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需撤往江東

關羽指揮手下的兵馬,對着壽春城進行了好一番猛攻,而在進攻的同時,他也抽空對關平進行戰場的一些簡要講述。

對於大漢朝廷來說,下一代人才非常重要。

劉儉對於下一代人才的重視,超乎尋常的重視。

他常常對手下的這幾個兄弟和親信們說:大漢朝,若想成爲真正的頂級王朝,若想真正的成爲制霸天下的絕頂存在,那麼就一定要做到江山代有人才出,光憑他們這代人是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業,只有下一代的精英,繼承他們的理想,繼承他們的意志,繼續前進,纔有可能使這個王朝長久的發展下去。

身爲父親的關羽,自然希望他的兒子關平能夠加入下一個時代的大浪潮之中。

如今,壽春城的防守現在還是很堅固的,特別是還有曹操、曹仁、夏侯淵這樣的善於指揮兵將的能人坐鎮,這對於關羽臨陣指揮調度的能力而言,實在是一大考驗。

當然,現在的關羽相比於歷史上同期的關羽在指揮兵馬戰陣上的能力還要強了許多。

曹操嘆息道:“襄陽一旦失守,袁紹的主要軍力就都會撤回長江以南,固守在江陵,如此,留在長江北岸與彼軍交鋒之軍,就只剩下我軍了!”

再加上戲志才已經去世,更是影響軍心,使得曹軍的中層士氣也極爲不振。

“子衡啊,適才巡城之時,見你似有事沒有盡言,想來是人多嘴雜,不宜宣揚,如今此處只有你我,有什麼話就儘管說出來便是了。”

而關羽所調集來這些器械,幾乎將半個壽春都給轟碎了。

呂範嘆息道:“袁紹非不知此理,只是目下趙雲大軍集中於南軍,襄陽遭到了趙雲的猛攻,聽聞樊城和新野縣皆已經失守,爲趙雲所據……襄陽危在旦夕,袁紹哪有餘力應對益州之兵啊?”

既然他都說出瞭如此悲觀的論調,那看起來,對於己方來說,江淮之地,確實不可守了。

這主要是因爲他在幽州和草原上常年征戰,打仗已經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次攻擊對於關羽所率領的部隊來說,其實也是一次大練兵,損失自然是不少的,但是對於壽春方面來說,壓力其實更加的大。

也不怪曹操此刻面露緊張之情。

戰爭過後,關羽的兵馬撤走,曹操開始在城中清點人數和損失。

曹操乃是何等梟雄,一下就看出了不對勁,只是當着這麼多人的面,他不好立刻說出來。 既然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呂範不好說,那曹操自然也就不多做強迫。

曹操聽了呂範的回答之後,心中略略有些不安。

別的且不說,在益州這件事上,曹操就比大部分人算計的都準確。

另外還有糧草的準備還有守城器械的補充,能夠想到的,曹操都儘可能的妥善安排佈置了一遍。

只待稍後人少了之後再說這些話就是了,畢竟現在的軍心不振,已是經不起更大的折騰了。

孫策先前統帥着高沛的兵馬,抵達了涪水關之後,但是並沒有如他所願的將涪水關收於自己的掌控之中。

這些器械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也難怪,以北方目前的技術人力以及生產力,所擁有的器械數量幾乎是南方的五六倍。

他的手略微有些顫抖,在輿圖上來回的輕輕撫摸着,觀察着整體的局勢。

曹操再次用力一拳擊打在輿圖之上。

曹操取過了那份關於益州的戰報,大致看了一下之後,立時臉色頓變!

最終關羽的軍隊還是撤退了,但是在給了曹軍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之後才撤退。

他又張口自己給自己鼓勁。

壽春縣這些年雖然被曹操修建的非常高大堅固,但是面對強力的攻擊,依舊是難以堅持,若非這次有曹操、曹仁、夏侯淵等精通兵法戰陣的人物不斷的固守指揮,只怕壽春城早就丟失了。

“這份戰報是從蜀中送來的,但是從蜀中到此,蜀中的變化想來又過去了許久,如今益州的形勢,只怕比我們想的還要糟糕……”

呂範見曹操已然看出了自己心中有憂慮之事,當下也就不再隱瞞,隨即對曹操拱手說道:

自此又該如何是好呢?

