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阿婆)

一輪紅日照在東都之上,光芒萬丈。太皇太后儀仗迴轉太初宮,盛大非常。先帝神宗皇帝大行未久,太皇太后在東都報恩寺中爲亡子祈福,聽聞了外孫女阿顧找回的消息,急忙宣佈回宮。

太皇太后馮豔豔歷經六朝,乃大周朝的傳奇女性,她生平坎坷,從安王府中的一個小小滕妾登上皇后寶座,母儀天下,後又匡扶親生子姬琮登上皇位,輔佐姬琮處理朝政。神宗皇帝在位十六年,去年故去,皇太子姬澤登基爲帝,馮太后也就因此升了一級,成爲太皇太后,地位尊重無雙,威重天下。

鳳駕剛剛入太初宮門,太皇太后身邊的內侍賀恆便到了丹陽大長公主的和光殿,請丹陽公主前去太皇太后寢宮仙居殿。

這位賀恆乃馮太皇太后的殿前副監,居內官秩從四品,掌着太皇太后仙居殿奉宣中命、關通內外的大部分事宜,內外命婦到仙居殿向太皇太后請安,都要在這位賀阿監面前低下素性高貴的頭顱,任賀恆抖威風。此時此刻,這位賀阿監卻在丹陽公主面前謙卑的彎下腰,柔聲稟道,“……太皇太后聽聞顧娘子尋了回來,十分高興,還沒有進宮門,便一疊聲的讓奴婢來請大長公主帶着顧娘子過去。”

丹陽公主雖是太皇太后愛女,卻素性柔和,從不會刻意苛刻下人,溫聲答道,“如此。賀阿監回去和母后說一聲,我這就帶留兒過去。”

賀恆目中閃過歡喜之色,應道,“奴婢遵命。”低頭退了出去,迴轉仙居殿向太皇太后覆命。

公主轉過頭來,彎下腰笑眯眯的望着阿顧,柔聲道,“留兒,我們去見你阿婆吧!”

阿顧擡起頭來,一雙荔枝眸黑白分明,“阿婆?”

“是啊,”公主低下頭,親了親阿顧的額頭,親暱道“你阿婆,就是阿孃的阿孃啊!阿婆也很疼愛咱們留兒的,留兒這麼乖巧,她待會兒見了你,一定會喜歡的!”

阿顧一顆心在陽光下被攤的十分柔軟,笑吟吟道,“好啊,咱們一塊去看阿婆。”

燦爛的陽光照在東都城池之上,一片明亮。太初宮位於東都西北部,是歷代大周皇室臨幸東都時常居住的宮殿,佔地極廣,宮殿按前朝後寢佈局,天子居前朝,於乾元正殿統攝羣臣,於弘陽殿寢息起居。位於後宮西北部的仙居殿秀麗宏偉,大周朝地位最高的女子,太皇太后馮氏便居於此!如果說,雄壯威嚴的太初宮猶如一曲弘揚的樂章,那麼前朝當是恢弘端莊的《黃帝雲門》大麴,當太陽升到中天,乾元殿的朔望朝參結束,天子從乾元殿退入弘陽殿稍做休整,曲調從激昂的樂音轉入一個間章,而《關雎》曲章的舒緩玲瓏樂調也於此同時高揚起來。

宏偉壯觀的仙居殿高大寬闊,共有九間,白綾衫紅羅裙的小宮人守在殿門外,垂目低斂,向着走過來的丹陽公主屈膝拜道,“公主萬福。”

公主點了點頭,跨進殿中。阿顧被朱姑姑抱在懷中跟着進殿,甫一進了大殿,便見了一座巨大的黑色填漆嵌雲母琉璃麻姑獻壽屏風,做工精緻,莊嚴古樸,略一打眼,只覺其上人物風景栩栩如生,風儀萬千。她還來不及細看,已經是被朱姑姑抱着繞過屏風,穿過中堂,進了太皇太后日常起居的西次間,便覺得眼前一洗,外間莊嚴古樸的氣息褪去,佈置華麗舒適起來:

猩紅色團窠地衣鋪展在殿中,層層金絲鐵紅色湖紗用金掛鉤懸着,從殿中樑柱之上垂下;上座兩旁的青銅饕餮香爐吞吐着沖淡的香氣,十六座宮燈打造成仿長信宮燈的形狀,捧燈的宮人雕塑風姿綽約,行止優雅,閃耀着圓爍的金光。上首松鶴延年背屏前紅錦袱楠木榻上坐着一個六七十歲的老婦人,富貴雍容,雖頭髮花白,面上已經生了不少皺紋,但眉目間可見昔年秀美,氣度高華可親。望向公主懷中的阿顧,目光中閃過一絲溫柔。

公主恭敬福了福身,“女兒見過母后,母后萬福。”

“好孩子,快起來吧!”太皇太后忙應道,起身握着公主,目光灼灼望向身後朱姑姑懷中的阿顧,“這就是我那可憐的外孫女兒了?”

