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

解決完曾布問題,執政拜任就已經沒有任何障礙了。

五個得票最高的大臣的名字,很快就擺在了趙煦和兩宮面前。

鄧潤甫、李常、曾孝寬、韓忠彥、王存。

有意思的是,他們的得票差距都不大。

至於呂大防、範純仁?

雖然也拿到了不少票,但沒有擠進前五。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大宋政壇是一個論資排輩極爲嚴重的體制。

哪怕王安石變法,攪動了這一潭死水之後,所帶來的改變,也沒有完全撼動舊有的秩序。

呂大防、範純仁,在正常秩序下,是不可能有越遷兩府的機會的。

何況還是這種投票票選?

有大把的人,僅僅是看到這兩個年輕人的履歷和年紀,就已經不想投票給他們了。

何況,這兩人還是舊黨一邊的。

很多新黨待制重臣,會出於本能的厭惡,不選他們。

他們的得票,沒有墊底,已經是很給面子了。

趙煦看着名單,對身旁的太皇太后、向太后說道:“太母、母后,韓、曾、王三位髃臣似乎沒有州郡、路一級的履任經歷?”

“若是就此拜任,恐怕,天下不服。”

其實就是他不服!

但他是皇帝,天生可以代表天下人。

所以,他不服等於天下不服,合情合理。

“這倒是。”向太后看向太皇太后,道:“那便只能拜授鄧學士、李中丞了。”

太皇太后想了想,也確實是這樣。

鄧潤甫,自然是板上釘釘的執政。

不是現在,就是未來。

這一點毋庸置疑。

至於李常?太皇太后對這個人有不錯的印象,是個忠臣,而且是一個敢於和王安石邪說亂法做堅決鬥爭的忠臣。

卻根本不知道,這位當年反募役法、青苗法的急先鋒,早已經在地方實踐中認同了募役法、青苗法。

也就是現在還在嘴硬而已。

於是,她說道:“就這樣吧。”

“拜授鄧潤甫爲尚書左丞,李常爲門下侍郎!”

今天傍晚,就可以傳召範純仁到內東門下的小殿鎖廳,並命草制拜任執政制書。

明天早上,就可以佈告天下。

然後,太皇太后就道:“這樣一來,翰林學士院和御史臺,就都得進人了。”

“中司(御史中丞別稱)須委以忠貞有清名之士。”向太后在旁邊說着自己的意見:“學士必用天下文章華選之臣!”

太皇太后頷首:“確當如此!”

這是大宋歷代以來,對中司和翰林學士的要求。

“秘書少監傅堯俞,爲人忠貞,清名天下皆知,可任中司之職。”太皇太后說道。

“娘娘所言甚是!”向太后對此沒有意見,也不敢有意見。

因爲她知道,傅堯俞實際上是英廟的孤臣。

太皇太后對其很有好感,多次在宮中問:當年傅御史何在?

去年召回傅堯俞,太皇太后就高興的和她說:“傅御史回朝,國家又多一忠臣。”

“這翰林學士……”太皇太后遲疑起來:“當今天下文章知名之士,還有幾人?”

說着,她便看向了趙煦,試探着道:“官家呀,近來朝中有許多大臣上表,紛紛言說,今之科舉,只取經義而廢詩賦,恐長此以往,國家無詞臣,天下無名士啊!”

趙煦輕笑一聲,低頭答道:“奏知太母,皇考在日曾教孫臣:詩詞歌賦,於國無益,不過小道爾!國家取士,當取利國利民之士。”

他很清楚,朝野內外,都有着一股妖風在隨時隨地,準備着反攻倒算。

而他更清楚,有些人打着恢復詩賦科舉的旗號,到底想做什麼?

