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高駢回軍

“指揮使,樑纘已帶人殺進節度使府。”陳武氣喘吁吁的帶着沈勇摸了進來,顧不得自己滿頭大汗急忙彙報道:“如今揚州城內大軍雲集,揚州軍正在和呂用之的部下激戰不已。”

“畢師鐸的妻兒老小現如今如何了?”向傑纔不管城內的廝殺呢,在他看來打得越厲害越好,如此畢師鐸纔沒有辦法回頭,只能硬着頭皮和呂用之不死不休。他真正關心的是畢師鐸的妻兒老小,只要沒有落在呂用之手上,那麼畢師鐸就肯定會顧忌高駢,而如此一來呂用之纔有可能利用高駢來對抗畢師鐸掌控的軍隊。

“哦,這讓沈勇來彙報吧,他就是當塗沈家的三郎君。”陳武拉着身邊的沈勇朝着向傑介紹了一句之後道。

“啓稟指揮使,末將沈勇前來彙報。”沈勇朝着向傑鄭重一拱手道:“畢師鐸妻兒已經被我十三司暗衛護送至畢府,脫離呂用之掌控。”

“樑纘知道這件事嗎?”向傑擺擺手示意兩人坐下之後問道。

“目前還不知曉。”沈勇搖搖頭道:“樑纘進入節度使府之後只顧着和呂用之的手下廝殺,尚未來得及搜尋畢師鐸妻兒。”

“只怕他不是尚未來得及,而是不想吧。”陳武在旁邊笑道:“沒想到這個莽漢居然也是粗中有細,知道斷了畢師鐸的念想。”

“那就讓他知曉。”向傑饒有興趣的點了點頭,很顯然對於樑纘的心思也很好奇,這個往常裡只知道猛打猛衝的猛將此時居然還有這種心思?不過隨即就接着道:“馬上派人通知高駢,就說揚州內亂,畢師鐸攻擊節度使府,呂用之緊急求援,讓他回來。”

陳武點了點頭,讓人馬上去通知,倒是旁邊的沈勇有些不解道:“指揮使爲何要通知高駢?他不在揚州軍羣龍無首豈不是更加有利於我軍行事?”

“那是揚州的火還不夠旺,需要他回來再燒一次。”向傑神秘的一笑隨即換了個話題道:“當塗如今被秦彥的宣州管轄,你馬上趕回家族等待,一旦秦彥出兵北上立即讓十三司傳訊。”

沈勇走後,向傑也開始從揚州離開返回巢縣,協助陸翊制定相應的作戰部署。而揚州在畢師鐸拿下之後,對方並沒有入主節度使府,反倒是一邊清剿退出城內朝着八公山和高駢匯合的呂用之,一邊也在派人給高駢送信,希望其回到揚州主持大局,清除奸佞。此時的畢師鐸還沒有到後來的那種地步,對於高駢他還是很信服的,認爲只要高駢能夠回來,淮南道的局勢尚且能夠掌控。所以他不僅僅沒有趁機起事,反而主動帶着軍隊撤出了揚州城。

只不過此時接到十三司傳訊的高駢卻已經註定理解不了畢師鐸的一番苦心了,在得到傳訊急急忙忙從八公山返回的路上又和呂用之匯合,聽信了對方的一番話之後更加堅信畢師鐸實在聚衆謀反。所以驚怒之下的高駢立即以自己的名義傳訊和州等地軍隊立即前往揚州圍剿畢師鐸。一場內戰就此在揚州爲中心的淮南大地展開,在雙方根本無法當面對質的情況之下,呂用之不停地搬弄是非,讓高駢原本的還有的一點疑惑也迅速冰消瓦解。

駐守和州、亳州的是高駢的心腹干將高勳和高濟,這本是高駢的子侄,只是高勳常年駐守亳州,而高濟此前和呂用之不和,原本是節度使府長史和左司馬的他被貶斥到了和州。此危急存亡關頭,兩人率軍千里來援,總算是沒有讓高駢當成空頭節度使。

不過一行人未曾到揚州境內,就被從揚州城內逃往的散兵告知宣州刺史秦彥已經率軍北上和畢師鐸合兵一處。如此一來畢師鐸手中就足足有了近十萬大軍,雖然高駢自信有把握依靠着自己的威望將樑纘拉過來,但是在如此龐大的軍隊人數面前,呂用之卻害怕了,不斷慫恿高駢放棄揚州,移兵和州,並且傳令其他各州郡兵馬火速馳援,共同對抗畢師鐸。

