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津海登陸

四月二十六日,津海天氣陡然熱了起來,叫人記得這已是入夏時節。

從登州緊急給召來津海的范文瀾,雖有儒臣之稱,可此時的他樣子沒有半點儒雅,一路快馬,摔得鼻青臉腫,大腿內側也給磨得血肉淋漓,卵皮也都給磨破了,動一動就直叫痛,只能讓幾名扈衛輪流攙着,登上草木蒼翠的王登臺山。

葉濟多鏑的眼窩子深陷下去,臉頰削瘦,上脣留有短髭,下頷的胡茬子沒時間打理,亂糟糟的蓬生出來,十分的憔悴,有着精疲力竭的感覺。

范文瀾三天三夜都在馬背上顛簸而過,到葉濟多鏑跟前,幾乎沒有能站住腳,坐倒在草地上,伏在葉濟多鏑的膝前,哭訴道:“三王爺,津海不能守啊!守不住啊!”

葉濟多鏑冷眼看向幾乎癱倒在地上的范文瀾,擡起他的瘸腳踢去:“沒出息的慫貨!”終究是沒有用大力,他相信范文瀾、那赫雄祁的判斷,但是燕京諸王公大臣做出固守燕京的決定,他若是不率兵來援,他若是不在津海多撐十天半個月,大燕真就要亡國亡族了!

葉濟多鏑能明白范文瀾的苦心,但不能不厲言喝斥他,不然軍心動搖,這場仗就更沒法打了。

葉濟多鏑揮手,使左右扈衛退下,才伸手將范文瀾從草地上攙起來,壓着聲音說道:“這仗不打也得打啊!你我葬身此處,或許能叫燕京城裡的那些榆木腦子想明白一些事情……”

范文瀾擡頭看向葉濟多鏑,見他臉上有決絕之神情,孤悽的喟嘆一聲:登州水師的覆滅沒能叫燕京城裡的王公大臣清醒過來,皇上生死不知,棄都之議根本就沒有討論的餘地,更不要說實行了。

葉濟多鏑率兵馬援津海,能勝固然是好,若敗也能叫燕京城裡的王公大臣們都清醒過來——說到底,葉濟多鏑心裡也是不甘心、想放手一搏啊。

范文瀾掙扎着站起來,支撐着疲憊的身子,擡眼往東眺望。葉濟多鏑將手裡的單筒銅望鏡遞給范文瀾,他沒有見過淮東伏火弩齊射的情狀,雖得葉濟白石從漢陽緊急傳回的畫稿以及那赫雄祁多達百封的戰情傳函,葉濟多鏑對淮東伏火弩齊射之局面,還是缺乏直觀的印象,所以他才緊急着范文瀾從登州召來。

葉濟多鏑手裡的單筒望鏡,是在高麗戰場繳獲得海東行營軍的兩枚望鏡之一,將作司雖說仿製,卻一直沒有仿製出合意的東西來,葉濟多鏑只能將原件討回,以便更清楚的觀察戰場——戰爭的形態已經悄然轉變。

……二十一日,以兩艘護衛艦爲主力的淮東水師前哨艦隊就出現在津海外圍海域,強攻下津衛島,此時在津衛島外圍海域,已經聚集淮東近百艘戰船——近百艘戰船多是淮東水師傳統的快速帆船,僅有數艘護衛艦,那幾艘在登州外海出現的、一艘裝備上百架伏火弩的超級戰艦,沒有出現在視野之內。

或許駐泊在離海岸更遠的地方,或許還在渤海口,沒有殺進來……

津海乃燕京藩屏,駐有一部水軍,然而津海守將烏圖額繒未聽從那赫雄祁從登州、葉濟多鏑從濟南緊急傳來的“避戰內河”的警告,而在淮東水師前哨船隊進逼津海時,見打哨前的淮東軍船少兵寡,貿然出戰,決戰於津衛島海域。

