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自參與了平金城這一戰的趙壽,感慨良多,尤其是當他聽那些老兵說起當初大宋沒有李琳炮等火器與夏軍交戰時只能藉助防禦工事以命相搏才能勉強阻擋住夏軍的攻擊了之後。
從很小的時候起,趙壽和其他皇子和皇女就知道,後宮中有五個女人身份地位與其她妃嬪不同,連他母后都不願意招惹她們,甚至不敢招惹她們,她們相當於後宮中的五霸,橫行整個後宮,想幹什麼幹什麼,侍寢之數乃後宮之冠,甚至都超過了他母后。
由於前朝皇帝宋哲宗趙煦寵妾滅妻縱容自己的寵妃劉清菁搶奪自己的皇后孟相的皇后之位,導致跟孟相有關的人全都遭到了連累,從小就早熟的趙壽,有一段時間特別擔心,他父皇也會爲了這五個女人,而將他母后打入冷宮,然後將他的太子之位廢掉,換成這五個女人的某個兒子。
後來,直到看見他父皇和他母后的感情一直都很好,這五個女人跟他母后相處得也非常融洽,趙壽纔打消了這樣的疑慮。
可隨之而來的就是,這五個女人的兒子對他的挑戰。
趙棣、趙存、趙擎、趙樘都是他們兄弟中的佼佼者,各個都很優秀,從小在文韜武略方面就沒有輸過他,尤其是他的十四弟趙樘,不僅沒有輸過他,還始終野心勃勃,就差直說他想當太子了。
後來,甚至就連稍小一點的趙興和趙盛也已經在下一批皇子中嶄露頭角了。
小時候,趙壽一直不明白這五個女人多什麼,他父皇又喜歡這五個女人什麼?
直到長大了一些,趙壽才明白:
袁傾城解決了大宋乃至是全人類都缺的糧食問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女人;
麻曉嬌發明了衆多先進的機械設備、工業材料,大大改變了大宋人民的生活,甚至是改變了人類的進程;
葉詩韻不僅創造出來了救人無數的《葉詩韻醫典》,還是大宋經濟的幕後操盤手,大宋實際上的女財神。
趙壽捫心自問,要是讓他遇到了這三個女人,也會給她們這些特權。
就是,趙壽不知道,哪能找到這樣的奇女子?
值得一提的是,袁傾城、麻曉嬌、葉詩韻的本事與貢獻趙壽知道,與她們齊名的張純和李琳有什麼本事和貢獻,趙壽就不太清楚了,他只知道,他父皇走到哪都帶着張純和李琳。
當然,趙壽也聽說過一些張純和李琳的本事。
比如,張純精通推演之術,可做謀士。
比如,李琳精通健身之術和具有一定的軍事技能,可陪他父皇健身和給予一定的軍事建議。
直到現如今,趙壽才知道,李琳發明的李琳炮成了宋軍的殺手鐗,而且,所有火器的戰法都是李琳發明的,她現在都有“女戰神”的綽號了。
已經親自試過和親眼看過李琳炮、李琳銃、虎蹲炮、轟天雷、炸藥包等火器威力和完全壓制金軍的火器戰法的趙壽,也覺得李琳配得上“女戰神”這個綽號。
至於剩下的張純,能跟袁傾城、麻曉嬌、葉詩韻、李琳齊名,還能天天跟在他父皇左右,他相信肯定還是有不凡之處的。
“我聽聞與女真野戰過的虎賁軍一個兄弟說,他那裡虎蹲炮、轟天雷都用上了,也只是跟女真打了個五五開,那女真兵擅長抵近攻擊,即不要命一般衝到近處射箭,一箭一個,極爲厲害,我等若想戰勝他們,便只能在遠處以虎蹲炮、神臂弓、火銃猛攻,不教他近身,到了近處,便以轟天雷炸他,若真被他靠近,唯有拉響轟天雷衝上去同歸於盡,不然難以取勝。”
“恁地時,便是血戰咧。”
“血戰也得戰啊,戰死光榮,朝廷萬事皆管;畏戰,軍法無情,亦必死無疑,還得教祖宗蒙羞,教妻子一輩子都擡不起頭來,得不償失之極也。”
“還是打守城戰最好,既能得戰功,獲升賞,還不必以命換命。”
“此皆賴陛下英明,並未因我大宋火器厲害,及在野戰中戰勝過女真,就一味跟女真野戰,而是揚長避短,以我軍最擅長淺攻進築之法來消滅女真。”
“要麼說,陛下乃古往今來最懂軍事的明君!”