“是呢。”公主應道,又動了情緒,垂淚道,“可不就是我可憐的留兒!”

阿顧倚在朱姑姑懷中,擡起頭來,好奇的看着面前的老婦人。

公主低下頭,將阿顧從朱姑姑懷中接過來,哄着阿顧道,“留兒,你還不叫人麼?”

阿顧清聲開口喚道,“阿婆。”

“哎,”太皇太后歡聲應道。這些年來,爲了這個走失的女兒,公主暗地裡垂了多少的淚,傷了多少的心,作爲公主的親生母親,太皇太后又豈會是不心疼的?如今,阿顧終於平安的找了回來,她亦是鬆了一口氣,聽見面前女孩兒脆生生的聲音,心中一軟,忙將阿顧抱在懷中,喟嘆道,“阿婆的小留兒喲。”

阿顧挨在太皇太后身邊,只覺得一股屬於太皇太后的溫暖氣息撲面而來。知道太皇太后的高貴身份的時候,她的心中也曾生過一似膽怯,可是此時此刻,看見了太皇太后,那份曾經畏懼之情卻自然而然的消失,也許真是因爲身體裡相同因素的血緣作祟,一見面,就覺得和太皇太后十分親近。

太皇太后望着面前的小女孩,只覺得少女的一雙眼睛非常的大,瞳仁清亮,目光清澈如水,目中閃過憐惜之色,柔聲問道,“留兒今年幾歲了?”

阿顧仰頭答道,“九歲。”

太皇太后憐惜不已。都已經九歲了,身子還這麼小,像一根羽毛似的,瘦的可以摸到骨頭。

“你怎麼知道我是你阿婆呀?”

“這怎麼就不知道呀?”阿顧道,“您是我阿孃的阿孃,可不就是我阿婆了!”

“哈哈哈哈!”太皇太后被逗的笑了起來。“咱們留兒可真聰明。留兒,你從前可曾讀書習字?”

阿顧目光一黯,低下頭來,“我去年出事之前,也曾跟着堂姐妹認過一些字,後來……就沒有繼續學了。”

太皇太后瞧着阿顧,見她雖眉目妍麗,但身子卻纖秀瘦弱,面色泛着淡淡蒼白,髮絲黯淡毛糙,髮尾枯黃,指甲也染着點點青白……心中微微一疼:阿顧本也是大周皇室千金玉貴的小貴女,卻因着那些不知名的事情流落民間,吃了這麼多的苦。嘆道,“卻是可惜了些!好在到底年紀還小,過些日子延請名師教導,日後定能教養出個知書達理的小名媛來!”

“留兒,”她和聲細氣的問道,“你想不想吃糕點呀?”

阿顧點了點頭,“想。”

“金鶯,”太皇太后轉身吩咐道,“將小娘子帶到暖閣那邊去。上些糕點上來。”

一個十七八歲的鵝蛋臉宮人出來,屈膝應道,“是。”轉身向着阿顧再次施禮道,“小娘子,奴婢伺候你到暖閣那邊去。”

阿顧點了點頭,將雙手張開伸向金鶯。

金鶯伺候着阿顧,在暖閣中的紫檀小炕上坐下,仙居殿的小宮人端着盤子像流水一樣的上來,將花折鵝糕、玉尖面、九子糉、西施舌……一樣一樣琳琅滿目的糕點擺放在阿顧面前的紫檀雕花炕几上。精緻的糕點襯在透明的水晶攢盤中,美不勝收,阿顧讚歎的看着面前名目繁多叫不出來的糕點,見其中一味櫻桃縋泛着淺淺緋色,上面撒着淡淡清粉,形狀玲瓏可愛,伸手捻了一塊,遞到脣邊,只覺淡淡的櫻桃香味瀰漫在口中,香甜可人,脣邊漫起淺淺笑意。

太皇太后遠遠望着暖閣,見阿顧形態天真,面前泛起開懷笑意,神情都柔和起來。 “寧娘,留兒的腿……究竟怎麼樣?”

