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

資本家和野心家的力量是強大的,尤其在歐洲這塊傳統君主權力並不強大的土地上,在這塊分離主義盛行的土地上,傳統君主的處境就更加尷尬。、

他們貌似對自己的君主和其他國家的君主非常不感冒。

於是資本家們和野心家們也通過自己的關係對西班牙政府施壓,威脅西班牙政府不得在中國人面前損害歐洲人的形象,不得對他們的利益造成損害,否則他們就徹底倒向英國和尼德蘭。

西班牙政府兩面受敵,再加上和英國還有尼德蘭之間的戰爭遲遲沒有結果,身陷戰爭泥潭無法自拔的西班牙政府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菲律賓徹底被中國人佔據,從而放棄了遠征的計劃。

就這樣看着一筆巨大的收益被中國人吞入肚裡,而自己無能爲力,又看着西班牙無論如何也無法徹底收拾英國和尼德蘭,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又急又氣。

他眼睜睜看着自己創下的輝煌局面一點一點的喪失,昔日的世界霸主居然淪落到了被人威脅的地步,這個七十歲的老人氣急攻心,一命嗚呼了。

之後,西班牙快速的衰落了,第一代世界霸主的地位搖搖欲墜,自顧不暇的他們再也無暇關注菲律賓,關注中國。

在歐洲發生的這一切,無論是蕭如薰還是袁黃都是後來才知道的。

他們後來才知道因爲當初的心血來潮而排出幾艘船前往歐洲,從而開闢了嶄新的局面,讓中國在歐洲有了那麼多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天然盟友,一波神操作幫着他們扼殺了西班牙人最後的瘋狂。

順便,這羣神隊友還給鎮南軍足夠的時間鞏固了在菲律賓的統治以及在南洋的新秩序的建立。

從此,以鎮南侯府爲核心的新的南洋秩序就順利確立鞏固了,西班牙人被全部驅逐,葡萄牙人則全部倒向了鎮南侯府,爲鎮南侯府工作,當僱傭兵或者是工匠,以此求取生存。

澳門的葡萄牙人也基本上意識到澳門和緬甸的差距,於是全部移居緬甸仰光城,試圖在這裡找到新的出路,在原先的時空中拖延幾百年的澳門問題就這樣不復存在了。

自此,南洋重新劃歸中國的勢力影響範圍,不復成爲歐洲人擄掠亞洲的落腳點。

這樣大的歷史變局,顯然不是當時的人們可以預料到的。

袁黃在忽悠了亞歷山大和利瑪竇之後,率領剩下的部隊跟上了先頭部隊的步伐,而他出發的時候,趙虎已經率軍和第二支孟族聯軍部隊交手了。

這一次交手的位置就已經進入了阿拉幹王朝的領地了,在這裡,趙虎遇上了一支孟族軍隊和一個孟族部落,軍隊人數不多,好像也是慌慌忙忙組織的,羅榮率領戰狼營一個衝鋒就把這支三四千人的小股部隊給滅掉了。

然後就是那個慌張的部落了。

這一回,趙虎沒有大開殺戒,也不需要大開殺戒,這場戰爭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剪除威脅和掠奪勞動力,剪除威脅就是滅掉他們的統治,掠奪勞動力就是要掠奪勞動人口。

蕭如薰深感建設緬甸需要大量人口,緬甸漢人不多,大部分都需要生產,難以開荒,就需要大量的俘虜前仆後繼的在緬甸中部和緬甸北部的原始森林區用自己的血肉開闢新天地。

不論男女老幼,只要投降就抓住,不允許濫殺,這些都是珍貴的開荒勞動力,還不用付工錢,若是不多多益善,以後還能去什麼地方得到那麼多的勞動力?

這是袁黃定下來的規矩。

趙虎用兵包圍了這個部落,派了一個孟族商人去讓他們投降。

這幾年到緬甸做生意的孟族商人也是有一些的,這些人當中有一些的想法不一樣,沒有興趣參與什麼奪回家鄉的情報蒐集工作,直截了當的就以蒐集情報的名義居住在了緬甸,然後直接告密。

蕭如薰對於這少數幾十個孟族商人非常重視,他們不僅是語言方面急缺的人才,也是自己的情報工作收集方面需要的人才,更是自己勸降和忽悠急缺的人才。

於是蕭如薰對他們加以籠絡,賜給緬甸居留證明,這一次出征,袁黃帶上了五個孟族投誠者,讓他們就習慣風俗和語言方面做出貢獻,比如,勸降。

趙虎派兵包圍了這個小部落,一個孟族投誠者去勸降,大概一刻鐘的事件,這個部落的領頭人就放下武器投降了。

實際上也不能不投降,這個小部落也就幾萬人口,能戰之兵不到趙虎手下明軍的一半,不投降幹嘛?

