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擺臺唱戲

賈詡是何等樣人,什麼事情一經提醒,他就會一下子去想到事情的關鍵。

徐榮所對他提醒了要用水火攻勢,這話算是讓賈詡一下子就清醒了。

若是換成自己,站在孫策與黃蓋等人的角度,此番與劉儉交手,若要成功的擊潰朝廷大軍爲孫堅報仇,那麼看來看去,根本就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唯有用火攻纔能有取勝的機會。

不然僅僅以雙方兵卒實力的比拼,那以孫策目前的兵力和兵員裝備素質而言,他與劉儉打上一百年,只怕就得輸上一百年。

只是,若要採取水火攻勢,己方現在或許能夠想得到,但孫策和黃蓋等人能夠想得到嗎?

但這事兒已經不需要徐榮繼續提醒下去了,賈詡一旦看到了機會,那他的想法就會思如泉涌,再歹毒再精妙的計策,他都能想得出來,肯定是遠勝于徐榮的。

孫策和黃蓋一時半刻想不到用火攻來對付朝廷的兵馬,那賈詡自然有辦法能夠讓他們想起用火攻對付劉儉的辦法。

於是,就見賈詡站起身,衝着徐榮拱了拱手,說道:“老將軍真是國家棟梁啊,丞相有老將軍這樣的名將輔佐,實乃大幸之事,老夫立刻將老將軍的想法回報給丞相,至於當如何對付孫策與黃蓋,還需老將軍多多出力呀!”

徐榮笑着說道:“此乃吾分內之事,何勞賈公提醒?賈公放心,老朽一定爲丞相想鞠躬盡瘁!”

賈詡聽徐榮如此說,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若如此,老夫就先行告辭了,徐將軍莫須遠送,且等待老夫給徐將軍傳遞消息過來。”

賈詡此言自然深和徐榮之心。

……

在與徐榮商議完了之後,賈詡隨即前往劉儉的帥帳向劉儉彙報。

劉儉在聽完賈詡詳細的敘述自己與徐榮見面的事情之後,欣慰的拍了拍手。

“不論是我手下的文臣,還是我麾下的戰將,都如此爲了朝廷的大局,晝夜苦死,晝夜思謀,盡心盡力,實在是一件可喜可賀之事,有此等忠臣良將何愁不破陽平關!”

賈詡笑着說道:“徐老將軍之諫言,與我等並無多大關係,丞相大可不必如此誇讚老夫。”

劉儉笑呵呵的說道:“怎麼能跟你都沒多大關係呢?徐將軍雖然提出此事,但如何能使孫策想到火攻之事?還得有賴文和你多多籌謀,想來你心中已經有主意了吧?”

賈詡心道,這個世界上了解我的人,恐怕也只有你一個了……

“丞相,老朽倒是有一個辦法,可以使孫策對我軍採取火攻之法,只是這個方法多少會有點兒冒險。”

“然,只要我們謹慎應對,小心防範,穩妥佈局,同時命校事府仔細的查看陽平關的動向,想來應該就不會有什麼大事,最終應該是可以一舉克敵的,就看丞相願不願意冒這個險。”

劉儉隨即說道:“那把你的想法說給我聽聽。”

賈詡隨即拱手:

“末吏倒是有一個辦法,或許可以試一試,方法很簡單!但是以黃蓋和孫策等人的本事,應該是看不出箇中的真意所在。”

劉儉說道:“文和,將你的計策說來讓我一聽。”

……

八月,劉儉再次對陽平關進行了兩次攻關,雖然都沒有取下關隘,但是對關上的士兵也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導致益州軍和孫家軍的士氣再次大幅度跌落。

但與此同時,劉儉方面也出現了異動。

畢竟,大軍前來益州,大有席捲西南之勢,可惜還是受阻於陽平關。

如此一來,對朝廷的軍隊士氣也是一個不小的影響。

雙方現在都是比較煎熬,一方士氣低落,拼了命的想守護城關,一方的銳氣也因爲堅固的陽平關而開始逐漸顯示低落,銳士和鋒芒開始墮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黃蓋覺得自己向劉儉投降的時機到了。

於是,他開始找到孫策,向孫策諫言。

孫策也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不過,孫策對於黃蓋投降了對方之後,到底能不能與自己裡應外合殺死劉儉,還是抱有懷疑態度。

身爲大漢朝的丞相,劉儉可不是一個普通的人,他身邊精兵猛將雲集,而在嚴密的漢軍大營中,劉儉一定是處於最安全的地界。

不過,即使不能殺劉儉,孫策還是對黃蓋訴說了他的另一個想法……實在不行,就找到劉儉手下的大將徐榮之所在,若是能夠斬殺徐榮,也算是爲孫堅報了一半的血仇。

但是,黃蓋對於孫策的這個想法並不贊同!

