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開館設學

五天後有海船西返,陳恩澤將趙舒翰的請求寫成函,使船遞往江寧。

“這個榆木疙瘩,終是低頭了……”宋佳坐在側案,拆開陳恩澤的信函,看信函裡所寫趙舒翰之事,嫣笑着遞給林縛。

林縛接過信函,細看過,沉默良久,化作一聲輕嘆,拿着炭筆,直接在信函之後作批覆,邊寫邊與宋佳說道:“舒翰其人,天縱之資,我不及也;他與張玉伯所固執堅守的,倒非帝統,而是律制與秩序,故而反對我篡位謀權。張玉伯臨行前還勸我做一權臣,置元越爲傀儡,也無礙後世英名;雖說話很荒唐,但與劉庭州不同。這也是我將他們踢到濟州的原因,我要他們明白,新帝國在我手裡,只會變得更繁榮昌盛,不會混入無律制的混亂與血腥殺戮之中……舒翰一心想施展抱負,放不下功名心,卻不知道他欲爲新學之宗師,他出閣任相更能叫他名載千古。如今他看來是想通了,那叫他在濟州守十年的觀星臺再說!”

“十年啊,你真是狠心呢。”宋佳擡頭,明眸定睛看着林縛,笑他對趙舒翰還是不留情面。

“十年長嗎?”林縛問道,又笑了一笑,“日蝕時差,以及觀星望鏡用於天象之觀測,僅僅只能動搖渾天地心之舊說;非要舒翰這等廣學博識又敏於思慮的大才,長時間的對天象進行觀測、思慮,纔有可能確立新學說!十年的時間,也僅僅夠打了一下基礎,還要後人前赴後繼的進行完善——我對他們唯一提出的要求,就是不要囿於舊學,思辨固然重要,但不是立學唯一之根本;新舊學說,是精華還是糟粕,都應該儘可能的用實驗及實測證之……”

林縛當然知道九大行星繞日而行的天文學結論,但他也只是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學說,都是沒有根基的、是沙上之塔。

要確立新學,林縛知道靠他是不行的,只能依靠姜嶽、宋石憲、趙舒翰這等當世才智高絕的人物,他只能在恰當的時機裡,爲他們拔開前面的迷霧,叫他們看得更清楚一些、不走歪路。

林縛停筆又思稍許,說道:“濟州設有琉璃窯,但無磨鏡匠師,叫工坊監調兩名高級磨鏡匠師及一些學徒去濟州給舒翰使用。觀星望鏡纔是初制,十分粗陋,舒翰下了決心守觀星臺,觀星望鏡的技術應能在他的手裡有長足的發展。而姜嶽、宋石憲雜務甚多,不一定能專心此事。此外,還要舒翰在濟州設學,欲有子弟投其門下,應盡心傳授新學,也應叫思澤給予一切之方便……”

林縛眼下雖在江寧等地廣設公學及更高等級的新學堂,但基本上還屬於新學的普及教育。真正有研究性的、發展新學的工作,目前則主要由崇學館大學士、學士這個羣體在做。

相比較五千萬的人口,數以百萬的識字人數,僅三四十人做新學的研究工作,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雖說匠工的羣體很龐大,但除了三五十人格外出類拔粹外,絕大多數匠工文化水平都不高。他們中更多的人,僅僅是侷限於傳統匠術的傳承上,還達不到在傳統匠術基礎上發展新學的超高要求。

在傳統匠術基礎上,進行總結,進行研究工作,進行發展出百花齊發的新學,目前還只能依賴於士子階層裡開明、能夠接受新事物、不囿於傳統的知識分子。

¤ тTk Λn¤ ¢○

故而崇學館學士除了是一項極高的榮譽之外,還有一項開館設學的特權。

林縛從內府專門拔出銀款,支持崇學館學士開館設學、招募弟子,一起從事新學、匠術方面的研究工作;並特許崇學館學士舉薦門下子弟出補官吏。

明面上說崇學館學士只是榮譽頭銜,但有權舉薦門下子弟出補官吏,這個特權就大得恐怖。雖說補吏的決定權還在樞密院選吏司,但得崇學館學士舉薦,就獲得做官的資格,實際上就等同於科考的舉子登科。

