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四章 體系

對這個項目,莊建業根本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畢竟在國家利益受到嚴重威脅時,如何阻止域外國家的介入是現如今最爲要緊的課題。

不管不顧的一頭扎進軍備競賽的陷阱,各種瘋狂的造航母、造驅逐艦、造潛艇倒是個很剛、很熱血的應對方式。

可問題是這麼幹的話,碎成一地渣滓的前蘇聯就那麼生動的擺在眼前,真要不顧國情的瘋狂擴充軍備,極有可能重蹈蘇聯解體的老路。

更何況當下的國內也沒有當初蘇聯的實力,哪裡玩兒得起軍備競賽。

通過改革開放,好不容易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難不成還要打回原形,繼續勒緊褲腰帶?真要如此的話,老百姓也不答應呀。

然而,那場大事件又實實在在的證明,不阻止域外國家的介入,國家利益一旦遭遇威脅時,國內的辦法是真的不多,要麼咬着牙,拼着幾十年的發展不要了,硬剛一波;要麼保存實力,繼續妥協。

兩種方式,兩種極端,根本沒有更加靈活的選項。

資金不充裕,綜合國力尚且孱弱,更關鍵的是如今大好的發展局面不能打斷,畢竟國富民強纔是強盛的基礎,光搞軍備那叫窮兵黷武,兩千多年前老祖宗就知道這個道理,現代人更是無比清楚。

如此情況下,又得應對深有感觸的現實威脅,怎麼辦?

說實話,若是放在九十年代以前,國內真真是沒有啥好辦法,好在1991年這個歷史時刻,蘇聯造就了20世紀最著名的地緣政治事件,碎成了一地的渣滓,一大批原本被蘇聯寄予厚望的蘇聯軍工專家們失去了工作,開始各奔東西。

其中便有一部分來到了國內,隨之而來的還有不少前蘇聯特有的武器裝備發展思路和技術途徑,而在這些紛繁複雜的思路與途徑中便有一款叫做R—27K的潛射彈道導彈,而它便是人類第一款反艦彈道導彈的原型。

當時一名曾經供職於前蘇聯潛射彈道導彈研發生產機構,馬克耶夫設計局的高級工程師,德連齊科在九十年代初的時候將有關R—27K導彈的部分資料帶到國內。

只不過那個時德連齊科拿過來的資料並沒有引起國內相關機構的重視,原因也很簡單,R—27導彈並不是啥先進的玩意,作爲前蘇聯第一代實用型潛射彈道導彈,從技術上講還沒有國內同類產品先進。

其次,當時的馬克耶夫設計局人才流失頗爲嚴重,以至於有關R—27導彈的東西散佈的滿世界都是,不說別的,北韓就接納了一批從馬克耶夫設計局出走的專家,並得到R—27導彈的相關資料,由此在遠程火箭和導彈方面取得明顯進步。

連北韓都能拿到的東西,歐美國家怎麼可能弄不到,可以說整個R—27導彈的資料差不多都成爲爛大街的破爛貨,各主要國家沒誰看得上。

當然最爲重要的是,基於R—27導彈開發的R—27K反艦彈道導彈並沒有在蘇聯軍隊序列中裝備,而是在1973年被整體取消,慘遭下馬。

如此情況下,就讓人很懷疑這種技術路線的可行性,畢竟作爲當時的世界兩強之一,實打實的超級大國,耗費十多年的功夫,最終都沒有裝備,而是選擇下馬,這本身就很說明問題。

基於以上幾點,儘管當時的德連齊科拿着R—27K反艦彈道導彈資料,說的是天花亂墜,國內相關部門卻覺得這是德連齊科想立足國內的伎倆罷了。

介於德連齊科本身極高的技術背景,國內相關部門還是給他安排了工作,但也談不上有多重用,只是在某研究所擔任學術顧問而已。

直到那場大事件後,受到觸動的總部以及各研究部門面對兩難境地之下,這才猛然發現,德連齊科所提供的技術路線還是有一定價值的。

隨即便將德連齊科請過來,又做了一番更加深入的瞭解後,總部這才下定決心,準備將反艦彈道導彈作爲“殺手鐗”計劃的核心,予以重點發展。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這種用來實施戰略威懾的反介入作戰體系在符合總部的戰略預想的同時,能夠將預算控制在國家財政承受的範圍之內。

畢竟總部的規劃預算不過180億人民幣,最多不超過260億,這個數如果用來造航空母艦的話,估計連一個齊裝滿員的航母戰鬥羣都湊不齊,與之相比,如果能用同樣的錢,讓域外某大國的艦隊止步於2000公里之外,那絕對是超級划算的買賣!

