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

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

李贄看着蘇澤,蘇澤的話再一次顛覆了他的三觀。

天人感應,發源於漢代的讖緯學,這是漢儒董仲舒套在皇權上的一道枷鎖。

好嘛,蘇澤不僅僅推翻了朱熹到王陽明以來的格物致知體系,如今連儒學的根子都要刨了。

李贄確實狂妄,可是他從沒有想到蘇澤竟然能狂妄到這個地步!

好!

李贄本來就喜歡這些離經叛道學問,他問道:“汝霖要怎麼算?”

蘇澤指着天上說道:“算日。”

“算日?”

李贄沒想到蘇澤會給出這樣一個答案,不過他很快就理解了,太陽是整個天空中最大的星體,也是對人類最重要的星體。

中國古代儒生對於星體運行的理解,其實是超過同時代的西方人的。

從秦漢開始華夏先人就開始編制曆法來指導農業生產,在漢代王充寫下《論衡》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到日和月不過是掛在天上的兩個星體罷了。

蘇澤說要測日,李贄繼續問道:“要怎麼測?”

蘇澤指着外面的一棵樹說道:“測日影長度,卓吾先生,蘇某可以計算出任何時刻的日影長度。”

李贄再次愣住了,測日影長度?可以算出任何一個時刻的日影長度?這才李贄聽起來簡直就和玄學差不多,這個也是能算出來的嘛?

“這和天星運行有什麼關係?”

蘇澤讓方愛竹拿來紙筆說道:“那自然是有關係的了,卓吾先生請看,這是我們所生活的地球。”

蘇澤在紙上花了一個球,繼續說道:“這是黃道和赤道的交角。”

李贄點點頭,他是博學多聞見稱,明代雖然禁止百姓私習天文,但是士大夫偷偷研究天文的其實也不少,南京國子監更是有天文學的藏書。

黃赤交角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計算出來的地球自轉偏轉角度。

接着蘇澤畫出一個更大的圓球說道:“這就是太陽。”

蘇澤畫出地球繞着太陽旋轉的軌跡說道:

“地球環繞太陽公轉,因爲地球繞日而行,地日變化,夏近冬遠,所以纔有了四時變化。”

李贄點點頭,這個也是他能理解的內容。

“而地球自轉則產生晝夜變換。”

李贄再次點頭,古代天文曆書中也有這樣的內容,先民編制曆法的時候,就已經研究明白了這個道理了。

此時蘇澤已經將圖畫好,他又在圖的角落中花了一張小圖。

“遮光爲影,拿燭臺舉例子,若是在屋內立起一根燭臺,再立一根柱子,是不是隻要知道燭臺和柱子的位置,已經柱子本身的高度,就能算出柱子的影子長度?”

蘇澤畫了一張圖,李贄點頭說道:“這就是求幾嘛,這個我能理解。”

求幾就是解幾何題,對於李贄來說這也不是什麼複雜的學問。

蘇澤說道:“太陽是一個大大的燭臺,日影就是因爲陽光被東西遮擋住,同樣那我在地球上立一根柱子,用求幾的方法也能算出日影的長度,唯一的難處是地球自轉是有偏角的,要求日影長度還需要知道所在地球的位置。”

蘇澤在地球上畫出柱子,又畫出陽光照射成影的示意圖,李贄驚呼道:“真的能算?能算日影,也就是說汝霖能算太陽的位置?”

李贄是極聰明的人,通過示意圖他已經明白了日影長度的重要性,如果蘇澤能夠準確計算日影長度,就意味着他可以算出任何時刻太陽在空中的位置!

太陽能算,那其他星體的位置不是也都能算?如果是這個樣子的話,那天體運行不過是一道複雜的幾何題目,真的和人心無關了!

李贄指着院子外一棵枯死的挺拔樹木說道:

“那就請汝霖算一下,那顆枯木一個時辰後日影的長度!”

蘇澤點點頭說道:“我還要先算此時的日影長度和枯木的高度。”

“請!”

