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

咔!

嗤嗤嗤嗤……

泄壓閥連續排了七天廢氣,沔州馬場作爲“北馬南養”的試點,除了模式相當有特點之外,馬糞也不是當作肥料就用掉。而是作爲培養基,來培養沼氣生成的菌種。經過幾次實驗,管道從無花果膠管、陶瓷管、玻璃管、熟鐵皮管,最終採用鐵皮管和陶瓷管配套的使用方法。

最新成功的一批沼氣池,總結出了“圓、大、淺”的經驗特點,雖然主要用途只是大食堂做飯,但已經相當的令人滿意。

臨漳山附近除碼頭之外,新型馬場離得也不遠,兩歲口是隨時要通過漢水,運送到北方去的。

“點火試試。”

蹭!

蓮花一般的火苗,在竈臺上形成,膀大腰圓的伙伕眼睛一亮,笑得合不攏嘴,連連攥着圍裙搓手。

“長史,這可省錢了,省錢了。”

“也就這地界能用用。”

馬場附近還有一個居住區,主要是工人,還有相當數量的下山獠人。不管是男宿舍還是女宿舍,食物供應都是個相當考究的問題,管理上來說,凡是統一採購,總歸要省一些。

“上次十個立方的池子,攤下來,也就供應十個人。”

學生算了一筆賬,眉頭微皺:“池子不夠啊。”

“怎麼可能夠,不能全靠這些沼氣池。煤球煤餅還是要用的,新建的大食堂,就要男女分開,不能織女和苦工全在一個地方用餐。”

“沼氣池這裡是女工嗎?”

“不錯,離得近。再一個,茶女館舍也蓋好了,都會集中在這裡。庫區那條軌道已經通了碼頭,你們再看看能不能加裝一些路燈。”

沼氣燈也可以做,但沒意義,用得起沼氣燈的人家,也不介意多用鯨油,甚至還有用蠟燭扣玻璃燈罩的。而一個十立方的沼氣池,水泥砂漿絕對不便宜,加上管道和泄壓裝置,保養維護沒有專人定期處理,時間久了還有風險。

所以這種東西,暫時也只適合生產區,集中管理統一供應,成本降低不說,還能給學生練練手,當作技術儲備。

去年佈置的課業,主要就是利用水力和風力。如今江漢平原上,不僅僅是沔州地區能見到各種式樣的風車,鄂州黃州復州同樣如此。

對一個家有幾百畝良田的小地主而言,咬咬牙湊出一臺風車專做碾米,都能半年回本。小地主周圍的農戶,舂米費時費力不說,損耗也不小。而交由風車或者水車作坊來做,青糠都能留一下不少,而且往往人力舂米需要五天的量,一天就能做完,這差距,四天功夫足夠讓農民刨兩分地出來種好豆子蓋上草鋪澆上水……

事關農事,又有沔州長史大力宣傳,學生們自己組建的“風車社”,除了下鄉設計製造風車收取設計費之外,也是作爲“售後”而存在於沔州。

一江之隔的鄂州,獠人多風山地修建風車,除了給錢之外,還捎帶了兩個美少女。此時還被“苦聊生”專門寫了一篇,流傳甚廣。

針對獠人下山一事,雖然朝廷鼓勵歸化,還專門會準備一些校尉勳階給蠻夷頭領以資鼓勵,但如果玩貓膩打馬虎眼,在王朝上升期,往往都會夥同狠角色一起下黑手。

至於華潤系,要的從來不是什麼民族特色地方屬性,要的只是一顆螺絲釘,一滴潤滑油。沔州治下的獠人,舉凡不服帖的洞寨,都被他們的同類攻殺乾淨。然後打包作了奴工,成了工業生產活動中的一份子。

無關貴賤高低,只是恰好用到了他們。

以往需要朝廷幾十年“恩威並舉”的方式,扔到沔州,不過是一年半兩年的光景,這些在崗位上重複勞動的獠人,已經和那些同樣重複勞動的漢人沒有任何區別。工業生產就是個大熔爐,最終不僅僅產品穩定,然生產它們的人,都變得簡單統一起來。

嘀——

一聲尖銳的哨聲,接着又是一聲,隨後就是噹噹噹的鳴鐘聲音傳遞開來。遠處,整齊劃一的工棚圍欄,突然大門打開,接着,一個個身穿顏色統一款式統一的織女,三五成羣或是七八爲組,或是說笑或是嚴肅,一個個都是朝着大食堂而去。

“排好隊——”

龐大僕婦叉着腰,脖頸上掛着值班牌,手中拎着一根大勺。所有的織女很快就在兩排柵欄前規規矩矩地排隊,雖然還是有交頭接耳,但整個秩序,只在一剎那,就能讓老牌行伍目瞪口呆。

沔州這裡常有“新四軍”前來蹭飯,朝廷雖然新設“南四軍”,但基本不管,放棄治療的樣子。舟船作戰,“南四軍”得不到長安的支持,只能維持在漢水剿匪的樣子。這“南四軍”的軍紀,是遠不如這些女工的。

哐!

