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

“主公,你覺得定都哪裡合適?”見到薛洋一直沒說話,袁襲忍不住開口問道:“現如今所爭論者,也只有這區區幾個地方,若是我等無法有決議,不如召集下屬官員,讓他們也建言獻策吧,人多力量大,總有人能想出合適的地方。”

“長安已經凋零,無法作爲新朝帝都。”薛洋回過神來,見到衆人都看着自己,頓時開口道:“歷朝歷代消耗,長安底蘊已失,若是再定都於此,勢必會讓長安附近人口劇增,而不是生產者日多,關中產出無法久持,往來皆仰賴於中原和西川供給,但是道路不通,而且陸路居多,不適合錢糧運輸。所以關中長安,不能作爲都城所在地。”

“至於中原東都,興緒去看過,而且此前營建之時,應該也有所準備吧?”薛洋看了一眼李振之後笑道:“東都所在地位處中原腹地,而且大運河連接南北,它處在一個最好的中間點,如此一來,南北盡皆溝通便利,僅此一條,倒也確實適合建都。”

“只不過有一點,軍師,你們注意到沒有,東都附近只有汜水關守住南邊要塞,北面卻無險可守,面對河東的李克用,朱全忠雖然竭盡所能,卻也只能疲於應付。而河東北面就是雲州,那裡連接草原,若是突遇草原各部南下,東都往北,黃河岸邊,只有雁門關可守,但是河東境內,卻不止雁門關一條路可以南下,只要穿過河東或者拿下太原府,東都的境況比起長安還要慘烈。”薛洋同樣搖頭,否決了東都的建議,而且只說了一句,直接讓袁襲跟着不斷點頭。

“所以主公的意思是,東都也不適合?”嚴明見到袁襲光顧着點頭,頓時有些着急道:“那該選在何地合適?總不能繼續待在金陵吧?這影響國運啊。”

“古都就這幾處,至於如今朱全忠等人的故地,大多情況類似,並不值得考慮。”薛洋搖了搖頭,轉而繼續道:“所以只能選擇一個新的所在,營建新都,藉此機會拉動當地跟隨發展,一來建立完備的新都防禦、居住和政治體系,另外一個,就是要考慮未來我們新朝的整體方略。”

“將新都放在何處,事關重大。”薛洋知道衆人的心思,所以徐徐道:“金陵有金陵的好處,但是此地確實不適合建都,江東乃是如今天下最繁華之所,是財稅中心,更是未來的經濟中心!”

薛洋幾乎算是首次將“經濟”兩個字拿了出來形容如今江東的繁華,所以見到衆人沉思之後繼續道:“未來新朝應該是一個水陸同時發展的新朝代,所以我們選擇的地方應該既是水陸交通便利之所在,同時也應該考慮陸地邊境防禦問題,靠近邊境,背後纔是帝國的核心,而不是將自己放在天下的中心,光考慮自己安逸了,而容易對邊境問題選擇視而不見。”

這句話實際上已經開始逐漸的從新都問題轉向了即將開始的新朝整體防禦方略上來了,所以衆人的目光也隨之變得肅然起來,只聽得薛洋繼續道:“建都靠近邊境,就可以將囤積再中央帝都附近的兵馬和邊軍合二爲一,建立一支能夠快速出擊的強大邊軍爲京城衛戍軍,從而讓皇朝直面威脅時刻保持警惕,讓天子守國門,如此才能確保中原帝朝儘可能長久。”

“主公這句話倒是不錯,天子守國門,如此一來兵權也可以最大限度集中到帝王手中,少了權臣將相把持兵權,進而控制地方,形成新一輪的格局,重演天寶年後的場景。”袁襲和李振對視一眼之後,都看出了薛洋這個辦法當中的優點。當王朝帝都靠近邊境之後,周圍的邊軍必然要和拱衛中央的兵馬合二爲一,如此一來既方便調動,快速出擊,同時也利於兵權集中,即使出現了叛亂,帝王和帝都手中,都能夠有強大的直屬兵馬進行鎮壓。

而且帝都位於邊境附近,也會逼迫後世君主要想安穩下去,就必須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邊境地區駐守,從而也會進一步加強往外拓展空間的能力。

可以說這一個辦法讓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只有嚴明苦笑道:“帝都位於邊境地區,且不說能不能找到這樣的地方,就算能找到,那也太危險了。這畢竟是帝都京城啊,若是被敵人偷襲的話,豈不是頃刻之間就覆滅了?總要有萬一的法子吧!”

“萬一的法子就在金陵!”薛洋笑道:“將金陵設立爲陪都,作爲新都的替代,如果新都真的出現萬一,那麼金陵就可以迅速發揮災備體系的作用,接替新都穩定人心。”

“那有這樣的地方嗎?”嚴明和袁襲三人對視一眼之後,目光轉向薛洋苦笑道:“主公是不是想到了?說出來讓我等也跟着參詳參詳。”

“幽州!”薛洋只說了兩個字,袁襲立馬張大了嘴巴,想起來前者此前在安排兵馬駐守山東的時候對陸翊交代的話,很明顯,從那時候起,薛洋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所以纔會安排重兵在山東維持秩序,準備儘快恢復山東的經濟。這樣一來,山東就成了支援和拱衛幽州的前哨陣地了,不僅僅可以輸送錢糧,更是最好的屯兵之所。

“主公是把一切都想好了啊,可是幽州雖然也有人在此地建都,但是早已經荒廢千年,而且天寶之亂就是從幽州開始,那裡民風彪悍,實際上就是個蠻荒之地,要是要建立新都,只怕要耗費巨大,有些得不償失啊!”嚴明苦笑不已,他也察覺到另外一個信號,那就是原本在修完進入關中的蜀中直道之後,陳悅應該按計劃返回金陵的,但是卻被薛洋直接招到了山東,這本身就代表着對方已經有了動作。

