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朕聽說

第697章 朕聽說

龍橋南岸。

皇帝狩獵的隊伍雖沒過份排場,但也不少人。

擔當隨從護衛任務的是北衙諸營,這幾年北門諸營在不斷擴張,百騎千騎飛騎神機各分左右,今年又新建了個左右萬騎營。

這些北衙禁軍盔甲鮮明,遠遠的就有一股子精銳氣象,不愧是皇帝親選、親訓出來的。

諸營出身其實挺複雜的,既有太上皇父子軍的,也有原來秦王府將校子弟,但後來選用的卻更多是蕃戶子弟,也就是放免過一次的官奴,仍是賤籍,這些蕃戶子弟,特點是年輕,驍健,當然也多是犯罪將門子弟,

除了蕃戶子弟,便是藩鬍子弟了,這些既是各地蠻夷首領送來京城留學的,也是來做質子的,

皇帝從中擇了不少年輕驍健者入自己的北衙禁軍諸營,親自教導,這纔有瞭如今的北衙十營。

看着這些飛揚激昂的北衙軍,武懷玉也是露出笑容,想當初他還統領過百騎、神機等營,

說來那都是北衙軍建軍元老了。

只是如今北衙軍中,熟悉的人倒沒幾個了。

雲麾將軍許洛仁過來,“聖人召二郎過去。”

懷玉知曉這位可是皇帝心腹,跟侯君集一樣,都是與皇帝從小玩到大的,雖然眼下官職看着不高,掛了個左衛勳一府中郎將,但人家還有個北門長上、領百騎營的差事。

甚至暗裡還有個檢校百騎司的差事。

百騎司可是跟六扇門、皇城司並列的皇帝三大秘密情報機構,這是皇帝絕對心腹,

他跟侯君集以前也是好哥們。

不過此時見面,他對武懷玉依然客氣,懷玉送過他古琴,他送過懷玉寶馬,武許兩家甚至還合夥在塞外販羊馬,韶州開礦山,隴右煮青鹽。

跟着邊走邊聊,經過層層禁軍護衛,來到皇帝面前。

皇帝臉色很好,看的出難得出來打獵,皇帝心情極好。李世民是極喜歡打獵的,就算當了皇帝,日理萬機,也經常得抽出點時間出去打獵。

多數時候就在長安周邊,甚至在北門外的皇家禁苑裡打打養的獵物,偶爾也會到藍田、三原,甚至是岐州、隴州去打獵,順便檢校下當地府兵駐軍等。

皇帝打獵的癮頭還挺大,

大唐的貴族們,尤其是關隴軍事貴族們,都喜歡打獵,這就跟後世成功人物都喜歡打高爾夫一樣,彰顯身份地位。

而且關隴貴族們打獵還有提高武藝、增強軍事素養的目的,特別是大型圍獵的時候,帶上自己的子弟、部曲、家丁上陣,追逐、攔截,旗令、號角,那就跟一場小演習一樣。

這種射獵不是一般百姓,或是小豪強地主們能效仿的了的,這可比打馬球耗費更大,

“朕這一路走來,感覺三原變化真是挺大,”李世民看到他過來,笑着招手。

“這清河畔,那麼多大風車,聽說都是你家的?”

“回聖人,這些是藉助風力帶動碾磨的風車作坊,既可以用來碾磨米麥,也可以用來引水灌溉,還可以在造紙、鍛打、榨油等方面起到不少助力,相比起攔河築堰的水力碾磑,要好用不少,而且不必與民爭水。”

李世民笑笑,他其實也早知道武家這幾年建的這種風車磨坊,事實上武家也把技術獻給了皇家,如今在關中平原上,皇家也建了不少這種風車坊。

在知道這些風車作坊比水力作坊的許多優勢,特別是不與民爭水這點後,李世民已經有意要在關中八百里平原上,漸漸的拆掉大部份違規修建的水碾,以加大關中平原河渠的水力灌溉作用。

“朕聽說你家今年棉花大豐收?畝產百餘斤棉花,很不得了啊。”

皇帝旁邊的黃門侍郎王珪忍不住道,“雖這幾年關中風調雨順,但民間依然還沒有多少儲糧,甚至就算豐年,實際關中依然每年還有很大的糧食缺口需要關外運輸,

千里糴糧,運費極耗。

關中糧田,還是應當保障種糧自給,武相公想賺錢要多種棉花,應當在人少地廣的寬鄉、邊州去種,不應當佔用本就不多的關中耕地。”

王珪這種論調老生常談了,武懷玉都不想再辯論,

“陛下,棉花畝產百斤,其實這只是籽棉,十斤籽棉也就出三斤皮棉,去了籽才能紡織或是填充衣被。”

