鐵廠的那些“讀書人”,就需要更加專業更多數量的“忠君愛國民兵連”,這就是石城鋼鐵廠那些個“王學”子弟和遼州中下級軍官、士兵攪合在一起的緣故。

單獨拿一個“王學”子弟或者遼州軍官來說話,根本不夠徐州方面看的。但是,兩個軍府的府兵,足夠秒殺任何一個地方大族。整個北地中原七十多家接近八十家老牌世族,想要湊這麼五千精銳出來,想也不用想。

每個老牌世家,拉五千人馬出來,那不叫個事兒,咬咬牙,湊個兩萬人的隊伍,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想要五千貞觀二十五年的唐軍府兵,那是做夢。

貞觀朝初期跟周邊蠻族,是沒有武器代差的,技術上沒有差距,只有體量上的差別。

但是貞觀八年之後,越是時間往後推移,唐軍兵器越是犀利。

以往根據隋制的橫刀,每次作戰,砍卷砍變形是很正常的事情,輔兵時不時就要拿着錘頭給戰兵的兵器敲敲打打,有時候主要工作,就是把橫刀重新敲打平直。

軍器監換人之後,這種情況就發生了劇變,唐軍府兵從自帶裝備自帶乾糧,逐漸轉型爲精銳裝備靠配發。而這些精銳裝備,全是消耗件,除非是戰鬥實在是激烈,根本沒有時間補充,否則就是壞了重鑄重造,不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修修補補。

每一個唐軍戰兵,渾身上下,殺氣不知道有沒有,但就算有殺氣,也一定被財氣給掩蓋了過去。

正常來說,一個蠻族首領用二十帳士兵換一個唐軍戰兵都是賺的,這年頭打仗,數量固然重要,但質量更加重要。

中央軍羽林衛能夠三五百騎趕着數萬敵軍猶如趕羊,這就是金錢的力量。大多數蠻族弓矢,根本就破不了羽林衛的防禦。一隊羽林衛騎士發動衝陣,就是人頭收割機。

這種情況,就導致原本社會地位應該相對偏下的中下級軍官和府兵,在組團砍人的時候,居然不慫山東老牌士族。

而山東士族想要動用政治力量,這些個中下級軍官也不蠢,早早地和“王學”勾結,那麼最終在中央就是打口水仗,不會直接出現朝廷空降世家老鐵來收拾一幫膽大包天廝殺漢的情況。

“崔公,可有甚麼口信,要某家到蘇州的?”

“‘王學’門人的胃口到底有多大,你去蘇州,可以探探口風。到了蘇州之後,記得先行拜訪中書令。”

“崔公放心,到了蘇州,某家便徑自去虎丘山。”

“嗯,如此老夫也無甚要求了。”

徐州這裡的談判代表上了路,跑來崔弘道這裡相商扶桑事情進展的竇氏族人就忙不迭地問道:“崔公,若張樑豐支持我們,還用和遼州人談嗎?”

“遼州那邊,也是這麼想的。”

崔弘道很是無奈地搖搖頭。

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他們崔氏徐州房、扶風竇氏,都有女郎在張德那裡,而且還生了一男半女,怎麼看都是“自己人”。

可惜竇氏是新來的,不知道行情,張德這個畜生在崔弘道眼裡,就他孃的是罪該萬死!

這種畜生,根本不要去想用人情來束縛。

正相反,王孝通這個老頭子,興許在張德那裡的面子,比崔氏女子竇氏女子還要大一些。

“唉……”

竇氏的人嘆了口氣,又問道,“那……崔公,可要竇潤洲前往蘇州一趟?”

“竇孝諶還是莫要有甚動作,留在潤州老老實實等消息。張德這個人,六親不認,不要作任何妄想。”

“是,但聽崔公吩咐。”