一個織女拿起一隻木碗,然後半碗夾雜豆子菜乾而成的米飯盛好,到長臺處,又有一碗湯,湯中有海帶、螺肉,稍微有些油花飄着,還灑了蔥。

“七娘,怎麼又買了一碗肉。”

“家裡小郎這幾日不愛吃飯,夜裡留着帶回去。”

“嘖,怕不是又給你家那好賭的懶漢。”

“甚麼懶漢……我家那個……”

那織女低着頭,顯然是相當的羞臊,不過拿着飯票買了一碗肉之後,就讓人放在盤籃中,再吊在井中。到晚上,也是能吃的。

女工吃完之後,便是男工像鴨舍開了圈欄,一窩蜂地往大食堂衝,宛若隋末大戰的那些農民軍,每次長史府幕僚過來觀看,都覺得心驚膽顫。

不過更加心驚膽顫的,是這些男工的食量。

“排隊!排隊!入孃的排隊——”

嘭!嘭!嘭!

和女工不同,監督男工的絕非善類,一個個膀大腰圓,手中握着的也不是什麼大勺,而是粗大的木棒,看見要翻柵欄的,直接就是幾棒下去,打的男工嗷嗷叫。

“不許搶!洗手——”

有些男工眼尖,準備直接伸手拿碗,又遭了一通亂打。這些人多有獠人,可如今早早取了漢名,和漢人苦工沒什麼區別。

一陣鬨笑喧譁,又是更加猛烈的搶食,宛若一隻只惡狗。

此時的消耗主力,已經不是米飯,而是肉,大塊大塊的肉,大量的骨頭湯。倘使是重體力的男工,一噸吃掉兩斤飯都不在話下,還能塞下去半斤肉,半斤湯。

如果換成別處,別說這樣養工人,就是養軍隊,都養不起。但這種成本放在沔州,卻是可以接受的。這些男工創造的價值,遠超這些肉食。

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工錢是遠不如女工的。

“熊九,你頭髮也剪短了?”

“哈哈哈哈,上個月你不還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嗎?怎麼,怕了吧?瞧見雷三郎的慘樣沒,那頭髮捲進去,半塊頭皮都沒啦。還算運氣好,居然挺了過來,要不然,可就只有死雷三,沒有‘癩頭雷’啦!”

“笑笑笑,笑個甚!後天休工,去不去江夏耍子?”

“江夏的婊子玩不起,老子還是攢錢買個新羅婢算了。”

“你有大哥,又不需要你傳宗接代開枝散葉,急個甚。”

“呸!你懂個鳥!”那男工赤膊着上身,皮膚黝黑筋肉有力,手中攥着兩根筷子指了指工友,“那個……就是那個……青什麼寨的,他不是娶了個婆娘?廠裡給了單間,去年生了個女娃,獎了一隻羔羊,那羊現在都這麼大了。”

“單間還能養羊?”

“能個屁,都是養在場裡,有號牌,跑不脫你的羊。”

“那要不要交草料錢?”

“不要,不過逢休工要去做半天工,沒工錢。”

“那也賺啊!”

“你做一百天的工,也換不來一隻羊。”

“生男兒送什麼?”

“狗啊。”

“狗好養,吃屎就行。”

此話一出,一羣正在吃飯喝湯的工友瞬間表情凝固了。

“老子在吃飯,你跟老子說吃屎!”

“入孃的鱉孫!”

一番喧譁吵鬧的用餐結束,也有男工捧着一碗肉飛奔出去,這是本地人,急着在上工之前把這碗肉送到家裡。

用餐結束之後,男工多是打着赤膊,然後肩膀上搭着麻布工裝,嘴裡叼着不知道從哪裡折的草莖剔牙,然後拉幫結派地朝工地廠房走,也有站在織女車間柵欄外踮着腳尖看的。

形形色色,卻是迥然大唐諸多地方的景象。

這兩年來沔州工場區最多的,都是外地的“考察團”,主力都是名門望族。隨着糖、鹽、鐵、銅、酒等等產業的誕生或者升級,感受到壓力的世家,在面對來自長安官方的同時,更是要承受新生團體的挑戰。

