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出戰廬州(中)

“郎將,剛剛斥候彙報,聽他們說舒城道路已經全部被封閉,看來確信是舒城已經被舒州軍拿下了。”李神福在奮力催動部隊加速行軍,前方部將快速將斥候偵查的情報送了過來。

“好個舒州軍,趁我廬州不備前來偷襲,真是無恥之極。”李神福怒罵一聲道:“讓各部加速行軍,爭取天黑之前趕到前方紅關宿營,明日一早進軍舒城。同時快馬傳報主公和劉威,告知舒城失陷,我軍正在奮力奪回。”李神福擺擺手示意傳令兵快速返回傳達消息,同時加速行軍。

李神福這邊得知消息之後不退反進,是對於自己充滿了自信,足足五千人的部隊,幾乎佔到了廬州軍的一半左右。而在他的預料之中,舒州北部距離舒城更遠,舒州軍能夠抽掉出來的人數不多,說不得他還能佔到優勢。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李神福此時在廬州府內的地位十分尷尬,劉威等都是軍中宿將,跟隨楊行愍起事之後身居高位是理所當然,但是自己卻只是依靠着同鄉兼好友的身份做到了一軍郎將的位置上。雖說他有足夠的本事震懾其他人,但是說到底還是骨子裡有一股不自信在作祟,一心想在戰場之上立個大功來一舉翻身,同時也讓別人明白楊行愍提拔自己不是因爲私情,而是自己確有本事。

李神福如何作想此時舒州軍是不知道了,事實上是身在舒城的陸翊不僅沒有理會他爲何前來,就連對於他來說也算是相識的袁襲此時也沒有將其列入十三司挖掘的名單之中。舒州目前內部的軍事人才的選拔體系已經逐步成形,通過自身的不斷髮掘不斷培養就已經足夠滿足需求了,所以除非是絕頂天才,否則的話袁襲也不想去做這種沒把握的事。反倒是政務方面人才短缺非常嚴重,雖然禮司已經恢復了舒州的兩級考試選拔,但是真正能夠治理一縣之才的卻寥寥無幾,更別說類似於嚴明這樣能夠坐鎮中樞的俊傑了。一旦舒州軍對外擴張,政務人才跟不上,打下來的地盤無法在短時間內融入舒州體系,那麼反倒會成爲拖累。

袁襲在和向傑琢磨着挖掘廬州境內的可用之才,東線李孝常的第二都也已經通過水師船隊迅速從蒲州出發沿着濡須水和長江航道迅速進入雷澤,然後在姥山湖心島和李陽所部匯合之後往北進入巢縣境內,在伍家橋一帶登岸和前期已經在此地駐守的關寧所部一起迅速搶佔巢縣縣城,並且控制了東南北三個方向的進出通道。在集合了關寧的獨立二營和李陽的水師布軍營之後,李孝常的手下已經達到了驚人的九千人之衆。只不過他此時面臨的困境卻是一方面要防禦東部和州和南部宣州的威脅,同時還要面對從廬州而來的廬州軍,因爲如果廬州軍從巢縣經過南下去無爲的話那麼他就要面對兩路攻擊。

所以李孝常在精確計算了兵力之後讓第二都主力往西北而來,在開城攔截廬州軍,以李陽部配合水師防備宣州,以獨立營關寧所部防備和州。他此時尚未接到從陸翊這邊轉過來的情報,所以在沒有十三司的情報傳來之前,李孝常除了派遣軍中斥候前出查探之外,直接就地轉入防禦,同時讓舒州大本營迅速派人前來接管巢縣。

巢縣被拿下等於,舒州在雷澤以東地區楔進去一顆釘子,未來只要李孝常能夠守住巢縣,那麼舒州軍在淮南道就永遠佔據着主動地位,這也是薛洋給原本擔任側翼的李孝常加了一個水師布軍營的目的。

巢縣被拿下無疑讓薛洋爲首的舒州軍前期制定的計劃一點點展開,此時身在西線舒城的陸翊卻也第一次見到了李神福和廬州軍。這一次兩軍對陣差點讓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對面的廬州軍雖然看起來人數衆多,但是整支軍隊幾乎清一色的都是輕裝部隊,士兵着甲率甚至還不及此前的貝翊禮的府兵。而且行軍停駐之間,各軍也表現得參差不齊,裡面應該有不少的新兵參入其中。

