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針鋒相對

伏見裕仁隨行帶着三大神器,在大殿之上展示給羣臣觀看,羣臣看過之後俱是嘖嘖稱奇。

然而,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看出其中秘密。

李隆基臉色很是難看,他急於得到長生不老藥,是以對三大神器之秘甚是看重。

可是,文武百官之中只有李滄海蔘悟過三大神器,而李滄海卻又被派往新羅抗倭,這讓他很是懊惱。

心有不爽,李隆基對上朝也再沒有什麼心思,他揮了揮手便要退朝。

就在這時,楊國忠卻突然走出朝列,對着李隆基正色拜道:“陛下,臣在上朝之前接到自新羅所發來的塘報。東征大元帥李滄海並未按時率兵前往新羅,而且,最爲奇怪的是,三萬大軍竟無緣無故的全部失去了蹤跡。”

此言一出,羣臣皆驚。

“三萬大軍怎會無緣無故的消失?這是怎麼回事?”

“奇怪,難道三萬大軍都長翅膀飛了不成?”

“我看此事必有蹊蹺……。”

……

羣臣之中,傳來竊竊私語,所有人都是一臉困惑的表情。

剛準備退朝的李隆基聞言,頓時又坐回了龍椅,他捋着鬍鬚,皺眉問道:“這是怎麼回事?三萬大軍爲何會突然消失?”

“臣也覺得奇怪,臣問過沿途各個州府,他們都沒有發現三萬大軍的行蹤,彷彿這三萬大軍突然從人間消失了一般。”說到這裡,楊國忠眯了眯眼睛,沉聲道:“臣懷疑,李滄海是害怕上陣殺敵,但又怕陛下責罰,是以帶軍私逃了!”

楊國忠這番話一說出,頓時讓原本就已經泛起波瀾的湖面,掀起了驚濤駭浪。

崔渙立即走出朝列,對着李隆基行禮之後,鄭重地道:“陛下!李大人乃是大唐忠臣,絕不可能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依臣之見,此事尚有待調查!”

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也走出朝列,紛紛附和崔渙所說。

楊國忠見到崔渙等人與他作對,眉頭頓時一擰,道:“崔大人,事情已經很是明瞭,若非是他帶軍私逃,爲何不前去新羅抗倭?”

崔渙看了他一眼,正色道:“楊大人,敢問自兗州到新羅距離幾何?”

“崔大人,你問這個做甚?”楊國忠皺眉問道。

崔渙並沒有理會他,而是轉身向羣臣問道:“諸位大人可有知道兩地之間相隔多遠?”

工部尚書走出來,對着李隆基行禮之後,說道:“啓稟陛下,兗州與新羅之間,相隔千五百里。”

崔渙點了點頭,隨即看向楊國忠道:“楊大人,兩地之間相隔一千五百餘里,其間更是盤亙着崇山峻嶺,而楊大人卻只給了李大人兩天時間,讓他從兗州率領三萬大軍到達新羅,這未免有些強人所難了吧?”

楊國忠眼神微冷的哼了一聲道:“崔大人,你這是在故意給李滄海開脫罪名吧?新羅戰況吃緊,東瀛大兵壓境,已經快要逼近新羅王都。給李滄海兩天時間已經是有所寬限,軍令如山,他既爲東征大元帥,就應解決一切困難,趕往新羅支援。”

他頓了頓之後,做出一副義正言辭的模樣,說道:“即便是他未能按時趕到新羅,只要是有正當原因,聖上自然會有所諒解。然而,他卻帶着三萬大軍私逃,這是叛國之行爲!”

崔渙心中暗叫不妙,楊國忠這三句話不離叛國,這分明是要給李滄海撈上叛國之罪。

然而,楊國忠並未因此而停止,他對着李隆基跪倒,痛心疾首地道:“陛下,您對李滄海如此信任,可他卻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臣請陛下下旨,全力捉拿李滄海歸案!”

李隆基眼神微冷,似乎已經開始相信了楊國忠所說。

就在這時,李倓走出朝列,淡淡地道:“楊大人,本王倒有幾句話想要向你請教。既然楊大人知道新羅戰況吃緊,爲何只給李滄海三萬人馬?你明知道東瀛與百濟聯軍二十餘萬,卻讓李滄海帶這麼點人前往東瀛,本王很是懷疑楊大人的用心啊!你究竟是關心新羅戰況呢,還是在讓我大唐將士前去送死?”

李倓的聲音平淡,但言語之間卻充滿了犀利。

楊國忠臉色頓時變得難看起來,他沒想到李倓竟又出來與他作對。

楊國忠眼珠子骨碌一轉,忙對着李隆基行禮,說道:“陛下,建寧王這話是在惡意中傷微臣啊!臣對陛下忠心耿耿,請陛下明察!”

李隆基捋了捋鬍鬚,皺眉道:“三萬?之前不是五萬嗎?這三萬人馬委實少了一些,這是怎麼回事?”

楊國忠眼珠子亂轉一通,忙道:“回陛下,原本臣是打算給李滄海五萬人馬,但突厥突生事端,妄圖進攻我邊境重鎮,一時間抽不出兵力,是以只能暫時給李滄海三萬人馬。”

李隆基哦了一聲,他點頭道:“如此,倒也說的過去。”

見李隆基對楊國忠的話語沒有絲毫懷疑,一干忠臣良將心中紛紛搖頭嘆息。

楊國忠這分明就是在睜眼說瞎話,如今的大唐國力上雖不如十年之前,但兵力卻也算是強盛,又豈會抽不出兵力?

可李隆基對楊國忠寵信,卻讓衆人無可奈何。

李倓眯了眯眼睛,接着說道:“如此說來,楊大人應該還有後續計劃了?”

