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WD—64ML渦扇發動機

之所以說類似飛翼模式的氣動佈局是最優解,原因無他,只因爲這種氣動佈局的升力係數,空間利用率是所有啓動佈局中效率最高的。

先說升力係數,飛翼式佈局屬於全升力複合體,機體與機翼屬於一體化佈局,打破了之前翼身融合的界限,做到了完美的統一,正因爲如此,整體的升力係數極高,這就保證了整個機型基本的機動能力。

再說空間利用率,飛翼式佈局的空間利用率之高是業內公認的,這從B—2隱身轟炸機在整體尺寸僅有B—52一半兒的情況下,航程和載彈量達到B—52超過70%的水平就能看得出來。

若是放在其他機型上,這種超高的空間利用率還不算什麼,可放在垂直起降驗證機上可就不一樣了,因爲除了傳統高的航空發動機外,垂直起降驗證機在座艙後部還要設置一臺升力風扇。

不管如何優化,如何減重,巨大的空間佔有度等於是把垂直起降驗證機中部完全掏空,在機上直通的傳動軸和機翼兩側起到平衡作用的導氣管,寸土寸金的機身上等於是被這些垂直起飛設備佔據了超過30%的空間。

朝着這些空間的作戰飛機自然在載油量和載彈量方面要相應的減少,甚至在飛行性能上做出妥協,不但飛機可能無法上天。

這個時候,中國騰飛的類似飛翼模式的氣動佈局就高空間利用率便凸顯出來了。

即便在座艙後部被設置了一個直徑爲1.8米的升力風扇,並在內部佈置了傳動軸和導氣管,但飛翼式佈局內部巨大的利用空間卻能夠完美的包容這些設備的同時,依舊擁有客觀的油料載荷和外部武器掛載能力。

要知道中國騰飛的垂直起降驗證機的長度到17.6米,翼展爲13.2米,機翼面積達到78.4平方米,如此巨大的機翼面積內自然成爲內置油箱最好的儲存空間,再加上粗壯的中部機身,載油量便有了保障。

而巨大的機翼面積提升的不僅僅是內部空間,還有對武器掛載至關重要的翼載荷,由於飛翼式佈局的獨特設計,載彈量同樣得到了保證。

有了充足的油料,優異的氣動佈局和充足的彈藥,若是沒有一款優異的航空發動機做支撐的話,那前期的一切努力全都得泡湯。

正所謂大力出奇跡,想做到空重、載油量、載彈量1:1:1,發動機的性能必須要強悍,最起碼推力一定要特別大,不然根本就撐不起整架飛機的基本性能。

除此之外,垂直起降驗證機上的航空發動機還必須具備優異的燃油經濟性,否則一款吃油跟很水一樣的油老虎的話,別說6.2噸的油量,就是再多上一倍作戰半徑也上不去。

當然最最關鍵的還是單發體制的限制,畢竟垂直起降類作戰飛機只有採用單發佈局,若是採用雙發的話,複雜程度便以指數級別飆升,很不划算。

問題是採用單發發動機的話,除了推力和燃油經濟性外,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這就需要航空發動機必須製造精良,經得起考驗。

所以大推重比,出色的燃油經濟性以及遠超普通航空發動機的安全係數便成爲垂直起降類作戰飛機的首選。

而這也是此類機型最最讓人抓狂的技術難點。

不然世界各國都知道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好處,特別是冷戰時期的歐洲,面臨着蘇聯火炮和導彈洗地的威脅,作戰飛機可能根本就沒有在機場跑道起飛的機會,這個時候不挑食的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戰術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問題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怎麼就英國和蘇聯,再加上一個從英國挖牆腳的美國具備研製生產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能力,其他國家卻連入門都沒進去?

不是氣動佈局和技術設計如何如何困難,關鍵還是高水平的航空發動機把99%的國家阻擋在這類飛機的門檻之外。

就比如說法國,早在60年代末就致力於開發垂直起降戰鬥機,爲此還專門在幻影Ⅲ戰鬥機的基礎上改裝了幾架試驗驗證機,結果因爲發動機不過關是狀況頻出,而高傲的高盧雞又不願意向攪屎棍約翰牛低頭認購“海鷂”的技術,卻又無力面對蘇聯綜合火力洗地的後果,最後沒辦法乾脆搞出個能在高等級公路上實施短距起降的幻影F—1來湊數。

