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
是一種感覺,一種全身上下都‘無’的感覺,李軒一開始也覺得,當自己對‘死亡’的演技感覺已經夠深入的時候,這一次的才重新刷新自己的感覺。
當自己真正的進入到南京大屠殺的時代裡時,才能切身實地的體會到那種折磨和痛苦.
那是照片完全沒辦法體會和傳遞的東西
照片只能體會到殘暴,殘忍,這些目之可視的東西,對於被傷害殺害的人來說,是痛苦的死亡。
對於生存下來的人來說,那就是痛苦的倖存。
‘求生’是本能的慾望,在這一場南京大屠殺裡,作爲郵差的‘我’千方百計的想要活下來,爲此,我甚至願意和這個讓我產生生理性不適的人成爲‘朋友’。
甚至幫他沖洗照片。
明明這些事情,我的心裡也很難接受,但也只能用一種意識強迫自己。
也許真的會有“好的日本人”。
而推動這種意識的就是苟且偷生的想法。
但當這些照片被送過來的時候,當沖洗照片出來之後,已經沒有辦法騙自己了。
他們就是一羣畜生。
我只是一個郵差。
我其實不懂什麼叫做家國大義,更不懂什麼叫革命精神,我只是一個小人物,一個卑微的人,我只知道從日本人進城開始,我們的生活就被毀滅了。
不是生命,而是生活。
愛的恨的,喜歡的,討厭的。
一切的東西。
都在這一刻毀滅,笑的哭的,孩子,女人,男人他們都變成一具具腐爛的東西。
空氣中瀰漫的桂花香也變成了腐爛的味道。
而他們卻要將這份場景保留,將這地獄記錄下來,用作回國內邀功的功績。
爲什麼一個小人物要拼死的保護這些底片呢?
明明在生命有機會存續的情況下。
因爲除了生命,我已經一無所有了
既然一無所有,有什麼好怕的呢。
作爲一個‘人’。
爲了我那被毀滅的生活。
保護那些底片
一無所有的我,用生命,也要保護的底片。
“他沒有整我,而是將【重任】負擔給了我。”
此時,
在拍攝之中,黃小明也發現了,自己扮演的可惡東西,
雖然可惡到了極點,但實際上.他就明白一個道理,自己就貌似負擔着《南京照相館》的靈魂。
“將這樣的重擔給了我,這個角色,確實這麼着我。”
就是單純的讓他演一個鬼子軍官,他也不會有太多特別的感覺,一口塑料的日語,加上一點點的‘惡毒’就能演的很好。
而這一次的日本人伊藤秀夫,本能就讓他不加入任何惡毒的感覺。
去加入日本人認爲的‘仁義禮智信’。
一個‘貴公子’一個‘懦弱’的人,一個身上擁有着不少正面感覺的人哦,還是個愛狗人士。
在人類殘破的屍體旁邊餵養可憐的狗狗。
他好‘善良’。
而正是擁有如此多正面特點的人,但黃小明,內心就更深刻的覺得,他就是一個無比可惡可恨的東西
反而比正統的‘惡’更令人厭惡。
李軒的人物塑造,真的就強的可怕.
真的很可怕.
在這裡的時候,黃小明就完全沒辦法將李軒當成同輩了。
對他來說,李軒的存在,就不亞於是業內的名宿前輩.
就算那種感情想要被壓制。
他也很難壓制住了。
已經很難壓制,那種對李軒產生的,發自內心的崇拜感覺。
可惡。
沒有什麼‘死念故鄉,良心發現’。
也沒有‘和華夏人共情,放走平民’。
也沒有基層士兵‘身不由己’的內心譴責。
要拍攝‘中日友好’,需要讓蘇柳卿和林毓秀來扮演夫妻,抱着嬰兒,‘幸福’的拍攝好的照片
至於用來拍攝友好照片的嬰兒吵鬧怎麼辦——一刀刺死,他就不會吵鬧了,就能配合拍攝‘友好’照片。
“收留他們是仁!”
“給他們食物是義!”
“答應給他們通行證是信!”
“借刀殺人是智!”
