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控制洪澤浦

董原得維揚鹽商支持,消息很快就傳到徐州,這主要也是源於淮東勢力膨脹,維揚地方勢力要抵制淮東的滲透,眼前只能抱董原這個粗大腿。

淮陽軍徹底融入淮東一事,表面上看去風平浪靜,但背地裡的暗流絕對不少。

算上淮陽軍,淮東擁有的精銳戰卒明面上就超過十萬,躍居諸軍之上,而且受林縛一人掌握,外人難以間之,要說永興帝及江寧諸人心裡沒有想法,鬼才信?

維揚鹽商事,倒是正常的一個反應。

“沈戎跟董原尿一個壺裡去,真是不奇怪啊!”葉君安與高宗庭到行轅來議事,談論起董原得維揚鹽商支持的事情,頗爲感慨。在知悉淮東崛起背後有些不足爲人道的秘事之後,也不難理解沈戎爲何對淮東一直都懷恨在心——沈戎在出知東陽府時,給顧悟塵、林庭立聯合壓制,絲毫掌握不到東陽軍的兵權,但這是小事情,官場傾軋是常態,結仇還是洪澤浦劫案,沈戎直接給林縛擺了一道,差點連小命都丟掉,這個怨子就結得大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着他們鬧去。”林縛說道,他也沒有指望沈戎能跟他尿一壺裡去。

“維揚鹽商之事,不能不嚴肅視之,”高宗庭蹙着眉頭說道,“這次鹽商爲淮西籌款,一方面是沈戎在背地裡的搗鬼,也不排除張晏在背後支持,但另一方面,也能看出董原在維揚的根基頗深。他薦丁知儒出知壽州,在這次鹽商籌款後,又表示要在淮西大力任何維揚籍官員,他應該是一開始就想到要利用維揚府的資源去鞏固淮西的根基。眼下的情況是,維揚府有財力;在過去數年間,維揚府也聚集了太多的流民、難民,可以遷往淮西安置,這就爲董原在淮西屯田提供必要的丁壯……”

“是啊,不能讓淮西的日子太好過!”葉君安啜着茶說道。

“現手就有兩招棋可用,第一是卡私鹽的脖子,直接釜底抽薪,動搖維揚鹽商對支持淮西的信心,第二就是加強對洪澤浦的控制……”高宗庭說道。

以洪澤浦爲分野,淮山以東的江淮地區分爲淮東、淮西兩個大的區域。淮西包括廬州、東陽、壽州、濠州四府,淮山與桐柏山北麓的信陽府原屬中州郡,中州郡支離破碎之後,後隸於河南制置使,傳統上與南陽等地屬於豫南地區,由於戰事的需要,信陽府與淮河北部的渦陽地區,都劃入淮西轄內。

傳統的淮東地區包括淮安、海陵、維揚三府,維揚府也是後世所熟悉的揚州,既處於南北漕道的要衝位置,又由於兩淮鹽鐵司所在,成爲天下鹽商皆匯聚在此,富甲天下。

維揚府的鹽稅及田賦丁稅、市泊厘金,是朝廷財賦最重要的來源之一,故而無論林縛做多大的努力,都很難將維揚府劃入淮東的勢力範圍以內。

維揚府與濠州府隔着洪澤浦對角相望,說來有趣的,淮安府與東陽府也是隔着洪澤浦對角相望——如今維揚鹽商選擇支持董原,而東陽府明義上隸屬淮西轄制,但從來都跟淮東一個鼻孔裡出氣。

淮東加強對洪澤浦的控制,一是能加強與東陽府的聯絡,二是能削弱維揚府與淮西濠州府的聯絡。

洪澤浦地廣千里,淮河出入其間,與泗陽、泗州、濠州、石樑、金湖等縣接壤,分屬於淮安、濠州、東陽、維揚四府管轄。

此前各府管轄洪澤浦主要設關卡以轄進出洪澤浦的主要水道,淮安府方面在下淮口及白塘河口都設有巡檢司,管理出入洪澤浦的船舶。

洪澤浦除了是銜結東西南北的核心水道之外,本身也有極豐富的漁業資源,在淮泗大亂之間,在洪澤浦裡生存的漁戶數以十萬計。

洪澤浦內分佈有大小小的沙洲、湖島,原有大小三十餘座水寨、漁寨,沿岸居住的漁戶更多,諸府都設河泊所管轄,徵收漁課。

劉安兒起事,最初依仗的也就是洪澤浦水寨勢力,依仗那些給繁重漁課、漁稅盤剝得難以生存的漁戶,繼而發展成席捲中原的大禍。

淮泗戰事之後,洪澤浦的水寨勢力就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漁戶數量也是銳減,不過在林縛治淮東之後,下令減免淮安府所轄湖域的漁課,僅徵市稅,使得山陽、泗陽等地的漁業捕撈有所恢復。