見崔弘道話盡於此,竇氏族人也只好作罷。

第五十七章 千金買馬骨第二十二章 很科學第六十二章 一坊之地第九十二章 營救之人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六章 震驚第九十五章 令公所謀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六十八章 印證第三十一章 誰是張小乙(求推薦票)第七章 那人卻在(大家多投票啊!)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十八章 都有誠意(第四更)第九十九章 微變第九十一章 顧忌第七十二章 早已註定第六十五章 我狂犬也第九十八章 講究第二十六章 有利第五十八章 最惡世代第八十五章 準備回長安第四十三章 氣度第十三章 無道第九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九十八章 意思第七十二章 經驗之談第四十一章 存續發展第三十七章 強行裝逼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九十五章 放屁馬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場(大年初二第二更!)第七十章 戰慄第九十五章 已非當年少女第六十二章 圓桌好漢第四十八章 合法抗洪第三十九章 神威如嶽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四十八章 精神分裂第四十一章 保佑第七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七十三章 我把你當兄弟第二十五章 籌謀第六十六章 豐厚回報第十四章 新玩法第八十四章 專業的不務正業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三十七章 強行裝逼第十四章 飛揚第十五章 功業第四十八章 江陰來船第八十四章 混成了大反派第九十九章 老鐵幫個忙第六十幾章 王氏第二十二章 又丟官(第三更)第九十三章 炮擊第二十六章 變化第六十一章 給個機會第九十四章 鬧公府第二十二章 勤奮做事第十章 江夏王第九十八章 遮羞不成第七十章 德政(有三江票沒?)第六十一章 鐵板虎賁第三十四章 仗劍第三十九章 需求第五十二章 唯一第八十章 農墾局第五十九章 沉渣泛起第二章 西行第六十七章 曝露第二十九章 暢想第五十六章 萌芽第二十八章 還有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三十四章 還是不要放過第八章 人地論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十七章 光第八十三章 老馬識途第九十五章 雄風第七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第十三章 等級差距第五十三章 知己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二十七章 給人添堵第六十六章 北上第九十五章 觀滄海第三十一章 誰是張小乙(求推薦票)第四十二章 蹲草叢第三十七章 強行裝逼第二十九章 直播剁第五十八章 年獸第二十章 由頭第六十幾章 推油第二十二章 道理相通第九十三章 判斷第四十九章 藝術生(推薦票)第七十七章 風雪送雞湯
第五十七章 千金買馬骨第二十二章 很科學第六十二章 一坊之地第九十二章 營救之人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六章 震驚第九十五章 令公所謀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六十八章 印證第三十一章 誰是張小乙(求推薦票)第七章 那人卻在(大家多投票啊!)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十八章 都有誠意(第四更)第九十九章 微變第九十一章 顧忌第七十二章 早已註定第六十五章 我狂犬也第九十八章 講究第二十六章 有利第五十八章 最惡世代第八十五章 準備回長安第四十三章 氣度第十三章 無道第九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九十八章 意思第七十二章 經驗之談第四十一章 存續發展第三十七章 強行裝逼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九十五章 放屁馬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場(大年初二第二更!)第七十章 戰慄第九十五章 已非當年少女第六十二章 圓桌好漢第四十八章 合法抗洪第三十九章 神威如嶽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四十八章 精神分裂第四十一章 保佑第七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七十三章 我把你當兄弟第二十五章 籌謀第六十六章 豐厚回報第十四章 新玩法第八十四章 專業的不務正業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三十七章 強行裝逼第十四章 飛揚第十五章 功業第四十八章 江陰來船第八十四章 混成了大反派第九十九章 老鐵幫個忙第六十幾章 王氏第二十二章 又丟官(第三更)第九十三章 炮擊第二十六章 變化第六十一章 給個機會第九十四章 鬧公府第二十二章 勤奮做事第十章 江夏王第九十八章 遮羞不成第七十章 德政(有三江票沒?)第六十一章 鐵板虎賁第三十四章 仗劍第三十九章 需求第五十二章 唯一第八十章 農墾局第五十九章 沉渣泛起第二章 西行第六十七章 曝露第二十九章 暢想第五十六章 萌芽第二十八章 還有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三十四章 還是不要放過第八章 人地論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十七章 光第八十三章 老馬識途第九十五章 雄風第七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第十三章 等級差距第五十三章 知己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二十七章 給人添堵第六十六章 北上第九十五章 觀滄海第三十一章 誰是張小乙(求推薦票)第四十二章 蹲草叢第三十七章 強行裝逼第二十九章 直播剁第五十八章 年獸第二十章 由頭第六十幾章 推油第二十二章 道理相通第九十三章 判斷第四十九章 藝術生(推薦票)第七十七章 風雪送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