“我那麼信任你,我把你當朋友!”
伊藤憤怒的向蘇柳卿這個叛徒控訴——我一個仁義禮智信的貴族,明明那麼對你卑躬屈膝了.
直到拍攝到殺青的時候.所有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命運裡,不知不覺之間,所有人都沉浸到了那個時代裡了。
那個地獄時代
並非所有人都懂得國家大義之類的東西的,這些‘太高大上’的東西湯維就是這樣的,時代距離太遠,就算有‘共情’,但實際上,也距離自己的生命太遠了。
而李軒導演的,就將痛苦傳遞來了.她能共情的到這種痛苦了。
除了生命以外的東西,全被毀滅,生存的意義,道理,就連生命這最後的東西,也只不過是那些鬼子能隨意玩弄的東西而已。
那是一種折磨痛苦的代入感。
也讓自己的演技能去到更完滿的地步時候。
但現在。
更痛苦的。
就應該是李軒吧。
兩個月的時間,就殺青了《南京照相館》一個以照相館爲視角的.微觀的故事。
當拍攝殺青之後,所有人都陷入到一種沉默寡言的情緒裡來.
那就是入戲太深。
“我們劇組也不用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殺青了吃頓飯,等上映,我想現在大家也沒什麼想閒聊的吧”
李軒的眼神就十分的平靜,作爲自編自導自演,帶領大家回到過去時代的'廢墟’裡,在這樣的一片地獄裡苟且偷生。
似乎看起來,就只有李軒是‘齣戲’了的,其他人都還在這思想的廢墟里。
黃小明就乾脆了當的請假了,這位整個電影最可惡的人,他就沒來.
李軒就一個人待在這片場的廢墟里。
只有一片的殘破,這裡在離開了片場的濾鏡之後,也只不過是一片被佈置的片場而已。
“抽菸嗎?”
“不抽。”
“煙這種東西很壞,但在你感到鬱悶的時候,他也是一個好東西,一種能讓你的內心麻醉,在你痛苦的時候,能給予你一點安慰。”
此時的湯維就叼着女士煙出現。
一種讓李軒有些意外的出現。
以爲她有什麼事情,結果她單純的就是在說。
當我們這些人也感受到痛苦的時候,你這個總導演所承受的痛,就只會更加加倍的出現。
當你能帶領我們趨之廢墟的時候。
你自己就已經是廢墟本身。
李軒就看出來了。
“謝謝,確實,你的感覺很對,我正在承擔着痛苦,當我站在這片廢墟的時候,那些死難者的哀嚎,就在我的耳邊出現。”
“那位伊藤先生,現在都還在我的耳邊,重複着他那所謂的仁義禮智信,跟我說是我背叛了他。”
“還有那兩個進行千人斬比賽的畜生,就用着很純真的笑容在向我訴說着,在進行千人斬比賽時的快樂。”
李軒就用很冷靜的思緒。
在傾訴着湯維想象的不該想象的事情。
太糟糕了。換位思考,如果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話,自己恐怕不會那麼冷靜的。
“你要不還是抽一根吧。”
“不”
此時李軒看着香菸,然後說道:“痛苦,他就不應該被麻痹,銘記是什麼東西給予自己的痛苦,深深的銘記,不能忘記.纔是道理所在。”
如果你真的“痛苦”的麻痹自己。
纔是敵人所希望的。
承擔痛苦,銘記痛苦.
此時,李軒的眼神裡,就有一種.讓湯維心顫的味道。
他遇到的男人裡。
也許是爲了扮憂鬱,也許是因爲其他的,總是香菸不離口,她也學會了用香菸來麻痹痛苦。
一個感情細膩的人,才能成爲一個好演員。
這份敏感的共情能力,也可能給人帶來困擾和病痛。
很多演員都會有類似的病。
但明明承受更多痛苦的李軒
他在面對痛苦的時候,用來回饋痛苦的不是尼古丁和酒精,而是用眼神去直視回去。
銳利的眼神,透着湯維的身體,盯着自己身後的‘鬼子’。
你想讓我痛苦,打垮我的精神,我偏不。
我只會做一件事,那就是銘記住此時此刻的‘痛’。
他真的很‘強’。
不管他未來的成就,能去到的咖位是怎麼樣的,但他就是湯維見過的,心智最堅定的男人。
一個真正的男人。
湯維還沒有走,黃小明也來了。
“我就知道你在這裡,但沒想到你也在啊”
“行了,你不要討厭我了,我是黃小明,不是伊藤秀夫!”