公主眼睛一黯,“讓尚藥局的樑昆看了,說是隻能溫養着。”

太皇太后的眉頭深深皺起,“樑昆在骨科之上造詣頗高,若他也沒有把握,這便麻煩了。不過……”頓了一頓,“民間總是有不世出的名醫的,日後咱們時時注意着,總要將留兒的腿治好就是了。”

公主對太皇太后十分信賴,聞言點了點頭,“我都聽母后的。”

太皇太后又瞧了阿顧一眼,會心笑道,“……如今留兒終究是回來了!寧娘,以後啊,你也可以心安過日子了!”

公主點了點頭,目光凝在阿顧身上,不肯偏離,道,“留兒如今回到我身邊。我守着她,這輩子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胡說,”太皇太后揚眉,神情凜冽,“你還年輕着呢!留兒是你的骨血,自是要好好疼愛養着,可你也總要顧着些你自己。”

公主低下頭,不肯說話。

太皇太后嘆了口氣,望着自己的長女,“寧娘……都這麼多年了,連阿顧都回到你身邊了,你還沒有放下麼?”

丹陽公主眼睛一酸,淚水大滴大滴的落在了母親的手背上。“母后,我放不下,我實在是放不下。我本來以爲若是留兒回到我身邊,從前的那些事情也就都可以算了。可是留兒的腿……,我一看見留兒的腿,我的心裡就恨。”她啜泣着,忽然眉目一揚,溫婉的目光中射出一道刺骨亮光,“都怪顧鳴那廝——”

太皇太后紋路丘壑密佈的手握住公主,手背上隱隱透出來的青筋昭示着這個歷經六朝地位尊貴的女子馮氏豔豔,內心堅毅手腕了得。“顧鳴自有他的報應——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情。”她撫慰着受盡苦難的愛女,目光充滿憐惜,“但是,寧娘呀,你也要學會放下。你還年輕,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阿顧既然已經找回來了,咱們就要好好待她,也算是補償這些年她吃的苦楚。”

丹陽心中一痛,忍不住瞧了暖閣中的阿顧一眼,低低應了!

太皇太后朝着阿顧的方向望了一眼,招手慈愛喚道,“留兒。”

阿顧停了手中的糕點,伸手讓金鶯抱起,挨在太皇太后身邊坐下,太皇太后攬着阿顧的肩,問道,“這些日子在宮中覺得好不好啊?”

“挺好的。”阿顧的聲音清清脆脆的,“留兒小時候一直盼着有一個阿孃。如今有阿孃陪在身邊,留兒就覺的在哪裡都好了。”

太皇太后呵呵而笑,颳了刮阿顧的鼻子,“這孩子喲!”

“留兒,”太皇太后想了想,“你已經九歲了,年紀可不算小了。既然已經回來了,便不能凡事依賴着你阿孃,要學着自己立起來。”轉頭喚道,“陶娘,”

一個綠袍女官從太后太后身後的殿柱旁走出來,大約四十餘歲年紀,面容沉靜,福身應道,“奴婢在。”

太皇太后看着面前的綠袍女官,“陶娘,我就這麼一個外孫女兒留兒,今兒我將你給了她,你日後便跟着她,仔細照顧好她,你可願意?”

陶姑姑頓了頓,福了福身子,沉聲道,“奴婢遵命。”

太皇太后滿意的點了點頭,又吩咐道,“將和光殿旁的鳴岐軒收拾出來,給顧娘子居住。”

她想了想,又轉身朝着身邊另一位絳袍女官道,“安娘,你去開了我的私庫,撿些顧娘子合用的東西送到鳴岐軒去。我記得庫裡有一張珊瑚關關雎鳩屏風,色澤鮮豔,倒正適合給她這個年紀的女孩子用,你也一併撿出來送過去。”

這位絳袍女官眼睛伶俐,脣角帶笑紋,收拾的十分精神,大周內官品服制度用色與外朝相同,只是外朝命官官袍之上有相應花紋,而內官用皆是素色袍子。大周制度,絳色比綠色爲高,顯見得這位安姑姑比之前的陶姑姑品級要高,此時屈膝應了,微笑的看向阿顧一眼,笑道,“奴婢還記得那張珊瑚屏風,當真是精緻的不得了,太皇太后可是誰也捨不得,如今記起來給顧娘子,可見得顧娘子得您疼呢!”

她在太皇太后跟前嬉笑謔言,態度略顯輕佻,太皇太后卻似乎很信重她,笑謔道,“油嘴滑舌,若不抓緊爲顧娘子做事,我可是要罰你呢!”