“如今形勢危急,相公應速傳命舒州刺史薛洋、廬州刺史楊行愍、沔州刺史劉瑾盡起大軍先拿下畢師鐸纔是。”高濟一臉肅然,絲毫不理會坐在高駢旁邊的呂用之道:“末將以爲舒州刺史薛洋兵馬強盛,爲人親和,被舒州各地奉爲嶽西小郎君。雖然此前我節度使府與其有隙,然危急關頭此人必能助相公剿滅叛賊,收復揚州。”高濟對於呂用之是不屑一顧,此前就差點被其害死,如果不是無意當中陳武要藉助他來安插人手救了他一命,只怕高濟早就身首異處了。

“不可啊,相公,薛洋此人年紀雖小,但是卻是狼子野心,先是驅逐刺史林度,其後更是出兵搶佔廬州兩縣,和楊行愍結怨。在舒州境內也是橫徵暴斂,對佛道兩界都盤剝不斷,此等人如相公用了,必然會被三清怪罪,煉丹一事就再也無有機會了。”呂用之急忙打斷了高濟的話,疊聲道:“高郎君不能有識人之明,只怕也無統兵之才,以下官看應剝奪其兵權,收歸相公所有,如此方能在此時凝聚軍心人心,和逆賊決一死戰。”

“呂用之,你這個佞臣,如果不是你,我叔父又如何會有今日衆叛親離之下場?畢師鐸對我叔父畢恭畢敬,從來不敢有二心。定然是你從中搗鬼,逼迫終將反攻節度使府!如此奸人,三哥,今日誅之,爲三軍平叛祭旗。”高勳年紀較小,城府不夠,見到呂用之竟然想要剝奪高濟的軍權,頓時再也忍耐不住,“咣噹”一聲拔出長劍就要上前將呂用之一刀兩斷,嚇得呂用之急忙躲在高駢身後。

“夠了!危急關頭,豈能再起內訌?”高駢瞪了一眼高勳之後道:“濟兒,立即傳訊楊行愍和劉瑾,讓他率軍緊急趕赴揚州,隨我平叛。至於舒州嘛,暫時不要告知。如今淮南道境內是風雨飄搖,不能再有任何反覆了。至於你本人嘛,還是把和州軍交給叔父吧,你就留在我身邊繼續做你的左司馬,監管全軍。”

高駢的處置讓高濟兄弟兩人目瞪口呆,他們沒想到的是在如此危機萬分的時刻,自己的叔父相信的居然還是呂用之這個外人,自己兄弟可是他的親侄子啊!片言之間就剝奪了軍權,而且還招楊行愍和劉瑾前來救援!那楊行愍和劉瑾二人能夠抽掉多少兵馬前來?

高勳見到自己的兄長口齒蠕動,面若金紙,忍不住拉了他一下,默默無言的退出了帥帳。而呂用之在高駢同意之後也沒想過讓高濟傳送命令,自行撰寫了一道以高駢的名義着令劉瑾和楊行愍率軍前來揚州的命令蓋上節度使大印,然後讓人迅速送了出去。

“長史,薛洋真的在舒州大肆盤剝佛道衆聖嗎?那爲何這些僧侶道士沒有向長史一樣來我揚州尋求庇護呢?”高駢看着呂用之問道。

“只怕他們根本就逃不出薛洋布設的天羅地網啊!此前下官曾經和舒州境內的佛門信徒聯絡過,但是不久就被薛洋察覺,然後舒州府城當衆以對抗刺史府新政、煽動百姓聚衆謀反爲由將其全部斬殺,其中還有十數名佛道兩界的頭面人物。”呂用之添油加醋的將這件事說了一遍之後高駢果然怒不可遏道:“豎子年幼,不知天高,竟敢對衆聖下手!立即給薛洋傳訊,罷免他的舒州刺史一職,待本帥平定揚州,必回師親自剿滅此等膽大包天之徒。”

高駢當場就要罷免薛洋的官職,好歹呂用之知道此時不能再得罪薛洋,免得四面受敵,好說歹說才消了高駢的火氣,但是高駢卻從此記住了薛洋的名字。

高駢對於自己很有自信,覺得只要自己出現在揚州城,甚至可以做到兵不血刃拿下畢師鐸。但是高濟兄弟此時卻憂心忡忡,高勳在將高濟拉到自己的營帳之後就直接道:“三哥,莫不如今夜我就出兵直接宰了呂用之這個叛徒如何?”

