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無法複製

那位老專家能不知道“獨一無二”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說好聽的叫做“獨一無二”,實際上跟指着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罵一句“啥也不是”沒啥太大的區別。

老專家心裡不生氣那是不可能的,蠕動了下嘴,想要說些什麼,可話到了嘴邊兒卻愣是什麼話也沒說出來。

沒辦法,時至今日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的尷尬的局面誰也怪不到,只能怪自己不爭氣。

正如莊建業所說,所有的一切都不難,只要能沿着既定的技術路線走下去,實現的可能性極大。

中國騰飛的這套改變航空製造的革命性技術說白了就是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通過共同的底層軟件算法有機的統合在一起,實現局本的數字化、智能化的生產製造。

無論是網絡技術、通信技術還是軟件技術都是已經比較成熟的東西,這也是爲什麼這位老專家在看出些許露端倪後,暗示黃峰讓東北航空工業集團也試試。

畢竟這種革命性的製造流程着實對航空製造業的意義重大,最明顯的好處便是生產成本大幅降低。

畢竟縮短的生產週期,等於是提高生產效率,也就等於是在變相的降低生產成本。

難怪之前湯莉莉敢在中評會上放出5年內拿出五款量產的艦載機機型;難怪中國騰飛可以在FCNB—200-200\400上做出令人咋舌的讓利和優惠。

靠着這套依託自動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革命性的生產流程所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中國騰飛真的是想怎麼任性就怎麼任性。

這樣一種近乎於用技術碾壓式的壟斷優勢,試問在場的這些個有各大航空製造廠背景的專家們誰不眼熱,誰不想要?

可問題是動輒數年、十數年如一日的堅持,又有哪個航空製造廠能夠做到?

要知道,無論是工控軟件、柔性工裝、專業設備還是JSNB系列工業設計軟件,中國騰飛最開始做的時候可都是沒有國家資金扶持的,而且上馬之初根本就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因爲國外的品牌和服務已經很成熟,完全可以花更少的錢拿到更優質的東西。

相比之下,用更大的成本去開發一整套明顯不如國外成熟品牌的東西,且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收回成本的希望,這對一家國營大型航空企業的負責人來說完全划不來。

畢竟上級的考覈指標就擺在那兒呢,你跟上頭說我這東西二十年後如何如何,上頭就算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也免不得說一句:“我知道你是爲廠子的將來好,但我們現在想知道你們今年的利潤怎麼就比去年少了15個百分點!”

如此情況下,很多企業負責人都把眼光放在那些短平快的項目上,就比如前幾年航空工業集團的領導拋售魔都的運—10配套廠的地皮和物業,就讓當年的總利潤翻了翻。

結果那一屆的主要負責人轉過年就到了一箇中原大省做了實權領導,完成完美跨界,這樣的珠玉在前,其他人自然是有樣學樣了。

更何況各個企業的負責人那都是有年限的,做個三、五年的規劃,讓自己撈到業績就行了,搞個10年、20年的東西,自己沒幾年拍拍屁股走了,好處卻讓後繼者坐享其成,自己既不是慈善家又不是活菩薩,憑啥幹那麼高尚的事兒?

如此種種疊加起來,別說堅持個8、9年,就是延續個3、5年都很困難,當然也有一些專注事業不問個人得失的猛人,也的確做出很多有利於企業發展的長遠規劃。

可往往這樣的人屆滿離任之後,留下來的政策除了少數彙集所有人利益的大政方針外,基本都是人走茶涼,人亡政息的結局。

沒辦法,新來的領導到是想蕭規曹隨,問題是真要這麼幹了上頭會覺得你沒能力,下頭也會認爲這個領導有點兒名不副實,所以爲了前途,爲了服衆,新領導也要搞一套自己的新政策,新思路。

可這樣的改來改去,卻讓企業不少本可以堅持的長遠規劃再頻繁的折騰下無疾而終。

所以,莊建業說他們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確很有道理,因爲在當下國內航空、航天領域,中國騰飛的模式的確無法複製,不說別的,莊建業擔任中國騰飛一把手已經快20年了,如此超長的任職期限就不是其他廠商負責人能比得了。

再加上莊建業跟上層極強的人脈關係和大開大合的作風,可以讓中國騰飛可以在自己預定的道路上不斷的嘗試。

其他人即便有能力,敢想莊建業那樣不顧其他的說幹就幹嘛?

