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稱頌六哥純孝嗎?

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稱頌六哥純孝嗎?

保慈宮裡,高太后正閉着眼睛假寐。

“娘娘……”粱惟簡的聲音,從帷幕外傳來:“勾當皇城司公事張士良奉命來奏!”

高太后睜開眼睛,輕聲道:“叫他來老身面前說話!”

“遵旨!”

須臾之後,一個四十歲上下,身形低矮壯實,看似敦厚的內臣,便到了太后寢殿的帷幕外。

見了坐於帷幕內的太后身影,他躬身一禮,拜道:“勾當皇城司公事臣士良,恭問娘娘鳳體萬福無恙!”

“老身無恙!”高太后坐在帷幕裡,看着帷幕外張士良的粗矮的身影,問道:“說吧!探事司探查到了些什麼?”

張士良低着頭,長身而拜,將一封文書,呈在手上:“啓奏娘娘,探事司近來探查之汴京諸事,臣皆以錄於文字,乞請娘娘聖覽!”

大宋祖制,後宮不得干政。

但,皇城司隸屬內廷,受帝后指揮行事,不受祖制限制。

所以,皇城司就成爲了大內后妃爲數不多,可以對外朝施加影響的渠道。

尤其是太后們,素來會在皇城司中安插自己的親信內臣,以掌握朝野風向。

張士良,就是高太后安插在皇城司中的耳目。

本意,只是叫他盯着外戚們,不要叫外戚在外面胡作非爲,以免惹出禍事來,丟了宮中的體面——主要是高太后的體面!

但現在,在這個朝野人心飄搖之際。

張士良就成爲了高太后的眼睛和耳朵。

皇城司隸屬的探事司所轄邏卒,變成高太后手裡最有力量的棋子。

粱惟簡從張士良手裡接過文書,然後恭恭敬敬的從帷幕一側,來到高太后面前,呈遞到太后手中。

高太后接過那文書,打開一看,眉頭頓時皺起來。

粱惟簡在旁邊,拿着眼角瞥了一眼,立刻就低下頭去。

因爲,在那紙上的文字,實在是太過了一些。

“……聞,中丞黃履一日與左右曰:我有一恨:在臺諫不能遷二王以出外!如今天子有疾,而二王在禁中,假使一日禁中忽降片紙,吾輩悔之晚矣!”

這是何等大逆不道,目無王法的狂悖之語啊?

但,說這個話的人,是御史中丞黃履!

此人乃是天子心腹中的心腹!

此外,黃履有個女婿叫呂惠卿……

黃履說這種話,他想做什麼?他和誰商量過?又是誰在他背後唆使他講這些話?

是呂惠卿,還是江寧的那個人?還是乾脆來自……

粱惟簡根本不敢往下想了。

高太后卻並沒有像粱惟簡想象的那般生氣。

臺諫的烏鴉們,嚷嚷着要將二王,趕出大內居住這個事情,從熙寧二年開始嚷嚷到今天了。

高太后對此,早就脫敏了。

老實說,要不是現在皇帝病重,黃履哪怕當着她的面,說這樣的話,高太后也會一笑置之。

何必與臺諫官較真?

他們就是做這個事情的。

何況,黃履身爲御史中丞,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若不說那樣的話,反倒是會被認爲‘心懷兩端’。

彈劾他的奏疏,會把銀臺司的官署都淹掉的。

高太后繼續向下看,探事司報告的,都是這汴京城裡,事涉侍制大臣、外戚和皇家的民間議論。

於是,高太后很快就看到了一條邏卒的報告:昨來,京師瓦子之中,有小報傳言,內探曰:大內人言,延安郡王純孝,自官家服藥,便只吃素,爲父抄寫佛經,日送福寧殿,以爲祈福。

高太后的臉色頓時一黯,心裡面有些不舒服。

她冷着眼睛,看向帷幕外的張士良,問道:“大內消息,爲何傳到了市井瓦子,爲凡夫俗子談論?這內探,又是個甚?”

張士良立刻趴下來,瑟瑟發抖的俯首而拜:“臣死罪!死罪!”

粱惟簡見了,連忙湊到高太后近前,小聲解釋:“娘娘,所謂內探,便是那小報對於禁中消息提供者的一個代稱……”

“除了內探,小報還有‘省探’、‘衙探’,分別打探都省與官衙消息……”

高太后聞言,怒不可遏。

大內消息,市井裡的人都可以打探得到?

那這大內,在世人面前,還有何秘密可言?

那小報甚至還有所謂省探、衙探!

意思不止禁中,都堂和官衙的消息,也都會被人拿到瓦子裡傳播、談論、評價?!

皇帝怎麼就不管管?

