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

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

對於暹羅的使者,蘇澤的態度並不是非常熱情。

內閣中,內閣諸大臣正在聽着沈一貫介紹東南亞的情況。

在東南興起的諸多事務中,被大都督命名爲“外交”的這件事,越發的被東南官府的上層看重。

可是各項工作中,唯獨外交這個東西最難大規模培養人才。

原因也是很簡單,歷史上名臣將相無數,但是外交家也就那麼寥寥幾個。

從張騫到蘇武,傅介子和班超,往後能夠算得上外交家的大臣實在是太少了。

甚至對海外事務有所瞭解的官員都不多。

前明的鄭和下西洋,原本建立了一套朝貢體系,但是後面的明廷已經無力維持這種朝貢體系,甚至因爲倭國爭貢而引起了幾十年的倭亂。

東南的外交工作可以說是從零開始,而沈一貫就是這個體系的建立者。

如今中亞有興盛之勢的莫臥兒帝國,統治者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後代,無論是突厥人還是蒙古人,都是中原絞肉場競爭失敗的流放者。

“吸納這些泰族的,就是高棉帝國。”

莫臥兒帝國的軍事制度猛安謀剋制度,也是從中原的宋朝時期的金國契丹人創立,又被突厥人學去傳到了中亞,成爲了莫臥兒帝國的基本軍事制度。

“其實暹羅人最早也是從我們中原被擠出去的西南夷,他們自稱爲泰族,其實就是如今我們西南地區也存在的傣族。”

衆人都是飽讀詩書的人,用耶律大石的西遼來舉例子,衆人立刻就明白了,原來這些暹羅人是在中原這個養蠱場競爭的失敗者啊!

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比如安南就是這樣的,明明國土不算大,而且內部還經常分裂,但是經常鎮壓着東南亞喘不動氣來。

“無論是泰族還是傣人,他們因爲中原的漢文明強盛,被擠壓到了東南亞地區,如果打一個比喻的話,這些泰族就像是宋代的時候,被驅趕到中亞的契丹人。”

“暹羅是一個非常識時務的國家。”

“歷史上的高棉非常的強盛,泰族學習高棉的制度,又保證了自己作爲‘野蠻人’的戰鬥,在高棉逐漸腐化墮落後,泰族就吸納了一些高棉帝國的遺產,建立了如今的暹羅。”

“當年金國強盛的時候,滅到了遼國,剩餘的契丹人進入中亞,很快這些強壯的契丹人帶來了逐鹿中原時候學會的文化,他們本身又很具有戰鬥力,於是被中亞地區的君主們所僱傭,成爲附屬小國。”

“但是這些契丹人很快就反過來吞併了那些吸納他們的西域小國,耶律大石建立了西遼,統治了中亞很長一段時間。”

沈一貫面對一衆大佬,不慌不忙的說道:

“諸位大人,你們問暹羅人和緬國人的性格爲何如此不同,那就要說一說暹羅人的由來了。”

而且大都督還有意向,要讓所有年輕官員中有能力的都派到外國去鍛鍊一下,很明顯這是將外交工作當做升級高級官員的必要鍛鍊過程了。

沈一貫又說道:

“在高棉強盛的時候,他們給高棉提供士兵和糧食,換取高棉的庇護。”

所以衆大臣沒有人輕視沈一貫這個年輕的行人司主司,因爲大都督對沈一貫的評獎是儲相之才,也就是能夠升任未來宰相的人才。

“西邊的天竺一旦強盛,他們也會立刻前去朝貢,請求這些天竺王公賜婚。”

“甚至他們對死對頭緬國也低過頭,做過稱臣納貢的事情,對安南也是同樣如此。”

“當年前明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暹羅也是最早臣服朝貢的國家之一。” “屬下看來,這應該是泰族民族性的問題,泰族善於在夾縫中生存,懂得如何對待強國。”

這時候申時行皺眉說道:

“暹羅如此的靈活,和暹羅相鄰的緬國爲什麼這麼好戰?”

衆人看向沈一貫,《民族決定論》,這是沈一貫近日來總結自己在外的經驗,寫出了一本描繪各國各族民族性格的書。

顯然申時行是讀過這本書,所以才向沈一貫發問的。

東南亞四個主要國家,安南已經成爲東南外省,高棉率先臣服,甚至連自己未來國主的冊立權力都讓給了東南。

暹羅也第一時間派出使者,態度非常恭順。

唯獨緬國。

先是收留在西南作亂的麓川政權餘孽,還不斷在西南地區煽風點火。

緬國人還挑釁安南,趁着安南內亂侵佔了安南不少領土。

對高棉也是非常的逼迫,擄走了高棉王室的男丁,想要冊立高棉國主來控制高棉。

和暹羅人也是不對付,兩國經常爆發戰爭。

緬國就是經常四面開戰,內部也是爭鬥不休,緬族和內部其他民族經常互相仇殺,可以說是好戰到了極點。

衆人都微微點頭,如果用民族決定論,怎麼解釋相鄰的暹羅和緬國,在對外政策如此巨大的差異?

沈一貫不慌不忙的說道:

“正是因爲民族決定論,所以兩國才如此不同。”

“之前說了,暹羅人是從西南遷出去的泰族,緬國也同樣是中原競爭的淘汰者,但是他們是從藏地南遷的緬人。”

“暹羅和緬國相近,但是他們的語言和文字完全不同,文化上差異也極大。”

“實際上,暹羅人和緬國境內的撣人才是同族,他們其實都是泰族人。”

“緬國的語言更接近於漢藏語言,和暹羅人是不同的語系。”

“文化上,泰人在東南亞分佈更廣,他們積極吸收高棉文化,也和高棉文化融合,東南亞說暹羅語的民族很多。”

“緬國則死守自己的語言,不願意吸收融合,所以總是用征服者的態度來對待周圍的國家,從不吸納別人的文明。”

“結果就是緬國周圍都是敵人,必須要窮兵黷武緬族才能興盛,國內主體民族又自卑又自傲,經常懷疑內部其他民族要造反,連當年合作的撣族都要屠殺。”

“而暹羅則是身段靈活,對於強國不吝嗇投降,也很少因爲利益之外的原因,和其他國家開戰。”

徐渭連連點頭,他問道:

“說了這麼多,沈行人建議如何對待暹羅使者?”

(本章完)

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072章 巧破第211章 沖繩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625章 三本書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025章 急救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623章 教亂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075章 治本經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007章 軍籍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97章 再破題第638章 籌碼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566章 睢陽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281章 講武堂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600章 三三制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673章 定草原第007章 軍籍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四卷總結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628章 大赦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618章 捨不得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
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072章 巧破第211章 沖繩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625章 三本書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025章 急救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623章 教亂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075章 治本經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007章 軍籍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97章 再破題第638章 籌碼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566章 睢陽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281章 講武堂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600章 三三制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673章 定草原第007章 軍籍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四卷總結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628章 大赦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618章 捨不得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