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第292章 蘇軾在登州

第292章 蘇軾在登州

司馬康的小報,在第二天一早便正式刊行。

不過,首刊量很少,不到三千份,基本都是送到了汴京城的官衙和有司手中。

趙煦很快也拿到了這份司馬康主持的《汴京義報》。

“不錯!”趙煦看完後,將手中的《汴京義報》放下來,問道:“士大夫們會很喜歡吧?!”

“聽說是這樣的……”石得一在旁邊介紹着:“據說,有不少文人、官員,看了此報後,都命人將自己的詩作送去了司馬康處,連潤筆費也不要,只求能刊載……”

趙煦聽着笑了起來。

我大宋的士大夫們,不要看一個個清高的不得了。

可是,若叫他們寫文章或者幫着題寫墓誌銘啊、行狀啊什麼的。

假如不是摯愛親朋,那麼就要收一筆很高的潤筆費。

甚至在過去,熙寧之前。

學士院的翰林學士以及中書的中書舍人,寫大拜除制詞/除授文字,按照慣例,無論是被拜授的宰執、大將還是一般文武大臣,也都是要給潤筆費的。

一般,翰林學士的制詞是要兩百貫潤筆,而中書舍人的文字,也是五十貫到百貫不等。

熙寧變法,才明文禁止了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的潤筆慣例。

從這裡,你就可以知道,在過去,宰執大臣給翰林學士,一般大臣給中書舍人交潤筆錢,都不是什麼潛規則而是公開的規則。

所以,在大宋文人的文字,都是有價的。

地位越高,文字越貴。

現在,這麼多人願意給司馬康的汴京義報供稿,看上去起碼短時間內,這汴京義報的熱度不會低。

最起碼在士林之中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

童貫的汴京新報,要面臨挑戰了。

趙煦在這個事情上,很清醒。

士大夫文人們,或許無法清醒的意識到汴京新報對他們控制的輿論的威脅。

可他們的本能,卻會讓他們主動團結起來。

從而對汴京新報進行排擠,最後將汴京新報趕出他們的圈子!

類似的事情,趙煦在現代見過了太多太多。

在那個互聯網發達的時代,傳統的文人們,尚且會自己圈一個圈子,自吹自擂。

更不要說是在大宋,這個文人佔據絕對統治地位的時代了。

“童貫那邊,準備的如何了?”趙煦問道。

石得一答道:“大家的指揮,童內侍自然不敢怠慢,已經聘請了,各大瓦子之中,最擅長說三國的說書人……”

“善!”趙煦點點頭:“告訴童貫,馬上開始,以三國志爲基礎,結合民間傳說、瓦子說書人的說法,以三國故事爲背景,寫一部長篇的、可以在汴京新報連載刊登的小說!”

小說,古已有之。

正如班固所言: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西漢既有長篇小說《虞初周說》,九百餘篇流傳,可惜如今已經亡昳。

但這個流派的生命力極其旺盛。

歷朝歷代都有代表作。

魏晉南北朝有《搜神記》,隋唐有《酉陽雜俎》,大宋也有《太平廣記》。

都是經久不衰,廣爲流傳的故事、傳說。

“三國?”石得一不太明白。

趙煦解釋道:“就是用歷史的辦法來講故事……以演義、傳奇爲主,述忠恕仁義!”

“所以……”趙煦看着石得一道:“此故事,當遵劉爲主!”

遵劉在大宋民間,已經形成了風潮。

那瓦子裡的說書人講三國,也早已經清一色尊劉了。

每每講到關羽戰敗,昭烈帝託孤,諸葛亮壯志難酬。

說書人都會情緒激動,而聽衆也跟着被感染。

只是,這些故事都是類似現代的段子一樣。

每個說書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段子,也基本只將其中一段。

自然,石得一對此很清楚,他聽完就低下頭去:“臣明白了!”

“我給這三國,題一首詞吧!”

趙煦說着,就提筆蘸墨,開始在紙上寫起來。

石得一站在旁邊,看着這位大家提筆揮毫。

“滾滾長江東逝水……”

僅僅是這一句話,英雄氣概,就已經撲面而來。

這讓石得一詫異不已。

趙煦卻是一氣呵成,將這首他在現代最喜歡的詞默寫完成。

然後,在這首詞的最後,鄭重的寫上署名:楊慎。

“大家這詞是?”石得一忍不住好奇的問道。

“我無意中在大內秘藏看到過的一首詞!”趙煦自然不需要去搶佔別人的名頭。

他是皇帝。

根本不需要靠文章揚名。

哪怕他的詩詞文字,和後世乾隆一樣。

文人士大夫,也只有吹捧和讚美的份。

石得一看着這詞,讚道:“這首《臨江仙》,真乃氣勢磅礴,詞人定是隱世的詩人!”