連航空技術功底雄厚的法國人都在這方面吃癟,就別說其他國家了。

按理說在技術積累還不如法國同行的中國騰飛同樣不具備衝擊這類高水平航空發動機的能力,甚至連這類發動機是怎多麼回事兒都不清楚,談何定型研製,而這也是爲什麼在八十年代末當時的騰飛集團流露出要研製垂直起降驗證機後,業內普遍不看好的根本原因。

然而造化弄人的是,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了,一大堆吃不上飯的蘇聯航空生產研製單位被強行推向市場,然後被歐美航空巨頭拎着鐮刀反反覆覆的差點兒把俄國人的韭菜根兒給刨了。

當時的騰飛集團適時出手,將瀕臨倒閉的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全資收購,不但獲得雅克—141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技術,連帶着把配套的R—79-300型矢量渦扇加力發動機的樣品和部分技術弄到手。

本來在航空發動機方面就有一定積累的中國騰飛,有了這些東西就等於擁有了打開垂直起降戰鬥機專用動力的鑰匙,於是很快便着手進行了仿製,並起了個非常騰飛系的代號WD—64ML渦扇發動機。

性能指標與R—79-300型矢量渦扇加力發動機基本相同,巡航推力達到15.6噸,加力推力爲19.7噸。

然而除了兩眼的推力數據外,其他方面WD—64ML渦扇發動機就有了拉胯了,首先是涵道比偏大,達到了0.81,這導致發動機直徑過大,嚴重擠佔飛機空間的同時,推力效率也並不高。

其次就是渦輪前溫度過低,只有1620開爾文,也就是1346攝氏度,這個溫度別說跟歐美的先進軍用發動機比了,就是跟中國騰飛WD—60系列航空發動機的1600攝氏度的渦輪前溫度相比也是低了一大截。