“……”
聽見將士們如此評價他父皇,趙壽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自豪與欽佩。自豪,源於將士們對他父皇的無限敬仰與肯定,那是一種對明君、對英雄的由衷讚歎。他暗自思忖,父皇不僅在治國理政上有着超凡的智慧與膽識,在軍事謀略上亦是如此深邃且高瞻遠矚,竟能如此重視火器,並真以火器抵消了如野人一般的女真人的戰力,同時又不失時機地採取最爲穩妥的戰術,一步步蠶食着金國。這份能力,當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及。
與此同時,趙壽暗自思量,自己若能繼承父皇的一半智慧,估計就足以在這紛擾的世間立足,守護好大宋的江山社稷。
此戰勝利了之後,只是讓軍隊稍稍休整和補充了一下,种師道就指揮宋軍徹底收復辰州,打通遼東半島與遼西走廊之間的陸地通道。
做好這一切了之後,穩重的种師道纔給趙俁上捷報。
而實際上,趙俁已經收到平金城大捷的消息了。
但趙俁並未着急表態,而是在種師道的捷報送來後,才下旨,讓樞密院率兵部和戶部儘快覈實前線將士的戰功,在第一時間把升賞發下去,鼓舞士氣。
散朝後,趙俁沒跟大臣商量告廟的事,而是徑直來到了麻曉嬌位於艮嶽萬歲山的皇家科研院。
此時,連科研人員帶匠人,皇家科研院已經有近萬人了。
這近萬人,男女老幼都有,他們是趙俁用了十幾年時間,從整個大宋網羅到的科研人才,他們皆是各領域藏龍臥虎之輩。有的精於算學,指尖撥弄間便能釐清繁複數據,於毫釐間推演萬物規律;有的通曉天文,觀星測鬥如探囊取物,能依日月星辰運行定四時、測方位;有的擅長機械巧構,尋常木料、鐵器經其手,便能化出精巧機關,或省力提效,或驅動重物;還有的專於材料研創,從礦石中煉出新鐵,於草木中提取黏合劑,讓器物更堅、更韌、更合用。
這些人聚在一處,在麻曉嬌的率領下,彼此印證,相互啓發。算學爲機械運轉提供精準尺度,天文爲時序安排與長途航行指引方向,機械巧思將理論轉化爲實用工具,新材料又讓工具突破原有侷限。
熔爐裡的火光徹夜不熄,圖紙上的線條日益精密,從改良耕作的農具到提升運力的器械,從測量天地的儀器到冶煉鍛造的新法,點點滴滴的突破漸漸匯聚成流,不知不覺間,他們已爲大宋的工業革命築牢了根基。
這些年,誇讚趙俁英明神武的聲音越來越多,他們幾乎都快要將趙俁捧到了天上。
可趙俁卻十分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如此英明神武,主要是兩個人的功勞,她們就是袁傾城和麻曉嬌。
前者,幫趙俁解決了大宋百姓的生存問題。
這個最重要。後世的人,慾望總是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有了蔽體的衣物,便想要品牌時裝;有了果腹的糧食,便追求珍饈美味;住上了房子,又惦記着別墅、大平層。似乎永遠有填不滿的欲壑,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便越多,鮮少能爲當下所擁有的感到滿足。
可這個時代的人不同。對他們而言,生存的底色始終是匱乏,餓肚子是刻在記憶裡的尋常事。因而,“飽飯”二字,便成了他們畢生所求的極致。只要能吃飽,便足以讓他們眉開眼笑,覺得日子有了奔頭,是天大的幸福。
這份幸福簡單而實在,無需繁複的點綴,不必華麗的修飾,僅僅是腹中不飢,便足以讓他們對生活充滿感激,對給予他們這份安穩的朝廷心懷赤誠。
袁傾城解決了這最根本的需求,便是幫趙俁穩住了他的統治,讓大宋的根基穩固如磐石,百姓們安居樂業,對朝廷感恩戴德,這便爲大宋的長治久安奠定了最爲堅實的基礎。
而民以食爲天,百姓吃飽了飯,纔會心無旁騖地生產勞作,纔會真心實意地擁護朝廷,大宋也才能繁榮昌盛。
可以說,袁傾城真是趙俁坐穩大宋皇位的最關鍵之人。
不過話又說回來,單單有糧食,只能保證大宋內部比較安穩,而且還只是內部底層的穩定。
趙俁想要對外擴張,只靠糧食,可就不行了。
不僅如此,只有糧食,趙俁連讓大宋內部完全穩定下來都做不到。
要知道,這糧食一旦多了,就不值錢了,尤其是在趙俁爲了保民生一直在打壓大宋國內糧價的情況下。
別忘了,趙俁已經推行了《士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將原本在普通民衆身上的重擔轉移到了士紳階層的身上,逼得士紳階層扛下了不小的壓力。
這再讓士紳階層手上的糧食變得不值錢了,那不是逼着他們造反嗎?