“指揮使,看樣子楊行愍入主廬州府之後也擴充了不少兵馬,廬州此前最多的時候也只有不到八千兵馬,但是李神福此次單獨一隊就足有五千人,只怕有近半士兵是新招募的,戰力不會強到哪去的。”陳瑜在前線指揮,陸翊的身邊就剩下了杜光義,在對比了兩軍的裝備和士氣之後,杜光義倒是很果斷的說道。

“兵甲犀利確實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還是人。”陸翊搖搖頭道:“去年和主公在嶽西起兵之時,我軍尚且沒有任何的盔甲,所有兵器除了繳獲的也都是陳傢俬藏,但是還是一樣所向披靡,一路打到府城。”陸翊看了杜光義一眼道:“一支大軍要有士氣要有靈魂,唯有如此才能夠打不散、拖不垮,經得起失敗,耐得住寂寞,才能夠享受得了勝利。靜下心去慢慢觀摩這場大戰,去找尋真正的戰場得失,察敵之所長,補己之短,此乃爲帥之道。”

陸翊說到這裡之後看着前方李神福也已經穩住了陣腳,擺擺手道:“擂鼓,豎旗,告訴所有的將士,此戰必勝。”

猶若驚雷一般的戰鼓聲開始從中軍傳出,帶着陸翊強烈的意志傳達到每一位第一都將士的耳中,一年多以來幾乎是全軍最嚴苛的操訓加上幾乎每一戰都是舒州軍的主力,讓第一都將士有着一種睥睨天下的氣勢,在聽到主帥的呼應之後,所有的將士齊聲狂呼“萬勝”,聲音震動四野,直衝九霄,一股強烈之極的氣勢猛然間朝着廬州軍撲了過去,震懾人心的殺氣逼得遠道而來的廬州軍將士心頭一沉,原本的士氣陡然間直線下降。

“對面的舒州軍聽着,爾等不謹守疆界保境安民,卻要興兵犯我廬州,這是以下犯上,罪大惡極。如今廬州刺史已經發下雷霆之怒,責令爾等速速離去,否則大軍一起爾等不怕身首異處嗎?”李神福見到舒州軍氣勢如虹,而且陣型錯落有致,面色變得極爲嚴肅,縱馬上前怒吼道。

“這個李神福沒想到也是個厚臉皮,楊行愍自己篡奪刺史之位不說還敢舔着臉說我等是以下犯上,真是可笑。”陳瑜在前方對於李神福的這些舉動嗤之以鼻,絲毫沒有上前和對方答話的興致,右手高舉,號旗手不斷揮舞紅黃兩色令旗,全軍剎那間開始準備進攻。而幾乎在一瞬間,中軍的戰鼓聲也開始越發急促,鼓點聲代表着中軍陸翊已然下達全軍攻擊的命令。

排在第一線的黃傑的重甲兵幾乎是一瞬間擡頭,全身漆黑色的厚甲之下,這些人高馬大,特意選拔出來的大力士拖着沉重的刀斧迅速衝上前去。薛洋心心念唸的重甲兵的甲冑在後勤部的不斷努力之下已經裝備到位了,特質的板甲重達三十多斤,比起其他各部的明光鎧的防禦力還要強,幾乎包裹住了全身上下所有的部位。但是他所想要的陌刀如今卻沒有影子,讓他奇怪的是陌刀到了唐末居然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就算是有,打造起來也是困難無比。所以黃傑所部的武器算是舒州軍中最雜亂無章的,不僅僅有刀斧這種重型劈砍武器,還有棍棒等存在。不過好在黃傑所部發揮出來的戰力讓薛洋打消了暫時讓他們也統一武器的想法,等到陌刀出來之後再換裝也不遲,作爲全軍的殺手鐗使用。

重甲兵一千多人衝鋒起來帶動的氣勢卻是一往無前的,那一個個人高馬大猶如怪獸一般衝過來的重甲兵帶來的殺氣甚至連李神福本人都被驚到了。而且他感到不解的是對方根本沒有和自己展開辯論的意思,居然片刻之間就立即發動進攻,讓他多少有些猝不及防。

“全軍散開,左右兩營立即上前包抄,其餘各部隨本將一起迎敵。”李神福的吼聲中廬州軍也開始了動作,果然和杜光義所料一致,李神福想也不想的直接用了左右包抄的計策,他自己親自領軍坐鎮正面抗擊舒州軍的攻擊,只要能夠拖住對方,那麼兩翼部隊一展開,陳瑜的這種一錘子買賣的佈局必然會陷入四面受敵的境地。

