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窮寇

柳西林率部從楚王府殺出,陳韓三留在徐州城裡的守軍最後那點鬥志就告崩潰。

東城守將給部下斬殺,餘者跪降。西城、南城守軍棄城樓,往泉山、銅山縣方向逃竄。

其時陳韓三留在徐州制置使司衙門的兩百扈兵保護他家小數十口人往北城逃竄,給率部趕來的柳西林殺了一個正着;扈兵雖都是陳韓三的親信精銳,但奈何與陳韓三家小混雜在一起,在相對狹窄的衙前大街上,給柳西林率衆殺得潰不成軍,陳韓三家小也是亡傷慘重。

約有千餘守軍從城門逃出,欲與退過荊馬河南岸小寨的陳韓三匯合,但倉惶逃命,隊列散亂,給李良率淮東精騎一擊而潰,除少數人亡命逃竄,大多數人跪地投降。

張玉伯、柳西林大體掌握徐州城的形勢,在荊馬河南岸退守小寨的陳韓三殘部,整編制的已不足兩千人,有李良率兩營騎兵盯在那裡。雖說有更多的殘兵潰卒往西逃竄,一時也顧不及追殺——對劉妙貞來說,收攏兵力,逼近沙家集,將周知衆所部纏在這裡,則是更迫切的事情。

淮陽在徐州西南,距徐州百里,還有五千精銳步卒駐守,快馬馳出報信,最快今夜就能派兵馬趕來增援。

睢寧、宿豫兩城位於徐州南面,分別距徐州城一百五十里及二百里,兩城共有六千精銳步卒駐守,最遲也不會拖過明天入夜,就會有數千精兵趕來增援。

下邳在徐州東側,距徐州城一百五十里,耿泉山率鳳離營三營精銳駐守在那裡,在更東面的沂州,還有六營精銳步卒,受耿泉山節制。援兵即使從沂州趕來,也只會比宿豫的援兵稍晚。

之前擔心陳韓三有變,徐州會落到燕胡手裡,故而林縛被迫要在徐州南面的淮陽、睢寧、宿豫及下邳、沂州等城駐守精銳,形成淮泗防線最外側的一道防禦。

分兵防禦是兵家大忌,也是無奈之事,但這時候可以將外圍諸城的守軍以最快的速度調集到徐州來。

差不多在明天入夜之前,劉妙貞在徐州就能多出萬餘精銳可用。要是燕胡繼續往徐州外圍調派兵馬,淮東甚至可以將鳳離營主力從泗陽全速調來增援,最快也只需要兩天兩夜。

劉妙貞不奢望將那赫雄祁所率的萬餘胡騎留下,但有何不敢將周知衆所部纏在這裡?

有城沒城,打法就完全不一樣。

劉妙貞沒有奢望能一下子將沙家集攻下來,也沒有奢望能將沙家集團團圍死,畢竟那赫雄祁那萬餘精騎在魏廟坡離這邊不足三十里,不是擺飾。

劉妙貞就在敵軍陣前結陣,前陣距敵軍望哨寨牆不足三百步,用輜重車圍營,與周知衆所部近距離對峙。這麼近的距離,用強一些的大弓,順風甚至能將箭枝拋棄到敵軍牆頭。

如此近距離的對壘,周知衆甚至沒有辦法從容不迫的將兵馬從寨牆環護的營寨裡都調出來。

給他的選擇,只能在更多的淮東兵馬從淮陽、睢寧、宿豫等城趕來之前,借打反擊的機會,將兵力都調到營寨外面來集結,再尋機北撤。

在淮東軍的強攻之下,周知衆麾下的這些兵馬守營寨都岌岌可危,這時候反過來強攻淮東軍嚴陣以待的陣腳,更是差強人意。

倒是入夜之後,陳韓三率部從荊馬河南岸往西突圍,製造了一些混亂;月色晴好,那赫雄祁得以在月下率騎兵迫近,才使得周知衆有機會將大半兵馬調出寨牆環護的營寨外。

馬蘭頭率三千援軍從淮陽及時趕來,樑成衝從濟寧率兵西進的消息也同時傳來——雖然樑成衝從濟寧出兵西進的時機有些詭異,但那赫雄祁曉得留給他北撤的時間很有限了。

雖知夜間行軍撤退免不了混亂,但那赫雄祁實在不敢在徐州城北拖到明天清晨,當即就下令周知衆率部先行突圍北撤,他率萬餘精騎殿後,壓制住不使淮東軍銜後追擊。一夜時間,周知衆所部差不多能跟淮東軍拉開三四十里的距離。