編有三千卒、五十餘艘戰船的津海水師在出戰的當天,就給當時僅有四艘護衛炮艦隨行的淮東前哨船隊殲滅,近兩千六百餘卒葬身大海,而淮東軍僅損失了兩艘雙桅巡哨戰船。

“要防伏火弩,當挖深壕,上置排木,將卒埋身壕中,以避弩擊,當敵接近,從壕中蜂擁殺出,或能克之,”范文瀾知道葉濟多鏑心意已定,再者也深感不能說服燕京諸王公大臣棄都西逃,不管這仗會多艱難,會多悽慘,都要硬着頭皮去打,范文瀾只能掙扎起精神來,替葉濟多鏑謀劃戰事,“渦水河及潮白河,下口都要用沉船封死,在上游要多搭浮橋,以利騎兵快速進出戰場;但比起以上,更爲重要的,是要諸軍將卒都能明曉淮東伏火弩的性狀,不要萬不得已,不能衝擊淮東軍的伏火弩陣……”

葉濟多鏑悽然一笑,范文瀾說得輕鬆,淮東軍前哨船隊已經清除津海外圍海域的障礙,水師主力隨時會運送淮東軍步旅精銳而來,哪裡有多少時間給他從容部署?

再一個,從津海往西北行二百里平川就是燕京城,他們若不能利用騎兵在平原地區的優勢,予以堅截的攔截,如何阻擋淮東軍逼近燕京城下?

兩百里平川,給數條大河分割成條條塊塊,實際也無法給騎兵提供太多迂迴作戰的機會。

范文瀾見葉濟多鏑對他的話似乎也沒有聽進去,對即將到來的戰事更是悲觀,這情緒一時哽在心頭,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

儘管葉濟多鏑、范文瀾,還想多做一些補救的部署,但時間已經不再屬於他們。

在前哨船隊摸清楚津海外圍的情況之後,楊釋率第一、第二特混艦隊主力,於二十七日潛晨抵達津海外圍海域,即展開對津海城的炮擊。

津海城是在燕南戰事之後,舊城給燕胡摧毀,林縛在渦口寨的基礎上重建。

當時爲方便從江淮走海路運糧北上,以解燕京糧荒之危,津海城是海港、河港同建,港城、倉城同建;在津海戰事之後,燕胡奪得津海城,也只是在原先基礎之上進行修繕、加固,沒有遷址重建。

整個津海城給渦水河分爲南北兩片,津海城的東城牆,距離海港碼頭不足兩裡。

而當時爲了將數百萬石計的米糧從江淮運來,在津海駐泊轉運到燕京城去,津海港在當時可以說當世最大的駐泊海港,長近七八里的海港以及數座巨石累砌的棧橋碼頭、防波堤延伸入海水之中,可以供三千噸級以上的超大型帆船直接停靠。

此外,在渦水河口的內側,也有着當時規模最爲龐大的轉運河港,由於轉運河港過於龐大,一部分在津海城區之內,稱之爲內港,一部分在津海城外,稱之爲西港。

燕胡在奪得津海城之後,便將津海視爲自家的地盤,自然不會摧毀這些港口碼頭。雖然這些港口近年來都沒有派上什麼大用場,畢竟燕京不需要每年走海路運輸數以百萬石計的米糧,但不刻意的去摧毀,想要使其湮滅在時光之時,也非短短七八年時間能夠競功的……

登州水師覆滅的消息傳到津海,已經是十八日,當時也就那赫雄祁等人能稍爲深刻的認識到伏火弩的威脅,但無權直接命令津海守將毀掉港口。而燕京城的北燕王公大臣以及津海守軍將領,都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甚至在淮東水師前哨船隊趕來時,做出到外海迎擊的愚蠢決定,自然不會有摧毀港口及棧橋碼頭的決心跟果斷——實際上,局勢發展如此之快,就算津海守將有足夠的清醒識認,也沒有足夠寬裕的時間。

