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打贏了,就得這麼談

蕭奉先和左企弓被鄭允中和馬政帶回雄州,安排在一戶人家稍做休息。

——雄州城中原本是有驛館的,但這座驛館卻被宣撫司給佔了。當然,這是在給趙俁建了一座行宮的前提下。

所以,蕭奉先和左企弓來雄州出使,就不能再住驛館了。

不過除此之外,別的禮數,趙宋王朝一應俱全。

這讓蕭奉先和左企弓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傍晚時分。

鄭允中奉命來跟蕭奉先索要國書:“二位大使,我家宰執想借看國書,還望行個方便。”

左企弓說:“國書當獻給貴國皇帝陛下,不敢先視他人。”

不想,鄭允中根本不看左企弓這個漢兒副使,而是看向蕭奉先這位契丹正使。

“漢兒”最初是少數民族對漢人的稱呼,如漢樂府中有詩說:“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唐詩中也有“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兒”的詩句。

那時,“漢兒”這個詞語與“漢人”同義,並無褒貶意味。

可在遼國獲得燕雲十六州後,特別是在遼國與北宋對峙期間,遼與宋對分屬於兩國境內的漢民稱呼開始發生了變化。

遼人稱呼宋朝境內的漢民爲“南人”,而稱呼本國境內(主要是燕雲地區)的漢民爲“漢兒”。

宋人也稱呼遼國境內的漢民爲“漢兒”,有時還罵他們爲“番人”。

遼、宋以及歷史上後來的金,對燕雲地區的漢民都一致稱呼爲“漢兒”。

這表明,“漢兒”已演變成一種帶有蔑視口吻的特稱,反映出遼、宋和金,都對燕雲地區的這些漢兒很不信任。

歷史上,趙佶君臣想要牽制郭藥師和常勝軍,省得郭藥師和常勝軍一家獨大,便讓譚稹選拔十萬精壯的漢兒組建義勝軍,同時希望義勝軍能擔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能收復並守衛山後的雲地九州。

爲此,趙佶不惜對義勝軍提高待遇,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付出了極大代價。

可是,一旦臨陣,這些漢兒們卻對宋朝毫無忠誠可言,紛紛叛變。

這主要也是因爲,宋人當面以“番人”來辱罵這些漢兒。

可見宋人與漢兒之間缺乏認同感,視其“非我族類”的情緒是很強烈的。

這樣,也必然使得漢兒們無法在宋人那裡找到歸屬。

於是,漢兒紛紛起了二心,最後紛紛叛宋投金。

後來,金軍南下,甚至是後面的靖康之恥的發生,有很大程度都是因爲這些漢兒反水造成的。

再後來的金國與南宋之間的戰爭,更是有大量的漢兒被金國徵調參與到了對南宋的軍事行動中。

這些漢兒利用他們熟悉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漢族的一些風俗習慣,在金兵南下的過程中,爲金兵充當嚮導、提供情報,協助金兵作戰,甚至直接成爲金兵。

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金人的軍事行動能力,對南宋的防禦造成了很不利影響。

甚至都可以說,南宋的抗金戰爭中,有很大程度打的都是這些漢兒。

可悲的是,儘管很多漢兒心甘情願地當遼朝、金朝的走狗,但因爲還有不少漢兒心向趙宋王朝,導致不論是遼朝,還是金朝,對於漢兒,都只是利用,從來都沒有真的信任過。

當然,歷史上的宋朝,因爲有大量的漢兒效忠遼、金,也不信任這些漢兒。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漢兒,身處夾縫之中,既不被故土所接納,亦難獲新邦之真心,彷彿命運的棄子,在歷史的長河中漂泊無依。他們或出於生計,或迫於時勢,不得不依附於強權之下,以求得一線生機。然而,這份生存的代價,卻是靈魂的扭曲與歸屬的迷失。