她看向粱惟簡,責問道:“爾等既知,爲何不整治此輩?”

粱惟簡低下頭去,委屈的道:“娘娘,當年仁廟時尚且奈何不得,況臣等?”

“隔絕中外,其罪非小啊!”

但在心裡面,粱惟簡也好,張士良也罷,都心知肚明。

這內探們到底是些什麼人?

而且內探外泄禁中事,幾乎全部是奉命泄密!

只不過,有些時候是奉了大家之命,而大多數時候則是奉了這大內諸位大貂鐺的意思泄密。

特別是,熙寧之後,王安石變法,朝野上下沸沸揚揚,天下之中紛紛擾擾。

大內內臣們,也受到了嚴重衝擊。

尤其是市易法、市易務的推行,讓好多人丟掉從前一本萬利的買賣。

所以,大批內臣,開始主動的向外泄露消息。

如此,哪怕阻止不了,也可以噁心一下都堂和宮中,給他們添點麻煩。

不過,這些事情,太后不需要知道就是了。

一切都推給祖宗制度,一切都推給嘉佑之政。

如此一來,高太后就不會再追究了。

果然,高太后在聽粱惟簡提起‘仁廟尚且奈何不得’、‘隔絕中外,其罪非小’這兩個關鍵詞之後,怒氣就消散了大半。

高太后最喜歡的就是仁廟嘉佑之治。

天下無事,聖主在朝,名臣在位。

所有人都可以安享太平。

而不是像現在這般,爲了幾吊銅錢,從京師到地方雞飛狗跳,祖宗的制度,被破壞殆盡,上上下下,怨聲載道。

尤其是西北用兵,延綿不絕,耗費巨大,卻只得了些番人的貧瘠之地。

這讓高太后最爲不滿!

“既是祖宗之制,老身不便干預,只是這禁中的事情,爾等往後都要盯着,不可再叫人隨意外泄了!”

“是……”粱惟簡立刻點頭。

帷幕外的張士良也連忙俯首:“臣謹奉娘娘聖旨!”

高太后瞧着手裡文字,又看着帷幕外的張士良。

不免問了一句:“張士良,瓦子裡,果然都在稱頌六哥純孝嗎?”

張士良拿着眼睛,看了看帷幕裡的高太后的身影,答道:“臣乃卑鄙之軀,豈敢言此事?”

他不要命了,纔敢議論這個事情!

高太后點點頭:“老身知道了!”

便對張士良吩咐:“爾去皇城司裡,囑咐探事司諸人,務必留心坊間議論,旦有所動,奏來殿前!”

“遵旨!”

待到張士良走後,高太后拿着手裡的文書,靠着軟塌,問着粱惟簡:“粱惟簡,六哥果然每天都在吃素、抄錄佛經嗎?”

粱惟簡在這個事情,自然不敢隱瞞,他低着頭答道:“據臣所知,慶寧宮中人,皆言如此!”

“娘娘若是疑慮,可招管勾慶寧宮馮景來問……”

高太后搖搖頭:“這倒不必了!”

去問馮景,不就等於公開宣佈,她這個太母懷疑慶寧宮裡的皇子嗎?

如此,無論答案是怎樣,對高太后來說,都是得不償失的。

……

注:皇城司下屬探事司,真宗始設,最初編制親事官邏卒四十人,掌‘於京師偵查流言蜚語及圖謀不軌者’,神宗朝和哲宗朝,探事司都經歷了大規模擴張,編制一度達到五百人。

注2:勾當皇城司公事,既主管皇城司的官員,常以武臣、內臣出任,《宋會要。職官》記載:元豐六年,上批:勾當皇城司公事官數多,止留十員。

(本章完)