“呵呵……”趙煦笑了笑:“詩詞文章,不過小道而已!”

“不能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者,詩詞文章再好,也不過爾爾!”

石得一頓時低下頭去,他知道,大家指的是那位晏幾道。

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典型。

連大家在知道他天天在好友家裡和歌女們嬉鬧後,也曾嘆息了一聲,評價了此人:“我大宋的大臉寶呀!”

雖然不知道大臉寶是誰?

但石得一知道,從那以後,大家就再也不提他的名字了。

“說起詩詞,蘇軾在登州爲官官聲如何?”趙煦想起了那位真正的大文豪,在現代被無數學生視爲大魔王的蘇軾,於是問了一句。

“邏卒們根據入京的登州商賈、士人們的傳說……”石得一答道:“蘇軾在登州爲官以來,已經做了不少好事……”

“他還命登州百姓,多造漁船,出海捕魚……”

“爲了讓登州人吃海魚,他還親自下廚,做了許多美味,送給登州州衙上下的官吏食用,還將相關做法,貼在了州衙的布告欄中……”

趙煦聽着,毫不意外。

蘇軾就是這樣的。

他是個大嘴巴,也是個心直口快的人,更是一個心繫百姓的人。

同時還是個大吃貨!

所以…… 他在登州恐怕要在當地留下佳話了。

可能幾百年後,東坡魚將要和東坡肉一樣,成爲名菜。

搞不好,將來又要多一個爭搶‘蘇東坡故居’的地方了。

想了想,趙煦就問道:“蘇軾如今的寄祿官是朝奉郎吧?”

石得一點點頭。

趙煦道:“他就任才數月,不好直接提升他的寄祿官……這樣,加個館閣校勘吧!”

說着,他就繼續提筆,然後寫了一道除授指揮,交給石得一:“送去中書,叫中書舍人刑恕草制除授文字!”

“唯!”

……

登州。

蘇軾拿着筷子,品嚐着自己剛剛做好的一道蒸魚。

蒸魚用的是秋天捕獲後曬乾的大海魚。

曬乾的海魚,用清水清洗乾淨,然後泡發,就可以上蒸鍋。

放上茱萸、醬油、豬肉還有蘇軾在黃州時學到的一種特製的農家醬料後,味道鮮美至極,一點腥味都沒有!

不止是大人們很喜歡,就是蘇軾的幾個孩子也很愛。

吃着美味的海魚乾,蘇軾就有些詩興大發。

正準備醞釀醞釀,就提筆寫下此時的感慨,門外卻傳來了他的下屬,權知蓬萊縣李格非的聲音:“明府……明府……”

“文叔?”蘇軾站起身來,命人將李格非迎進來,問道:“何事?”

李格非本來是京官,還是國子監的官員,本該前途遠大,奈何他的亡妻是已故宰相王珪的女兒,他還曾親臨王珪葬禮。

所以,就犯了一些人的忌諱被髮落到了登州。

剛好碰到了蘇軾履任登州,這兩人一碰面,就頗有些相遇太晚的感覺。

李格非對蘇軾的尊重和尊敬,更是不能用語言形容。

幾乎是如同弟子門生一般,侍奉蘇軾。

“明府,今天早上,又有一羣從河北來的淘金客,到了蓬萊縣……”李格非一進門就開始訴苦:“這天寒地凍的,也不知道他們來登州作甚?”

“海上都快凍結了,連漁船都不能出海,他們還跑來淘金……”

“還請明府快快上書官家,禁了登萊的金礦礦脈吧!”

蘇軾聽着,微笑起來:“文叔勿憂,人來不怕,人來不怕!”

登州的人口,如今將將兩萬三千戶上下,不過十一萬的總人口。

主戶佔了八成,剩下的客戶才兩成,這就使得登州的各種僱役工人的工錢居高不下。

汴京城外挖壕溝的民夫,每天才百二十錢。

在這裡,僱人修路、挖渠,一天就要百錢了。

蘇軾本來想修水利,結果一算賬,發現根本吃不住,所以蘇軾纔會鼓勵漁業——他得有錢,才能開工。

在發展的漁業的時候,登萊金礦大發的消息傳開,淘金客源源不斷而來,這就給登州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

雖然說宋用臣清淤的時候,以高價招走了大半。

可也有不少人選擇留下來。

這些留下來的人,只要有個溫飽,就肯給官府幹活。

而且還有着源源不斷的人,從四面八方,涌來登州、萊州。

這些人都是打着提前搶佔淘金有利位置的主意,所以在冬天還不斷涌入登萊。

但這卻讓登州的官員,都焦頭爛額了起來。

大量外鄉人的涌入,讓治安開始變得嚴峻。

監獄很快就關滿了犯人。

但蘇軾很喜歡,因爲監獄的犯人,不就是寫着‘免費’兩個字的勞動力嗎?