罷廢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和字說,用他們所支持的東西來取士。

這是爭奪話語權的鬥爭,是不見血的戰爭。

趙煦在這方面,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不給任何人以可趁之機。

太皇太后的所有話,頓時都被噎在喉嚨裡。

她當然可以說那些大臣和她說過的話。

“王安石以一家之私學,而掩蓋先儒之教,使天下學官講解及科場,同己者取,異己者黜。”

“其黜春秋而進孟子,廢六藝而尊百家……但考較學問,而不勉勵德行……”

但她能說嗎?

不能!

不然,這個孫子就會問一句話了——王安石是誰?

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

難道告訴他——我們爲了怕官家被這個傢伙的歪理邪說帶偏,所以‘善意’的將包括福寧殿、崇文院內的一切和王安石有關的文章、奏疏統統移除了?

不能吶!

這位太皇太后,很清楚一旦自己這個孝順、聰明、懂事的孫子,過早的接觸到王安石的歪理邪說。

萬一,他覺得王安石的那些歪理邪說有道理,想要招其入朝怎麼辦?

王安石的破壞性,是有目共睹的。

先帝就是被其蠱惑,從而走上了離經叛道的變法之路。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堅決不能讓官家過早的接觸王安石和他的那些歪理邪說。

這不僅僅是宮中的想法,也是朝臣們的默契。

爲了對衝王安石,大家甚至一起引進了李覯的學問來以毒攻毒。 兩害相權取其輕。

於是,太皇太后只能委婉的說道:“話雖如此,可朝廷盡廢詩賦……而舊日老舉人,多習詩賦,不通經義,應舉不得,常年徘徊科場,難免有所怨氣,終究不利國家……”

向太后也幫着勸說道:“六哥,娘娘所言甚是啊,那舊日老舉人,本是一生用心詩賦,如今朝堂不取詩賦,其一生心血豈非白費?其難保不會怨懟朝廷,心生不滿。”

趙煦當然要尊重兩宮,他點點頭,假作思慮,然後道:“太母、母后教訓的是。”

兩宮都笑起來。

趙煦擡起頭,看着她們,道:“但我聽說,國家科舉有特奏名之制,若那老舉人實在要考,不如在特奏名進士之中,別開一科詩賦,但令彼輩應試。”

兩宮的笑容頓時僵在臉上。

“可國家若缺詞臣如何是好?”良久,向太后才嘆道。

她是士大夫家的女兒,很喜歡那些文章詩賦寫的好的大臣。

年輕的時候,她就很愛讀梅堯臣、晏殊等人的文章詩賦。

現在也喜歡看蘇軾的詩詞。

對那些大文豪,天生有着好感。

趙煦握着向太后的手,道:“母后,此事易也!”

“開制科,以取文章之士便可。”

“就叫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令州郡選天下文章之士,詩賦之才入京,由太母、母后及宰執親考之,必可得文章之士,詩賦之才。”

趙煦在這裡毫不猶豫的抄襲了司馬光在他上上輩子,推出的十科取士法中的叫法。

而且,他對這個事情,現在很有興趣。

原因?

司馬光的十科取士法,其實非常靈活。

除了這個‘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外還有公正聰明可備監司科、善治財賦公私俱便科、練習法令能斷請讞科等等。

換而言之,只要開了這個先河,以後趙煦就有很多操作空間了。

譬如,等到將來,技術得到進步,生產力得到發展了。

趙煦開一科‘天文地理可明自然科’取自然科學之才,建立皇宋科學院(當然不會叫這個名字)豈不順理成章。

甚至開一個‘跨越山海能知異域科’,取冒險家爲官,鼓勵遠航,資助探索大海,也不是不行。

做皇帝啊,一定要靈活。

被人圈在別人劃定的樊籬裡,自然只能在別人的規則裡打轉。

但只要跳出來,就會發現廣闊天地,大有作爲。

趙煦說着,就伸手將太皇太后的手也握住,興奮的道:“正好,我新即位,依祖宗故事,可以開制科。”

“僅此一科,恐還不夠。”

“不如下詔,讓朝臣們都建議一下,看看還可以用些什麼途徑來取士。”

“使天下英雄,皆爲我大宋所用。”

趙煦說着,就掰起了手指頭,算了起來:“若這個月下詔,令天下州郡,好好舉薦地方士子,數月後天下士子就該齊聚汴京了。”

“屆時應該正好是太母坤成節。”

“便叫這天下士人,都來給太母賀萬壽!”