“唉,現如今殺了他也於事無補!”高濟搖搖頭苦笑道:“叔父想當然耳,那畢師鐸對叔父是畢恭畢敬,不敢有二心。但是卻不曾想過,此等被其折服之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反他的,既然已經反了只怕心中早就下了無比堅定的決心。聚衆謀反?那可是非成即死之舉,尋常人尚且慎之又慎,更何況他?此時揚州城就是一個陷阱,只要叔父進了揚州必然會被畢師鐸戕害。而呂用之提議讓楊行愍等來援,豈不是逼迫畢師鐸劍走極端?此等舉動無異於將叔父送入十死無生之境地。”

“那爲何三哥此前也提議讓舒州軍前來呢?”高勳有些不解,這個建議的始作俑者是高濟啊,呂用之只是打斷了對方讓舒州軍前來而已。

“因爲舒州有水師!”高濟點了點頭道:“揚州位處大運河一側,往來商貿錢糧皆靠運河輸送。只要水師臨近,畢師鐸的十萬大軍就無用武之地。”高濟黯然長嘆一聲道:“而且舒州靠近宣州等地,一旦舒州軍南下攻擊宣州,秦彥所部必然會放棄揚州返回老巢,如此一來才能夠將揚州大軍雲集之勢逐一化解。畢師鐸勢力受挫之後纔有收復希望。”

“舒州軍提前進佔巢縣,看似是對廬州的報復,實則乃是一步高棋,佔據一地就能夠左右整個淮南道局勢。不論叔父和畢師鐸誰拿下揚州都會受到巢縣舒州軍的壓制,只是單單一縣之地就能夠左右淮南道十四州之局勢。此人眼光之高爲兄生平所未見。”高濟道:“爲兄提議請他來也是防止萬一我等戰敗,有一個願意收留高氏子孫的人。而且你還不知曉,薛洋已經被朝廷任命爲淮南按察使,和叔父的節度使平起平坐,唯一有差距的只怕就是爵位了。”

高濟的一番分析讓高勳的心一下子沉了下來,沉默半晌之後才道:“如今可有其他計策?”他和高濟的兩路大軍總共不到兩萬人,大部分還都是高濟的人馬。現如今高濟又失了軍權,一旦戰事失利只怕渤海高家這一支要徹底斷絕血脈了。此時由不得兩人不考慮這件事了,說白了,就是爭權奪利兩人可以承認失敗,但是高家血脈自南平郡王高崇文開始到他們已經是第六代,此等家族萬萬不能因爲亂世爭雄而身死族滅。

“你派人以你我之名秘密送信給舒州軍,就說我兄弟二人願意投誠,請求舒州軍能夠看在淮南一脈的份上起兵來援。事成之日,不僅你我兄弟傾心歸附,而且我高濟願以項上人頭擔保勸說叔父上書朝廷,建議薛洋爲淮南節度使留後。”高濟咬咬牙之後下定了最後的決心,低聲道。

“三哥這是已經打定主意了嗎?那薛洋真能庇佑我高家?”高勳臉色一黯,但是卻出奇的沒有反駁。

“我曾與其手下接觸過一次,去年在揚州被貶之前,呂用之曾要害我性命,被其手下救回,而且建議我出鎮和州,如此爲兄才幸得一命。”高濟知道高勳在想什麼,點點頭道:“此後我多方搜尋探訪才得知,薛洋爲人雖年幼,但是對待治下百姓卻極好,只要不觸碰律法,甚至販夫走卒都可與其嬉笑。單從舒州壯大之路看來,與民親善之後卻有着超人一等的眼光,於亂世之中此等人物纔是家族真正可以託付之主。更何況其人出身貧寒,無有根基,所以身邊皆是白手起家之輩,靠的都是真才實學。高家投靠過去,以你我之才學難道還不能支撐起家族安穩的天空?”

“三哥眼光一向遠超於我,請三哥放心,我立即去辦,此事無論成敗,你我兄弟一力並當。”高勳朝着高濟鄭重一抱拳然後出門開始安排,他派遣心腹之人當夜秘密出營,除了高濟所說的之外,高勳還將此時高駢和呂用之準備調動楊行愍和劉瑾的兵馬馳援揚州的事情也一併報了上去。他相信自己的如此舉動必能夠讓舒州軍相信自己兄弟二人的決心。