於是,全部送去修水利、道路和橋樑。

李格非當然知道蘇軾的算盤。

所以他也只是來訴苦的。

“明府啊,再這樣下去,府衙和縣衙的官吏、差役,就都要累壞了……”

蘇軾不以爲意,他輕聲道:“文叔不必憂心,且回去告訴府衙和州衙上下,本府會記得他們的辛苦!”

“等到這個冬天過去,開春之後,渠道、道路都已經完工,本府不會忘記上下有功之人!”

“一定會上稟朝堂,爲諸君請功!”

李格非聽着,道:“這些事情,下官已經說了很多次了……”

“奈何,光靠許諾,恐怕難以激發上下了……”

蘇軾入冬後,就一直在畫餅,都說開春後就請功。

一開始確實效果很好,可現在,隨着壓力越來越大,人心自然難免出現動搖。

畢竟,好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升官!

“這樣啊……”蘇軾聽完,想了想,就對李格非道:“文叔回去,告訴上下官吏……”

“本府這裡,今年、明年加起來還有五張薦書的名額!”

“此外,離京時,呂執政和韓相公都許諾,給登州十張吏員因勞出官的空頭劄子!”

李格非聽着,不可思議的看向蘇軾。

在大宋,選人改京官是無比艱難的。

因爲有一個必要的程序,需要集齊五位京官、朝官舉主,且其中必須有一位轉運使司/提刑/常平或者經略使舉主。

此事自然無比艱難,大多數選人一輩子也湊不齊五位舉主,更不要說其中必須要有一位本路經略、轉運、常平、提刑舉主了。

所以,官場上將這種集齊五位舉主的努力,稱爲‘合尖’。

寓意此事猶如造塔上之頂一般,非一般人所能成功。

因爲,一般官員是絕不肯給那些沒有干係的人寫保舉薦書的——若其出了差錯,舉主可是會連坐的!

至於胥吏因勞出官,則是朝廷給與地方官的特權。

也是給胥吏們的一個希望。

只要好好幹,到了年限或者得到賞識,是可以脫離胥吏的身份的。

不過,一般而言,胥吏出官,都是靠着熬年限。

熬滿二十年,自動授官。

原因和官員的薦書一樣,地方官舉薦的胥吏出官後,若是犯錯,舉主同樣連坐!

如今,蘇軾卻肯一口氣放出五個薦書名額和十張胥吏出官名額。

這在官場上不可想象!

蘇軾當然知道李格非的心思,他哈哈大笑一聲,道:“本府都已經被流放、編管過一次了!”

“豈會怕再擔責任?”

在黃州的那幾年,讓他得以真正的接觸到百姓的真實生活,也真正的和百姓一樣,扛起鋤頭去種菜。

他的東坡居士的自號,就是在黃州的那塊面東的山坡上開荒時,自嘲而起的。

既曾跌落谷底,所以,也就不怕再次跌落。

這就是蘇軾。

無所顧忌,豪放自然的蘇子瞻!

(本章完)