等着和之前那支孟族聯軍一樣死一地嗎?

明軍在孟族人心中留下的殘暴、強大的影響太過於深刻,稍微用點力,就能轉變爲恐懼。

這些孟族人恐懼明軍,不敢單獨和明軍對抗,於是乖乖的投降了。

趙虎遵守諾言,不殺人,允許他們帶上細軟和口糧,並且派人將他們往回去的路上押送,袁黃已經在平西城設下了辦事處,留下了幾十名文員和足夠的軍隊,安排這些投降的不用花錢的勞動力們開始工作。

一刻不停的開始工作,一直工作到死爲止,不會有人殺他們,但是他們依然會很快死掉。

用他們的命建設緬甸鎮和大明朝美好的未來。

殘酷而又美麗的世界啊!

袁黃不會憐憫他們,他不是傳統文人,他從小就在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的思想完全不同,家鄉父老深受倭寇迫害的他,讀書入仕是爲了報仇,硬要說的話,年輕時的袁黃像個嫉惡如仇的俠客。

入仕之後他也不改自己的初衷,剛入仕就和一般文官不同,專門和地主豪強惡紳作對,爲治下百姓做實事,不慕虛名,雖然屢屢失敗,但是屢敗屢戰。

這使得袁黃的行爲舉止和一般的清流文官完全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也和一般文官不同,這也是蕭如薰能和袁黃在戰火之中結下深厚情誼的很大原因,也是袁黃根本無法在京城官場混下去的原因。