此時的黃小明就感覺的到,來自湯維的厭惡眼神,他就覺得自己很無辜可憐啊!
我是演員!
我也很痛苦的好吧!
“嗯,我知道。”湯維就淡淡的說道:“我先走了,你們聊。”
此時,黃小明就來到李軒的旁邊坐下,嘖嘖。
“嘿,來安慰你的痛苦,明明我也很痛苦,怎麼就不來安慰一下我呢。”
大家都是成年人,有時候舉手投足之間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們不一樣啊”
李軒微微笑。
“嗯哼,學長有事情找我?”
能開玩笑,說明他的‘恢復’情況應該還是可以的。
“沒什麼事情,就想跟你聊聊。”黃小明就看着李軒說道:“我承認,我不如你.不管演技和才能,光是這份承受壓力的能力,就不是我能比的。”
戲裡承擔着‘南京大屠殺’的沉浸和壓力。
戲外,《南京照相館》作爲一部‘倉促’拍攝,要和《南京!南京》鬥蛐蛐的作品.
不管是否是主觀的。
李軒都將被視爲第七代導演魁首的挑戰者。
無論是電視劇和電影,李軒都拿出了足夠的基礎成績來。
而大多數人也會選擇打實基礎。
李軒就完全不一樣。
在各種方面,都做足了挑戰者的姿態。
這一點同樣曾經作爲“挑戰者”的自己,都覺得他太激進。
但也佩服。
他的才華就撐得起這種激進。
特別是《新三國》要接近播出的時候.就是在電視劇領域,能夠坐實他才華的時候。
不管別人怎麼覺得。
至少黃小明是這麼覺得。
李軒作爲挑戰者,就真的能夠去角逐高峰的位置。
他有這個資格。
“你來就是跟我說這些的?”此時李軒就笑了笑。
“你一定要聽我說,我是來跟你道歉的嗎?好吧,我確實懷疑你這一次在整我,把我當日本人搞,但我拍完之後才發現我錯了,如果我真的是被‘整”的結果,那就只會是因爲我技不如人。”
此時的李軒也說。
“我也看出來了,作爲一個華夏人,演這個角色就不好受。”
“同情我了?”
“並不,畢竟我有人安慰,而你也只能獨自舔食傷口。”此時李軒就看着黃小明眼裡的疲憊:“也許從這個角度來看,我確實是把你當日本人來整了。”
他眼裡的痛。
確實就不比自己更淺。
因爲角色和思想的矛盾衝突,他還要真正的“扮演”。
“也許吧,但至少你給了我這個機會,而我如果要‘報復’你,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這個角色給演好,讓所有人都見證我的演技,讓我作爲一個演員.能夠有所挑戰和表現。”
此時黃小明就起身離開,跟李軒這番說話
他就舒服多了。
也不爲別的.就爲了把話說出來。
僅此而已。
他就絲毫不再掩蓋自己話語之中的崇拜。
況且李軒的身上有太多能讓他崇拜的東西
這個圈子。
資源,才華,金錢,容色。
這些東西交織在一起,就成了這圈子的慾望底色,如同黃小明這樣子的,沒有背景資源,只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依附,才能一步一步向上爬的人。
他都已經麻木了。
以前之所以那麼討厭李軒,大概也是看到這傢伙能夠不用自己的方式也能往上爬。
爬的速度還更快。
還更猛。
讓那些高高在上的人,都瞠目結舌,不可置信。
甚至好奇他能爬到什麼地方。
他承載着的不僅僅是高高在上者漠視和俯視的目光。
還承載着像他這樣的人。
仰望,期盼,希望。
我們泥腿子視角的“南京”。
和你們精英的“南京”。
哪種更讓人認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