他認爲,徐榮雖然也是殺害孫堅的兇手,可若是己方這個計謀用在徐榮的身上,日後想要再對劉儉實施斬首行動,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這等於是打草驚蛇了。

但是,若不殺徐榮,光殺劉儉,成功率又確實不高,這讓黃蓋和孫策等人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

出了這個事情之後,孫策和黃蓋都有些撓頭了。

確實,這一次着實讓他們有些頭疼!要是錯過了這一次機會,以後想要殺劉儉,那可就難了。

就在孫策和黃蓋有些愁眉不展之時,一名傳令兵急匆匆的走了進來,向他們兩個稟報:“將軍,劉儉的大軍有所異動,似乎正在開拔起營!”

孫策和黃蓋聞言頓時一愣。

他們沒有想到,劉儉居然會在這個時候拔營。

這是爲了什麼?

“劉儉將大營搬往何處了?”

那侍衛向着孫策拱手道:“現在,劉儉只是將大營剛剛開拔,具體搬向何處還未得知,屬下等人探明之後,再向將軍做稟報。”

孫策衝着那侍衛揮了揮手,說道:“速速查探,待劉儉搬完大營之後,有何動向及時向我稟報,不可有任何拖延症,若是查明情況對局勢有利,定有重賞。”“諾!”

隨後便就那侍衛興沖沖的離開了,廳堂之中只剩下孫策與黃蓋兩個人。

孫策轉頭疑惑的看着黃蓋,問道:“這劉賊突然轉移大營,所爲何事?”

黃蓋疑惑的說道:“該不是因爲久攻陽平關不下,想要撤軍了吧?”

孫策苦笑着搖了搖頭,說道:“這怎麼可能?劉儉集齊大軍五六萬人,且都是關中和涼州的精銳,還運調了不少的攻城器械來益州,如此大的動作,怎麼可能僅僅因爲在陽平關打了幾場沒有打下來就立時撤退了呢?這根本就不符合常理呀。”

黃蓋心中也知道此事不符合常理,但是他想不出劉儉在這個時候轉移大營到底是爲了幹什麼。

直到下午的時候去打探情報的時候,纔給孫策和黃蓋帶回了一個正確的答案。

想不到劉儉居然是感覺八月酷暑難當,將所有的兵馬都轉移到了陰涼之處,讓三軍將士們去避暑了。

孫策和黃蓋一開始聽到這兒的時候頓時一愣,他們兩個實在是有些不相信。

但是隨後,他們兩個人又突然似乎是想到了什麼。

就見孫策顫抖着對那名斥候說道:“你們再派出幾股人馬,仔細打探劉儉屯營的消息,將他的屯營繪製出地圖給我,記住,一定要仔細纔是!”

“諾,屬下定爲將軍分憂!”

那斥候隨即向孫策做出了保證,然後便着急忙慌的又出去查探了,而這一次是直到第二天早上,斥候纔再次到了孫策的面前,將他們探查得來的消息給孫策,他們將劉儉新大營的佈局畫在了一份絹帛之上,甚至包括旁邊的山川地貌,並大概進行了一番描述。

在聽完那名斥候的描述之後,孫策與黃蓋的臉上皆是露出了喜色。

“天助我也,真乃天助我也。”

孫策一邊笑呵呵的拍着桌子,一邊吩咐那名斥候:“速速將諸位將軍,包括益州諸將都請到議事廳!我有重大的事情要與他們商議。“

不多時,益州諸將們紛紛來到了孫策的面前,聽他講述劉儉大軍拔營換地方安營紮寨的事情。

說完劉儉紮營的情況之後,孫策又將那名斥候所彙報回來的畫圖給在場的諸將挨個輪流傳看。

隨後就見孫策笑呵呵的對着在場的這些人說道:

“劉德然自視甚高,同時他也傲氣十足,如今將手下的將士盡皆安排往山林茂密之地,這八月天氣炎熱,若是用火攻,豈不將其軍盡破也?”

