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章 探花郎

第1281章 探花郎

早春二月,乍暖還寒,草色遙看近卻無。

今年是科舉新制正式推行的第一年,舉國上下對此次科舉也極爲看重,今年放榜,榜下捉婿的傳統自然也還延續着,且更加熱鬧。

樊樓。

李義府請老師武懷玉吃飯,他要了個大包廂,點了燒尾宴,以慶祝自己的升遷。

他剛被授爲中書舍人,加崇賢殿學士,不僅邁入了五品,穿上了緋銀,而且已經被稱爲尊貴的儲相了。

此職起草詔令、五花判事、參與機密,權力日重,被稱爲宰相必經之路。

李義府是太子心腹,極力逢迎,卻反而能營造出一個耿直坦蕩的形象,加之以前出身寒門、少年進士這種神童的人設,還有文章寫的好,書法也好,而他曾任御史時又表現極佳,故此就算此前武懷玉一系人馬都被打壓,

可他卻還能很快又高升。

“今年科舉新制第一年,三年一考,格外的熱鬧啊。”

以前一年一考,科目多,但錄取的人數並不算多,尤其是秀才、進士兩科。

但這幾年,朝廷對以往的科舉制度弊端進行改革,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新科舉制度,而這新科舉制度最大特點就是從一年一考,變成三年一考,且有多級考試。

這套制度,就是源於武懷玉在嶺南和江州等地試行的公考制,李世民覺得這套制度更好,於是李義府等一些官員,就負責此制度改革。

李義府這次晉升,除了說是太子心腹,有少年神童進士、耿直坦蕩等一些好人設加分外,主要功勞還是這套新科舉制他出力很多。

Www▪ttka n▪co

新科舉制首先就是禁止公薦,以前考生向權貴投卷干謁,讓王公、考官公薦這種行爲不再允許。

其次就是別頭,參考人與考官有族人、親戚關係,必須迴避,別置考場考試。還有就是鎖院,考官一旦受命,即鎖院與外界隔離。

還有最重要的一項改革,就是將試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貫、家世等封帖起來,並設立謄錄院,所有試卷全部謄錄,這樣就能隔斷考官與考生之間的串通可能。

除此外,就是改變原來生徒、鄉貢這兩種應試者規則。生徒是官辦學生,屆滿畢業可以參加考試,而鄉貢是地方讀書人,多是高官貴族豪強之後,到本州縣預試合格後,再進貢到京考試。

這種鄉貢生基本就是以地方世家豪強子弟爲主,普通人難有機會。

現在改革後,以考爲主。

不僅三年一考,且分爲三級考試。一考爲院試,二考爲鄉試,三考爲會試。

院試又分三考,縣試州試道試,分別在縣州道考試。而鄉試在各道治所或京師,會試在長安,會試後又還有殿試。

院試三年兩考,鄉試和會試都是三年一考。

取消秀才科,而主要就是明經和進士兩科。

第一級院試考試,考取的入州、縣學,成爲官學生,稱生員、童生,或秀才,其中成績最好的一批學生,還享受朝廷的廩膳補貼,稱爲廩生。

而第二級鄉試中舉者,便是舉人,擁有一般做官資格。

改革後以進士爲主,明經爲輔,雖然明書明算明法等也還保留,但份量跟進士明經兩科無法相比了。

還有便是數量上的提升,以前一年進士可能也就取一二十人,但現在十倍錄取,要取一二百,甚至多的時候可以取二三百。

這些進士因爲都要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且殿試只排名先後不會再黜落,故此這些進士們都是天子門生,他們可在吏部參加銓選,最低都是從縣尉、縣丞做起。

因爲這嚴密的層層考試新制度,特別是糊名、謄寫、別試,禁公薦這些新規,給了讀書人一個更加公平的機會,

不管是世家門閥,還是高官貴族子弟,也跟寒門庶族子弟一個起跑線了。

當然,最後考試的時候,那些世家貴族子弟,本身受到的教育資源肯定更好,仍是贏在起跑線,但比起過去那種考之前,就已經內定好名額的情況自然是好多了。

“今年這金榜上,寒門庶族子弟多了許多,豪門貴族子弟少了許多。”李義府說道。

當年他也是寒門子弟,一個小縣丞的兒子,如果不是武懷玉跟主考官打招呼,就算他有真材實學,也不會有機會中進士的。

“這是好事,說明這改革的挺徹底,不是表面功夫。”武懷玉笑着說道,從舉孝廉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舉制,再到如今這全新的科舉制,只能說一直在進步。