方愛竹拿着尺盤,和蘇澤一起測出了現在的樹影長度和樹的高度,他將所有的數據告訴蘇澤之後,蘇澤又拿出自己的航海手冊,在海上的時候他已經確定了泉州的經緯度了。

現在這已經是一道高中地理學考試的題目難度了,已知高度、經緯度,現在的日影長度,求一個時辰後日影長度。

蘇澤的數學已經達到了Lv7,372/3000,不到一炷香的時間,蘇澤就算出了一個時辰後的日影長度。

他對着李贄說道:“卓吾先生,我已經算好了。”

李贄站在邊上看着蘇澤的演算,他看着蘇澤寫下他不認識的數學符號和公式,然後一步步的算出了結果,雖然看不懂過程,但是他大爲震撼。

房間裡沉默下來,李贄徹底迷茫了。

如果天星運行都是可以測算的,那還真的和人類意志沒有任何關係。

他長期以來建立的世界觀轟然倒塌,難道這個世界上真的和蘇澤說的那樣,有格物和致知兩條成聖之路?

難道朱熹和王陽明真的都錯了嗎?

蘇澤安靜的等待時間來驗證他的計算,他看着李贄要爆腦的樣子,不由的暗暗露出笑容。

上一次和汪道昆交流之後,蘇澤從《金瓶梅》中找到了“一道德”的野心,就一直在思考思想啓蒙的問題。

從格物致知入手,將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分開,這是蘇澤“一道德”的第一步。

從啓蒙運動以來,西方科學的迅猛發展,其實就來源於“文理分班”,而標誌性的就是《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本書。

這本書對於自然科學界的影響,絕對不是簡單的幾個公式,牛頓之所以能成爲近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是因爲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這個職業就是從他開始的。

如果用中華文明的說法,牛頓就是數聖和物聖。

在牛頓之前,自然科學和哲學是一體的,亞里士多德等古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他們研究現象,並且提出種種假說來解釋這些現象,這時候自然科學還是一種思辨遊戲,甚至可以是政治工具。

比如東西方都有的占星術,天體運行被認爲是一種徵兆,賦予了神秘學的含義。

從牛頓開始,機械唯物論正式成爲自然科學的指導原理,和形而上學的哲學理論徹底分開。

機械唯物論只研究現象,從現象入手總結數學規律,從定量的方式研究自然現象,從牛頓開始西方科學界開始一輪持續幾百年的迅猛發展。

科學家不需要和哲學家一樣,思考難以觀測和定量研究的意志、心理,而只需要對着實驗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對實驗數據進行計算推導。

在機械唯物論發展到最巔峰的時期,科學家預言只要擁有無窮的算力,宇宙中就會出現一隻拉普拉斯妖,祂能如同神靈一樣知曉任何事情。

而“文理分科”的目的,是將中華文明千百年來雜糅在一起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分開,這等於是給“自然科學”鬆綁,讓它沒有任何負擔的發展。

而和“自然科學”分開之後,“社會科學”也可以更專注於自身,而不是硬扯上自然科學現象來思考有什麼含義。

中華文明永遠不缺乏天才,將“格物致知”一分爲二,就等於將儒生這個羣體分成兩條路。

而蘇澤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將格物致知這兩條路分出來,那麼在明代被貶斥的數學等一系列的“雜學”,同樣可以上升到儒學的高度,通過這種方式來拔高這些“雜學”的地位。

其實在這個時代,和李贄這樣不追求出仕的讀書人已經出現,這些人或者沉迷於詩詞書畫等文化活動,專心著書治學,還有宋應星這樣記載各種科學技術的雜學家,也有李時珍這樣編纂醫書的醫學家。

如果真的能將“格物致知”分開,就等於將這些原本被主流所輕視的學問,拉到和儒學同樣的地位。

再往大了說,自然科學是一門“求新”的學問。

進行任何科學研究,只需要閱讀這個研究的最前沿的論文,準備好研究需要的實驗工具和數學工具,就可以立刻着手研究了,而不需要從經義中尋找論據,也不需要研究複雜的哲學問題。

這種“求新”的思維方式,也是推動啓蒙思想發展到文藝復興,再發展到了西方几百年各方面全面發展的推動力之一。

“求新而不法古”,這是蘇澤準備日後提出的口號,當然現在他的影響力還很弱小,這樣的口號要等到蘇澤擁有一定話語權的時候再提出來。

想通了這些,一個時辰已經到了,方愛竹拿着盤尺,再次測量了樹影的長度,然後返回物屋子向蘇澤和李贄說出了測量的結果。

看着和蘇澤幾乎完全一致的數據,李贄是徹底相信了蘇澤的說法。

“汝霖大才!”

