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襄城郡王府。

“文遠上次處理輔機的方法,某很欣賞,很大氣。”房玄齡在棋盤上落下一子。

“長孫相國也是一心爲國,我能理解他。咱們都是爲了大唐,也爲了這個天下,若連這點容人之量也沒有,也不配坐在這中樞相位上了。”張超也跟着落了一子。

“我觀文遠這些年的行事,似乎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推動着貴族和工商階層的壯大?”

“是的。”張超毫不隱瞞,房玄齡是個相當眼光老到的人。他雖然平時比較溫和,可這位卻是有着火眼金睛的人。兩次玄武門之變的重人謀士,這樣的人張超從不敢小瞧。

“大唐若是和北周隋朝一樣,沿革不改,那麼房相以爲,十四年貞觀和六年武德,會有什麼變化嗎?不管北周如何強大一統北方,也不管隋是如何強盛一統天下。其實周和隋都沒有跳出歷史的臼窠,永遠只能在中原打轉。哪怕有隋之開皇盛世,也難以持久。”

“頂多一二百年,就又要循環。我希望大唐能夠跳出這個臼窠,能夠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說來,隋雖強盛一時,可其疆域卻也不曾超過秦漢。細觀歷史,其實自周分封天下到秦一統天下之後,中原已經變的保守。我們一直在中原這個圈子打轉,北方草原胡族,世世代代心腹大敵,殺不絕剿不滅,每隔個百年左右,草原就要南侵中原,殺的江山變色。”

“中原的南方,蠻夷之地,也是反反覆覆的難以有什麼開拓。甚至連秦漢之時的交州等地,還老是丟失。”

“這一切是爲何?”

張超頭也沒有回,“秦時起,中央集權讓中原王朝總能隔一二百年強盛一時。可卻也正是這個中央集權,讓中原難以強盛持久。”

房玄齡愣了一下,笑着搖頭,再下一子。

“你總能說出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比如你說的那個太陽地球月亮的說法,還有那個地心引力,讓人無法反駁。”

張超道,“我說的這些可不是歪理邪說,是有論據的。周分封天下,推行分封與宗法制,這纔是維繫了周八百年天下的根本。其實自秦以還,千餘年曆史,儘可縮爲一日。你看自秦始皇一統天下,然後是朝代更迭,亦或是外族入侵,基本上只是朝代姓氏的變遷而已,而表面上的國家典章制度和內裡的宗法制度,有多少實質的變更呢?”

“這一切的更源是什麼?是周公制禮和孔子的萬世師表。”

周人之異於商者,一是立嫡之制,由而生宗法和喪服之制。並由是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二是廟數之制,三是同姓不婚之制,此數者,皆周之所以綱紀天下。

其旨則在納上下於道德,而合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道德一團體,就就是周公制禮的本意。

而周禮,正是千百年來華夏王朝一直在遵循的一套基本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周禮根本。

但到了隋唐,宗法制還在,分封制其實已經沒了。

殷人尚鬼,崇拜鬼神。殷商的權力更替,兄終弟及,沒有父死傳子,沒有嫡庶之分。這其實和草原上的部族一樣,一個父親有許多個兒子,傳到最小的弟弟後,是該幼子之子繼位呢還是兄長之子繼位呢,於是就容易起紛爭。

而從周公制禮開始,明確規定,父子相傳,先嫡後庶。確立宗法制度,使得權力的傳承同道德文化思想統一起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都以這套標準行事,從民間風尚到國家制度都是一致的。

從那個時候起,華夏曆經千百年,王朝更替,但是這套宗法制度卻沒有變,因爲大家從小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思想。

此後孔家的儒家思想,更是成爲漢以來,獨尊的學術思想。

儒家的思想,影響的是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是那些精英階層,是那些統治階級。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綱常人倫這些就是讓漢人思想統一的工具。

可以說,這一套思想也是有其作用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統一了天下人的思想,形成了大一統的觀念。哪怕再經歷戰亂、分裂,最終大家都還是認爲都是漢人,都以統一爲目標。

這在張超看來,也是居功自偉的。如果沒有這個統一思想,也許河北人就自稱爲燕人,山東人自稱齊人,關中人自稱秦人,江南自稱吳越,江漢自稱楚人,蜀地稱蜀人等等。

沒有這樣一個統一的思想,廣闊的中原,早就分裂了。

歐洲比中原大不了多少的一塊地方,始終沒有統一是爲何,首先還是思想。

儒家當然也有缺點,但能一直被各朝統治階層採用,當然是有其價值所在。

“宗法制和分封制。”房玄齡又落下一子,“宗法制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曾改變過。倒是分封制,秦廢分封立郡縣,漢朝行郡國制,到了後來,分封制度更是不斷改變,隋以皇子鎮守地方授總管之職卻不分封藩國。我大唐立國之後,也是如此,到貞觀之後,纔有了分封之始。現在想來,貞觀年的分封,也是你張文遠一手推動的。”