當然,想要把這筆買賣做成,總部這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畢竟反艦彈道導彈不是單一的一款武器,而是圍繞導彈的一整套包括偵察,鎖定,引導,攻擊,毀傷評估等等要素的作戰體系。

換句話說,單純的反艦彈道導彈只是整個體系中的一個節點,想要完成整個作戰過程,必須有其他配套設備支持,不然反艦彈道導彈就如同子彈失去了槍,跟堆廢鐵沒啥區別。

正因爲如此,前蘇聯在研製R—27K反艦彈道導彈的同時,在太空上佈置了“海洋”系列海洋偵察監視衛星,用於跟蹤監視大型水面艦艇;配合“宇宙”系列通信衛星,構建起天基偵察、通訊保障體系。

高空上,利用“神秘—U”和圖—95RT偵察機,巡航重點區域,從而實現戰區的目標指示與引導架構。

與此同時,水面艦艇和水下潛艇會利用艦載直升機,雷達,聲吶等手段,不斷確定敵方的位置,並利用數據鏈實時傳到R—27K反艦彈道導彈導引頭上,從而確保精確命中目標。

毫不誇張的說,一次R—27K反艦彈道導彈攻擊幾乎要調動蘇聯紅海軍大半的精華才能實現。

而這些蘇聯在70年代就構建起來的作戰體系,國內卻跟白紙一樣,完全是零。

別說專用的海洋監視衛星了,就連常規的海上巡邏機國內都少得可憐。

所以,想要實現反艦彈道導彈的作戰構想,國內必須從頭開始打造一套屬於自己的作戰體系出來。

從太空到水下,從火箭發動機到超高音速彈頭,涉及面之廣,難度之大可謂前所未有,若非如此,總部首長也不可能把莊建業叫過來親自佈置任務,因爲只有騰飛集團能夠提供最爲全面的技術支持和產品配套。