而左企弓就是典型的漢兒,並且是典型地對胡人忠心耿耿的漢奸。

在北上之前,熟知歷史的張純,就跟趙俁談過漢兒的問題。

後來,趙俁又拿漢兒的問題跟曾布等人討論過。

最終,趙俁君臣達成共識,於漢兒要區別對待。

也就是,對趙良嗣、李處溫這樣心向趙宋王朝的漢兒,要充分接納和信任;而對待像左企弓這樣心向番邦的漢奸,要堅決打擊,絕不留情,甚至是除之而後快。

通過這一路的觀察,鄭允中已經確定,左企弓就是趙宋王朝要除掉的漢奸,所以他對左企弓這個註定了要死的漢奸一點好臉色都沒有。

再者說,哪有正使在場,跟副使糾纏的?

這可是談判的大忌。

蕭奉先倒是很好說話,他立即就將國書拿出來,交給鄭允中。

鄭允中拿到國書,立即就去交給曾布、韓忠彥、蘇轍、蔡卞這四位宰執。

曾布四人一看,耶律延禧給趙俁的國書中,有大段的狂悖之言,而且多是指責叱呵之語:

像是,“貴朝不度德量力,不審天時人事,今與西夏交戰,還敢觸我大遼天威,自尋死路!”

像是,“遼宋兩朝因《澶淵之盟》和平百年,宋朝是禮儀之國,今不顧友好盟約,率先舉兵北上,兵出貴在有名,不知宋兵緣何至此?”又像,“今你朝率先舉兵臨邊,攘奪民土,破壞盟約在先,我大遼必當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興師問罪,以雷霆萬鈞之勢,以正天道。望你懸崖勒馬,速速退兵,歸還所佔城池,再歸還佔夏疆土,再談和約,否則天威難測,後果自負!”

如果是宋軍大敗遼軍之前,遼國拿出這樣的國書來威脅趙宋王朝,興許真會給趙宋王朝一定的壓力,畢竟,那時宋遼兩國還沒有正式交手,遼國的威懾力還在。

可是三天前的那兩戰,宋軍全都大獲全勝,還生擒活捉了耶律斡特剌,這別說曾布和蔡卞這兩個主戰派了,就是保守的韓忠彥看到這樣的國書,都忍不住說道:“如此國書,安敢進呈,還給遼使罷,讓他們回去,重新措辭,再來議和。”

甚至就連蘇轍都說:“北朝徒誇兵衆,不想天理不順,人無鬥志。前日之戰,遭我軍迎頭重擊,損兵折將丟盔卸甲,主將淪陷,望塵而逃,今日卻獻如此國書,徒增笑柄。”

倒是曾布說了句公道話:“他二人來前,遼軍還未吃此敗仗,故有恃無恐,方有此國書,經此一敗,若教北朝重修國書,必不敢如此。”

蔡卞更是用不屑一顧的語氣說:“那蕭奉先既已知如今形勢,當果斷毀掉國書,以免激化矛盾,爲北朝招惹大禍,不想,他卻連此等亟智皆無,可悲可嘆,如此人物,竟也能成爲北朝棟樑,受北朝皇帝器重,合該我大宋中興。”

四人商量了一下,覺得這樣的國書拿給趙俁看,沒有任何意義。

於是,曾布代表另外三位宰執,去將國書上的內容很委婉地跟趙俁說了一遍。

趙俁聽完,對曾布說:“愛卿看着處理罷。”

仗打輸了,曾布要是不會談,還有情可原。

這仗都打贏了,曾布要是還不會談,那他也就白在官場浮沉了幾十年。

隨後,曾布找來鄭允中和馬政,對他二人交代一番,就讓他們帶着遼國的國書去見蕭奉先和左企弓。

鄭允中和馬政一見到蕭奉先和左企弓,就把國書還給了蕭奉先,別的話什麼都沒說。

左企弓這個蠢貨,見鄭允中和馬政不說話,竟然還有臉問:“貴朝看過國書,做何感想?”

鄭允中很冷淡地說:“你要何感想,立斬下你二人頭顱,揮師北上,滅你朝宗廟社稷?”