“看來,你真正的目的就是要重建分封制了。”

張超想了想,“中原廣闊,朝廷對外開拓,如果依然中央直轄,那麼如此廣闊的地方,其實鞭長莫及。倒不如分封,中原是朝廷直接管轄,而周邊分封給宗室和功臣,形成屏藩朝廷之勢。這樣,朝廷還能夠支持諸侯對外繼續擴張,既給了諸侯們擴張的權力,同時也坐享了大唐的擴張利益。”

“可週分封天下,也並不太平啊。平王東遷,然後就是五百年的春秋戰國。諸侯爭霸,最後戰國爭雄。”

張超笑笑,“可起碼,諸侯尊周天子八百年。而且,周立國之時,華夏纔多大?甚至中原都遍地戎夷,更別說周邊蠻胡環伺。而幾百年後呢,昔日諸侯已經爲華夏打出一片大大的天下,雖各地方言不一,但華夏卻始終沒變過。”

“天下各地都奉周天子爲共主,都以華夏自居,尊王攘夷,纔有這文明傳世。”

秦漢以後,中原王朝紛亂不止,哪怕一統王朝,也難有什麼對外開拓的功績。反倒是秦漢時的交州、遼東、西域等地不斷的丟失。

“文遠,你想再行封建,可你就不擔心周的春秋戰國諸侯混戰,不擔心漢之七國之亂,晉之八王之亂?”

“中央朝廷與地方諸侯肯定會有博弈,但並非就是無解。朝廷分封諸侯,同時也有推恩令,諸侯國不斷的推恩分封變小,並且諸侯封國極多,互相制衡。如果說,所有的封國,或者大多數諸侯都起兵叛亂,那隻能說朝廷肯定做錯了。”

“房相,如今是大航海時代了,我們的商船都已經能航行到美洲、澳洲,去非洲和歐洲,甚至能去北冰洋。世界那麼大,天下不只再是那個中原。如此廣闊的天地,我們爲何還要死死的限制着我們的腳步呢?”

房玄齡感受的到張超這番話的真誠。

“文遠下一步要做什麼?”

“海外殖民。林邑、扶南、真臘、膘國、狼牙修、羯荼、獅子國、戒日····世界很大,華夏文明的種子可以隨着大唐的戰船撒向世界各地。”

房玄齡笑笑,“跟你聊這麼一會,我感覺我已經老了。我的眼睛還只是盯着眼皮底下的那一小塊地方,你這眼睛卻已經看向萬里之外。”

“朝廷的安穩也十分重要,中原安穩、繁榮,才能培育出更多的人才啊。”

“文遠,你需要我做什麼?”房玄齡問。

“和我一起領導好內閣,協助陛下治理好天下。”

一顆棋子落定,房玄齡點頭,“這本來就是我的職責。”

·······

週末。

張超換了身便服,今天休沐,他沒在家閒着。他只帶了柯慶一起上街,到處逛了會,便去了附近的一所學校。

週末,學校裡今天放假,但有老師講課。給這附近的居民們講課,講的還是孔孟的經典。

今天講課的是這所學校的校長,一個老儒生。

他說的是一口帶着河東口音的官話,早在十幾年前,張超帶着國子監的老師、學生們編了武德字典,後來又編了貞觀詞典。

武德字典最重要的不是一本字書,他還有一套拼音符號,給所有的標準漢字注音,注的音不是過去讀書人的讀書音。而是給所有人用的標準讀音,也稱爲官話。

從那時起,朝廷就規定了,參加科舉的士子,必須掌握官話。甚至朝廷的官員和吏員,也得接受官話的培訓學習,要求他們掌握一口流利的官話。

各地的學校,這些年也都在推行着這套官話。甚至不少地方的掃盲班,識字課,也會教授拼音稱號,教授官話。

十來年過去,如今官話推廣普及的還算成功,起碼官吏、士人甚至是商人,都差不多能說官話,雖然許多人多少帶點地方口音,可起碼能聽懂啊。不像過去,有的官員到任聽不懂地方話,地方人聽不懂官員的話。

甚至有皇帝召見官員時,聽不懂官員說話的。

儒家經典中節選的一篇很普通的文章,但老校長講的很不錯,深入淺出,甚至舉些例子等,聽課的這些販夫走卒的普通百姓們,也都聽的明白。

“三郎,這有什麼可聽的。”

張超認真的聽完了這堂課,等到開始準備學區內的例行議事時,他才離開。

“潛移默化,今天聽課的這些販夫走卒聽了這聖賢之語,也會有不少變化。你知道這世上最可怕的是什麼嗎?不是戰亂不是貧窮,而是愚昧。愚昧讓人成爲睜眼瞎,成爲傻子,甚至只是一個行屍走肉。要讓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強大,最重要的不是吃飽喝足,而是開啓民智。愚民,永遠是最愚蠢的一種治國治民之策。”

愚民治國的成本當然是最低的,可這樣的朝廷永遠也不會強大,百姓都是愚昧無知的,又如何強大?