王珪又來接話,“百畝百斤籽棉,那就是能得三十斤皮棉,聽說三斤花出一匹棉布,長安一匹上等細棉布要賣一千八百錢,抵的九匹絹價,如此厚利,怪不得武相公會在關中大量種植棉花了,

聽說在三原就種了一萬畝,甚至連萬年縣的樊川這樣的稻田川,都挖溝曬田種上棉花了,

一畝地種的棉花,能織十匹棉布,值九十匹絹價呢,這賬武相公倒是算的精細。”

李世民沒打斷王珪,只是笑望着懷玉。

“王公,賬哪有你這樣算的,上好的棉花一斤,也才七文錢,塬上的旱地種棉,多數也只能得皮棉十八九斤而已,”

值錢的是附加價值,好比同樣的蠶絲,也可以加工成不同的綢緞綾絹錦繡等,價格相差幾倍幾十倍。

王珪馬上道,“七文錢一斤啊,那一畝花也能值一百多錢了,現在新粟一斗才五錢呢,你一斤花比一斗粟還貴許多,”

懷玉對這老頭沒啥好態度,太原王氏又如何,曾拜宰相又咋了,你故意這般針對敵視,懷玉也不客氣。

“陛下,今年臣在三原縣的三個塬上,種了一萬畝地棉花,這些地都是缺水乾旱的塬上,以往也只能種粟和蕎麥,畝產也就一石左右,收穫後還能種季雜糧,完全看天吃飯,就算關中豐年,塬上都經常因乾旱歉收,

這一萬畝地,基本上是租給當地村民佃種,收成對半分,如果收成好,武家最多也就能拿到五千石粟租子,但實際上塬上向來較窮困,租武家地的村民們,最後總是要欠些租子的,能夠實收到七成租就是好年頭了。

村民佃戶也難,佃地辛苦一年下來,還要扣掉種子,上交租子,甚至是其它一些花費成本,這到手的糧食,甚至都不夠口糧。幸好這幾年有祥瑞種子,土豆紅薯這些粗糧能搭着解決些口糧,勉強果腹,但要說想過好,太難。

畢竟土地貧瘠,地裡就只能產出來這麼多,現在糧還這麼不值錢,”

“臣引進棉花在塬上種植,跟佃戶們也是互利,就比如說今年這地,武家讓佃戶們種棉花,武家不僅提供種子,還派莊頭把式負責指導怎麼種植管理,而且承諾不管棉花收成如何,我們到收穫後,是每畝給他們六鬥粟谷的,且免了租,

他們今年是等於幫我們種,旱澇保收,甚至比往年好收成時,都還能多收一斗粟。

這棉花采摘、去籽、彈棉花,以及後續的紡絲、織布、印染等加工,我們也是優先僱傭了那些佃戶村民們,他們還能又拿到一份工錢,”

“王侍郎說我種棉花織棉布賺錢,這臣承認,但從種棉花到採摘再到去籽、紡紗織布、提花印染等等,中間還有許許多多的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還有諸多人工、物料等成本開支,

就說這最好的上等棉花七文錢一斤,但採摘、去籽可也很費人工,費時費力,何況一畝地產出一二十斤皮棉,其中能達到細上等的並不多,其它等級的就沒那麼值錢。”

武懷玉跟皇帝並不是在算賬,而是告訴皇帝,武家的這個棉花種植,在種植和加工的諸個環節,是帶動了鄉里百姓們賺錢的,甚至產出的棉布,也是向朝廷上繳了稅收,

朝廷得稅,鄉民得活,武家得利,這樣的好事,有什麼可指摘的,難道一畝地能產出幾百幾千錢不幹,卻非要種出幾鬥糧食來,

難道讓鄉民們能夠增加收入不好,非要讓大家飯都吃不飽?

因地制宜,

多個方向發展,最後大家日子過好了纔是真的,

至於說糧食缺口,關中糧食自給不夠,不是還有江淮山南甚至河南河北河東等等諸地,糧食本身也是一種商品,長安又不是沒辦法把這些糧食運過來,只是增加點成本而已,

所以長安其實並不缺糧食。

關中也不缺,根本沒必要那麼擔憂,假如說關外的糧食不能運進關中來,那個時候就考慮的不是糧食自不自給的問題,而是這個帝國已經到崩潰階段了,要考慮的就是其它更重要的生死問題。

“你把自家佃給佃戶的地,又跟佃戶包過來,讓他們幫你種棉花,你卻付給每畝六鬥粟?”