當如清河崔氏之流,發現連農產品的二次加工已經無法和“滄州派”抗衡之後,他們在磨蹭了幾年後,開始迅速的轉型。

崔弘道遭受武城主家的逼迫,也是在轉型的大背景之下。

又一次見識到了沔州特色的崔氏族人,再經過新的一輪“考察”後,向沔州長史府提出租用一批工人、學生、匠人的要求,價格相當有誠意。

張德沒有猶豫,直接答應了這個要求,同時把此事報備,一式二份,一份留存安陸大都督府,一份則是快遞到了長安尚書省。

清河崔氏得到確認之後,沒過幾天,洛陽方面突然掀起了一場推動“養濟院”的輿論風潮,並且不斷有地方中小世家聯名上書,說是要響應朝廷號召,共襄“義舉”。

第八十章 吳王要來第四十三章 紛紛請戰第三十一章 再生父母第八十九章 給人撐腰第七十二章 絲織競爭第八十七章 絕非偶然第四章 傳奇第四十章 科學拍馬第六十九章 互相安慰第三十五章 賽事第十二章 人物第八十七章 手藝好第四十七章 翁婿會第二十八章 又粗又硬第七十一章 深深的佩服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九十六章 清濁難分第四章 心情複雜第二十六章 惡趣味第五十二章 出口轉內銷第六十六章 新來的第四十七章 階級屬性第三十七章 禮法第五十三章 普通刺殺第六十四章 南郊直道第六十九章 西域人間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八十九章 擴產第二十二章 勤奮做事第七十章 德政(有三江票沒?)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三章 灑脫第四十四章 忠心做事第三十二章 鄭大娘子的焦慮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十五章 以李爲禮第四十四章 放鬆第三十四章 要負責第四章 靈前第三十章 祭告第三十二章 誘惑力第二章 胡漢三的威力第六十七章 貨幣變化第七十一章 蘇州行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七十五章 人在江湖飄第十二章 亂第六章 兩事徐王第二十二章 非分之想第十二章 過冬第九十八章 變臉第九十一章 馬車問答(二更)第六十四章 稱讚第七十四章 明則第十五章 張德取字(第二更)第六十六章 北上第四十六章 表哥的進化第七十七章 請你吃飯第九十八章 巧了第二十四章 氣死第二章 始於貞觀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後第九十三章 “一視同仁”第十八章 弄璋之喜第五十八章 理解錯誤(遲來的一更)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第九十三章 口感炸裂第十九章 課業第七十四章 認清現實第四十二章 一個誤會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第三十四章 躁動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二十章 做官不易第九十三章 自摸第九十五章 懷德節第三十一章 不一樣的長安城第七十一章 面善第七十三章 時機第八十八章 上鉤第三十章 心累第三十章 何落於人後第三十六章 高句麗君臣第五十六章 螞蟻們第八十八章 明鏡第九十九章 說客第五十二章 那時長安少年第十二章 振作家門第二十九章 福壽第七十三章 看第七十二章 套路上的默契第三十七章 王法追求第十章 始料不及第九十七章 趕巧第四十一章 不在第七十一章 洛陽漸變第五十一章 奇觀背後
第八十章 吳王要來第四十三章 紛紛請戰第三十一章 再生父母第八十九章 給人撐腰第七十二章 絲織競爭第八十七章 絕非偶然第四章 傳奇第四十章 科學拍馬第六十九章 互相安慰第三十五章 賽事第十二章 人物第八十七章 手藝好第四十七章 翁婿會第二十八章 又粗又硬第七十一章 深深的佩服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九十六章 清濁難分第四章 心情複雜第二十六章 惡趣味第五十二章 出口轉內銷第六十六章 新來的第四十七章 階級屬性第三十七章 禮法第五十三章 普通刺殺第六十四章 南郊直道第六十九章 西域人間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八十九章 擴產第二十二章 勤奮做事第七十章 德政(有三江票沒?)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三章 灑脫第四十四章 忠心做事第三十二章 鄭大娘子的焦慮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十五章 以李爲禮第四十四章 放鬆第三十四章 要負責第四章 靈前第三十章 祭告第三十二章 誘惑力第二章 胡漢三的威力第六十七章 貨幣變化第七十一章 蘇州行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七十五章 人在江湖飄第十二章 亂第六章 兩事徐王第二十二章 非分之想第十二章 過冬第九十八章 變臉第九十一章 馬車問答(二更)第六十四章 稱讚第七十四章 明則第十五章 張德取字(第二更)第六十六章 北上第四十六章 表哥的進化第七十七章 請你吃飯第九十八章 巧了第二十四章 氣死第二章 始於貞觀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後第九十三章 “一視同仁”第十八章 弄璋之喜第五十八章 理解錯誤(遲來的一更)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第九十三章 口感炸裂第十九章 課業第七十四章 認清現實第四十二章 一個誤會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第三十四章 躁動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二十章 做官不易第九十三章 自摸第九十五章 懷德節第三十一章 不一樣的長安城第七十一章 面善第七十三章 時機第八十八章 上鉤第三十章 心累第三十章 何落於人後第三十六章 高句麗君臣第五十六章 螞蟻們第八十八章 明鏡第九十九章 說客第五十二章 那時長安少年第十二章 振作家門第二十九章 福壽第七十三章 看第七十二章 套路上的默契第三十七章 王法追求第十章 始料不及第九十七章 趕巧第四十一章 不在第七十一章 洛陽漸變第五十一章 奇觀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