趙煦說着就拍起手。

兩宮聽着,也都跟着笑起來。

尤其是太皇太后,笑的很開心。

至於方纔的那點小小的不愉快?早不知去哪裡了?

事實證明:女人,無論年紀多大,都是要哄的。

……

出了慶壽宮,趙煦回到福寧殿。

馮景緊緊的跟在他身後,等到進了內寢。

趙煦就看向馮景,問道:“都記清楚了沒有?”

馮景低着頭,答道:“奏知陛下,所有清點的小黃門,皆是臣親自挑選的精細可靠之人。”

“所有白麻紙,都是他們製作的,並在其上留好了記號。”

在紙上做記號,是一門古老的作弊手藝。

不需要太明顯,只需要在細節上稍作區分。

比如字體大小,比如顏色淺濃,字跡、書法方式等等。

一個人當然記不住所有,但一個人記個三五張白麻紙的特徵。

十幾個人就可以將所有選票的細節記好,然後將記好的選票,發給對應的人。

自然就能知道,誰給誰投了?誰沒給誰投?

趙煦聽着,點點頭,吩咐道:“將相關人等都統計好,然後送朕面前。”

“另外,那些小黃門,每個人賞錢十千……”

“諾!”馮景恭身。

“馮景!”趙煦叫住他:“將那些小黃門,都調到皇太妃閣去,交給劉惟簡。”

有劉惟簡看着、教導,他們會知道其中的厲害的。

“諾。”