第三百八十三章 專業設備的領導者第三百七十四章 電子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NB—233型激光增材設備第九百九十四章 技術碾壓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特殊任務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西方怕了第九百三十六章 巴西人的剛需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技術轉讓費:28億美元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一)第兩百八十四章 技術共享第八百三十五章 吐槽大會第四百七十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世界第三大航空製造商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他的成功早已不可複製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飛翼式佈局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憋出個王炸第六百三十二章 科幻星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LYJ—18區域反導\反衛星攔截系統第一千九十四章 把技術做成了藝術第八百四十七章 空氣突然安靜第九百四十七章 黑科技算法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中遠程航空運輸的主力第八百四十九章 殲八Ⅱ第九百七十七章 厚此薄彼第五十六章 被騙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最大的特點:便宜第三百零六章 產能轉移第九百七十一章 會飛的二踢腳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項目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請各位先了解下什麼是凱夫拉材料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這便是半代的差距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兩百九十一章 這能量得有多大?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演習三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爲了航母第六百四十六章 我們是不是穿越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絕不可能是導彈第四百二十一章 HX—4—1型核心機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中華“側衛”第兩百四十二章 多大個事兒第四百七十九章 東聯艦隊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航空界的難題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新式武器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發,入魂!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優質資產”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優質資產”第一千九十九章 長城工程第四百三十八章 很輕,很強,很顛覆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這性能……第七十三章 職業鹹魚第兩百四十九章 星輝墜落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讓45型驅逐艦趴窩的好東西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最少要佔股45%第九百三十五章 Low爆了第兩百七十四章 競爭對手第九百五十八章 空中醫院2.0第五百三十八章 是不是蠢?第五百六十七章 這東西中國人也有了?第兩百四十章 出乎意料的便宜第兩百四十章 出乎意料的便宜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他的成功早已不可複製第四十三章 核心工藝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三十三章 改革者第一百九十六章 六千多萬第七百零一章 超級大單:32億美元第兩百一十五章 鉅額索賠第四百一十四章 首長讓我們改飛機第九章 F—15與幻影F—1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時代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隱身彈艙第五百八十七章 瞄不準,打不着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龍MAX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雄心勃勃的薩勒曼王子第十一章 永宏廠不行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NB—Plus通信衛星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這纔是中國騰飛的核心競爭力第七百九十九章 對不起,不賣!(四千大章)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爲了航母第七百七十七章 內幕第一千七十二章 下一代作戰飛機並不是噱頭第七百四十四章 這還是飛機嗎?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們集團的直升機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漫遊終結者”計劃第兩百二十七章 往死裡整第六十六章 重大發現第八百零二章 老外也不例外第六百零一章 波音767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給歐洲生動的上了一堂課第五百七十三章 886千瓦第一百零三章 主營業務第七百四十九章 5年,60億美元第八百八十章 我說個數……36億美元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新式戰略運輸機第一千七十三章 全球激光領域領導者第二十三章 寧志山第五十四章:航發部件,迷宮頂蓋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貨運機隊第一千六十六章 中國行,我也行
第三百八十三章 專業設備的領導者第三百七十四章 電子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NB—233型激光增材設備第九百九十四章 技術碾壓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特殊任務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西方怕了第九百三十六章 巴西人的剛需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技術轉讓費:28億美元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一)第兩百八十四章 技術共享第八百三十五章 吐槽大會第四百七十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世界第三大航空製造商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他的成功早已不可複製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飛翼式佈局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憋出個王炸第六百三十二章 科幻星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LYJ—18區域反導\反衛星攔截系統第一千九十四章 把技術做成了藝術第八百四十七章 空氣突然安靜第九百四十七章 黑科技算法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中遠程航空運輸的主力第八百四十九章 殲八Ⅱ第九百七十七章 厚此薄彼第五十六章 被騙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最大的特點:便宜第三百零六章 產能轉移第九百七十一章 會飛的二踢腳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項目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請各位先了解下什麼是凱夫拉材料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這便是半代的差距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兩百九十一章 這能量得有多大?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演習三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爲了航母第六百四十六章 我們是不是穿越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絕不可能是導彈第四百二十一章 HX—4—1型核心機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中華“側衛”第兩百四十二章 多大個事兒第四百七十九章 東聯艦隊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航空界的難題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新式武器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發,入魂!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優質資產”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優質資產”第一千九十九章 長城工程第四百三十八章 很輕,很強,很顛覆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這性能……第七十三章 職業鹹魚第兩百四十九章 星輝墜落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讓45型驅逐艦趴窩的好東西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最少要佔股45%第九百三十五章 Low爆了第兩百七十四章 競爭對手第九百五十八章 空中醫院2.0第五百三十八章 是不是蠢?第五百六十七章 這東西中國人也有了?第兩百四十章 出乎意料的便宜第兩百四十章 出乎意料的便宜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他的成功早已不可複製第四十三章 核心工藝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三十三章 改革者第一百九十六章 六千多萬第七百零一章 超級大單:32億美元第兩百一十五章 鉅額索賠第四百一十四章 首長讓我們改飛機第九章 F—15與幻影F—1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時代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隱身彈艙第五百八十七章 瞄不準,打不着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龍MAX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雄心勃勃的薩勒曼王子第十一章 永宏廠不行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NB—Plus通信衛星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這纔是中國騰飛的核心競爭力第七百九十九章 對不起,不賣!(四千大章)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爲了航母第七百七十七章 內幕第一千七十二章 下一代作戰飛機並不是噱頭第七百四十四章 這還是飛機嗎?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們集團的直升機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漫遊終結者”計劃第兩百二十七章 往死裡整第六十六章 重大發現第八百零二章 老外也不例外第六百零一章 波音767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給歐洲生動的上了一堂課第五百七十三章 886千瓦第一百零三章 主營業務第七百四十九章 5年,60億美元第八百八十章 我說個數……36億美元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新式戰略運輸機第一千七十三章 全球激光領域領導者第二十三章 寧志山第五十四章:航發部件,迷宮頂蓋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貨運機隊第一千六十六章 中國行,我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