“那就看看到底誰更快,傳令讓楊功的弓箭手給我壓上去,抵近射擊。”陳瑜一聲怒吼之後楊功所部立即上前,匯合中部的嚮明向天所部加大攻擊力度。如此一來整個戰場之上,舒州軍就以重甲兵爲箭頭,變成了一個鋒矢陣,前部攻擊最強,中間兵力最爲雄厚,後尾掩護前鋒攻擊。而李神福的軍陣則變成了一個偃月陣,兩翼開始逐漸往中間合攏,最後合圍對手。兩部主將都在賭自己能夠提前擊潰對手,從而一戰決勝負。

兩軍對陣之間的距離只有短短的數百丈之遙,重甲兵在黃傑的率領之下依仗着開戰之處體力充沛,一頭扎進了李神福的中軍之中,剎那間人影翻飛,刀光閃爍,無數的士兵在第一波衝擊之中喪生。重甲兵的優勢在這一刻充分體現出來,儘管李神福將最精銳的部隊調到了第一線,無數長槍長槊組成了嚴密的防禦體系,但是還是被對方這種根本不怕傷害的蠻力衝擊給打散。衝入敵陣之中的重甲兵猶如砍瓜切菜一般迅速將眼前的一切敵人劈翻在地。沉重的刀斧棍棒面前,勉強有件鎧甲的廬州軍根本就沒有辦法防禦,甚至那些盾牌都硬生生的被直接砸翻在地。

如入無人之境的重甲兵打開了缺口,向傑和嚮明兩部人馬幾乎是跟着對方的腳步衝了進去。李神福雖然個人勇武絕倫,和黃傑對戰依仗着武力逼得對方節節後退,但是卻絲毫阻止不了自己身後軍隊的潰敗。在楊功所部的弓箭手也跟上來之後,他的中軍敗局就已經難以挽回了。在第一波最精銳的部隊尚且被對方徹底擊潰,後續那些幾乎只有一柄武器的新兵更是一觸即潰。

“中軍隨我去攔截對方的左翼兵馬,吃掉他。”陳瑜見到前方戰局已經沒有反覆,當即改變部署,將原本該繼續跟進的本部集中起來衝擊李神福手下速度最快的左翼部隊,雙方在主戰場之外再次廝殺起來。陳瑜的部隊是清一色的長槍手,原本是應該和嚮明所部的刀盾手配合作戰,但是在向天所部和嚮明已經組成了中路之後,就一直被他握在手中準備對付李神福本人。此刻忽然投入戰場,幾乎是一邊倒的將李神福的左翼直接打散,他的部隊和他本人一樣攻防兼備,長槍手在戰場上三人一組,相互配合,幾乎沒有人能夠擋得住這種配合默契,忽聚忽散的戰法。他們雖然是後續出發,但是其戰鬥過程甚至比主戰場還要快,幾乎是片刻之間對方的左翼就被衝散,李神福根本無法聚攏軍隊發揮自身戰力。

“快撤!”李神福長槍猛力一揮,和黃傑手中的虎頭金槍撞在一起,將對方逼退之後迅速招呼撤軍,並且直接搶過號角讓右翼率軍回撤掩護敗兵撤退。但是依然阻攔不住大軍的潰敗之勢,追擊的時候嚮明和向天所部在匯合了楊功的弓箭手之後變得比黃傑的重甲兵更加犀利,很快就越過對方的隊伍朝前猛衝,銜尾追殺廬州軍達十餘里。就算是後來李神福親自率隊斷後也無濟於事,嚮明兄弟上前兩人合力逼得對方連有效的指揮都做不到,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手下將士一個個被對方追上,然後要麼俘虜要麼直接被擊殺在當場。

“李神福,楊行愍並非明主,你還是趕緊投誠吧。”嚮明一面指揮手下緩緩收軍一面對着尚在和自己廝殺的李神福冷笑道:“枉你也是位英雄豪傑,難道還看不清大勢嗎?”

“嚮明,你才應該投誠,你好歹也是廬州人,生在廬州長在廬州,卻帶外人虐殺同鄉你良心何在?”李神福此時已經殺紅了眼,手中長槍不斷揮舞抵擋來自向天嚮明的攻擊,嘴裡面嘶吼道。