左企弓頓時就被鄭允中給懟得啞口無言!

左企弓不是不想爲遼國說話,可問題是,趙俁這次御駕親征,先收復易州,又大敗遼軍,戰績可查,這時候,左企弓還睜着眼睛說瞎話,那他可能就是在找死了。

可雖說不能明着爲遼國爭辯,但左企弓還是很委婉地說:“兩大國之間事,且須商量,何故便有此事耶?”

鄭允中說:“貴朝執意干涉我朝收復西夏故土,動輒以出兵相要挾,屢試不爽,今囤大軍與我河東,做出攻打我河東之勢,或增援西夏之勢,如劍懸頂,又扣我朝使臣至今未還,欺人太甚,今我朝軍馬已起,兩方已開戰,更商量甚的?”

馬政在一旁唱紅臉道:“若是急著手腳也好商量,只是須貴朝算計一下。”

見馬政給口,蕭奉先忙問:“不知此話怎講?”

鄭允中唱白臉地瞪了馬政一眼,示意他不要亂說話,壞了趙宋王朝的大事。

蕭奉先忙拿出兩顆雞蛋大小的北珠,塞進鄭允中、馬政手中,然後才試探性地問道:“貴國皇帝陛下,輒言舉兵,其意何也?”

雖然收了蕭奉先的北珠,但鄭允中還是很強硬地回答說:“兵已起,已無須商量,我朝皇帝陛下既已御駕親征,定志在收復燕雲十六州、並平灤營三州,今大軍已北上,不日便會兵臨燕京城下。”

鑼鼓聽聲,說話聽音。

鄭允中說話雖然不好聽,但還是將趙宋王朝的“底牌”透露給了蕭奉先和左企弓。

左企弓一聽趙宋王朝獅子大張口,忍不住說道:“兩朝許多事講好,今卻連招呼也不打便起兵,是甚道理?”

馬政回答說:“只因爲貴朝失道理,所以才導致如此,我勸貴朝一句,若不想國祚消亡,當早做計較。”

左企弓忍不住爭辯說:“兵者兇器也,天道厭之。貴朝吞了西夏許多國土,仍不滿足,非要滅人國祚,豈有此理。今一旦不顧以前契義誓好,便先舉兵,不過取得些小勝。我大遼乃大國,世界廣闊,軍民事力,若朝廷省悟,略行更改,你們怎容易近得?只是不知一旦開戰,日後干戈幾時定得!”

鄭允中看着左企弓這個漢奸,青筋直蹦,他老實不客氣地警告左企弓道:

“人各有種,不是甘願當狗,便可成爲契丹種。”

“縱然你對契丹忠心耿耿,在契丹人眼裡,你也只是狗,而非人也。”

“自契丹建國以來,侵我漢家疆土,奪我漢家城池,燕雲十六州至今未能收復,你不思爲漢人收復舊土,卻數典忘祖,助紂爲虐,甘爲契丹鷹犬,還有臉在此大言不慚,談論天道人道,何其無恥也?!”

左企弓氣得直接破防,他指着鄭允中說:“你!”

不想,鄭允中竟然直接出言威脅:“你儘管將想說的話說出來,看我能否成全你爲北朝盡忠之心。”

左企弓頓時語塞,臉色漲得通紅,那雙平日裡慣於算計的眼眸中,此刻閃爍着難以名狀的屈辱與憤懣。他深知,在這脣槍舌劍的交鋒中,自己已徹底落於下風,任何進一步的爭辯都只會讓自己顯得更加狼狽,甚至會要了自己的命。

四周的空氣彷彿凝固,只有遠處偶爾傳來的戰馬嘶鳴,打破了這片刻的沉寂。蕭奉先見狀,急忙上前一步,試圖緩和這劍拔弩張的氣氛。他輕咳一聲,語氣中帶着幾分懇求與妥協:

“鄭相公,何必咄咄逼人?戰爭非兒戲,一旦開啓,生靈塗炭,百姓何辜?不如你我兩家齊心尋個和平的解決之道,豈不大善?”