李贄心悅誠服的說道:“我是相信了,格物致知確實是兩條成聖之路!”

李贄繼續說道:“汝霖,我可以向你學習格物的學問嗎?”

蘇澤愣了一下,沒想到自己的一番話,竟然讓李贄這個明末著名思想家,分科分到了理科?

蘇澤原本還想要讓拉攏李贄,讓他幫着自己完善“一道德”的理論呢,怎麼把他推到了自然科學那邊去了?

任何一門學問的發展,都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

王陽明的心學能成爲顯學,靠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也有他徒子徒孫的不斷完善和推廣。

蘇澤給李贄講這些,就是因爲李贄是“自己人”,可以拉攏他加入到自己的“一道德”體系建設中。

卻沒想到被一個測算日影,推到了天文學領域。

蘇澤立刻慌了神,他說道:“卓吾先生,難道你對致知不感興趣嗎?”

此時李贄沉浸在對天體計算的宏大想象中,他立刻說道:“人心難測,與其研究詭譎多變的人心,還不如研究恆定不變的天理。”

完蛋!

蘇澤此時無比的後悔,爲什麼要裝X算什麼日影長度,直接做一個簡單的小物理實驗就好了啊!

如今將李贄忽悠到天文學領域去了,那豈不是自己在“一道德”方面又少了一個助力。

失算啊!

李贄低聲說道:“汝霖,你是想要修訂曆法嗎?”

蘇澤看了一眼李贄,果然這些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都是頂尖的人才,從日影長度上李贄就明白了天文學和曆法的聯繫,問出這樣的問題。

李贄說道:“其實這些年禮部一直有重修曆法的提議,國初的歷法是越來越不準了,這些年來幾次日食月食推算都錯了,爲此朝堂動盪了多次。”

蘇澤明白李贄的意思,天人感應學說是儒家用來壓制皇權的手段,每次出現天象異變,羣臣就可以用這個來壓制皇帝。

所以曆法對於皇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夠準確預測天象的欽天監,就等於讓皇權擁有了對天象的解釋權,這也是明廷一直禁止民間私習天文的原因。

李贄又說道:“是我糊塗了,汝霖的才能必定能高中,應該走科舉正途,天文曆法不過是皇帝私臣,不是正途。”

欽天監和醫官詞臣之類的,這些類型的臣子屬於皇帝的私臣。

比如欽天監的官員,幾乎都是世襲的,這些家族世代研究天文曆法,專門給皇室服務。

這一類的官員,類似於詞臣和皇帝身邊的方士一樣,都被科舉正途出身的官員所鄙視。

就算是有幾個獲得封賞身居高位,也會被文臣認爲是溜鬚拍馬倖進的小人。

現在的李贄雖然思想開放,但畢竟是在科舉體系下薰陶了十幾年的,是科舉正途的觀念依然深入人心,還沒到後期那種輕視名教的“狂徒”境界。

由此也可以見“正途”觀念的影響力之大,蘇澤要破除“格物致知論”的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思想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蘇澤需要的是整理自己的想法,然後逐步點燃一個個火種,再讓這些火種去點燃更多的人。

所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難寫,哎

算日影,是清初歷案中,湯若望和欽天監歷官最後論戰實證的比賽。

清初欽天監內的洋人傳教士和本土歷官的爭鬥,大家感興趣可以看

《制天命而用:星佔、術數與中國古代社會》,很有意思的一本書。

(本章完)

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131章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482章 缺官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463章 紅丸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657章 拼命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388章 印花稅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540章 挖人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001章 穿越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444章 陽謀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451章 僭主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566章 睢陽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028章 初陣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566章 睢陽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237章 水戰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628章 大赦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170章 縣試前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482章 缺官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466章 爭湖廣第009章 寒菜粥
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131章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482章 缺官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463章 紅丸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657章 拼命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388章 印花稅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540章 挖人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001章 穿越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444章 陽謀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451章 僭主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566章 睢陽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028章 初陣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566章 睢陽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237章 水戰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628章 大赦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170章 縣試前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482章 缺官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466章 爭湖廣第009章 寒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