袁黃率軍由南而北步步推進,一步步的壓縮孟族的生存空間,軍事手段犀利,政治手段也沒落下,袁了凡到底還是個文官。

他派人去聯絡阿拉乾的王明耶娑基去了。

一百六十二 鬱悶的陳璘四百六十三 向馬尼拉進軍一千一百八十二 來真的?四十八 初聞朝鮮亂一千零八十一 戰爭結束了(上)五十六 蕭如薰縱論朝戰(上)一千三百一十四 你還是乖乖蹲着吧!六百七十五 袁黃閱兵九百五十一 袁黃不是聖人三百八十三 歸來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一百八十七 豐臣秀吉的疑心二百六十一 十萬兩白銀六百五十三 看走眼了一千二百六十三 那你爲什麼要流淚?一千三百四十三 中國式的生活六百四十六 做戲就要做全套六百七十四 討伐洞武遺民(下)二百三十 大明戰士何懼背水一戰?二百七十四 決然的母子(下)一千一百七十一 德川家康善於隱忍四百三十五 天誅(上)六十四 戰與和(上)一千零一十八 軍事大比拼一百一十六 強襲開城(上)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六百六十四 戰前日常(下)九百六十一 一堆爛泥一千一百五十 強弩之末(下)一千零八十八 黑閻王與黑無常四百七十一 猜忌(上)八百零九 拖出去,斬了一千三百四十五 每天數錢數到手抽筋六十四 戰與和(上)一千零八 強化中央集權一千三百五十五 萬事俱備七十四 大明劫一千二百七十二 去把袁儼殺了一千二百七十二 去把袁儼殺了一千零二十二 棋子的妙用一百四十六 各人的心思不盡相同八百零七 目標,會師南京!五百七十七 那閣老你會怎麼回答呢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六百六十 威信與信任六百零五 不怕死的扯力克(上)一千零七十 朝鮮又要做一次豬隊友了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八百七十八 先兵後禮?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下)一百八十五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六十二 哪見先生點筆時九十九 平壤終焉一百四十六 各人的心思不盡相同一千一百零四 孫時泰的覺悟(下)二百零三 德川家康的幕府將軍之路六百八十 聯合阿拉幹一千一百七十三 前田利家覺得頭疼不已三百二十六 利瑪竇的見面禮二百三十一 明軍血戰德川軍(上)一百一十九 李如鬆血戰開城(下)一千一百六十一 猜忌一百七十一 熱鬧的釜山與風平浪靜的對馬一千二百五十二 蕭如薰的生日二百五十五 皇帝要重整朝綱?四百六十七 陳龍正的憂慮五十四 相互之間的猜忌一千二百四十五 老奴不做男人好多年了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一百九十九 據理力爭一千二百五十 最後的港灣三百三十五 戰象一千三百零二 皇帝即國家七百八十四 我可憐的孫孫喲三百二十一 莽應裡的對策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二百五十三 朱翊鈞終於暢快的大笑起來六百零六 不怕死的扯力克(下)三百零六 暹羅(下)一千零八十八 黑閻王與黑無常九百二十四 你們是要造反嗎?!五百二十六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與遺臭萬年三百一十九 挖角計劃一百五十七 落後的水戰戰術(三更)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千零八十五 遍讀史書的太上皇一千一百七十八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七十三 歷史發生了劇變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六百九十六 耳目一千三百五十四 羊毛紡織機七百一十七 小心與囂張一千零八十八 黑閻王與黑無常五百七十 向死而生(下)一千零七十八 楊應龍的挑釁一千三百五十 北伐的準備(下)八十六 騙子的奇效四百七十五 阿挪的努力
一百六十二 鬱悶的陳璘四百六十三 向馬尼拉進軍一千一百八十二 來真的?四十八 初聞朝鮮亂一千零八十一 戰爭結束了(上)五十六 蕭如薰縱論朝戰(上)一千三百一十四 你還是乖乖蹲着吧!六百七十五 袁黃閱兵九百五十一 袁黃不是聖人三百八十三 歸來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一百八十七 豐臣秀吉的疑心二百六十一 十萬兩白銀六百五十三 看走眼了一千二百六十三 那你爲什麼要流淚?一千三百四十三 中國式的生活六百四十六 做戲就要做全套六百七十四 討伐洞武遺民(下)二百三十 大明戰士何懼背水一戰?二百七十四 決然的母子(下)一千一百七十一 德川家康善於隱忍四百三十五 天誅(上)六十四 戰與和(上)一千零一十八 軍事大比拼一百一十六 強襲開城(上)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六百六十四 戰前日常(下)九百六十一 一堆爛泥一千一百五十 強弩之末(下)一千零八十八 黑閻王與黑無常四百七十一 猜忌(上)八百零九 拖出去,斬了一千三百四十五 每天數錢數到手抽筋六十四 戰與和(上)一千零八 強化中央集權一千三百五十五 萬事俱備七十四 大明劫一千二百七十二 去把袁儼殺了一千二百七十二 去把袁儼殺了一千零二十二 棋子的妙用一百四十六 各人的心思不盡相同八百零七 目標,會師南京!五百七十七 那閣老你會怎麼回答呢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六百六十 威信與信任六百零五 不怕死的扯力克(上)一千零七十 朝鮮又要做一次豬隊友了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八百七十八 先兵後禮?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下)一百八十五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六十二 哪見先生點筆時九十九 平壤終焉一百四十六 各人的心思不盡相同一千一百零四 孫時泰的覺悟(下)二百零三 德川家康的幕府將軍之路六百八十 聯合阿拉幹一千一百七十三 前田利家覺得頭疼不已三百二十六 利瑪竇的見面禮二百三十一 明軍血戰德川軍(上)一百一十九 李如鬆血戰開城(下)一千一百六十一 猜忌一百七十一 熱鬧的釜山與風平浪靜的對馬一千二百五十二 蕭如薰的生日二百五十五 皇帝要重整朝綱?四百六十七 陳龍正的憂慮五十四 相互之間的猜忌一千二百四十五 老奴不做男人好多年了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一百九十九 據理力爭一千二百五十 最後的港灣三百三十五 戰象一千三百零二 皇帝即國家七百八十四 我可憐的孫孫喲三百二十一 莽應裡的對策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二百五十三 朱翊鈞終於暢快的大笑起來六百零六 不怕死的扯力克(下)三百零六 暹羅(下)一千零八十八 黑閻王與黑無常九百二十四 你們是要造反嗎?!五百二十六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與遺臭萬年三百一十九 挖角計劃一百五十七 落後的水戰戰術(三更)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千零八十五 遍讀史書的太上皇一千一百七十八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七十三 歷史發生了劇變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六百九十六 耳目一千三百五十四 羊毛紡織機七百一十七 小心與囂張一千零八十八 黑閻王與黑無常五百七十 向死而生(下)一千零七十八 楊應龍的挑釁一千三百五十 北伐的準備(下)八十六 騙子的奇效四百七十五 阿挪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