高宗庭所說的兩點,在捍海堤建成之後,兩淮鹽場私鹽的外流,基本就在淮東的控制之下,只是暫時沒有收緊口袋罷了,但對洪澤浦的控制工作還剛剛起了頭,沒來得及深入下去。

林縛蹙眉思慮,又側頭問劉妙貞:“說起洪澤浦,大概沒有誰比淮陽軍將更熟悉,你能不能推薦幾名營將、哨將,放到白塘河巡檢司去!或者可以直接讓第三水營在白塘河口設一分營?”

宋佳在旁邊說道:“如今水寨勢力在洪澤浦裡有擡頭的趨勢,是打壓,還是扶持,使之順從官府的管轄,聽說淮安府還有些爭議,我覺得軍情司下面可以置一員指揮參軍專司其事……”

水寨勢力不容小窺,劉安兒就是借洪澤浦水寨勢力攪起掀天大禍,而太湖水寨勢力,一部由程益羣率領出海,一度成爲東海寇重要的補充勢力,一部聚爲白淖軍,奠定今時杭湖軍水軍的底子——所以淮安府對洪澤浦裡的水寨勢力極爲敏感,但另一方面漁戶結寨而居,又是千百年來難以更變的傳統。

宋佳說有爭議,其實淮安府方面是堅決要求打壓洪澤浦水寨勢力的擡頭,維揚、東陽、濠州三府也是這個意見,只是事情到了林縛這邊給扣了下來,還沒有處置。說起來,現在洪澤浦上擡頭的水寨勢力,跟淮陽軍也有些聯繫,又重新擡頭的許多水寨勢力本身就是給打散、打潰的流民軍將卒回鄉聚集而成。

這些人既不願再捲入戰事,逃回來還只能在洪澤浦裡謀求生計,又怕官府追究當年從賊的大罪,只能暫時抱居棲息在洪澤浦裡。

宋佳的意思,與其打壓,還不如給淮東控制利用。

洪澤浦歸四府分轄,各自有各自的管轄湖域,淮東這邊也無法直接將手伸到其他三府的管轄湖域去。說到底四府對洪澤浦的管轄都還流於淺表,能夠掌握浦裡的水寨勢力,實際就控制了洪澤浦。

“暫時這麼辦也成,合適的人選,還是從淮陽軍裡挑選……”林縛看向劉妙貞,說道。

劉妙貞點了點頭,她在林縛面前,倒沒有婚期將近的尷尬。

正入編爲淮陽鎮之後,原先給打散的將卒,就有意迴歸營伍,畢竟在洪澤浦裡討生計太艱苦了,但淮陽鎮當時只嫌人多,劉妙貞她們就一直沒有點頭,讓打散的將卒編入淮陽鎮。如今這麼安排,也不算對他們放手不管,總比任這些人淪成湖匪水寇給官兵鎮壓的好。

這些天,林縛一方面從淮東所轄諸軍抽選將官補入淮陽軍,一方面從淮陽軍提拔將領,擔任淮東所轄方方面面的職事,徐州戰事有功的將卒,也允許部分人退役,補爲地方吏員——方方面面促使淮陽徹底的融入淮東里來,也儘可能不讓淮陽軍將感覺會受到排擠、打壓。

淮泗流禍,使得洪澤浦周邊的府縣跟水寨勢力結怨甚深,這些年來對洪澤浦漁戶也是極盡打壓之能事。有些事情也是林縛難以控制的,這時候考慮任用淮陽軍將轄管洪澤浦,也是考慮平衡,畢竟洪澤浦千里方圓的漁業資源也要利用起來。

林縛又與高宗庭說道:“漁戶難管,水寨勢力不受官府控制,很多人沒有考慮過根本的原因——浦,即爲水之濱。水畔無堤,水勢春漲秋落,湖域不定,葛司虞測過白塘河口的浦地,春秋兩季的湖域變化有二十餘里,這還沒有將大澇之年算在裡面。漁戶岸上無地,不結寨而居,就無從適應漲漲落落的水情,就居無定所。待山陽大堤修成,漁戶在岸上落戶定居,就可以直接編入縣籍管轄,水寨問題就不成爲問題了……”