有皇帝給他撐腰,楊國忠神色頓時變得傲然起來,哼道:“這是自然,三萬大軍只是救急之用,本官這兩天就在調兵遣將,準備派大軍前往新羅。”

李倓哦了一聲,他眼神突然一冷,對着李隆基行禮後,正色道:“陛下,既然楊大人認爲從兗州到新羅,兩天時間足矣,不如便讓楊大人率兵支援新羅,也好讓臣等見識見識。”

崔渙等人見李倓給楊國忠使了個絆子,心中紛紛覺得解氣,同時向李隆基行禮:“陛下,臣等也支持建寧王所說,讓楊大人帶兵前往新羅抗倭!”

楊國忠見崔渙等人和李倓竟聯合起來和他作對,臉色頓時變得好似吃了一坨大便,是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第391章 情敵第243章 頭緒第236章 拉攏第291章 庖丁解牛第470章 他殺現場第475章 推測兇手第94章 佛像隱藏寶第385章 賭坊命案第588章 繼位詔書第321章 拼死一擊第494章 暗夜良辰第210章 探查紫韻坊第235章 各懷鬼胎第463章 白鵝之冤第623章 蓄謀第376章 無影針第750章 袁家舊事第192章 震驚!第663章 伴君如伴虎第89章 大戰蠱雕第653章 後宮寵妃第259章 謀劃第412章 繁華揚州夢第150章 夥計遺骨現端倪第353章 殺人償命第80章 於彼高崗第600章 不可思議的冰塊第223章 升堂!第202章 劫財拋屍第393章 御史大夫第497章 中年秀士第602章 假詔指真兇第505章 指印指真兇第746章 無頭屍體第646章 斷案大理寺第440章 找尋地龍藤第782章 暗中之賊第586章 堵門的佛像第653章 後宮寵妃第719章 永陽棺材鋪第388章 殺人道具第412章 繁華揚州夢第145章 奇怪的廚子第791章 盞茶釋雄才第769章 大秦往事第242章 合作第488章 原來如此第536章 運籌帷幄第433章 各有嫌疑第147章 夜探王宅第66章 藏寶之謎第38章 小巷事端第780章 物是人非第643章 紅袖添香第561章 設伏葫蘆谷第229章 荒野屍臭第659章 半路劫囚第506章 出人意料的手法第592章 金蟾劍去向第174章 樹林密謀第199章 嫌疑初現第16章 狄公墓第63章 奇怪的小狗第117章 出人意料第400章 挖墳第105章 獸牙微雕第695章 絲絲入扣第657章 嫁禍第271章 送信第208章 商量對策第432章 冒名頂替第699章 決勝千里第288章 暗渡陳倉第19章 詛咒殺人第529章 空城計第658章 押解第219章 茶之一道第628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40章 秘辛第733章 華燈初上第207章 幕後主使第694章 鹽巴引發的血案第647章 夤夜奪寶第230章 沼澤腐屍第562章 葫蘆谷之戰第443章 指認真兇第36章 暴躁將軍第264章 潛入第546章 奉旨出征第41章 詢問第780章 物是人非第525章 十二金仙第544章 兵不厭詐第98章 計中計第463章 白鵝之冤第667章 殺人滅口第65章 墓穴追蹤第600章 不可思議的冰塊第290章 執着爲相第30章 陳年府志
第391章 情敵第243章 頭緒第236章 拉攏第291章 庖丁解牛第470章 他殺現場第475章 推測兇手第94章 佛像隱藏寶第385章 賭坊命案第588章 繼位詔書第321章 拼死一擊第494章 暗夜良辰第210章 探查紫韻坊第235章 各懷鬼胎第463章 白鵝之冤第623章 蓄謀第376章 無影針第750章 袁家舊事第192章 震驚!第663章 伴君如伴虎第89章 大戰蠱雕第653章 後宮寵妃第259章 謀劃第412章 繁華揚州夢第150章 夥計遺骨現端倪第353章 殺人償命第80章 於彼高崗第600章 不可思議的冰塊第223章 升堂!第202章 劫財拋屍第393章 御史大夫第497章 中年秀士第602章 假詔指真兇第505章 指印指真兇第746章 無頭屍體第646章 斷案大理寺第440章 找尋地龍藤第782章 暗中之賊第586章 堵門的佛像第653章 後宮寵妃第719章 永陽棺材鋪第388章 殺人道具第412章 繁華揚州夢第145章 奇怪的廚子第791章 盞茶釋雄才第769章 大秦往事第242章 合作第488章 原來如此第536章 運籌帷幄第433章 各有嫌疑第147章 夜探王宅第66章 藏寶之謎第38章 小巷事端第780章 物是人非第643章 紅袖添香第561章 設伏葫蘆谷第229章 荒野屍臭第659章 半路劫囚第506章 出人意料的手法第592章 金蟾劍去向第174章 樹林密謀第199章 嫌疑初現第16章 狄公墓第63章 奇怪的小狗第117章 出人意料第400章 挖墳第105章 獸牙微雕第695章 絲絲入扣第657章 嫁禍第271章 送信第208章 商量對策第432章 冒名頂替第699章 決勝千里第288章 暗渡陳倉第19章 詛咒殺人第529章 空城計第658章 押解第219章 茶之一道第628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40章 秘辛第733章 華燈初上第207章 幕後主使第694章 鹽巴引發的血案第647章 夤夜奪寶第230章 沼澤腐屍第562章 葫蘆谷之戰第443章 指認真兇第36章 暴躁將軍第264章 潛入第546章 奉旨出征第41章 詢問第780章 物是人非第525章 十二金仙第544章 兵不厭詐第98章 計中計第463章 白鵝之冤第667章 殺人滅口第65章 墓穴追蹤第600章 不可思議的冰塊第290章 執着爲相第30章 陳年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