安姑姑嘻嘻笑道,“太皇太后既發了這話了,奴婢也只好用盡心力挑揀,定讓顧娘子滿意就是了!”領了兩個二等宮人金藤、銀果出去,提着鑰匙開啓庫房。

太皇太后又沉吟片刻,目光投到殿中幾個大宮女身上。

大宮女乃是仙居殿中宮女之首,並無內官品秩,但較一般普通宮女爲高。太初宮普通宮女都梳雙丫髻,穿白色綾衫,系紅色雙羅裙。大宮女則添一套深綠色半臂,下着同色暗紋雙羅裙。如今太皇太后身前的大宮女端紫、怡朱、齊緗、舒檀四個,俱都是十七八歲年紀,容貌秀美,獨當一面,非常能幹,此時面色微變,低下頭來,不動聲色。太皇太后心中嘆息一聲,轉開目光投到後頭二等宮人身上。

二等宮人較大宮女要差了一級,身上的半臂羅裙乃是天青色。金藤、銀果兩個隨着安姑姑前去庫房,又有兩個隨其他姑姑辦事去了,剩下在殿上的只有四個,在太皇太后如凝實質的目光下,幾個年輕的宮人似不堪重負,低下頭去,唯有之前在暖閣服侍阿顧嘗糕點的那位金鶯揚起一張鵝蛋臉,面目平和,目不斜視,彷彿並無所覺。

太皇太后淡淡一笑,“金鶯,你也跟着顧娘子去吧,好好替我照顧娘子。”

幾個宮人隨着太皇太后話落都輕輕的吁了口氣,金鶯從隊列中立出來,前行走出兩步,跪了下來,拜道,“奴婢謹遵命。”