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279.第265章 君前獨對(2)第519章 火熱的房產(1)第917章 朕爲天下,何惜做一番賀六渾?!195.第185章 趙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興,293.第278章 深夜邊報115.第111章 呂惠卿第913章 震懾第22章 忽聞暗箭來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14章 通風報信第950章 熱心羣衆和你分享了奸佞罪證第913章 震懾第743章 耶律洪基:請叫我勳宗!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196.第186章第754章 趙煦:妖言禍國者,皆曰可殺!司馬光三月十二上書75.第74章 堂薄第893章 告狀的武臣們第534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1)第919章 王大槍有後了387.第367章 有功必賞136.今天沒有了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第982章 贖回歸義軍節度使印綬第714章 紡織浪潮(1)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第569章 壽宴(1)360.第341章 穩重的天子 (1000月票加更)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第654章 禮法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第864章 安排和賊船第905章 汴京城升起了一個新太陽第567章 虎狼之師451.第428章 廷推(2)第558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第889章 一忠遮百惡199.第189章 文彥博:汝若是男兒身,那該多第958章 宋遼的默契第22章 忽聞暗箭來第550章 逆練神功第794章 老臣眼中的趙煦。367.第347章 出幸開封府(2)447.第424章 開戰157.第148章 望母成龍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馬光(2)424.調作息。第874章 大家都不想太皇太后回來了第930章 扶持買辦(2)第703章 立規矩(2)第498章 熙河(1)第618章 棉甲第68章 宋用臣 (1)【求首訂!】425.第402章 學區房333.第316章 開戰!開戰!296.第281章 潤物細無聲第808章 兄弟第813章 抑鬱的太皇太后第636章 章惇在廣西第586章 逼捐(3)107.第103章 想要爲國捐軀的趙煦第44章 兩宮聽政第897章 雙標的趙煦465.第441章 求和第682章 人事第957章 天恩頌進擊的高麗第756章 除拜(2)第730章 遼軍再入日本(1)第968章 人事第716章 趙煦:賺錢最要緊第780章 鄧潤甫:陛下,臣還沒有上車!444.第421章 愛乾乾,不幹滾第575章 混亂的東南亞(1)第592章 聞戰則喜(1)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364.第344章 千古佳話第655章 西夏議和競賽第40章 太子(3)367.第347章 出幸開封府(2)177.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第926章 宋遼聯姻,天下再次歸一的戰略機遇84.第83章 煩躁的釣魚人第721章 耶律洪基:朕只要銀子!446.第423章 靈活的紅線第691章 消失的占城使團174.第165章 章惇:難道真有人能生而知之?313.第298章 呂公著的提醒第508章 宰相的交易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們第1002章 相見第985章 元祐革新(3)第955章 興龍節(1)第971章 趙煦:只能依靠子孫後代的智慧第963章 冊封大理
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279.第265章 君前獨對(2)第519章 火熱的房產(1)第917章 朕爲天下,何惜做一番賀六渾?!195.第185章 趙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興,293.第278章 深夜邊報115.第111章 呂惠卿第913章 震懾第22章 忽聞暗箭來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14章 通風報信第950章 熱心羣衆和你分享了奸佞罪證第913章 震懾第743章 耶律洪基:請叫我勳宗!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196.第186章第754章 趙煦:妖言禍國者,皆曰可殺!司馬光三月十二上書75.第74章 堂薄第893章 告狀的武臣們第534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1)第919章 王大槍有後了387.第367章 有功必賞136.今天沒有了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第982章 贖回歸義軍節度使印綬第714章 紡織浪潮(1)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第569章 壽宴(1)360.第341章 穩重的天子 (1000月票加更)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第654章 禮法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第864章 安排和賊船第905章 汴京城升起了一個新太陽第567章 虎狼之師451.第428章 廷推(2)第558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第889章 一忠遮百惡199.第189章 文彥博:汝若是男兒身,那該多第958章 宋遼的默契第22章 忽聞暗箭來第550章 逆練神功第794章 老臣眼中的趙煦。367.第347章 出幸開封府(2)447.第424章 開戰157.第148章 望母成龍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馬光(2)424.調作息。第874章 大家都不想太皇太后回來了第930章 扶持買辦(2)第703章 立規矩(2)第498章 熙河(1)第618章 棉甲第68章 宋用臣 (1)【求首訂!】425.第402章 學區房333.第316章 開戰!開戰!296.第281章 潤物細無聲第808章 兄弟第813章 抑鬱的太皇太后第636章 章惇在廣西第586章 逼捐(3)107.第103章 想要爲國捐軀的趙煦第44章 兩宮聽政第897章 雙標的趙煦465.第441章 求和第682章 人事第957章 天恩頌進擊的高麗第756章 除拜(2)第730章 遼軍再入日本(1)第968章 人事第716章 趙煦:賺錢最要緊第780章 鄧潤甫:陛下,臣還沒有上車!444.第421章 愛乾乾,不幹滾第575章 混亂的東南亞(1)第592章 聞戰則喜(1)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364.第344章 千古佳話第655章 西夏議和競賽第40章 太子(3)367.第347章 出幸開封府(2)177.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第926章 宋遼聯姻,天下再次歸一的戰略機遇84.第83章 煩躁的釣魚人第721章 耶律洪基:朕只要銀子!446.第423章 靈活的紅線第691章 消失的占城使團174.第165章 章惇:難道真有人能生而知之?313.第298章 呂公著的提醒第508章 宰相的交易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們第1002章 相見第985章 元祐革新(3)第955章 興龍節(1)第971章 趙煦:只能依靠子孫後代的智慧第963章 冊封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