曹操站在原地,看着城上城下的士兵們一個個萎靡不振的狀態,輕輕的發出了一聲感嘆。

聽了曹操發出這樣的感嘆,他們心中雖然也都很着急和無奈,衆人也對壽春未來的情況表示擔憂,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置此事。

現在的曹操縱然想用殺人來振奮士氣的方式來挽救局面,只怕是也沒有什麼大用了。

今日這場戰鬥着實是將關羽指揮軍隊的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他多年來鍛鍊的才能終於得到了施展。

漢中丟失,孫策戰敗,益州諸多戰將投降,劉儉攻克葭萌關,其兵鋒直指蜀中!

依照曹操對劉儉的瞭解,袁遺這下子只怕是敗亡在即了!

曹操急忙從原地站起身來,快步來到了他房間內掛在牆上的輿圖之前。

眼見無人能夠回答他的問題,曹操的心中不由更加沉悶。

關羽以一種摧枯拉朽的攻勢,讓曹軍受到了重大的損失。

但是他終歸是豪傑人物,眼見無人回答,他也不由是哈哈一笑,絲毫不覺得尷尬。

孫策殺死高沛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犯了衆怒。

……

接着,他滿臉悲哀的看向了呂範,說道:“或許,我們不久之後,就要放棄江淮,返回江東了,沿江固守了。”

“袁本初此時在做什麼?蜀中一旦有失,鼎足之勢頓去,劉儉順長江順流而下,可從側翼直入荊州,袁紹難道不知?!”

說到這的時候,卻見曹操猛然擡手,用力的一砸牆上的輿圖。

在曹軍諸將之中,有很多人都受了傷害,甚至就連夏侯淵都受了些許的傷。

呂範見狀,急忙上前將那份戰報從地上撿了起來。

不得不說,曹操在戰爭的前瞻性上,在這個時代還是處於名列前茅之地位的。

“現在的劉儉,只怕已經攻克了涪水關……”

論及戰略眼光,曹操在整個江東可以說是獨領風騷,在軍事領域上,少有人可以與他相提並論。

而身爲關羽特別想要鍛鍊的關平在這場戰鬥中也是受益匪淺,他認真地觀察着關羽指揮軍隊的手段,以及他應對調動兵馬的措施,關平都在不斷的認真地學習着。

關羽將這次進攻的時間拉的很長,整整對着壽春發動了兩個餘時辰的攻擊。

就算是周瑜,現在也不能夠完全的彌補戲志纔在曹軍當中的分量。

這一戰,看似只是雙方又一次沒有分出勝負的交鋒,但是實際上淮南之戰的天秤已經開始逐漸傾斜了。

最後,曹操方纔揹負着雙手,回到了他的居所。

觸目所及,將士們受傷的受傷,戰死的戰死,整個城頭到處都是一片唉嘆之聲與哭泣之聲。

這話說完之後,呂範不由露出了驚奇的神色。

曹操這話說的也沒什麼毛病,隨後便見夏侯淵、曹仁等人紛紛向曹操拱手說道:“全憑主公安排!我等定然奮死搏殺,擊退關羽!”

只有一旁的呂範沉着臉,沒有多說話。

隨後,他令諸將各自去忙活各自的事情,卻唯獨將呂範給留下了。

劉儉確實已經攻破了涪水關。

而此時曹操的身後跟着的人乃是呂範、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

“子恆啊,你這話中之意我是明白的,如此說來,你應該是得到了什麼咱們關於壽春之外的情報吧?現在你可以對曹某說了吧?“

軍心不可用,士氣不可用!

這樣的狀態,只怕是有些難以爲繼了。

“袁本初啊,袁本初!”