還好,大唐這些年做的還不錯。

開啓民智,這也是強國之根本。

第1394章 何不代唐第205章 私塾第1279章 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第1344章 變天第1359章 大決戰第211章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第310章 孤相信文遠第1528章 聞腥而至第226章 開盤口第717章 喜事連連第276章 危險期第673章 陛下多慮了第1251章 脫離父子關係第1005章 封王第532章 糾結的太子第483章 心服口服第1545章 貶爲庶人第1494章 魏徵第604章 遭天遣第627章 劊子手第1076章 播種第695章 虯髯客出手第1370章 兩敗俱傷第1282章 闖宮第359章 分紅第891章 千里救夫第911章第1213章 武裝起來第626章 太子仁慈第573章 李世民閉嘴第800章 領班第739章 求和第1388章 張家又在搞什麼陰謀第1167章 割裂第1540章 一人滅一國第132章 臨危受命第1031章 王對王第七百三十章 1般1般,朝中第3第382章 夜色撩人第八章 老相好和燒尾宴第389章 給我拿下這犯上作亂的逆賊,斬!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321章 太子不敗而敗,突厥不勝而勝!第二十二章 擴產第1246章 劫皇子第709章 且飽鯨魚膾,風月過江南第1528章 聞腥而至第1218章 陌刀將第538章 行行出狀元第603章 是親生的嗎?第879章 捷報第七十六章 世人皆濁我獨清第1443章 飛騎第919章第1079章 房玄齡第105章 徵召第933章第649章 觀音婢第1540章 一人滅一國第1591章 越獄第1178章 防火防盜防皇帝第983章 背後的阻擊第662章 撞破第874章 無敵第194章 三天三夜第1184章 換封第371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1510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817章 承乾第1160章 帶太子去青樓第1539章 又一個女王第647章 唯獨你不行第525章 驚動長安洗三宴第374章 靠山王第352章 洮州牙兵第376章 唐吐青海條約第1452章 三足鼎立第697章 李超的一畝三分地第492章 這也行?第764章 鳳凰城第459章 **--賜死、斬首第722章 天王第1292章 太上皇李世民第437章 居功自傲第433章 封建諸候第1336章 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第1003章 爲虎作倀第1520章 二世第512章 中了五百萬第1364章 唐騎踏破第十章 落戶大唐第148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441章 除名第592章 風靡萬千少女第341章 小別勝新婚第507章 三百個牀位不鏽鋼第1433章 十王第1548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502章 地主的清晨第671章 拆東牆補西牆
第1394章 何不代唐第205章 私塾第1279章 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第1344章 變天第1359章 大決戰第211章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第310章 孤相信文遠第1528章 聞腥而至第226章 開盤口第717章 喜事連連第276章 危險期第673章 陛下多慮了第1251章 脫離父子關係第1005章 封王第532章 糾結的太子第483章 心服口服第1545章 貶爲庶人第1494章 魏徵第604章 遭天遣第627章 劊子手第1076章 播種第695章 虯髯客出手第1370章 兩敗俱傷第1282章 闖宮第359章 分紅第891章 千里救夫第911章第1213章 武裝起來第626章 太子仁慈第573章 李世民閉嘴第800章 領班第739章 求和第1388章 張家又在搞什麼陰謀第1167章 割裂第1540章 一人滅一國第132章 臨危受命第1031章 王對王第七百三十章 1般1般,朝中第3第382章 夜色撩人第八章 老相好和燒尾宴第389章 給我拿下這犯上作亂的逆賊,斬!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321章 太子不敗而敗,突厥不勝而勝!第二十二章 擴產第1246章 劫皇子第709章 且飽鯨魚膾,風月過江南第1528章 聞腥而至第1218章 陌刀將第538章 行行出狀元第603章 是親生的嗎?第879章 捷報第七十六章 世人皆濁我獨清第1443章 飛騎第919章第1079章 房玄齡第105章 徵召第933章第649章 觀音婢第1540章 一人滅一國第1591章 越獄第1178章 防火防盜防皇帝第983章 背後的阻擊第662章 撞破第874章 無敵第194章 三天三夜第1184章 換封第371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1510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817章 承乾第1160章 帶太子去青樓第1539章 又一個女王第647章 唯獨你不行第525章 驚動長安洗三宴第374章 靠山王第352章 洮州牙兵第376章 唐吐青海條約第1452章 三足鼎立第697章 李超的一畝三分地第492章 這也行?第764章 鳳凰城第459章 **--賜死、斬首第722章 天王第1292章 太上皇李世民第437章 居功自傲第433章 封建諸候第1336章 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第1003章 爲虎作倀第1520章 二世第512章 中了五百萬第1364章 唐騎踏破第十章 落戶大唐第148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441章 除名第592章 風靡萬千少女第341章 小別勝新婚第507章 三百個牀位不鏽鋼第1433章 十王第1548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502章 地主的清晨第671章 拆東牆補西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