雖然就算如今這新制出現,大唐取士的主要方式還是門蔭入仕、薦舉入仕、流外入仕,然後纔是科舉入仕。

科舉入仕仍只能算是一個補充而已。

唐朝的官吏制度,還是有很濃厚的那種子承父業的風氣的,勳貴高官子弟,都能直接入仕做官。

就算是中級官員子弟,也可以通過諸如三衛、國子監生、館學生等諸多途徑入仕。

誠如武家,他武懷玉發達了,兒子們也是一個個跟着少年封爵授官,根本不需要走科舉途徑。

然後武家的一些門生故舊,則是薦舉的路子,通過武懷玉幕府的徵辟,以及薦舉,爲官做吏。

“阿郎,好消息,八郎金榜題名,賜進士及第,名稱探花。”

家裡來人尋到樊樓,迫不及待的向武懷玉稟報了這好消息。

李義府笑着叉手道賀,“恭喜老師,八郎中了探花郎。”

新的科舉制度,雖有進士明經明書等諸科,但獨重進士,明經科地位下降,跟明書明算明律等並稱諸科。

會試後,錄取者還要參加殿試,只排名不淘汰。

殿試錄取分三甲,一甲只有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

八郎武承遠,參加了今年的科舉考試,還是進士科,現在放榜,名列一甲,位於第三,稱爲探花郎。

今年武家其實不少子弟族人蔘加了科舉,有考進士的也有考明經的,武懷玉倒沒有再走後門,畢竟今年是改革頭一年,各方面都比較嚴格。

“我也有些意外。”懷玉笑道,他看李義府那樣子肯定是早就知曉了結果。

老八這個庶子,金榜題名探花郎,這下倒是出息了。

可以預知前途無量,畢竟武懷玉的兒子,馬周的女婿,太子的連襟,就這樣的身份,再加上如今還是進士科探花郎,

不是直接選進秘書省做個校書什麼的,外放也起碼得是個縣令了。

畢竟一甲三年才這麼三個人。

“聽說朝廷還計劃要開武科舉?”李義府笑問。

武懷玉也只是笑笑,武科舉跟文科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他更傾向於加強講武堂的建設,從軍中選一批精銳的低級武官培訓,這比起現在想搞的武舉更靠譜些。

當然朝廷現有的一些諸如三衛官制度,本身也是一種軍官培訓,但不夠系統和全面,而且現在的三衛官是要講出身的,要麼高級貴族子弟要麼高級官員子弟,一般人根本沒機會入選三衛。

大唐就是個身份的時代,處處講究出身。

張行成如今都官至刑部侍郎、太子少詹事了,但皇帝都還在宮宴上公然取笑他在隋朝時是流外吏出身。

武懷玉此前也一樣老被人嘲諷是捉錢令史出身。

就算現在朝廷改革科舉制度,不搞公薦那套,全憑考試,但普通人還是考不過那些勳戚世家的,就比如說武八郎,打小名師大儒啓蒙,後在長安城南曲江書院讀書,

這曲江書院雖是武氏族學,但武懷玉投入本錢多,請了許多名師大儒,教學嚴謹,學風較好,

這種教育資源,哪是一般寒門子弟,甚至是平民子弟能夠有的。

所以科舉制度,也只能是儘量給大家一個公平點的機會而已,

真正最後佔盡上風的,還是士族,尤其是山東五姓七家這種頂級門閥士族,人家的資源就是那些軍功新貴們都遠遠不及的。

所以五姓七家在唐朝越來越強,也是拜這科舉制度所賜,他們佔有很大優勢,大量子弟通過科舉入仕,甚至不斷的出宰相。

其實就是慢慢壟斷科舉了。

這纔有了後來黃巢這個落第士子的我花開罷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內庫燒爲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太平年代,軍功貴族是不及這些士族厲害的。