鄭允中說:“我朝皇帝陛下,若怕貴朝事力,安會親提大軍北上?如今檄書即將到來,二位大臣亦會見到。”

馬政繼續唱紅臉道:“事已至此,自家這裡鬥口做甚?二位大使若能勸貴朝皇帝陛下,休要干涉我大宋收復西夏,還我燕雲十六州,且割與平灤營三州地土,兩朝以長城爲界,存取貴朝宗廟社稷,卻是能報國也。”

蕭奉先悠悠地說:“此談何容易!看來貴朝聽狂悖之言,卻把本朝作破落的西夏看待,但恐後來自取禍患不小耳!”

鄭允中針鋒相對道:“此事是貴朝有錯在先,方至此,若及時更改,尚有補救之望,倘若冥頑不靈,恐後來自取禍患不小耳!”

蕭奉先和左企弓見已無法交談下去,遂離開雄州,北上,準備回燕京赴闕稟議,向耶律延禧彙報他們此行探得的趙俁君臣的態度……

……

第331章 微服私訪第328章 大炮射程內皆真理第309章 大一統了第329章 絕糧焚寨車輪放平:遼東絞殺三重門第233章 後宮的規矩第233章 後宮的規矩第168章 御駕親征第336章 向太后布計,趙俁 孟相入局第266章 袁傾城:小丑原來是我們五個第88章 耶穌也留不住他們,朕說的!第336章 向太后布計,趙俁 孟相入局第12章 想當太后的張純第123章 張純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第15章 不負佳人(祝兄弟們新年快樂!!!)第132章 五女:肉爛在鍋裡第195章 征服女王第312章 遼人永不爲奴,除非真打不過第190章 烈焰紅脣第5章 有驚無險第271章 鄭皇后的告白第267章 趙俁和袁傾城對賬第136章 新年號:洪武!!!第154章 五女決裂第23章 分裂之始第46章 站起來了第316章 炮火弧線第122章 清照劫第36章 初吻沒了第283章 美人計:三國博弈下的和親內卷第25章 輸在了發育上第210章 士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第296章 創造“慈安”和“慈禧”第131章 鄭皇后生了第271章 鄭皇后的告白第191章 和親第106章 百年不遇的奇女子第86章 寡嫂第171章 我的男人是趙俁該有多好第215章 你就是叫破喉嚨,也不會有人來救你第234章 中興之勢第2章 咱們換皇帝吧第304章 趙俁:你們這是陷朕於不仁不義第128章 小妞,你放手去幹即可第112章 李清照奇遇記第132章 五女:肉爛在鍋裡第231章 李師師初長成第224章 這三年第277章 瓊林宴:趙佶狀元體驗卡第280章 遼國又給趙俁送美人了第78章 優先擇偶權第115章 華麗麗的逆襲第182章 趙俁的老謀與深算第10章 三個人才第174章 送文妃以求和第163章 趙俁開大,一夜龍蛇舞第142章 李琳:女爲悅己者容第53章 太子病了第212章 我大宋大臣的風骨第226章 水滸計劃第196章 剛娶的皇后第53章 太子病了第112章 李清照奇遇記第250章 黃袍加身日,潰兵叩門時第244章 烽火江南第18章 離開後宮的捷徑第94章 齊人之福第236章 清君側第116章 第一個孩子,保大還是保小?第296章 創造“慈安”和“慈禧”第270章 功封之謀,後宮起風雲第256章 三女獻俘入宮闈,階下囚徒侍君榻第180章 真送女以求和第274章 趙俁:我兒子出息了第147章 拿下穿越者任務進度:55第25章 輸在了發育上第110章 誰是女狀元第304章 趙俁:你們這是陷朕於不仁不義第178章 先把歲幣連本帶利還朕,再議和第313章 拉偏架,不服就戰第111章 拿下穿越者任務進度:45第35章 目標:生下趙俁的庶長子第46章 站起來了第92章 喜歡主動的李琳第93章 大婚第62章 有點欺負人了(修)第263章 五女穿越十二年大盤點第272章 張純又開始搞事了第233章 後宮的規矩第327章 屈辱城下之盟第175章 兵臨城下,王對王第226章 水滸計劃第324章 遷都第27章 小廝高俅第241章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第285章 今晚朕要打十個第209章 天日照爾不照我第174章 送文妃以求和第122章 清照劫第277章 瓊林宴:趙佶狀元體驗卡第257章 汝妻妹吾自養之,汝勿慮也