很多士兵見了曹操都是跪拜哭泣,他們不敢向曹操說什麼,也不敢向曹操提什麼要求,但是他們的表情和狀態儼然已經闡明瞭一切。

“主公,實不相瞞,今日晨間,末吏這邊已經得到了關於益州方面的戰報,只是因爲今日白天,壽春形勢危急,故而末吏便命人將這戰報之事先壓了下來,不讓其在軍中傳播,只是事關重大,只怕早晚必然在壽春內傳播,到時候不只是三軍將士,只怕城中的豪強也都會生出異心的。”

緊接着便見他的手一鬆,那份戰報隨着他的手鬆而落在了地上。

呂範當即從袖子中取出了一份情報,呈遞給了曹操。

“不過,終歸是氣運在某這一面,關羽的兵馬雖然強盛,然終歸還是拿不下我們的,我軍固守在壽春如此長的時間,雖然兵力和士氣損失了不少,但是對方的軍力和士氣一樣是受到了損失的,現在這種情況,就是看我們兩方誰更能夠堅持了,看誰的士氣能夠維持的更長久,這是一場耐力的比拼,我們可千萬不能輸了,畢竟,這江淮之地,終究還是在我們的手中,我們將北軍趕出去的勝算,還是很高的!”

這場仗,關羽的攻勢非常激烈,他不只是用自己的士兵對城頭進行攻擊,而且大量的攻城器械例如拋石機和腰引弩等器械也已經從中原轉移了過來。

很顯然,他心中似乎是有着什麼心事。

呂範聽到這的時候,身體也不由開始顫抖。

甚至於城中已經開始出現了逃兵。

因爲他知道呂範一定是有話要跟自己說。

這一仗,關羽雖然沒有拿下壽春,但是給予了對方重創。

但是可惜,此時的戲志才已經死了,曹操最爲倚重的心腹謀主去世,雖然江東還多有俊傑,但是能夠取代戲志才位置的人,只怕短時間內是找不着第二個了。

曹操繼續巡查與城上城下,一面下令着將士們修補被損壞的城牆,一面又吩咐手下人準備在壽春縣內徵調百姓民夫過來協助防守……

“到時候,劉儉只要派兵守住襄陽,然後向東面施壓,九江之地,就將面對數面臨敵之境,哪怕是袁紹有心支持,也無可奈何,到時候,我等之精銳在九江結局,就是被北方的強兵聚殲!”

戰爭過後,曹操領着自己的一衆手下開始在城中進行巡查。

呂範的表情還是落在了多疑敏感的曹操眼中。

在臨陣前學習這些經驗,比起在後方讀一百卷兵書都要有用。

若是在往常,此刻應該就會由戲志纔開始對曹操發表他的意見了。

“主公,此言爲何?”

益州的所有豪強都紛紛反對孫策,畢竟高沛是他們共同選舉出來的,如今這麼無緣無故就被孫策弄死了,益州當地的豪強們可以說是大爲震怒。

他們紛紛向袁遺施壓,要求袁遺立刻懲處孫策。

而劉儉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大舉進兵!