第102章 十八:共歡弄春音第47章 八:嘆息不覺響(之趙王反)第119章197二七:窈窕瑤臺女(之盛事)第217章 三三:疊扇放牀上(之當年)第74章第179章 二四:非是我淹留(之坍塌)第137章 二一:朱夏花落去(之樑王)第155章 二二:浮瓜沉朱李(之宜春縣主)第178章 二四:非是我淹留(之蘆花雪)第168章 二三:路遙日月促(之沈王妃)第213章 三二:散思蓮子間(之妾意)第150章 二二:浮瓜沉朱李(之書肆初遇)第98章第171章 二四:非是我淹留(之女戶)第137章 二一:朱夏花落去(之樑王)第104章第138章 二一:朱夏花落去(之分離)第一章 :初花錦繡色(之決絕)第94章第85章第209章 三一:百慮相纏綿(之風疾)第69章第195章 二七:窈窕瑤臺女(之當戶桃花)第213章 三二:散思蓮子間(之妾意)第93章第68章 十三:翠衣發華洛第204章 二九:朝登涼臺上(之遠行)第六章 :照灼蘭光在(之內情)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問父)第151章 二二:浮瓜沉朱李(之結好)第一章 :初花錦繡色(之翻轉)第166章 二三:路遙日月促(之教訓)第46章 七:春風復多情(之荔枝)第四章 :光風流月初(之問心)第100章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兵事)第44章 七:春風復多情(之共進)第195章 二七:窈窕瑤臺女(之當戶桃花)第160章 二三:路遙日月促(之兒女)第111章第216章 三三:疊扇放牀上(之孫反)第五章 :朱光照綠苑(之大字)第四章 :光風流月初(之聖人)第214章 三二:散思蓮子間(之燒牀)第51章 九:丹椒重紫莖197二七:窈窕瑤臺女(之盛事)第106章第123章 二十:羅裳曳芳草(之花讖)第195章 二七:窈窕瑤臺女(之當戶桃花)199二八:誰復相尋覓(之宜春郡主)第136章 二一:朱夏花落去(之繼母女)第六章 :照灼蘭光在(之振名)第91章 十七:杜鵑竹裡鳴第193章 二七:窈窕瑤臺女(之曲宴)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十公主)第212章 三一:百慮相纏綿(之郎心)第194章 二七:窈窕瑤臺女(之夜奔)第183章 二五:高堂不作壁(之恩義)第86章 十六:調絃始終曲第109章第四章 :光風流月初(之姚良女)第52章第四章 :光風流月初(之姚良女)第五章 :朱光照綠苑(之盛寵)第45章 七:春風復多情(之驚鴻圖)第147章 二二:浮瓜沉朱李(之攤牌)第76章第五章 :朱光照綠苑(之心事)第158章 二三:路遙日月促(之進退)第84章第86章 十六:調絃始終曲第143章 二二:浮瓜沉朱李(之瑟瑟)第六章 :照灼蘭光在(之振名)第六章 :照灼蘭光在(之內情)第41章 六:照灼蘭光在(之交心)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碧桐)第229章 二三:持寄於行人(之佈局)第一章 :初花錦繡色(之翻轉)第一章 :初花錦繡色(之貴女)第八章 :嘆音不覺響(之求情)第六章 :照灼蘭光在(之內情)第183章 二五:高堂不作壁(之恩義)第150章 二二:浮瓜沉朱李(之書肆初遇)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兵事)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鳴岐軒)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十公主)第76章第224章 三五:當署理絺服(之盟約)第157章 二二:浮瓜沉朱李(之傷逝)第168章 二三:路遙日月促(之沈王妃)第40章 六:照灼蘭光在(之解仇)第89章第80章第六章 :照灼蘭光在(之遊園)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阿婆)第138章 二一:朱夏花落去(之分離)第168章 二三:路遙日月促(之沈王妃)第88章第一章 :初花錦繡色(之決絕)
第102章 十八:共歡弄春音第47章 八:嘆息不覺響(之趙王反)第119章197二七:窈窕瑤臺女(之盛事)第217章 三三:疊扇放牀上(之當年)第74章第179章 二四:非是我淹留(之坍塌)第137章 二一:朱夏花落去(之樑王)第155章 二二:浮瓜沉朱李(之宜春縣主)第178章 二四:非是我淹留(之蘆花雪)第168章 二三:路遙日月促(之沈王妃)第213章 三二:散思蓮子間(之妾意)第150章 二二:浮瓜沉朱李(之書肆初遇)第98章第171章 二四:非是我淹留(之女戶)第137章 二一:朱夏花落去(之樑王)第104章第138章 二一:朱夏花落去(之分離)第一章 :初花錦繡色(之決絕)第94章第85章第209章 三一:百慮相纏綿(之風疾)第69章第195章 二七:窈窕瑤臺女(之當戶桃花)第213章 三二:散思蓮子間(之妾意)第93章第68章 十三:翠衣發華洛第204章 二九:朝登涼臺上(之遠行)第六章 :照灼蘭光在(之內情)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問父)第151章 二二:浮瓜沉朱李(之結好)第一章 :初花錦繡色(之翻轉)第166章 二三:路遙日月促(之教訓)第46章 七:春風復多情(之荔枝)第四章 :光風流月初(之問心)第100章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兵事)第44章 七:春風復多情(之共進)第195章 二七:窈窕瑤臺女(之當戶桃花)第160章 二三:路遙日月促(之兒女)第111章第216章 三三:疊扇放牀上(之孫反)第五章 :朱光照綠苑(之大字)第四章 :光風流月初(之聖人)第214章 三二:散思蓮子間(之燒牀)第51章 九:丹椒重紫莖197二七:窈窕瑤臺女(之盛事)第106章第123章 二十:羅裳曳芳草(之花讖)第195章 二七:窈窕瑤臺女(之當戶桃花)199二八:誰復相尋覓(之宜春郡主)第136章 二一:朱夏花落去(之繼母女)第六章 :照灼蘭光在(之振名)第91章 十七:杜鵑竹裡鳴第193章 二七:窈窕瑤臺女(之曲宴)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十公主)第212章 三一:百慮相纏綿(之郎心)第194章 二七:窈窕瑤臺女(之夜奔)第183章 二五:高堂不作壁(之恩義)第86章 十六:調絃始終曲第109章第四章 :光風流月初(之姚良女)第52章第四章 :光風流月初(之姚良女)第五章 :朱光照綠苑(之盛寵)第45章 七:春風復多情(之驚鴻圖)第147章 二二:浮瓜沉朱李(之攤牌)第76章第五章 :朱光照綠苑(之心事)第158章 二三:路遙日月促(之進退)第84章第86章 十六:調絃始終曲第143章 二二:浮瓜沉朱李(之瑟瑟)第六章 :照灼蘭光在(之振名)第六章 :照灼蘭光在(之內情)第41章 六:照灼蘭光在(之交心)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碧桐)第229章 二三:持寄於行人(之佈局)第一章 :初花錦繡色(之翻轉)第一章 :初花錦繡色(之貴女)第八章 :嘆音不覺響(之求情)第六章 :照灼蘭光在(之內情)第183章 二五:高堂不作壁(之恩義)第150章 二二:浮瓜沉朱李(之書肆初遇)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兵事)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鳴岐軒)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十公主)第76章第224章 三五:當署理絺服(之盟約)第157章 二二:浮瓜沉朱李(之傷逝)第168章 二三:路遙日月促(之沈王妃)第40章 六:照灼蘭光在(之解仇)第89章第80章第六章 :照灼蘭光在(之遊園)第三章 :今還燕巢樑(之阿婆)第138章 二一:朱夏花落去(之分離)第168章 二三:路遙日月促(之沈王妃)第88章第一章 :初花錦繡色(之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