“嗯,不用他們出種子,不用他們出肥料,甚至採摘的時候,還是另外按畝算工錢的,棉花采摘後,工坊加工,也還僱傭他們做事賺錢,”懷玉道。

李世民聽了目光炯炯有神,佃戶們不僅旱澇保收,而且比最好的時候,都能一畝多得一斗粟,採摘棉花,棉花去籽等又多了賺錢機會,甚至紡紗織布彈棉花等也有機會參與、賺錢,裡外裡,今年三個塬上幫武家種棉花的百姓,實際收入比去年要高出了不少,

“百姓不僅到手的糧食多了,而且多了賺錢的活計,最後手裡還能多些活錢,這都是事實。”

至於說武家種棉花,棉紡加工,這裡面賺了多少,武懷玉沒說,但肯定很多,畢竟剛纔王珪說了個大概的,一畝地產的棉花,能加工出差不多十匹棉布,而這能值一萬多錢。

一畝地本來只能產一石粟,再怎麼加工成小米粥、粟米餅啥的,也值不了多少錢。

百姓增收,武家得利,朝廷還得了稅收,確實沒啥好說的。

“你家種這麼多棉花,到時不得織出許多棉布來,棉布這麼貴,銷的出嗎?”皇帝笑問。

以往白疊布都是通過絲綢之路從高昌進口來的,貴重無比,一匹上好的細白棉布能值九匹絹,

現在武家產量這麼大,僅是三原縣這一萬畝棉花,就能織出十萬匹棉布來,哪怕打個對摺,也是五萬匹啊,還沒算上武家其它地方種的棉花,這比起高昌運來的那點,真是翻了不知道多少翻。

“陛下,如今四海統一,天下安定,棉布這樣的好東西喜歡的人還是很多的,而且臣計劃今年織出來的棉布,主要是要用於貿易,就跟白糖、瓷器、絲綢、茶葉這些一樣。”

李世民一下子就想到了武家的白糖冰糖,以前那可是天竺商人壟斷的好東西,要多貴就賣多貴,都沒的價講,量還有限。

可自從武懷玉搞出了更白的霜糖、冰糖後,大唐立馬不再要天竺人黃黃的霜糖,反而開始向海陸絲路上的商人們,出售大唐的好糖,天竺商人都搶着買,甚至他們從天竺運來原糖,然後加價換取霜糖冰糖再販迴天竺去賣。

白疊布以前都是高昌那邊產的、販來的,現在武懷玉說要對外貿易,肯定還是搞白糖那套。

“你們武家的白疊布能織的更好嗎?”

“陛下,我大唐的紡織技術比高昌可先進多了,以前只是沒有種棉花而已,”

不論是技術上,還是產量、價格上,現在武家爲首的大唐棉紡,都對高昌落後的傳統棉紡織業能造成降維打擊,

說到底,武家現在掌握更多的量、更高的技術,所以也就有了真正的定價權,甚至是能夠把更好的更便宜的棉布,再反過來賣到高昌國,賣到西域諸國,甚至賣到波斯、羅馬、法蘭克、哥特王國、天竺諸國去。

當然,武懷玉沒跟皇帝說的是,現在大唐種棉花的三大戶,是武家、范陽盧氏和李績家,河北河南和關隴山南三大種植區,面積都不大,但是真正掌握了先進紡織技術的現在只有武家。

所以武家現在搶佔了高地,李家和盧家即將淪爲武家的棉花原料供應商,他們跟高昌一樣的落後軋籽彈花、紡織技術,根本無法與現在的武家競爭。

“朕倒是很期待武家的棉布能夠經過絲路,販賣四海八方,”

皇帝沒再去提什麼佔用了糧田這些,如果武家棉布真能跟他家的白糖一樣了得,那到時能夠爲朝廷貢獻的稅收可是很驚人的,現在大唐外貿商品中,白糖可是跟絲綢瓷器一樣的搶手貨,貿易稅收的大頭。

“明年還是這樣包地種棉花嗎?”

“明年打算在邊地開商囤多種點,至於如三原塬上,明年隨大家自己選擇種還是不種,種的武家會立契訂購,棉花收購款裡,會有一部份用糧食抵,剩下的給錢,這樣也能保證大家口糧······”

“想的確實挺周到,”皇帝點頭,“今天天氣明好,正適合射獵,走吧,陪朕好好狩獵,看今天能不能再遇到白鹿!”