“董原有兵馬在睢陽,得信多半會趕出來打落水狗;樑成衝從濟寧撤出西進,應是去曹州,但那赫雄祁不敢賭樑成衝就一定不去魚臺——敵軍必定會走直線往壽張逃去……”劉妙貞手指壓着鋪在大盾上的地圖,看向諸將。

就在夜風如刀的曠野,劉妙貞緊急召集諸將,挑起兩盞風燈,將大盾鋪在輜重車上爲臺案,鋪上地圖,諸將圍着就站在夜風裡議事。

“那赫雄祁是員老將,雖說淮東幾次欺負他,卻不得不承認他有些本領。他率騎兵殿後,步營不能撒開腳丫子去追,”周普跟隨林縛,在燕南戰事期間,就跟那赫雄祁交過手,知道他的深淺,步營一旦撒開腳丫子追擊,陣列就會散開,沒有足夠的飛矛盾車作掩護,很容易給敵騎抓住機會打反擊,即使要追擊,也只能以較慢的速度,尾隨在敵後,淮東軍能快速出動,也只有騎兵;想到這裡,周普手指向地圖上沛縣的位置,“陳韓三往西南逃,暫且放他過去,他即使穿過淮西,也只能去投靠羅獻成。那赫雄祁留下來殿後,已經很出人意外了,我們就賭他不敢再分兵,那我、孫壯,還有李良各率騎營,分從東西兩側繞過去,總有一隊能趕在沛縣之前將周知衆攔住……”

“周知衆隨行還有三千多騎兵,骨頭頗硬啊!”馬蘭頭說道。

馬蘭頭率三千兵卒從淮陽急行百里趕來增援,將卒也是精疲力歇,與走泉山南麓的陳韓三殘部錯過,甚爲可惜。淮陽援軍這時只能先避入徐州休整,也是加強徐州城的防守,不參加追擊,馬蘭頭趕來這邊參加軍議,還小喘着氣。

“難啃也要硬啃下去。九里山初戰,我以一敵二,未曾落下風,這時他們急着北撤,更無心戀戰,我們只是要將周知衆所部的步卒纏住即可,周爺所言,我覺得可行。”孫壯說道。

“行,就依周爺所言,孫壯、李良各率本部先行追擊,但保不定那赫雄祁要強攻我本陣,沒有騎兵掩護側翼不行,還要勞煩周爺率一部騎兵隨我前退。”劉妙貞下決定道。

“嗨!”周普大嘆一聲,他也是心癢好戰,不需要劉妙貞照顧,但想到劉妙貞是主將,也就忍住沒有抱怨什麼,依她所言行。

那赫雄祁能率騎兵留下來殿後,對周知衆及新附軍已經是仁義已盡。

孫壯、李良各率一部騎兵往東西兩側馳出,消失在夜色之後,那赫雄祁能猜測淮東騎兵是要繞過他去追擊周知衆,但考慮到外圍形勢的複雜性,最終沒有分兵攔截,而是盯住劉妙貞的本陣,緩緩後撤。

**************

在劉庭州回渦陽之後,董原雖不知道林縛爲何有信心在徐州城下獲勝,但也如林縛所願,令肖魁安點齊一萬兵馬,隨他北進睢陽。

本身長淮軍要從大梁撤起來,守住睢陽,就能保護長淮軍南撤的側翼不受燕虜攻擊,從這個角度,董原也要率兵先進睢陽。

董原在睢陽得知陳韓三公然叛變而在徐州城外給劉妙貞打得大潰的消息,已經是子夜,正是那赫雄祁下決心讓周知衆率部先行北撤之時。

董原雖有派探馬前往徐州觀戰,但沒有接近戰場。淮東軍在徐州城下的大捷,詭異而急促,令董原詫異莫名。

徐州大捷,林縛立有平叛禦侮兩樁大功,怕是若要封郡公不能賞其功,董原心裡酸溜溜忌恨異常,但也令肖魁安謹守睢陽,他親自點齊八千兵馬東進,趕往沛縣參加攔截,至少分些功勞,不使顏面過於難看。

***************

雖從沙家集北撤到沛縣才八十餘里,但周知衆所部在後有追兵、前有堵截的情況下,一直拖到十一月初三,也就是在他率部北撤的第三天,才趕到沛縣,甚至比董原還晚半日。

董原、孫壯、李良配合作戰,與周知衆所部接戰,兩戰皆得。周知衆被迫退守沛縣殘城。周知衆給困在沛縣殘城,劉妙貞率淮陽鎮主力銜尾追擊在其後,那赫雄祁擔憂乾糧吃盡、馬糧將絕,絕不敢再拖延纏戰,也不敢將騎兵壓上決戰,最終放棄周知衆所部,繞過沛縣北逃。在那赫雄祁北逃後,周知衆即率部突圍,給打得大潰,僅率千餘殘兵逃出。周知衆殘部在從魚臺、曹州之間通過時,又給樑成衝撿到便宜,一戰再潰,莫紀本也給樑成衝手下部將斬殺於馬下。

