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見好就收的可能性很大。”趙軻多繼續道,“若他目的達到又無心留下,不開些磨人的條件,也在情理之中。”
九幽要是獅子大開口,雙方少不得來來去去地互遣書信使者談判,同時戰爭也在繼續,那得耗多少時間、多少人命?
雅王沒有吱聲。
趙軻多看出他的猶豫,遂道:“您也可以等一等牟國的回覆,但想來牟國的條件不會這般寬鬆。”
“不用了。”他這麼一說,雅王反而下了決定,“就答應蒼晏的要求,讓他們早點從百丘源退兵!”
龍神軍每在聖地多待一天,都是把雅國王族的顏面踐踏一遍。
要儘快讓他們歸還百丘源,少造一點破壞。尤其是佰隆族看守聖泉,他一百個不放心!
万俟鬆的脾氣有多火爆,雅王清楚得很,這老癟犢子發起狠來,說不定私自毀了柯林族的聖泉!
何況趙軻多說得沒錯,牟國開出來的條件不可能比蒼晏更優渥,再等下去也沒意義。
這根本不能算作一道選擇題。
而後他召集軍議,將自己的決定公於之衆。
文官武將都有些驚詫,但看過九幽大帝提出的條件後都沒什麼異議,雅王就派出使者去龍神軍中定契。
這一次簽定契約,也順便把雅國與蒼晏的邊境線清晰界定,以免日後再起爭議。
九幽大帝果然言而有信,在雅國履約當天就撤出百丘源,向東北方退入蒼晏地界。
他們離開比來時還快,僅用時兩天就走了個乾乾淨淨。
雅人衝進聖地到處檢查,發現只有樹木折損,聖泉聖溪安然無恙,這才鬆了口氣。
蒼晏國說自己“理信爲本”,至少這一次確實是做到了。
龍神軍這大患已祛,都城也安全了,雅國東側威脅解除,終能抽出手來對抗牟軍。
莫看協議好似簽得輕鬆,對於龍神軍的入侵始末,雅國也是打落牙齒和血吞。它前後折損了六七名大將,死傷四萬六千多人,尤其王族主軍遭受重創,王族因爲百丘源被佔而顏面無光。
要不是牟國的威脅迫在眉睫,雅國這口氣可不會輕意嚥下肚。
受此沉重打擊,軍隊的士氣着實有些低落。雅國也顧不得了,立刻將軍隊調往西北境迎戰牟軍!
¥¥¥¥¥
百列,家主府邸。
清晨剛下過雨,街心就有數騎飛馳而過,馬蹄濺起的泥水揚了路人一身。
駿馬疾馳到家主府外,鹿慶安不等座騎停穩就跳下馬背,大步奔進家中。
這幾天,鹿振聲右眼皮跳個不停,今天剛往嘴裡塞了一顆安神丹藥,就聽見長子的高聲嚷嚷:
“父親,父親!”
“在這裡。怎麼了?”看鹿慶安大步而來,鹿振聲心裡咯噔一聲。
是不是南邊打輸了?
他是真沒想到,龍神軍打跑百列境內的雅軍之後,居然攆着人家進入了雅國境內,還一路往南衝殺!
他見過虎嘰嘰的,但沒見過這麼虎的!
先前他和長子商議,兩人都認爲,九幽大帝這是要藉着援助百列的理由,狠狠報當日雅國入侵閃金西部之仇。
從那以後,父子倆就格外關注南邊的戰報。
龍神軍打進雅國邊境了;
龍神軍成功搶佔胡魯河畔;
龍神軍打下重鎮支鄺城!
鹿家父子從一開始的疑慮,變作了後期的驚訝。
在雅國的領地上,龍神軍也能這樣勢如破竹?這不可能吧?
雅國那幫子強盜的實力,百列再清楚不過了。
再然後,龍神軍就攻佔了雅國柯林族的聖地百丘源!
鹿振聲用了一整天的時間,來消化這個情報。
這到底怎麼回事,是龍神軍太強,還是雅國內部出了什麼問題?
自從龍神軍進入百列,後續事件就變得越發魔幻、越發地不真實。
鹿家父子討論過無數次了:
龍神軍當真那麼強?它才組建一年多!
但無論父子倆內心如何矛盾,他們都必須承認,龍神軍在雅國屢戰屢勝是大好事情。
對百列亦是幸事。
鹿振聲恐懼龍神軍,但更恐懼龍神軍在南邊大敗!
鹿慶浜射死雅王的兒子,雅國就差點打進百列首府;
今回龍神軍直接幹進雅國腹地,還是藉着援助百列的名義,它一旦戰敗,雅國會不會把火氣全撒在百列身上?
屆時,百列要怎麼直面雅國的洶涌怒火?
所以他一看長子急匆匆奔來,心就懸到了嗓子眼裡。
“好幾件大事!”鹿慶安腳下像踩着風火輪,“牟軍從阿弗海入境雅國,參戰了!”
鹿振聲一聽,捂着胸口長長吁出一口氣:
“那就好,真是祖宗保佑!那就好!”
牟軍終於又參戰了,並且是主動殺入雅國境內,這仗大概不打個天翻地覆不算完。
哎呀,那不就是他鹿振聲心目中最理想的狀態嗎?
牟國和雅國大戰一番,雅國必傷元氣,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擅動百列了吧?
這可不是他癡心妄想,而是從前就發生過的事實。
“還有,龍神軍撤退了。”
“哈?”鹿振聲一怔,“就打完了?他們跟雅軍,呃,最後誰贏了?”
“具體情況,還不太清楚。我們只知道百丘源大戰後,雅王又派出大軍,但在百丘源那裡打得不兇。”那邊的情報不全,全局就很模糊,“然後,龍神軍就撤退了。”
“雅軍追擊沒有?”
“好像……沒有。”
“這是怎麼回事?”
鹿慶安輕聲道:“百丘源大戰當日的詳細情報剛剛傳過來,雅軍大敗,上將軍死了四個,包括葛氏兄弟,重傷一位,還有一位將軍被俘。全軍死傷四萬多人。”
這幾個數字,讓鹿振聲倒抽一口寒氣。
打得這麼兇?“龍神軍這麼兇猛?”
此前,他只知道雅軍敗在百丘源,沒想到這一役如此慘烈。
按理說,強敵雅國遭此重創,實力被大大削弱,鹿振聲本該高興纔是。
但他就是高興不起來。
百列周圍本來就有兩大強鄰,西邊是牟國,南邊是雅國。
雅國成天打劫,牟國成天索貢。
牟國雖然不到百列來擄掠,但要的進貢卻一點不少。
現在,東邊又崛起一個新興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