張任認真的看着那圖上的佈局,認真的琢磨了一會兒,說道:“不錯,不錯!劉儉將兵馬遷移到山林茂木之處,這是打算讓將士們好生休息,重整士氣!並與我們打長久戰……”

蜀中的大將劉𪻺也是贊同地說道:“劉儉與我們打持久戰,卻沒有想到,我們不想與他打持久戰。”

“他如此行事,想來也是算定我們歸縮於陽平關之中,不敢與他正面衝突,他這一次可以說是自己把自己給謀算進去了。”

蜀將卓應分析道:“其實按照常理,劉德然這麼想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若是換在我站在他的位置上,橫向比較雙方的軍力與實力,我也一定會覺得,咱們的兵馬若是出了陽平關,根本就沒有跟他一戰之力。”

“唯有憑藉着陽平關的險惡,將劉儉的大軍擋在陽平關外,時間一長,對方糧草不敷,三軍士氣不振,自然撤退了!”

其實也不怪衆人這麼想,按照一般常理性的方法,沒有人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將兵馬遷移至山林茂盛之地,只是爲了引誘己方出關,而且依照常理,己方正常情況下也不會出關,只會在這裡防守,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益州官軍也不會往劉儉有預謀這個方向上琢磨。

而且八月的漢中確實悶熱的不行,劉儉又久攻關隘不下,若是換成正常人戰將的想法,現在確實是部隊士氣和狀態最低落的時候,不做些動作來讓將士們恢復士氣和戰意,是不行的。

而解決酷暑難當的問題,對劉儉而言,是首要之任務!

隨後,就見孫策對衆人說道:“在這個節骨眼上,也正是派遣黃公覆去向劉儉投降之時,待探查明白了敵軍的情況,然後再做計較,若是能夠用火攻,或許可以解我陽平關之大難也!”

黃蓋明白,這能否給老將軍報仇的任務,就在自己身上,他當即向着孫策說道:“將軍放心,黃某絕對不辜負將軍之望!”

……

隨後,黃蓋再次派遣呂蒙去拜見劉儉,陳明自己已經找到了良機願意歸順,並與劉儉約定了時間,率衆前往歸順。

而劉儉則是派出老將徐榮,率領兵馬在陽平關下接應黃蓋。

爲了體現自己歸順的真實性,黃蓋和孫策還有關內諸將做了一場大戲,在黃蓋糾結“志同道合”之士出關的那一日,陽平關大門前一陣騷動,益州戰將劉𪻺親自率兵前來追拿黃蓋,並大有將其阻擋圍困之勢,不過幸虧了徐榮前來解圍。

徐榮指揮自己手下的精兵,將劉𪻺的兵馬殺散,給黃蓋等人打開了通路,並親自退後接應黃蓋向着劉儉的大軍營寨而去。當抵達了劉儉的大寨之後,黃蓋當即拜倒在劉儉的面前。

“末將黃蓋,拜見丞相,丞相肯納降我這叛逆之人,實在是心胸開闊,海納百川,黃某萬分佩服!”

劉儉伸手將黃蓋從地上攙扶了起來,上下打量着他。

黃蓋的年紀也不小了,五旬上下,臉上的鬍鬚和頭髮有些泛白,身材高大壯碩,很是魁梧,他是零陵人,然渾身上下卻透漏出一股與北方邊郡之人一樣的一股豪爽之氣。

劉儉仔細地打量着黃蓋的面容,心中泛起了嘀咕。

說實話,但從外貌上看來,劉儉就覺得黃蓋不是一個能夠投降的人,此人一臉英雄之氣,雙眸炯炯有神,一看就是忠臣之相。

也不知這般樣貌之人,如何能夠想出苦肉計這般計策。

說實話,不適合詐降。

劉儉微笑着上前,將黃蓋從地上攙扶起來,說道:“公覆前來歸順,實乃是國家之大幸也!”

“有公覆在,何愁陽平關不破?”