482.第456章 新的問題196.第186章第606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2)339.第322章 呂公著:現在也就只能指望王介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第856章 孤家寡人323.第307章 趙煦:皆在我甕中347.第329章 遼 夏戰略第742章 蕭不噠野的發現第856章 孤家寡人第1010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2)第14章 通風報信第680章 冬至衆生第72章 外戚(1)173.第164章 報功217.第206章 再次打窩第578章 極限施壓144.第137章 火上澆油281.第267章 蔡確:衣錦還鄉第517章 使者第4章 扼住命運的咽喉123.第118章 沈括入京第544章 司馬光的病情438.第415章 戰前的雙方第733章 神宗皇帝:風能進,雨能進,吾不能進!第749章 套娃第647章 鷹犬與捷報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第784章 新的交子(1)第834章 問政387.第367章 有功必賞第817章 蒲宗孟的表演第889章 一忠遮百惡346.請假條第478章 吳安持:我必令汝家破人亡第554章 難道他的魂魄被惡鬼奪走了?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147.第139章 集結84.第83章 煩躁的釣魚人第523章 說客(1)第989章 水力鍛錘469.第445章 戰後(1)第1024章 反應第627章 文彥博:當今天子,謀定而後動467.第443章 決戰(1)第556章 現實的天龍八部第692章 趙官家們的用人之道487.第461章 聖天子啊!298.第283章 名曰呂惠卿的陰影第618章 棉甲第63章 司馬光入京第528章 拿捏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第983章 元祐革新(1)第844章 宗澤仗劍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第579章 茶香四溢415.第393章 耶律洪基:朕欲法南朝,與士大第883章 入朝的吐蕃各部第14章 通風報信第60章 朕的錢!!!第681章 廷推風波第1023章 死得好啊!第972章 耍無賴的趙官家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第584章 逼捐(1)第499章 熙河(2)261.第247章 趙煦:還是滅了西賊最划算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465.第441章 求和第1000章 日拱一卒第24章 請君入甕第538章 吐蕃使者88.第87章 京東鐵馬(2)第574章 外交(2)98.第95章 文彥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第483章 耶律延禧:孤必報今日之仇第23章 趙煦:攻仵李憲,就是打我第629章 太皇太后主動提歸政了195.第185章 趙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興,第709章 棉布風潮(1)496.第470章 唯恐天下不亂的趙煦134.第129章 文彥博: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213.第203章 養女第855章 太皇太后:馮氏爲什麼不肯去死?!465.第441章 求和247.第235章 囑託第624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4)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第680章 冬至衆生第832章 涓滴經濟學第801章 恩情之始301.第286章 漢明之質 唐宣之德第669章 宗澤的夢幻之日(2)第794章 老臣眼中的趙煦。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408.第387章 立功心切的大宋武將們470.第446章 戰後(2)第959章 民心
482.第456章 新的問題196.第186章第606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2)339.第322章 呂公著:現在也就只能指望王介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第856章 孤家寡人323.第307章 趙煦:皆在我甕中347.第329章 遼 夏戰略第742章 蕭不噠野的發現第856章 孤家寡人第1010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2)第14章 通風報信第680章 冬至衆生第72章 外戚(1)173.第164章 報功217.第206章 再次打窩第578章 極限施壓144.第137章 火上澆油281.第267章 蔡確:衣錦還鄉第517章 使者第4章 扼住命運的咽喉123.第118章 沈括入京第544章 司馬光的病情438.第415章 戰前的雙方第733章 神宗皇帝:風能進,雨能進,吾不能進!第749章 套娃第647章 鷹犬與捷報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第784章 新的交子(1)第834章 問政387.第367章 有功必賞第817章 蒲宗孟的表演第889章 一忠遮百惡346.請假條第478章 吳安持:我必令汝家破人亡第554章 難道他的魂魄被惡鬼奪走了?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147.第139章 集結84.第83章 煩躁的釣魚人第523章 說客(1)第989章 水力鍛錘469.第445章 戰後(1)第1024章 反應第627章 文彥博:當今天子,謀定而後動467.第443章 決戰(1)第556章 現實的天龍八部第692章 趙官家們的用人之道487.第461章 聖天子啊!298.第283章 名曰呂惠卿的陰影第618章 棉甲第63章 司馬光入京第528章 拿捏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第983章 元祐革新(1)第844章 宗澤仗劍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第579章 茶香四溢415.第393章 耶律洪基:朕欲法南朝,與士大第883章 入朝的吐蕃各部第14章 通風報信第60章 朕的錢!!!第681章 廷推風波第1023章 死得好啊!第972章 耍無賴的趙官家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第584章 逼捐(1)第499章 熙河(2)261.第247章 趙煦:還是滅了西賊最划算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465.第441章 求和第1000章 日拱一卒第24章 請君入甕第538章 吐蕃使者88.第87章 京東鐵馬(2)第574章 外交(2)98.第95章 文彥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第483章 耶律延禧:孤必報今日之仇第23章 趙煦:攻仵李憲,就是打我第629章 太皇太后主動提歸政了195.第185章 趙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興,第709章 棉布風潮(1)496.第470章 唯恐天下不亂的趙煦134.第129章 文彥博: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213.第203章 養女第855章 太皇太后:馮氏爲什麼不肯去死?!465.第441章 求和247.第235章 囑託第624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4)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第680章 冬至衆生第832章 涓滴經濟學第801章 恩情之始301.第286章 漢明之質 唐宣之德第669章 宗澤的夢幻之日(2)第794章 老臣眼中的趙煦。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408.第387章 立功心切的大宋武將們470.第446章 戰後(2)第959章 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