這頓燒尾宴吃到一半,

武懷玉便和李義府回了太尉府,

家裡這邊已經是敲鑼打鼓在慶賀,報喜的小吏正開心的拿賞錢,

八郎武承遠已經換上了一套嶄新的袍服,他生母曹十三娘激動的滿是淚花,高興的給兒子戴上了大紅花,而他的新婚妻子馬七娘也激動的滿面紅光。

大家左一個探花郎,右一個探花郎的恭喜,左鄰右舍也都來了,

樊玄符也是大方豪爽,讓家丁擡來幾箱錢,一直在撒錢,分享喜悅。

以前都是武懷玉的學生中進士,這回終於輪到武家兒郎中進士了,武承遠是第一個中進士的懷玉兒子,卻不是武家第一個中進士的,

他的三叔武懷良那也是進士出身,甚至連武家曾經部曲奴僕之子的武三思、侯三省都也跟武懷玉同科中的進士,雖說之前的進士,跟今年的進士不同,但那也是進士。

武懷玉拍着承遠的肩膀,“好小子,真是光耀我武氏門楣,好樣的。”

那邊衙門的人還要迎着他去省部,說是新科進士們一會還有個騎以遊街的儀式,明天還有曲江宴呢。

報喜的小吏笑着道,“幸好探花郎今日沒去看榜,今日那金榜前那是人山人海啊,長安多少勳戚貴族豪門,可都派了許多人在榜下守着,就等着按榜捉婿呢。”

今年新科舉,獨重進士。

以往進士科雖然一年一科,但每次也就一二十人,可今年新科舉,進士科一次就錄取了一百零八人。

這一百零八進士,也被人笑稱爲天上一百零八星轉世。

而其它明經等科,這次總共是錄取了兩百五十二人,稱諸科及第,另一張榜題名。

進士和諸科總共錄取了三百六十人,這可都快趕上貞觀以來前十六年科舉錄取的總和了。

“阿郎,咱們曲江書院今年可是很了得,進士出了五個,明經等諸科及第者十八個。”

一榜五進士,明經等十八個。

五子登科啊。

曲江書院,那是武氏族學,雖然也有一些武氏親戚子弟附學,但還是以武氏族人子弟爲主的。

這次一榜就中了五個進士,十八個諸科,那就是中了二十三個。

今年整個錄取了一百零八進士,諸科二百五十二個,曲江書院這個中取率就很驚人。

“長安國子監幾千學生呢,也才中了九個進士,”

國子監是大唐最高學府,他們參加科舉的學生數量很多,一榜九進士,其實說來都有些低了。

若是往年,明經進士諸科,那都是國子監佔大頭。

曲江書院這下真是天下聞名了,武家以往被稱爲爆發戶,被歸爲軍功新貴之列,

可這次一榜五進士,諸科十八及第,可以說是讓天下人重新認識武氏家族,能文能武啊。

喜報連連。

稍後,又有天使傳聖旨。

天子敕授探花郎武承遠爲秘書省校書郎。

這是一甲三人才有的特殊待遇,無需再經過吏部試,也不用再守選,直接就授官,而且授的還是校書郎這等好職。

“探花郎才授個正九品上麼?”曹三十娘聽說後還覺得授的官職低。

楊慕雲在旁邊笑道,“十三娘這你就有所不知了,秘書郎品級雖低,但任職要求卻高,朝廷秘書省、東宮司經局、弘文館、崇賢館,皆有校書郎之職,但除授此職的,可都是要非常之才,

此官屬清官序列,職務清閒,待遇豐厚,升遷快速,前途光明,這可是被公認的文士起家之良選,非貢舉高第,或書判超絕,或志行清潔的不輕授。”