公府治政的當下,正式擁有舉薦權的,僅有參知政事及參知軍事等高級文武將臣。雖說這只是一個臨時的措施,但出官爲吏對世人的吸引力,是顯而異見的。

孫打爐這等出身卑微的崇學館學士,受到當世讀書階層普遍的輕視,但姜嶽、宋石憲二人本身就是科舉出身,無論是新學、舊學,學問都是當世罕有人能及,投到他二人問下學習新學,非但不能算丟人的事情,還是極爲榮耀。

以往在江寧聚集的士子極多,陳西言最初在西溪學社講學時,聽者動輒數千人。

隨着陳西言的逝世、王學善的受刑、餘心源的去辭,而海虞陳氏等吳黨舊日的中堅力量也徹底融入淮東,西溪學社也就徹底的沒落掉了。

眼下科考之門給關閉着,雖說有許多士子心灰意冷的回鄉去,但留在江寧的士子,仍數以千計,都苦無出路。以往士紳在役賦上的特權給取消後,他們中有些人連在江寧的生計都成了問題。

雖說樞密院選吏司也公開招考吏員,但出題與四書五經、詩詞賦文並沒有丁點關係,盡是農政、工造、律制、稅算等方面的科題,那一個個自許風流翩翩的士子怎麼答得來?

也有走歪門邪道的,但林縛的精力過人,幾乎所有應考補吏的士子,他都會逐一接見。三月捅出一樁舞弊案,主持募考的官員叫林縛定了一個流刑;兼領選吏司的林夢得雖不知情,但也給林縛罰沒一季的薪銀,林縛最後重新任命從江寧就一直追隨他的長孫庚出領選吏司,纔將此案平息掉。

對於留在江寧的士子,入新學堂,習農政、工造、律制、稅算等新學,再應考補吏,算是一個公開的出路,但對於許多有功名在身的士子,實在是抹不開臉去投新學堂。

開館設學的例子一開,想入姜嶽、宋石憲二人門下的投帖士子短時間裡就高達數百人。

實際趙舒翰在江寧竹堂講雜學也有近十年的歷史,就使新學在江寧士子心裡也算是紮下一個根來,趙舒翰雖然沒有正式的開館設學,但在江寧的擁者,絕對不比姜嶽、宋石憲要少。

這也是當初宋石憲入選崇學館大學士、趙舒翰沒有入列使江寧士子衆議洶涌的一個原因。

宋佳聽林縛的話意,知道他雖然不會直接將趙舒翰列入崇學館,但還是支持趙舒翰在濟州開館設學,笑道:“這事要要在江寧宣揚一番,應該會有數十士子漂洋東去以追隨,說不定能在濟州形成新的學派……”

“這也是好事,在學術上唯有講究百家爭鳴,才能繁華不謝,”林縛說道,“這也是舒翰在江寧十年如一日宣講雜學所積的應得。”他是支持能以趙舒翰爲中心,在濟州能形成新的學派。

“虛君實相”,這四字說起簡單,但實行起來,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事情,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涉及到生產力發展及民智的開化能不能達到與“虛君實相”相適應,不然就是一場大災難。

林縛也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爹爹,爹爹!”

林縛與宋佳說着話,一個女孩子闖進書室裡來,青綠相間的紗羅裙彷彿給室裡染上一層熾烈的初夏色彩,她闖將進來,看到宋佳在裡間,忙斂身施禮:“政君見過姨娘夫人……”

“姨娘就姨娘,莫名其妙的再加個夫人,可把我叫生分了……”宋佳笑道。

林縛將在園子玩耍得滿頭是汗的政君攬在懷裡,伸手將她額頭上的汗水抹掉,問道:“什麼事情,大驚小呼的闖進來?”