就比如黃峰,剛到東北航空工業集團時的確銳意進取,準備將中國騰飛那一套拿過來,將東北航空工業集團改造成第二個中國騰飛。

結果呢?

檢舉信和匿名舉報雪花片似的飛到當時的航空工業部,一些東北航空工業集團出身的老領導、老首長那段時間經常以回訪、調研的名義往東北航空工業集團跑,明裡暗裡的指手畫腳,硬是把黃峰搞得半點兒脾氣都沒有。

沒辦法,上面的婆婆太多,而且一個比一個不好惹。

反觀莊建業這邊,之前就一個永宏廠,還被莊建業給兼併了,然後對接航空工業部,結果又因爲成爲航空、航天綜合又體脫離了。

或許有人會嘲諷,中國騰飛這是姥爺不親,舅舅不愛,哭死了都沒老媽給奶水吃,國內航空工業界的棄兒,可憐的很,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此一來,中國騰飛也沒有其他航空製造廠那麼多的婆婆,那麼繁瑣的審批流程,更沒有那麼多的歷史包袱。

正因爲如此,莊建業纔可以在中國騰飛這塊大畫卷上肆意揮灑,從而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

與之相比,包括東北航空工業集團在內的其他航空製造廠真的是想比都比不了,就別說複製中國騰飛的革命性生產流程了。

於是包括那位老專家在內的一部分專家組專家,臉色都不太好看,很顯然他們這些人還沒適應自己背後的航空製造商被中國騰飛遠遠甩在身後的事實。

可另一部分人卻從中國騰飛這套革命性的生產流程中看到卻是機遇,就比如來自海軍某部的一位領導,參觀到現在幾乎沒有說過一句話,就是聽完介紹也是沉吟良久這才試探的問道:“莊總,你們這套技術架構能不能應用到造船行業?”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海軍的萬丈雄心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能不能也來個進口替代第六百一十八章 配套十號工程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騷操作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紅遍全世界第一百八十九章 飛控軟件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NB—6857六軸複合加工中心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這羣大佬願不願意買單?第一千三十一章 DSI進氣道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A—135空天反導系統第四百二十四章 多尼爾—228運輸機第一百八十七章 跑了第一千一十三章 WHNB系列陶瓷刀具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航天技術第三百一十四章 最後一次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起航,瓦良格第四百五十章 好運的雨第四百九十八章 情況很嚴重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崛起的號角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大棋局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T&A聯合航空生產聯合體第九百七十九章 面齒輪同軸分扭技術第四百七十七章 全覆蓋巡航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後顧之憂的最優解第一百七十一章 無人機的DIY第三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運5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航空發動機高空試驗檯第兩百零六章 無懼風雨第一百零三章 商量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微妙的三大巨頭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貴,也就8億美元第八百零八章 籌建新廠第八百六十四章 咱們的專機到了第九百三十八章 一體化燃油噴嘴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鹹魚往事第八百章:劃時代的航天技術第六十章 金屬氈第七百一十三章 屎盆子一個接一個第三百六十章 新車間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待外賓第一百零五章 戰機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真龍Ⅴ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球柔性槳轂第兩百八十四章 技術共享第八百六十五章 縮小的波音737第五百七十一章 青睞第八十二章 臭名聲第四百二十七章 然並卵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波音低頭第四十九章 你就是莊建業?第六百一十二章 首長們來了第六百三十九章 都是自己生產的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全聽老總師的第三百五十二章 拭目以待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新型戰略運輸機(二)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體系纔是關鍵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信莊建業者得長生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中國騰飛的老毛病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WZ—12NB武裝直升機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三天總裝一架飛機第兩百零六章 無懼風雨第五百三十四章 旱地拔蔥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最最隱秘的老底子第九百五十四章 體系第五百二十五章 高原鷹Pro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巨頭的尷尬第七百九十六章 攤牌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FCBN—220-300高級政務機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有什麼資格兼併你們?第八百七十五章 工業3.0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不可思議!第九十四章 準備好了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燃氣渦輪泵第兩百一十九章 離不開,就擁抱第四百二十三章 中國軍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真·把巡航導彈當香腸生產第兩百二十九章 是餓狼還是瘋狗?第八百二十四章 886萬人民幣,一架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西氣東輸第六百一十二章 首長們來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改裝運5第一千一十四章 QXS彈道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最大的美粉第兩百零八章 TY—2……普拉斯?