什麼叫清要之官,這就是。

就是拿個七品縣令,也換不來這校書郎啊。

“將來咱家啊,可能又要出個宰相。”楊氏笑着道。

第826章 書中自有黃金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1245章 靜待一樹花開第587章 門生故舊在要路第585章 太子拜見第636章 步步驚心第522章 淮南公主第221章 逼債第807章 等一下第964章 賜名忠烈第268章 龍顏大悅第237章 冰火兩重天第1094章 交易第783章 惑亂東宮第117章 撿漏寶藏第389章 寶窗選婿丘女郎第821章 賢婿啊第408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46章 金風玉露第92章 首勝大賺第399章 進出三宰相第129章 大內總管第531章 金屋藏嬌歸厚坊第309章 投名狀第317章 恕不奉陪第282章 攻心第1106章 告密第162章 帶刀宿衛第433章 死不懼閻羅王第424章 我會出手的第1079章 公主蚤薨第516章 北巡出塞第56章 過三關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417章 一如既往魏玄成第366章 崇賢殿中救太子第86章 臨危受命第296章 新茶到貨第553章 烏鴉的未日盛宴第995章 這份忠誠值得嘉獎第530章 軒轅臺下釋兵權第1009章 帶弓而鋤佩劍而樵第1149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292章 龍驤將軍之女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482章 臣,請斬武懷玉第46章 金風玉露第8章 萬壽長鳥第867章 她很體貼也很溫柔第788章 掌摑太子第962章 皇后的秘密第77章 百里赴死第941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754章 廣州第86章 臨危受命第51章 忽冷忽熱第328章 武懷玉的殺招第373章 蘭陵公主賜武家第1207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249章 列門戟 建私廟第376章 新官上任遇妖婦第357章 金殿分封武侍郎第915章 流求守捉郎第747章 嶺南三雄第425章 青苗法第492章 逃人第970章 皇帝終究還是下手了第693章 斬立決第759章 拿下第1164章 撞刀口第227章 太子第601章 人面桃花相映紅第1156章 赤心第595章 老師循循善誘人第787章 各領一鎮第1214章 當堂對質龜茲宮第306章 吸毒療傷第1045章 皇后的兩個請求第941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495章 再建陌刀營第1031章 召歸長安第841章 虎口奪食惹衆怒第324章 段公子第441章 狗脊嶺黃金寶藏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歸第512章 請都督自重第589章 武二孃的未婚夫第502章 剪辮易服歸大唐第26章 公侯世家第761章 嫡系第585章 太子拜見第646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了第813章 太子監國第289章 白城開市第195章 魏徵相求第834章 世襲江州國於晉第1148章 料敵先機第391章 公主的天價彩禮第21章 抱美而歸第194章 誥命 彈劾
第826章 書中自有黃金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1245章 靜待一樹花開第587章 門生故舊在要路第585章 太子拜見第636章 步步驚心第522章 淮南公主第221章 逼債第807章 等一下第964章 賜名忠烈第268章 龍顏大悅第237章 冰火兩重天第1094章 交易第783章 惑亂東宮第117章 撿漏寶藏第389章 寶窗選婿丘女郎第821章 賢婿啊第408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46章 金風玉露第92章 首勝大賺第399章 進出三宰相第129章 大內總管第531章 金屋藏嬌歸厚坊第309章 投名狀第317章 恕不奉陪第282章 攻心第1106章 告密第162章 帶刀宿衛第433章 死不懼閻羅王第424章 我會出手的第1079章 公主蚤薨第516章 北巡出塞第56章 過三關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417章 一如既往魏玄成第366章 崇賢殿中救太子第86章 臨危受命第296章 新茶到貨第553章 烏鴉的未日盛宴第995章 這份忠誠值得嘉獎第530章 軒轅臺下釋兵權第1009章 帶弓而鋤佩劍而樵第1149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292章 龍驤將軍之女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482章 臣,請斬武懷玉第46章 金風玉露第8章 萬壽長鳥第867章 她很體貼也很溫柔第788章 掌摑太子第962章 皇后的秘密第77章 百里赴死第941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754章 廣州第86章 臨危受命第51章 忽冷忽熱第328章 武懷玉的殺招第373章 蘭陵公主賜武家第1207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249章 列門戟 建私廟第376章 新官上任遇妖婦第357章 金殿分封武侍郎第915章 流求守捉郎第747章 嶺南三雄第425章 青苗法第492章 逃人第970章 皇帝終究還是下手了第693章 斬立決第759章 拿下第1164章 撞刀口第227章 太子第601章 人面桃花相映紅第1156章 赤心第595章 老師循循善誘人第787章 各領一鎮第1214章 當堂對質龜茲宮第306章 吸毒療傷第1045章 皇后的兩個請求第941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495章 再建陌刀營第1031章 召歸長安第841章 虎口奪食惹衆怒第324章 段公子第441章 狗脊嶺黃金寶藏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歸第512章 請都督自重第589章 武二孃的未婚夫第502章 剪辮易服歸大唐第26章 公侯世家第761章 嫡系第585章 太子拜見第646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了第813章 太子監國第289章 白城開市第195章 魏徵相求第834章 世襲江州國於晉第1148章 料敵先機第391章 公主的天價彩禮第21章 抱美而歸第194章 誥命 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