89.第88章 京東鐵馬(3)第768章 利益分配第774章 阿里骨不是真的跪了,他只是怕了!第848章 人人要過關180.第171章 呂公著的上書第586章 逼捐(3)第924章 陣圖(1)320.第304章 天人感應和交趾入寇305.第290章 海洋的呼喚102.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501.第475章 李師師的手段第921章 蔡京:章惇!吾可取而代之!第579章 茶香四溢第778章 太皇太后:孽障啊!第929章 扶持買辦(1)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第1026章 元符皇后第39章 太子(2)284.第270章 仁多家來投第672章 耶律洪基:日本可還有銀礦?第515章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是(新年快樂)第790章 開京第891章 談話476.第451章 司馬光:陛下定與我一般,心憂192.第182章 文彥博:司馬十二要倒黴了第656章 越次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30章 趙煦:我還只是一個孩子啊第888章 慶壽宮的退縮431.第408章 感動的羣臣第673章 停戰第816章 蒲宗孟拜相第943章 輿論(1)325.第309章 趙煦:要斷章取義第644章 視察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第974章 科舉作弊和反作弊第3章 兩宮第636章 章惇在廣西206.第196章 交趾也敢讓大宋割地了!?第31章 首議立儲,王珪失分(求追讀,月票第653章 一笑泯恩仇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99.第96章 覲見第798章 蒲宗孟的誓言第31章 首議立儲,王珪失分(求追讀,月票169.第160章 錢荒120.第115章 長胖長高了 (15500更新完畢,172.第163章 沈括:餅有點大!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第918章 陛辭第940章 都是影帝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紀的美官170.第161章 劉昌祚第940章 都是影帝第1029章 面子果實能力擁有者:蘇軾!第503章 斷尾求生第777章 飛揚跋扈的駙馬第520章 遼國想嫁公主?第887章 向太后要撤簾第773章 進擊的遼人第627章 文彥博:當今天子,謀定而後動第761章 判律學第592章 聞戰則喜(1)第42章 卡bug第946章 祭天(1)350.第332章 嘉佑老臣的技能 (500月票加更83.第82章 進擊的曾布第69章 宋用臣(2)135.第130章 仁多保忠:優勢在我!(4500月第695章 冤假錯案第670章 太學教導主任程頤189.第180章 皇太妃【7500月票加更】第760章 魯迅說得對。324.第308章 狄詠:臣願爲陛下效死盡忠第963章 冊封大理第51章 登基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784章 新的交子(1)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394.第374章 白酒風雲第737章 兇橫的呂惠卿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第981章 太宗皇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稱頌六哥純孝嗎?第1025章 向高王學習第612章 司馬光之死(3)第61章 上架感言第940章 都是影帝300.第285章 劉摯:小人無朋,君子有之!第984章 元祐革新(2)122.第117章 文府夜宴(2)160.第151章 傾軋第682章 人事第974章 科舉作弊和反作弊第1019章 報應第555章 逆鱗第879章 吐蕃正統在大宋
89.第88章 京東鐵馬(3)第768章 利益分配第774章 阿里骨不是真的跪了,他只是怕了!第848章 人人要過關180.第171章 呂公著的上書第586章 逼捐(3)第924章 陣圖(1)320.第304章 天人感應和交趾入寇305.第290章 海洋的呼喚102.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501.第475章 李師師的手段第921章 蔡京:章惇!吾可取而代之!第579章 茶香四溢第778章 太皇太后:孽障啊!第929章 扶持買辦(1)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第1026章 元符皇后第39章 太子(2)284.第270章 仁多家來投第672章 耶律洪基:日本可還有銀礦?第515章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是(新年快樂)第790章 開京第891章 談話476.第451章 司馬光:陛下定與我一般,心憂192.第182章 文彥博:司馬十二要倒黴了第656章 越次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30章 趙煦:我還只是一個孩子啊第888章 慶壽宮的退縮431.第408章 感動的羣臣第673章 停戰第816章 蒲宗孟拜相第943章 輿論(1)325.第309章 趙煦:要斷章取義第644章 視察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第974章 科舉作弊和反作弊第3章 兩宮第636章 章惇在廣西206.第196章 交趾也敢讓大宋割地了!?第31章 首議立儲,王珪失分(求追讀,月票第653章 一笑泯恩仇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99.第96章 覲見第798章 蒲宗孟的誓言第31章 首議立儲,王珪失分(求追讀,月票169.第160章 錢荒120.第115章 長胖長高了 (15500更新完畢,172.第163章 沈括:餅有點大!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第918章 陛辭第940章 都是影帝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紀的美官170.第161章 劉昌祚第940章 都是影帝第1029章 面子果實能力擁有者:蘇軾!第503章 斷尾求生第777章 飛揚跋扈的駙馬第520章 遼國想嫁公主?第887章 向太后要撤簾第773章 進擊的遼人第627章 文彥博:當今天子,謀定而後動第761章 判律學第592章 聞戰則喜(1)第42章 卡bug第946章 祭天(1)350.第332章 嘉佑老臣的技能 (500月票加更83.第82章 進擊的曾布第69章 宋用臣(2)135.第130章 仁多保忠:優勢在我!(4500月第695章 冤假錯案第670章 太學教導主任程頤189.第180章 皇太妃【7500月票加更】第760章 魯迅說得對。324.第308章 狄詠:臣願爲陛下效死盡忠第963章 冊封大理第51章 登基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784章 新的交子(1)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394.第374章 白酒風雲第737章 兇橫的呂惠卿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第981章 太宗皇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稱頌六哥純孝嗎?第1025章 向高王學習第612章 司馬光之死(3)第61章 上架感言第940章 都是影帝300.第285章 劉摯:小人無朋,君子有之!第984章 元祐革新(2)122.第117章 文府夜宴(2)160.第151章 傾軋第682章 人事第974章 科舉作弊和反作弊第1019章 報應第555章 逆鱗第879章 吐蕃正統在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