第四百零九章 兩種脈動生產線第六百二十一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五百八十三章 部隊調用第兩百八十二章 像導彈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中國騰飛體系化的碾壓優勢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面子往哪兒擱第七百七十七章 內幕第四百四十九章 八級風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運—18“大海豚”第一千七十章 微精密第六百二十六章 鬧起來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投入第五百五十六章 怎麼做到的?第九百二十章 新一代渦扇發動機風扇葉片第七十八章 方案第一百三十四章 倒爺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海軍的萬丈雄心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能不能也來個進口替代第六百一十八章 配套十號工程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騷操作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紅遍全世界第一百八十九章 飛控軟件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NB—6857六軸複合加工中心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這羣大佬願不願意買單?第一千三十一章 DSI進氣道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A—135空天反導系統第四百二十四章 多尼爾—228運輸機第一百八十七章 跑了第一千一十三章 WHNB系列陶瓷刀具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航天技術第三百一十四章 最後一次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起航,瓦良格第四百五十章 好運的雨第四百九十八章 情況很嚴重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崛起的號角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大棋局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T&A聯合航空生產聯合體第九百七十九章 面齒輪同軸分扭技術第四百七十七章 全覆蓋巡航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後顧之憂的最優解第一百七十一章 無人機的DIY第三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運5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航空發動機高空試驗檯第兩百零六章 無懼風雨第一百零三章 商量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微妙的三大巨頭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貴,也就8億美元第八百零八章 籌建新廠第八百六十四章 咱們的專機到了第九百三十八章 一體化燃油噴嘴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鹹魚往事第八百章:劃時代的航天技術第六十章 金屬氈第七百一十三章 屎盆子一個接一個第三百六十章 新車間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待外賓第一百零五章 戰機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真龍Ⅴ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球柔性槳轂第兩百八十四章 技術共享第八百六十五章 縮小的波音737第五百七十一章 青睞第八十二章 臭名聲第四百二十七章 然並卵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波音低頭第四十九章 你就是莊建業?第六百一十二章 首長們來了第六百三十九章 都是自己生產的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全聽老總師的第三百五十二章 拭目以待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新型戰略運輸機(二)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體系纔是關鍵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信莊建業者得長生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中國騰飛的老毛病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WZ—12NB武裝直升機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三天總裝一架飛機第兩百零六章 無懼風雨第五百三十四章 旱地拔蔥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最最隱秘的老底子第九百五十四章 體系第五百二十五章 高原鷹Pro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巨頭的尷尬第七百九十六章 攤牌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FCBN—220-300高級政務機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有什麼資格兼併你們?第八百七十五章 工業3.0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不可思議!第九十四章 準備好了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燃氣渦輪泵第兩百一十九章 離不開,就擁抱第四百二十三章 中國軍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真·把巡航導彈當香腸生產第兩百二十九章 是餓狼還是瘋狗?第八百二十四章 886萬人民幣,一架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西氣東輸第六百一十二章 首長們來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改裝運5第一千一十四章 QXS彈道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最大的美粉第兩百零八章 TY—2……普拉斯?第四百零九章 兩種脈動生產線第六百二十一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五百八十三章 部隊調用第兩百八十二章 像導彈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中國騰飛體系化的碾壓優勢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面子往哪兒擱第七百七十七章 內幕第四百四十九章 八級風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運—18“大海豚”第一千七十章 微精密第六百二十六章 鬧起來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投入第五百五十六章 怎麼做到的?第九百二十章 新一代渦扇發動機風扇葉片第七十八章 方案第一百三十四章 倒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