受到渦輪前溫度過低的影響,WD—64ML渦扇發動機的的推重比就變得特別拉胯,只有可憐的5.46,與FBC—1戰鬥轟炸機上使用的“斯貝”發動機處在一個級別上。

換句話說,俄國人的R—79-300除了推力外,其他方面與先進發動機存在極大差距,很難適應未來的作戰需求。

可惜的是俄國人似乎並不覺得他們的R—79-300拉胯,反而聽說中國騰飛仿製了他們的R—79-300發動機後,如同狗皮膏藥一樣貼上了,死活要收取專利費。

本來就沒覺得R—79-300有多好,再加上俄國人毫無自知之明的折騰,中國騰飛乾脆放棄仿製,直接開始了自我的升級之路。

第四百六十五章 比黃金好要的東西第六百一十三章 靶—5型巡航導彈靶彈第四十五章 艦載殲\\強擊機第八百六十三章 打開海外市場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四發大運第五百章 與狼共舞第三百五十七章 訂單過山車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實戰是檢驗概念的唯一標準第八百五十章 運\油—15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要利得利,求名得名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雅克—41M與真龍Ⅴ第一百八十六章 您還有什麼疑問?第一千九十章 聯合防區外打擊武器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立第兩百五十五章 莊扒皮第兩百一十八章 又見《騰飛航空》第六百一十五章 世界一流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對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定位第八百二十章 超高音速風洞第五百零七章 成爲麥道公司的供應商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活人怎麼可能讓尿給憋死第六百六十五章 超混雜複合材料第一千七十五章 打破技術壟斷第兩百六十四章 這纔是新產品第九百二十三章 “無憾”計劃第八百六十七章 第三代鋁鋰合金第六百六十五章 超混雜複合材料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6億人民幣一架第七百四十八章 “凝視者”無人直升機第九百零五章 顛覆性的運—17第七百五十四章 降維打擊第七百七十一章 四十億人民幣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被鑽了空子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總價值超過500億美元第九百七十五章 看不見的“沉默者”第四百零六章:脈動—1型生產線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立個Flag第一千四十五章 航空航天霸權第四百一十二章 沒有鉚釘的飛機第七百九十四章 真正懂衛星的企業是個什麼樣子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飛翼式佈局第兩百四十三章 夠不夠喝一壺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顛覆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芯片製程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壓一壓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太震撼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折騰第一百零四章 修飛機第十五章 三個臭皮匠第五百一十九章 這仗該怎麼打?第一千六十三章 因爲我們做的是高端第九百九十八章 捏死一個不算過分第三百五十五章 攻城略地第七百八十六章 爸爸給你買的飛機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中間差了一整套CD第一千二十二章 玩兒無人機,騰飛纔是祖宗第一千一十七章 領先兩代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沒人比我更懂奧斯曼第七百七十五章 招標第三百零一章 借鑑了一部分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演習(一)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正的空降兵第七百六十三章 改變能源格局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中國的“野鼬鼠”中隊第九百五十四章 體系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時代賦予中國騰飛新的課題和責任第六百六十九章 有一個條件第三百二十七章 牛吹大了第四百八十九章 有需求的空軍第九十五章 小人雪糕第六百六十一章 帶着滿滿誠意來的呦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被氣到的英國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西方怕了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騰飛工匠第六十三章 失算第六百三十九章 都是自己生產的第一千二十八章 靜不穩定技術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一鍋的飯,賺兩份的錢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二)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攤牌了第兩百八十七章 積壓第三百四十三章 聯手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真的要成立中國騰飛?第兩百零三章 氣象監測機第兩百七十八章 見證奇蹟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鋰電池VS氫燃料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最大的美粉第五百二十二章 空襲第兩百九十六章 蛇吞象第五百八十一章 空中皮卡第九百六十四章 讓客戶乖乖掏錢第一百五十九章 借用一下第七百三十章 傳出去這得多丟臉啊第三百六十六章 蛙跳躍進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整個人都裂開了……第一千九十八章 致命一擊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真正的戰場透明第三百四十八章 兼併第七百零九章 比翼英倫第八百八十四章 一攬子解決方案
第四百六十五章 比黃金好要的東西第六百一十三章 靶—5型巡航導彈靶彈第四十五章 艦載殲\\強擊機第八百六十三章 打開海外市場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四發大運第五百章 與狼共舞第三百五十七章 訂單過山車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實戰是檢驗概念的唯一標準第八百五十章 運\油—15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要利得利,求名得名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雅克—41M與真龍Ⅴ第一百八十六章 您還有什麼疑問?第一千九十章 聯合防區外打擊武器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立第兩百五十五章 莊扒皮第兩百一十八章 又見《騰飛航空》第六百一十五章 世界一流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對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定位第八百二十章 超高音速風洞第五百零七章 成爲麥道公司的供應商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活人怎麼可能讓尿給憋死第六百六十五章 超混雜複合材料第一千七十五章 打破技術壟斷第兩百六十四章 這纔是新產品第九百二十三章 “無憾”計劃第八百六十七章 第三代鋁鋰合金第六百六十五章 超混雜複合材料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6億人民幣一架第七百四十八章 “凝視者”無人直升機第九百零五章 顛覆性的運—17第七百五十四章 降維打擊第七百七十一章 四十億人民幣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被鑽了空子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總價值超過500億美元第九百七十五章 看不見的“沉默者”第四百零六章:脈動—1型生產線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立個Flag第一千四十五章 航空航天霸權第四百一十二章 沒有鉚釘的飛機第七百九十四章 真正懂衛星的企業是個什麼樣子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飛翼式佈局第兩百四十三章 夠不夠喝一壺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顛覆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芯片製程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壓一壓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太震撼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折騰第一百零四章 修飛機第十五章 三個臭皮匠第五百一十九章 這仗該怎麼打?第一千六十三章 因爲我們做的是高端第九百九十八章 捏死一個不算過分第三百五十五章 攻城略地第七百八十六章 爸爸給你買的飛機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中間差了一整套CD第一千二十二章 玩兒無人機,騰飛纔是祖宗第一千一十七章 領先兩代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沒人比我更懂奧斯曼第七百七十五章 招標第三百零一章 借鑑了一部分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演習(一)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正的空降兵第七百六十三章 改變能源格局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中國的“野鼬鼠”中隊第九百五十四章 體系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時代賦予中國騰飛新的課題和責任第六百六十九章 有一個條件第三百二十七章 牛吹大了第四百八十九章 有需求的空軍第九十五章 小人雪糕第六百六十一章 帶着滿滿誠意來的呦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被氣到的英國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西方怕了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騰飛工匠第六十三章 失算第六百三十九章 都是自己生產的第一千二十八章 靜不穩定技術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一鍋的飯,賺兩份的錢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二)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攤牌了第兩百八十七章 積壓第三百四十三章 聯手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真的要成立中國騰飛?第兩百零三章 氣象監測機第兩百七十八章 見證奇蹟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鋰電池VS氫燃料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最大的美粉第五百二十二章 空襲第兩百九十六章 蛇吞象第五百八十一章 空中皮卡第九百六十四章 讓客戶乖乖掏錢第一百五十九章 借用一下第七百三十章 傳出去這得多丟臉啊第三百六十六章 蛙跳躍進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整個人都裂開了……第一千九十八章 致命一擊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真正的戰場透明第三百四十八章 兼併第七百零九章 比翼英倫第八百八十四章 一攬子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