“舅舅過來了,孃親讓我來看爹爹閒沒閒下來……”政君說道。

聽得顧嗣元進府來,林縛便放在筆函,攜着政君的小手往顧君薰日常起居的怡政園走去。

在賜九錫之後,林縛集軍政財吏諸權於一身,實際已經是爲南朝之主。

相比較國主的地位,國公府的格局就有些狹小了。

林縛倒也不極儉之人,他甚至能明白,有些新技術、新材料,唯有他首先使用,“上行下效”之餘,才能得到很好的推廣。

於年後內府特地撥出二十萬銀元的錢款,將國公府西首幾組民院並進來,對國公府進行擴建,使國公府的格局比以往增加了近一倍;顧君薰諸女也都分院而居。

不僅婆羅山灰等新漿料在這次國公府的增建中得到使用外,府內也大規模使用琉璃燈爲庭院照明,窗紙也一律廢除,改用通透的琉璃片,而以往鋪磚、鋪石地,一律改爲混入婆羅山灰的磨石地……

雖說擴建後的國公府談不上格外的雄偉華麗,但舒適度要比以往好上許多。

第一百零七章 女刺客(三)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44章 齊頭並進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36章 對壘第26章 回江寧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70章 攻守第24章 皓首勤政第97章 大軍集結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42章 政務第33章 觀星臺第6章 天下亂局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31章 江島佈局第67章 牙人難做第93章 大婚之夜第21章 奇襲第二章 七夫人顧盈袖(一)第八十八章 構陷屠民第38章 縱虎歸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69章 爲何造反第六十四章 後事第92章 雜魚第103章 淮陽防線第73章 軍制暗鬥第55章 殘勝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46章 搶灘第31章 風向變了第53章 獄島去留第1章 捍海堤第9章 計當緩行第30章 津海會戰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97章 晉安攻守第44章 危機不知第168章 太湖盜第24章 戰後第三章 七夫人顧盈袖(二)第58章 廟堂第29章 補充第133章 驚弓第55章 戰事稍息第147章 如夫人(一)第97章 晉安攻守第33章 迷離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三十一章 論功待賞第55章 伏兵多時第3章 沒落王族第72章 隨州不決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六十章 三伍編卒第72章 防線四不像第111章 異動第65章 開漕諸策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六十章 三伍編卒第46章 國相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38章 死守王府第107章 戰起第10章 虎將有謀第27章 西線告急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18章 巡政(一)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3章 甄氏第16章 聯兵助伐第113章 疑點第44章 窮寇第70章 豔若桃花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44章 人口隱憂第37章 困獸第54章 殘敗第135章 遺計第53章 約期良辰第四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66章 控制洪澤浦第6章 重兵東移第74章 雁過拔毛第118章 待援第18章 激將第86章 戰爭陰雲第19章 遼西大捷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134章 還朝第32章 蝶翼之陣第39章 封河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85章 信心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
第一百零七章 女刺客(三)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44章 齊頭並進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36章 對壘第26章 回江寧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70章 攻守第24章 皓首勤政第97章 大軍集結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42章 政務第33章 觀星臺第6章 天下亂局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31章 江島佈局第67章 牙人難做第93章 大婚之夜第21章 奇襲第二章 七夫人顧盈袖(一)第八十八章 構陷屠民第38章 縱虎歸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69章 爲何造反第六十四章 後事第92章 雜魚第103章 淮陽防線第73章 軍制暗鬥第55章 殘勝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46章 搶灘第31章 風向變了第53章 獄島去留第1章 捍海堤第9章 計當緩行第30章 津海會戰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97章 晉安攻守第44章 危機不知第168章 太湖盜第24章 戰後第三章 七夫人顧盈袖(二)第58章 廟堂第29章 補充第133章 驚弓第55章 戰事稍息第147章 如夫人(一)第97章 晉安攻守第33章 迷離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三十一章 論功待賞第55章 伏兵多時第3章 沒落王族第72章 隨州不決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六十章 三伍編卒第72章 防線四不像第111章 異動第65章 開漕諸策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六十章 三伍編卒第46章 國相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38章 死守王府第107章 戰起第10章 虎將有謀第27章 西線告急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18章 巡政(一)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3章 甄氏第16章 聯兵助伐第113章 疑點第44章 窮寇第70章 豔若桃花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44章 人口隱憂第37章 困獸第54章 殘敗第135章 遺計第53章 約期良辰第四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66章 控制洪澤浦第6章 重兵東移第74章 雁過拔毛第118章 待援第18章 激將第86章 戰爭陰雲第19章 遼西大捷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134章 還朝第32章 蝶翼之陣第39章 封河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85章 信心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