劉妙貞也是水寨出身,對洪澤浦感情極深,當年隨父舅起事,也是要爭一個安居樂業,仗越打越戰,也越打越迷茫,也越打越疲倦。

這邊議過事,高宗庭、葉君安等人告辭離去,宋佳喊住劉妙貞,說道:“小夫人說着吃過午飯,要去遊湖,劉姑娘也一起過去吧,便一起留下來吃飯吧。”

“好的。”劉妙貞應道。

雖然婚期還有月餘時間,但名份定下來,宋佳、蘇媚時常邀劉妙貞相聚,比以往接觸要親密得多。

“春風和煦,真是遊湖的好季節,聽上去讓人骨子裡起了懶意。”林縛伸着懶腰說道。

“大人可以答應午後要陪李衛去銅山視察春耕的,哪能讓遊湖事荒廢了?”宋佳說道,“李衛派人過來兩趟了,指不定趁着去銅山之前,還有事情跟你商量,你就先過去吧。”

“遊不成湖,我連一頓飯也撈不到?”林縛連聲叫屈,不得以派人去約李衛,想着趕緊去銅山縣,還能連夜趕來徐州來。

將林縛驅走,宋佳拖着劉妙貞往內宅走。

第21章 憂降第27間 羈縻之政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107章 海攻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44章 哀兵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28章 援助第99章 大勢第35章 鏖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七十八章 風雲漸涌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39章 用鹽破冰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7章 先手佈局第52章 兵臨營前第49章 轉攻爲守第69章 江門島第53章 君子不器第一百二十四章 婚宴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68章 天下未雨第67章 牙人難做第61章 特旨之危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49章 人心惶惶第115章 輕而易舉第133章 耐心第55章 伏兵多時第一百二十七章 駱陽湖水戰(一)第99章 進逼圍塞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2章 江寧風潮(2)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154章 渡河第42章 兵敗如山倒第32章 蝶翼之陣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29章 白石領兵第37章 飛轉直下第36章 舊瓶新酒第67章 牙人難做第43章 演射第60章 分贓擴軍第59章 援圍第十章 夜驚情第63章 子嗣第92章 雜魚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115章 襲城第20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訓之死(二)第19章 兵亂抵定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43章 左軍五營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134章 鴆酒第18章 巡政(一)第51章 窮寇不追第72章 山河倒旋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91章 大喜之日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45章 奢家獲捷第76章 嵊泗諸島第34章 河口秘情第9章 三沙灣第11章 降將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八十二章 夜勤病宅第68章 天下未雨第一百三十章 奇襲上林裡(一)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151章 騷亂第48章 營破第9章 修堤之謀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8章 郊迎(一)第64章 軍功賞爵第55章 浙北軍司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55章 伏兵多時第62章 林族利益第114章 逃離第113章 廷爭第97章 大軍集結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63章 子嗣第46章 錢莊第104章 兵力算法
第21章 憂降第27間 羈縻之政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107章 海攻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44章 哀兵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28章 援助第99章 大勢第35章 鏖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七十八章 風雲漸涌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39章 用鹽破冰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7章 先手佈局第52章 兵臨營前第49章 轉攻爲守第69章 江門島第53章 君子不器第一百二十四章 婚宴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68章 天下未雨第67章 牙人難做第61章 特旨之危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49章 人心惶惶第115章 輕而易舉第133章 耐心第55章 伏兵多時第一百二十七章 駱陽湖水戰(一)第99章 進逼圍塞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2章 江寧風潮(2)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154章 渡河第42章 兵敗如山倒第32章 蝶翼之陣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29章 白石領兵第37章 飛轉直下第36章 舊瓶新酒第67章 牙人難做第43章 演射第60章 分贓擴軍第59章 援圍第十章 夜驚情第63章 子嗣第92章 雜魚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115章 襲城第20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訓之死(二)第19章 兵亂抵定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43章 左軍五營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134章 鴆酒第18章 巡政(一)第51章 窮寇不追第72章 山河倒旋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91章 大喜之日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45章 奢家獲捷第76章 嵊泗諸島第34章 河口秘情第9章 三沙灣第11章 降將第一章 鄉野豪族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八十二章 夜勤病宅第68章 天下未雨第一百三十章 奇襲上林裡(一)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151章 騷亂第48章 營破第9章 修堤之謀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8章 郊迎(一)第64章 軍功賞爵第55章 浙北軍司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55章 伏兵多時第62章 林族利益第114章 逃離第113章 廷爭第97章 大軍集結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63章 子嗣第46章 錢莊第104章 兵力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