揚州的天也伴隨着這兩人今夜的行動開始朝着另外一個方向轉變,這一幕甚至直接打斷了身在巢縣的陸翊的思緒。

第四百七十二章 南轅北轍第七十五章 奪佔舒城第六百四十章 淅水之戰第七百三十六章 火龍潛底第八百九十一章 見面(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建昌敗亡第六百一十七章 攻佔隋唐第二百五十三章 威壓鍾傳第四百零五章 收拾人心第三十二章 活人比死人有用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第二十二章 破局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坐觀第七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變第七百六十五章 長安博弈第六百三十三章 圍困襄陽第九百四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五百三十章 鐵臂橫掃第一百九十一章 虎狼谷外風聲緊第五百九十九章 長安亂(上)第三百六十章 翻越羅浮山(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連橫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追封第七百七十五章 活捉李茂貞(下)第五百章 最後的決戰(五)第七百四十五章 標準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第九百一十五章 統一調度第八十二章 揚州動亂第一百四十六章 桃陵大火第六百零一章 長安亂(下)第九百七十五章 眉縣大戰(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六百七十六章 上馬遭遇第八百六十二章 引動各方第二百二十七章 流水無意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九百四十四章 偷襲丁公山(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第四百五十章 摧枯拉朽(上 )第六百三十三章 圍困襄陽第六百一十七章 攻佔隋唐第四百六十九章 內鄉大戰(中)第九百四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頭破血流(上)第九百五十三章 對轟第八百七十九章 落花有意第二百三十章 金陵歷風雨(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七百一十章 金帛換和平(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京山之戰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二百六十章 德清道口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行愍的動作第七百四十一章 坐而論道(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投誠第六百九十七章 末路第二百六十九章 帝都大難(上)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逆流第五百五十六章 金陵風雲(上)第二十九章 新舊交替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活捉朱友恭第五百二十二章 落難聚首第二百六十三章 湖州夜戰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假戲真做第九十八章 反擊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塹變通途(上)第九百四十一章 攻上任山第五百二十章 巋然不動第六百一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五百九十章 動盪不安第九十七章 暗鬥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海戰術第三百二十四章 發難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化第八百九十三章 燕北狼煙(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討要戰俘(上)第九百七十三章 眉縣大戰(上)第七百一十四章 挑明瞭第三百二十八章 連橫第九百四十五章 偷襲丁公山(中)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逆流第五百零六章 再戰臨武(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謀算第三百二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四百四十三章 衆叛親離(上)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九百二十章 雪崩第五百四十章 三軍圍豫章第六百零三章 兩強爭奪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四百八十三章 漸生嫌隙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軍進湖州第三百四十二章 兩敗俱傷第二百一十二章 反擊(上)第四百八十一章 以退爲進
第四百七十二章 南轅北轍第七十五章 奪佔舒城第六百四十章 淅水之戰第七百三十六章 火龍潛底第八百九十一章 見面(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建昌敗亡第六百一十七章 攻佔隋唐第二百五十三章 威壓鍾傳第四百零五章 收拾人心第三十二章 活人比死人有用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第二十二章 破局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坐觀第七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變第七百六十五章 長安博弈第六百三十三章 圍困襄陽第九百四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五百三十章 鐵臂橫掃第一百九十一章 虎狼谷外風聲緊第五百九十九章 長安亂(上)第三百六十章 翻越羅浮山(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連橫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追封第七百七十五章 活捉李茂貞(下)第五百章 最後的決戰(五)第七百四十五章 標準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第九百一十五章 統一調度第八十二章 揚州動亂第一百四十六章 桃陵大火第六百零一章 長安亂(下)第九百七十五章 眉縣大戰(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六百七十六章 上馬遭遇第八百六十二章 引動各方第二百二十七章 流水無意第九百一十四章 潛藏於內第九百四十四章 偷襲丁公山(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東第四百五十章 摧枯拉朽(上 )第六百三十三章 圍困襄陽第六百一十七章 攻佔隋唐第四百六十九章 內鄉大戰(中)第九百四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頭破血流(上)第九百五十三章 對轟第八百七十九章 落花有意第二百三十章 金陵歷風雨(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間計第七百一十章 金帛換和平(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京山之戰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圍南皮第二百六十章 德清道口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行愍的動作第七百四十一章 坐而論道(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投誠第六百九十七章 末路第二百六十九章 帝都大難(上)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追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逆流第五百五十六章 金陵風雲(上)第二十九章 新舊交替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活捉朱友恭第五百二十二章 落難聚首第二百六十三章 湖州夜戰第六十六章 府城鉅變(下)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假戲真做第九十八章 反擊第三百八十章 撥亂反正(上)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塹變通途(上)第九百四十一章 攻上任山第五百二十章 巋然不動第六百一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五百九十章 動盪不安第九十七章 暗鬥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海戰術第三百二十四章 發難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化第八百九十三章 燕北狼煙(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討要戰俘(上)第九百七十三章 眉縣大戰(上)第七百一十四章 挑明瞭第三百二十八章 連橫第九百四十五章 偷襲丁公山(中)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逆流第五百零六章 再戰臨武(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謀算第三百二十六章 爭鋒相對第四百四十三章 衆叛親離(上)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九百二十章 雪崩第五百四十章 三軍圍豫章第六百零三章 兩強爭奪第六百零八章 時過境遷(上)第四百八十三章 漸生嫌隙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軍進湖州第三百四十二章 兩敗俱傷第二百一十二章 反擊(上)第四百八十一章 以退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