第44章 介紹一下,大家混個臉熟第224章 董袁交惡第652章 圍京第771章 十年磨劍第788章 荊州反骨仔第357章 跑到我這來要名聲?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736章 整治新領土第339章 不同的遷都第312章 一對母子皆廢物第240章 如法炮製青州望族第215章 攔路虎第759章 陽平,開了第6章 人,還是野獸?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第785章 諸葛亮偷渡大洋第452章 相國請歇馬第4章 同窗可用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211章 宦官的瘋狂第741章 涼州得定第590章 前援後追第391章 司州絞肉機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368章 袁術猶豫,曹操教唆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796章 烏江之戰第739章 大捷報第387章 司州大戰的序幕第494章 劉儉手中刀,何其利也!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743章 關羽平淮第89章 二代出位第254章 收青州黃巾百萬第396章 抓!就是抓!第188章 龍虎師徒第394章 前世死仇,今世搭檔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788章 荊州反骨仔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183章 因爲我料敵於先第23章 劉儉的後勤保障第704章 劉儉出馬第31章 謀定而後動第161章 恐懼第389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第3章 兄友弟恭第45章 向董卓學習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271章 劉德然禮賢下士第540章 涼州艱難第272章 劉儉迎荀彧第720章 殲援第167章 從此,無緣再見第503章 劉德然大封羣英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諸葛第728章 爲了未來,也得反了第266章 先破了他天下楷模之名第241章 董卓聯合呂強第415章 斬兩千石第182章 劉使君,對不起,我大錯特錯第259章 西青州牧使劉備第229章 劉董聯盟第477章 劉玄德,太學生歃血爲誓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76章 袁基竊鹿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807章 強漢第654章 諸王之首第37章 一轉眼,蓋世奇功來了(今日更8600字第757章 兵敗折將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506章 壯哉義從!第190章 袁家的宏圖大業第28章 大郡的兵曹史第465章 從細節入手觀察第389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第629章 屠虎,屠虎第508章 這個時代,有劉儉,有劉備,有曹操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171章 他一定還有後招第345章 重要的轉折點第197章 權力遊戲,五王開府第682章 採納衆長第774章 袁家兄弟春節快樂!第261章 潁川荀氏第383章 無有雄主不染血第290章 關公逐賈第583章 誰主徐州第243章 和青州黃巾的心理戰第473章 我有了新的志向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104章 幫手一個接一個(求訂閱)第341章 另立新君
第44章 介紹一下,大家混個臉熟第224章 董袁交惡第652章 圍京第771章 十年磨劍第788章 荊州反骨仔第357章 跑到我這來要名聲?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736章 整治新領土第339章 不同的遷都第312章 一對母子皆廢物第240章 如法炮製青州望族第215章 攔路虎第759章 陽平,開了第6章 人,還是野獸?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第785章 諸葛亮偷渡大洋第452章 相國請歇馬第4章 同窗可用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211章 宦官的瘋狂第741章 涼州得定第590章 前援後追第391章 司州絞肉機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368章 袁術猶豫,曹操教唆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796章 烏江之戰第739章 大捷報第387章 司州大戰的序幕第494章 劉儉手中刀,何其利也!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743章 關羽平淮第89章 二代出位第254章 收青州黃巾百萬第396章 抓!就是抓!第188章 龍虎師徒第394章 前世死仇,今世搭檔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788章 荊州反骨仔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183章 因爲我料敵於先第23章 劉儉的後勤保障第704章 劉儉出馬第31章 謀定而後動第161章 恐懼第389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第3章 兄友弟恭第45章 向董卓學習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271章 劉德然禮賢下士第540章 涼州艱難第272章 劉儉迎荀彧第720章 殲援第167章 從此,無緣再見第503章 劉德然大封羣英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諸葛第728章 爲了未來,也得反了第266章 先破了他天下楷模之名第241章 董卓聯合呂強第415章 斬兩千石第182章 劉使君,對不起,我大錯特錯第259章 西青州牧使劉備第229章 劉董聯盟第477章 劉玄德,太學生歃血爲誓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76章 袁基竊鹿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807章 強漢第654章 諸王之首第37章 一轉眼,蓋世奇功來了(今日更8600字第757章 兵敗折將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506章 壯哉義從!第190章 袁家的宏圖大業第28章 大郡的兵曹史第465章 從細節入手觀察第389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第629章 屠虎,屠虎第508章 這個時代,有劉儉,有劉備,有曹操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171章 他一定還有後招第345章 重要的轉折點第197章 權力遊戲,五王開府第682章 採納衆長第774章 袁家兄弟春節快樂!第261章 潁川荀氏第383章 無有雄主不染血第290章 關公逐賈第583章 誰主徐州第243章 和青州黃巾的心理戰第473章 我有了新的志向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104章 幫手一個接一個(求訂閱)第341章 另立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