 

第240章 代師傳藝第1113章 向西兩千五百里第938章 皇家贅婿第117章 撿漏寶藏第119章 只欠東風第1299章 贖城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1162章 叛逃漠北第85章 突厥入關第61章 涇陽狂儒第821章 賢婿啊第655章 背刺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1186章 紅旗直上天山雪第754章 廣州第860章 逆子第774章 前軍夜戰左江東第938章 皇家贅婿第525章 長城殘破起武城第1047章 朕全都知道第1213章 安祿山日了王后第944章 紅衣住持第1032章 匹夫無罪第1267章 搶灘登陸夜奪城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544章 賭徒頡利輸紅眼第1322章 詔令立斬第1238章 因禍得福天子封第124章 新晉貴族第1257章 驪山再聚徵遼起第717章 邕州都督第267章 槊挑羅藝第68章 棄筆從戎第202章 揣着玉米進宮第1241章 你還想悔婚不成第1153章 勿動,動則滅國第697章 朕聽說第1197章 五子鎮安西第1128章 可汗第990章 武氏絕密第737章 一萬首級的任務第1147章 大唐西州第1235章 撲朔迷離驚天案第634章 臣斗膽第695章 武氏部曲第283章 大官人第787章 各領一鎮第1048章 底牌第544章 賭徒頡利輸紅眼第310章 曹太公第195章 魏徵相求第944章 紅衣住持第1165章 烽煙起第1000章 呂宋金幣寶船第943章 新金山第45章 夜尋佳人第870章 臣夜觀天象第493章 客戶第834章 世襲江州國於晉第193章 壽陽侯第401章 壓歲第1205章 亂箭射殺撥換城第1034章 太子親迎第870章 臣夜觀天象第35章 金鐗贈懷玉第839章 防禦守捉營第389章 寶窗選婿丘女郎第20章 千牛備身第1023章 不急,再等等第485章 自請外出第458章 天下氏族重排名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856章 武琉兒第310章 曹太公第1035章 灞橋第515章 威鎮八川第427章 金榜題名爭捉婿第950章 輟朝五日第467章 遇藥王第544章 賭徒頡利輸紅眼第219章 清水衙門第725章 保守黨魏徵第92章 首勝大賺第854章 長樂公主的嫌棄第221章 逼債第320章 藩鎮第767章 再給一次機會第672章 史掌櫃侯東家第23章 紆尊降貴送人情第995章 這份忠誠值得嘉獎第343章 李三娘第822章 高攀倒說不上第592章 微服私訪第28章 合作伙伴第845章 千倍之利第806章 渤海郡王第269章 開國公第242章 羊鼻子和牛鼻子第900章 遇到麻煩第1163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
第240章 代師傳藝第1113章 向西兩千五百里第938章 皇家贅婿第117章 撿漏寶藏第119章 只欠東風第1299章 贖城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1162章 叛逃漠北第85章 突厥入關第61章 涇陽狂儒第821章 賢婿啊第655章 背刺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1186章 紅旗直上天山雪第754章 廣州第860章 逆子第774章 前軍夜戰左江東第938章 皇家贅婿第525章 長城殘破起武城第1047章 朕全都知道第1213章 安祿山日了王后第944章 紅衣住持第1032章 匹夫無罪第1267章 搶灘登陸夜奪城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544章 賭徒頡利輸紅眼第1322章 詔令立斬第1238章 因禍得福天子封第124章 新晉貴族第1257章 驪山再聚徵遼起第717章 邕州都督第267章 槊挑羅藝第68章 棄筆從戎第202章 揣着玉米進宮第1241章 你還想悔婚不成第1153章 勿動,動則滅國第697章 朕聽說第1197章 五子鎮安西第1128章 可汗第990章 武氏絕密第737章 一萬首級的任務第1147章 大唐西州第1235章 撲朔迷離驚天案第634章 臣斗膽第695章 武氏部曲第283章 大官人第787章 各領一鎮第1048章 底牌第544章 賭徒頡利輸紅眼第310章 曹太公第195章 魏徵相求第944章 紅衣住持第1165章 烽煙起第1000章 呂宋金幣寶船第943章 新金山第45章 夜尋佳人第870章 臣夜觀天象第493章 客戶第834章 世襲江州國於晉第193章 壽陽侯第401章 壓歲第1205章 亂箭射殺撥換城第1034章 太子親迎第870章 臣夜觀天象第35章 金鐗贈懷玉第839章 防禦守捉營第389章 寶窗選婿丘女郎第20章 千牛備身第1023章 不急,再等等第485章 自請外出第458章 天下氏族重排名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856章 武琉兒第310章 曹太公第1035章 灞橋第515章 威鎮八川第427章 金榜題名爭捉婿第950章 輟朝五日第467章 遇藥王第544章 賭徒頡利輸紅眼第219章 清水衙門第725章 保守黨魏徵第92章 首勝大賺第854章 長樂公主的嫌棄第221章 逼債第320章 藩鎮第767章 再給一次機會第672章 史掌櫃侯東家第23章 紆尊降貴送人情第995章 這份忠誠值得嘉獎第343章 李三娘第822章 高攀倒說不上第592章 微服私訪第28章 合作伙伴第845章 千倍之利第806章 渤海郡王第269章 開國公第242章 羊鼻子和牛鼻子第900章 遇到麻煩第1163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