“我只知道我是大唐一員,效忠的是天下百姓!叛逆之人也配和我談良心!”嚮明攻勢更加猛烈,誓要生擒李神福。

第五百九十二章 李成的態度第二百八十九章 決戰福州(下)第一千章 一戰盡墨第三百一十三章 唐皇的心思第四百三十九章 爭奪韶州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境歸心第二百三十七章 金陵歷風雨(十)第八百九十五章 壓制山東第八百三十六章 逆勢反擊第四百三十三章 建號立制(下)第六百七十六章 上馬遭遇第六十一章 入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四百三十九章 爭奪韶州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三百章 陳家有女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第八百五十五章 單騎對陣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甘心第七百五十六章 符離之戰(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拿錢換官第七百九十四章 興元府之變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士氣之爭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巢東進第四百四十七章 說降奎發(下)第七百九十七章 尾隨追擊第七百八十二章 樂溫之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摧枯拉朽(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安之變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出亳州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三百九十七章 海灣決戰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八百六十六章 目瞪口呆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上)第七百六十四章 掣肘重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平定世家(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捉對廝殺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一百四十四章 河東第三百三十二章 火中取栗(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暴災難第四百六十九章 內鄉大戰(中)第九百三十三章 四路奔襲(上)第七百六十八章 萬縣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合巹交杯(上)第九百章 遭遇戰(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生擒蘇遠清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三十章 佈局徐州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唐皇現身第一百九十八章 朱全忠的謀算(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三百三十六章 勝負之間第二百一十一章 情出無悔第三百九十七章 海灣決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煙燻烏墩寨第三百三十一章 謀算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包圍圈第八十三章 高駢回軍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七百一十二章 成王世子(上)第八百九十一章 見面(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糧第四百八十七章 縱敵第四百九十六章 最後的決戰(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勝一擊第八百一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六百四十四章 李克用南下第二百三十章 金陵歷風雨(三)第九百六十三章 祁山舊道第七百八十四章 夜襲(下)第七百二十章 心結第二百三十二章 金陵歷風雨(五)第七百八十九章 涪城之戰第五百零四章 疑兵之計第五百二十九章 正面交鋒(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聯手(上)第七十章 亂象紛紛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巢東進第七百八十五章 誤導第二百四十章 窮途末路(下)第八百四十六章 切斷戎州第八百七十三章 震動第四十九章 水軍出擊(五)第七百零二章 提前一戰(上)第九百二十九章 火攻助陣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風月第六百九十六章 打狗(下)第七百四十四章 人才聚攏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川攻略
第五百九十二章 李成的態度第二百八十九章 決戰福州(下)第一千章 一戰盡墨第三百一十三章 唐皇的心思第四百三十九章 爭奪韶州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境歸心第二百三十七章 金陵歷風雨(十)第八百九十五章 壓制山東第八百三十六章 逆勢反擊第四百三十三章 建號立制(下)第六百七十六章 上馬遭遇第六十一章 入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燃燒的戰旗第四百三十九章 爭奪韶州第三百四十一章 接二連三第三百章 陳家有女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第八百五十五章 單騎對陣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甘心第七百五十六章 符離之戰(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拿錢換官第七百九十四章 興元府之變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士氣之爭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巢東進第四百四十七章 說降奎發(下)第七百九十七章 尾隨追擊第七百八十二章 樂溫之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摧枯拉朽(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安之變第九百四十章 人馬辟易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出亳州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三百九十七章 海灣決戰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八百六十六章 目瞪口呆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上)第七百六十四章 掣肘重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平定世家(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捉對廝殺第六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一百四十四章 河東第三百三十二章 火中取栗(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暴災難第四百六十九章 內鄉大戰(中)第九百三十三章 四路奔襲(上)第七百六十八章 萬縣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合巹交杯(上)第九百章 遭遇戰(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生擒蘇遠清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三十章 佈局徐州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一百八十九章 樑父山下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唐皇現身第一百九十八章 朱全忠的謀算(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三百三十六章 勝負之間第二百一十一章 情出無悔第三百九十七章 海灣決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煙燻烏墩寨第三百三十一章 謀算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包圍圈第八十三章 高駢回軍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七百一十二章 成王世子(上)第八百九十一章 見面(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糧第四百八十七章 縱敵第四百九十六章 最後的決戰(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勝一擊第八百一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六百四十四章 李克用南下第二百三十章 金陵歷風雨(三)第九百六十三章 祁山舊道第七百八十四章 夜襲(下)第七百二十章 心結第二百三十二章 金陵歷風雨(五)第七百八十九章 涪城之戰第五百零四章 疑兵之計第五百二十九章 正面交鋒(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聯手(上)第七十章 亂象紛紛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巢東進第七百八十五章 誤導第二百四十章 窮途末路(下)第八百四十六章 切斷戎州第八百七十三章 震動第四十九章 水軍出擊(五)第七百零二章 提前一戰(上)第九百二十九章 火攻助陣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風月第六百九十六章 打狗(下)第七百四十四章 人才聚攏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川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