“不過公覆還需將益州諸事向我仔細稟明,使我瞭解益州如今的情況。”

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491章 這場競賽,對方必輸第231章 朝堂之威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第311章 冀州猛將們搦戰第13章 牛棚思過第785章 諸葛亮偷渡大洋第426章 呂布張遼欲殺劉儉第99章 上架感言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288章 猛張飛設計牛輔,關雲長行舟抓毒第590章 前援後追第222章 你是想留還是走?第533章 賈詡的專業領域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572章 曹操要議和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諸葛第361章 各種大事第772章 着眼全局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發燒了第744章 陰陵之戰第37章 一轉眼,蓋世奇功來了(今日更8600字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92章 酒醉獻子第213章 咱們一起死!第261章 潁川荀氏今天幫老媽搬家第312章 一對母子皆廢物第193章 廣積糧請個假第127章 謀廢史立牧者,非一人請個假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95章 四大金剛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767章 需撤往江東第195章 技術性人才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107章 恐嚇道師(祝大家新年快樂)第603章 董卓的病第459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錯的第315章 五十回合,定斬汝矣(五千字)第93章 外戚勢力即將登場第631章 虎落第92章 酒醉獻子第503章 劉德然大封羣英第291章 活捉兩名重要人物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487章 功業競賽第190章 袁家的宏圖大業第799章 南北差異第111章 劉儉的善後之法(爲兩位舵主和執事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第330章 衣冠望族看出了弊端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761章 蜀亂第309章 和談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119章 曼成之苦無人知第588章 東南人傑第778章 孫策最後的價值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420章 此戰之後,我就是天下第一牧守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524章 陶恭祖各處求救第471章 軍師的任務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76章 袁基竊鹿第152章 爲了立牧,劉焉這次拼了第444章 袁紹就是袁紹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第712章 赦俘第47章 高層恩怨禍及下屬第749章 苦肉陽平關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652章 圍京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595章 清流系的謀劃第582章 謙亡第689章 崛起的建設兵團第121章 第一百一十九 孫黃二司馬爭功第569章 大將軍提十萬衆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140章 董劉忘年交(第二更)第314章 豪門水深第78章 拼歌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694章 義子發燒了第436章 河北軍讓曹操很頭疼第249章 賢弟真是大才第749章 苦肉陽平關第82章 劉儉認爲,越騎營需要改改第447章 八廚集團第652章 圍京
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491章 這場競賽,對方必輸第231章 朝堂之威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第311章 冀州猛將們搦戰第13章 牛棚思過第785章 諸葛亮偷渡大洋第426章 呂布張遼欲殺劉儉第99章 上架感言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288章 猛張飛設計牛輔,關雲長行舟抓毒第590章 前援後追第222章 你是想留還是走?第533章 賈詡的專業領域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572章 曹操要議和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諸葛第361章 各種大事第772章 着眼全局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發燒了第744章 陰陵之戰第37章 一轉眼,蓋世奇功來了(今日更8600字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92章 酒醉獻子第213章 咱們一起死!第261章 潁川荀氏今天幫老媽搬家第312章 一對母子皆廢物第193章 廣積糧請個假第127章 謀廢史立牧者,非一人請個假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95章 四大金剛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767章 需撤往江東第195章 技術性人才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107章 恐嚇道師(祝大家新年快樂)第603章 董卓的病第459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錯的第315章 五十回合,定斬汝矣(五千字)第93章 外戚勢力即將登場第631章 虎落第92章 酒醉獻子第503章 劉德然大封羣英第291章 活捉兩名重要人物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487章 功業競賽第190章 袁家的宏圖大業第799章 南北差異第111章 劉儉的善後之法(爲兩位舵主和執事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第330章 衣冠望族看出了弊端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761章 蜀亂第309章 和談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119章 曼成之苦無人知第588章 東南人傑第778章 孫策最後的價值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420章 此戰之後,我就是天下第一牧守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524章 陶恭祖各處求救第471章 軍師的任務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76章 袁基竊鹿第152章 爲了立牧,劉焉這次拼了第444章 袁紹就是袁紹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第712章 赦俘第47章 高層恩怨禍及下屬第749章 苦肉陽平關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652章 圍京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595章 清流系的謀劃第582章 謙亡第689章 崛起的建設兵團第121章 第一百一十九 孫黃二司馬爭功第569章 大將軍提十萬衆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140章 董劉忘年交(第二更)第314章 豪門水深第78章 拼歌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694章 義子發燒了第436章 河北軍讓曹操很頭疼第249章 賢弟真是大才第749章 苦肉陽平關第82章 劉儉認爲,越騎營需要改改第447章 八廚集團第652章 圍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