實際上,單純的農民起義很難推翻一個王朝。農民起義的優勢在於規模龐大、覆蓋範圍廣,能直接衝擊王朝的經濟基礎和基層統治。當土地兼併嚴重、賦稅苛重、災荒頻發時,農民羣體的生存危機被激化,容易形成席捲全國的力量。但農民起義的侷限性也很明顯:組織鬆散、缺乏長遠戰略,往往依賴宗教或樸素口號凝聚力量,後期易因內部分裂、缺乏治理經驗而失敗(如太平天國運動)。
士紳階層就不一樣了。
士紳階層(包括官僚、地主、文人等)掌握着知識、財富、人脈和地方權力,他們如果叛亂,優勢在於目標明確、資源集中,能直接動搖王朝的統治核心。他們熟悉官僚體系運作,可利用權力網絡策反軍隊、控制地方,甚至直接發動宮廷政變(如東漢末年的董卓之亂、曹魏的司馬氏奪權)。
不過話又說回來,士紳階層叛亂的門檻更高:需突破“忠君”倫理束縛,且往往依賴內部權力鬥爭(如皇權旁落、宗室爭位)纔有機會。若王朝中央集權穩固、士紳階層利益得到保障,他們更傾向於維護現有秩序,而非主動叛亂。
趙俁之前強行推行的新政二策已經重創了士紳集團,並且跟士紳集團鬧得很僵,他要是再不收手,那真就是在逼士紳集團跟自己徹底決裂,甚至是在逼他們造反。
而事實就是,不管趙俁願不願意承認,士紳階層都是大宋統治的基礎,沒有他們,趙俁就算再受百姓愛戴,也得成爲亡國之君。
對此,趙俁一直都有着清醒的認知。
所以,在推行了新政二策之後,趙俁立即開始減免農業稅。
趙俁如此,既是在給百姓鬆綁,也是在緩和跟士紳階層的關係。
甚至後者更爲重要。
畢竟,百姓手上才幾畝田地?
不過,僅靠趙俁減免農業稅,實際上,也遠遠無法彌補士紳階層的損失,要知道,從前他們可是一點賦稅都不用交的。
這種事就怕對比。
好在,趙俁有麻曉嬌這個大寶貝兒,她幫趙俁開啓了工業革命,讓大宋進入了半工業化,大量的商品誕生,商品經濟出現。
這給了士紳階層新的獲利空間,讓他們可以從越來越繁榮的商業獲得遠超土地的收益。
趙俁再將稅收從農業稅轉向商業稅,並暗示士紳階層,未來自己會逐步減免農業稅,最後甚至有可能不收農業稅,給士紳階層希望。
關鍵,士紳階層也能看得出來,大宋的商業越來越發達,等到大宋的商業發達到一定程度了之後,商業稅和其帶動起來的關稅將變成天文數字,那時朝廷確實不會在乎農業稅這點小錢。
基於這些,再加上趙俁確實不好惹,士紳階層才捏着鼻子忍下了趙俁之前對他們造成的傷害。
這是對內。
對外更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沒有麻曉嬌幫趙俁開啓的工業革命支持,他拿什麼保證宋軍將士的福利待遇,又哪有這麼多武器物資欺負金國?
所以,麻曉嬌的貢獻,也是極爲關鍵的,甚至在趙俁心中,她的貢獻一點都不比袁傾城低。
這也是這麼多年來,趙俁一直都在哄着麻曉嬌的原因之一。
實在是,這個大寶貝兒幫趙俁太多太多太多了。
今天,麻曉嬌通知趙俁,他爲趙俁發明出來了一個很有用的東西,讓趙俁過來看看。
趙俁二話沒說就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