此時林縛已到徐州,指示劉妙貞繼續率淮陽鎮主力北進,一直到魚臺才停下步伐,進駐魚臺殘城。

而在此時,曹子昂、寧則臣率鳳離營主力也趕到徐州,與林縛匯合。

林縛使曹子昂坐鎮徐州,他親率寧則牙、馬蘭頭、耿泉山等將,於十一月九日從徐州點齊兩萬兵馬趕赴魚臺,與劉妙貞匯合,再北進麟州。

淮東在北線的精銳,超過四萬精銳都聚集在麟州,距離壽張不足一百五十里,要是將董原、陶春、樑成衝等部兵馬邀過來,就能湊出十三四萬的大軍出來。雖以步卒爲主,但借徐州大捷的餘勢,完全有可能一鼓作氣將在壽張集結的七八萬虜兵擊退,順手解了東平之圍。

第25章 金箭傳令第36章 舊瓶新酒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123章 追擊第120章 降服第29章 不殺第81章 暗子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30章 津海會戰第53章 北伐猜想第60章 宮廷陰影第43章 入城擡棺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一百三十九章 民生誰來計(一)第75章 攻寨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95章 觀戰臺第18章 備戰(一)第118章 金蟬脫殼第15章 借名清匪第55章 易幟立軍第59章 援圍第60章 偏師奇襲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36章 歪理邪言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3章 沒落王族第33章 宗族第一章 秋水夕陽琴音渺第116章 亂兵第78章 大勢已去第71章 袁州條件第18章 巡政(一)第153章 前奏第47章 刺客第77章 吳黨裂痕第三十一章 論功待賞第一章 秋水夕陽琴音渺第53章 獄島去留第6章 私糧入京第12章 大功將成第12章 江寧心思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81章 兵分兩路第93章 大婚之夜第34章 耐心第126章 後手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47章 攻城第55章 殘勝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45章 爭鋒第53章 君子不器第60章 宮廷陰影第54章 尚有餘計第50章 血戰第67章 洪澤舊事第29章 兒女之議第107章 戰起第25章 後患無窮第69章 爲何造反第2章 夜觀軍營第18章 兵亂難止第32章 蝶翼之陣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85章 逃都第31章 城子嶺第64章 心結第120章 主臣第2章 夜觀軍營第42章 山頂對策第45章 典錢鋪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12章 拖延第一百三十章 奇襲上林裡(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勢不可擋(一)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26章 殘部第61章 密投第80章 鐵橋營第60章 梟心難測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一章 江寧途中(一)第34章 登王臺山第9章 拔營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54章 殘敗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68章 各懷心思第118章 待援第六十二章 新仇第九章 隨扈第116章 強動員第43章 欺君第四十三章 劈擊實習錄
第25章 金箭傳令第36章 舊瓶新酒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123章 追擊第120章 降服第29章 不殺第81章 暗子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30章 津海會戰第53章 北伐猜想第60章 宮廷陰影第43章 入城擡棺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一百三十九章 民生誰來計(一)第75章 攻寨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95章 觀戰臺第18章 備戰(一)第118章 金蟬脫殼第15章 借名清匪第55章 易幟立軍第59章 援圍第60章 偏師奇襲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36章 歪理邪言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3章 沒落王族第33章 宗族第一章 秋水夕陽琴音渺第116章 亂兵第78章 大勢已去第71章 袁州條件第18章 巡政(一)第153章 前奏第47章 刺客第77章 吳黨裂痕第三十一章 論功待賞第一章 秋水夕陽琴音渺第53章 獄島去留第6章 私糧入京第12章 大功將成第12章 江寧心思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81章 兵分兩路第93章 大婚之夜第34章 耐心第126章 後手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47章 攻城第55章 殘勝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45章 爭鋒第53章 君子不器第60章 宮廷陰影第54章 尚有餘計第50章 血戰第67章 洪澤舊事第29章 兒女之議第107章 戰起第25章 後患無窮第69章 爲何造反第2章 夜觀軍營第18章 兵亂難止第32章 蝶翼之陣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85章 逃都第31章 城子嶺第64章 心結第120章 主臣第2章 夜觀軍營第42章 山頂對策第45章 典錢鋪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12章 拖延第一百三十章 奇襲上林裡(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勢不可擋(一)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26章 殘部第61章 密投第80章 鐵橋營第60章 梟心難測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一章 江寧途中(一)第34章 登王臺山第9章 拔營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54章 殘敗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68章 各懷心思第118章 待援第六十二章 新仇第九章 隨扈第116章 強動員第43章 欺君第四十三章 劈擊實習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