第331章 微服私訪第328章 大炮射程內皆真理第309章 大一統了第329章 絕糧焚寨車輪放平:遼東絞殺三重門第233章 後宮的規矩第233章 後宮的規矩第168章 御駕親征第336章 向太后布計,趙俁 孟相入局第266章 袁傾城:小丑原來是我們五個第88章 耶穌也留不住他們,朕說的!第336章 向太后布計,趙俁 孟相入局第12章 想當太后的張純第123章 張純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第15章 不負佳人(祝兄弟們新年快樂!!!)第132章 五女:肉爛在鍋裡第195章 征服女王第312章 遼人永不爲奴,除非真打不過第190章 烈焰紅脣第5章 有驚無險第271章 鄭皇后的告白第267章 趙俁和袁傾城對賬第136章 新年號:洪武!!!第154章 五女決裂第23章 分裂之始第46章 站起來了第316章 炮火弧線第122章 清照劫第36章 初吻沒了第283章 美人計:三國博弈下的和親內卷第25章 輸在了發育上第210章 士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第296章 創造“慈安”和“慈禧”第131章 鄭皇后生了第271章 鄭皇后的告白第191章 和親第106章 百年不遇的奇女子第86章 寡嫂第171章 我的男人是趙俁該有多好第215章 你就是叫破喉嚨,也不會有人來救你第234章 中興之勢第2章 咱們換皇帝吧第304章 趙俁:你們這是陷朕於不仁不義第128章 小妞,你放手去幹即可第112章 李清照奇遇記第132章 五女:肉爛在鍋裡第231章 李師師初長成第224章 這三年第277章 瓊林宴:趙佶狀元體驗卡第280章 遼國又給趙俁送美人了第78章 優先擇偶權第115章 華麗麗的逆襲第182章 趙俁的老謀與深算第10章 三個人才第174章 送文妃以求和第163章 趙俁開大,一夜龍蛇舞第142章 李琳:女爲悅己者容第53章 太子病了第212章 我大宋大臣的風骨第226章 水滸計劃第196章 剛娶的皇后第53章 太子病了第112章 李清照奇遇記第250章 黃袍加身日,潰兵叩門時第244章 烽火江南第18章 離開後宮的捷徑第94章 齊人之福第236章 清君側第116章 第一個孩子,保大還是保小?第296章 創造“慈安”和“慈禧”第270章 功封之謀,後宮起風雲第256章 三女獻俘入宮闈,階下囚徒侍君榻第180章 真送女以求和第274章 趙俁:我兒子出息了第147章 拿下穿越者任務進度:55第25章 輸在了發育上第110章 誰是女狀元第304章 趙俁:你們這是陷朕於不仁不義第178章 先把歲幣連本帶利還朕,再議和第313章 拉偏架,不服就戰第111章 拿下穿越者任務進度:45第35章 目標:生下趙俁的庶長子第46章 站起來了第92章 喜歡主動的李琳第93章 大婚第62章 有點欺負人了(修)第263章 五女穿越十二年大盤點第272章 張純又開始搞事了第233章 後宮的規矩第327章 屈辱城下之盟第175章 兵臨城下,王對王第226章 水滸計劃第324章 遷都第27章 小廝高俅第241章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第285章 今晚朕要打十個第209章 天日照爾不照我第174章 送文妃以求和第122章 清照劫第277章 瓊林宴:趙佶狀元體驗卡第257章 汝妻妹吾自養之,汝勿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