“就是因爲民風彪悍,所以才需要以一個王朝的帝都來鎮壓!”薛洋點了點頭,帶着一絲不容置疑道:“新都就放在幽州,具體的安排要立即下達,着令陳悅開闢另外一段運河,直線連接南北,爲南境錢糧運抵幽州,打通一條新的道路。”

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戰收心(下)第九百二十九章 火攻助陣第三百零二章 平定閩西南(下)第九百二十四章 惡行傳天下(下)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五百四十四章 倒行逆施第九百二十八章 向死而生(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東風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軍奪安遠(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鉅額財富第二百四十六章 橫掃太湖第八百二十七章 瞠目結舌第一百零九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八十六章 討要戰俘(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七百八十五章 放空涪城第五百六十三章 討伐河東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朱全忠的秘密第三章 力挽狂瀾第四百一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六百九十八章 末路(下)第一百四十章 威逼第二百二十九章 金陵歷風雨(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討要戰俘(下)第七百五十四章 任山反擊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心思各異第十四章 首戰告捷(下)第六百八十四章 襄陽事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路第八百四十八章 邊路突破第四百零六章 岡州事了(上)第二百二十章 擴編第九百六十章 合兵一處(上)第一百四十章 李振出手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份聖旨第九百四十三章 陽謀牽制第八百九十四章 傳檄天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湞水阻擊戰(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蘇州定計第六百二十五章 說降李環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是非功過第二百八十八章 決戰福州(中)第二百五十章 攻略蘇州(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南轅北轍第九百二十一章 棣州之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蘭島決戰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馬換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八百五十九章 李存勖出手(下)第七百八十四章 夜襲(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收網第六百九十章 王建的試探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還都長安第九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六十一章 翻越羅浮山(中)第七百四十三章 定品定級第六百八十四章 襄陽事了第四百零五章 收拾人心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路第一百零五章 唐皇昭令第七百四十九章 勾動中原(下)第七百六十五章 長安博弈第八百六十章 變局之關鍵第三百一十七章 王建下西川(上)第六百七十九章 巡幸東都(上)第八百五十六章 馬不停蹄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三十七章 新土地法第三百九十三章 船過伶仃洋第六百二十二章 火燒江陵第四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決戰(二)第二百零一章 機鋒四起第九百二十章 雪崩第三百四十五章 算計第二十二章 破局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退路之爭第十四章 首戰告捷(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局(下)第三百零二章 平定閩西南(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咬一口(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金陵歷風雨(十)第九百九十章 被拋棄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衝擊第三百七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字長蛇陣第七百九十章 火海無情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軍奪安遠(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摧枯拉朽(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茨河之戰(上)第九十一章 內外夾擊第七百零四章 求和(上)第七百四十二章 坐而論道(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沖天火柱第七百七十一章 千軍萬馬進西川第八百零九章 功敗垂成(下)
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戰收心(下)第九百二十九章 火攻助陣第三百零二章 平定閩西南(下)第九百二十四章 惡行傳天下(下)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五百四十四章 倒行逆施第九百二十八章 向死而生(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東風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軍奪安遠(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鉅額財富第二百四十六章 橫掃太湖第八百二十七章 瞠目結舌第一百零九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八十六章 討要戰俘(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七百八十五章 放空涪城第五百六十三章 討伐河東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朱全忠的秘密第三章 力挽狂瀾第四百一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六百九十八章 末路(下)第一百四十章 威逼第二百二十九章 金陵歷風雨(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討要戰俘(下)第七百五十四章 任山反擊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心思各異第十四章 首戰告捷(下)第六百八十四章 襄陽事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路第八百四十八章 邊路突破第四百零六章 岡州事了(上)第二百二十章 擴編第九百六十章 合兵一處(上)第一百四十章 李振出手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份聖旨第九百四十三章 陽謀牽制第八百九十四章 傳檄天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湞水阻擊戰(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蘇州定計第六百二十五章 說降李環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是非功過第二百八十八章 決戰福州(中)第二百五十章 攻略蘇州(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南轅北轍第九百二十一章 棣州之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蘭島決戰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馬換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八百五十九章 李存勖出手(下)第七百八十四章 夜襲(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收網第六百九十章 王建的試探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安耐不住(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還都長安第九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六十一章 翻越羅浮山(中)第七百四十三章 定品定級第六百八十四章 襄陽事了第四百零五章 收拾人心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路第一百零五章 唐皇昭令第七百四十九章 勾動中原(下)第七百六十五章 長安博弈第八百六十章 變局之關鍵第三百一十七章 王建下西川(上)第六百七十九章 巡幸東都(上)第八百五十六章 馬不停蹄第七百二十五章 汴梁一日第三十七章 新土地法第三百九十三章 船過伶仃洋第六百二十二章 火燒江陵第四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決戰(二)第二百零一章 機鋒四起第九百二十章 雪崩第三百四十五章 算計第二十二章 破局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退路之爭第十四章 首戰告捷(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局(下)第三百零二章 平定閩西南(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咬一口(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金陵歷風雨(十)第九百九十章 被拋棄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衝擊第三百七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字長蛇陣第七百九十章 火海無情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軍奪安遠(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摧枯拉朽(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茨河之戰(上)第九十一章 內外夾擊第七百零四章 求和(上)第七百四十二章 坐而論道(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沖天火柱第七百七十一章 千軍萬馬進西川第八百零九章 功敗垂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