淮東水師的前哨船隊抵達津海後,不僅重創津海水師,還對津海城陸上守軍形成嚴重的牽制,使其在隨後短短五六天的時間裡,就算是想破壞其中一座棧橋碼頭也不可能。

除了完善的河海碼頭設施完備之外,從津海往燕京的水陸交通體系,也是異常的完備,遠遠好過從其他地區登陸作戰——這些都是當年爲了將數以百萬石計的米糧運往燕京所打下來的基礎。

在崇觀十年、十一年,都動用大量的人力物資,對渦水河、潮白河、衛河進行清淤整灘,是燕薊平原上少有能直接通航千石大船的三條主航動河道,從津海往燕京,分別有新城與舊城兩線馳道,體系要比別人完備得多。

這種種條件擺在眼前,即使知道燕虜在津海的防禦力量要明顯強過兩翼的滄州、昌黎,但軍部依舊堅定的選擇津海作爲突破口——這一點倒跟張協在燕京城裡所推測的無差。

以兩艘兩千噸級主力戰艦爲首,第一、第二特混艦隊分別負責從南北兩翼以夾擊之勢逼近津海港,將港口防壘裡的敵軍直接轟趕回城,鼓成大腹的運兵船,幾乎不受一點阻礙的,直接停靠到津海港碼頭的棧橋上,最先將登海鎮師第一旅李白石所部送上碼頭。

李白石所部在渦水河口稍北側登岸,一登岸即往南展開,在水師火炮的掩護下,強攻渦水河口的要點。

林縛、林續文早年主持築津海城,加了加強防禦能力,實際在渦水河兩岸修築了五座堅固的防壘,之後用城牆將五座防壘聯結起來,形成整體的津海城。

燕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強攻下津海城,雖然當時的津海城已經半廢,但燕胡也沒有打算這麼完善的防禦體系,又在原有的基礎進行加固,只是防禦重心從對內陸,轉向對外海。

從津海登陸的要衝,還是渦水河口。

渦水河口最初僅三百米寬,後拓寬後,也只有四百步,河口整飭,就算燕胡在河口鑿沉船隻封鎖,也容易清理。

而渦水河的水深,足以容納護衛艦進入,只要一寸一寸的往內側清理河道,護衛艦的炮火,就能一寸一寸的往津海腹地延伸。

津海城的防禦體系再嚴密,但也有着靠海過近的致命缺陷。不要說二十四斤級的重炮了,夾峙河口的南北兩壘甚至都處於護衛艦舷炮的打擊範圍之內,其中北壘是津海城的主壘,前身亦是當初晉中軍殘部峙守的渦口寨,在第一特混艦隊及登海鎮師第一旅戰弩營的炮火轟擊下,並沒能支撐太多的時間,城牆就大段的坍塌……

第62章 反擊第45章 典錢鋪第56章 態度第三章 七夫人顧盈袖(二)第92章 出戰第3章 江寧風潮(三)第25章 雲梯關第110章 援軍第56章 遷族第91章 難易有別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25章 海陵知府第115章 輕而易舉第166章 殺身滅族第15章 裂痕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108章 戰黃陂第83章 兵臨城下第77章 東海攻略第143章 分肥第3章 聯曹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41章 遼海崩潰第73章 聯兵方案第21章 憂降第37章 體用之議第16章 淮山棧道第九十四章 草堂微風第6章 虎面醜將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46章 柳暗花明第78章 虎毒食子第10章 浙南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55章 伏兵多時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3章 沒落王族第51章 五月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68章 鏖戰燕雀嶺第71章 俘將第12章 江寧心思第71章 俘將第31章 淮陽初雪第98章 意在鶴城第82章 議降第87章 試探第16章 獅子張口第118章 待援第17章 準備第27章 僧院屠戮第111章 鄉人治鄉第99章 江寧形勢第97章 大軍集結第80章 溪爲山徑第43章 多慮有失第101章 風起雲涌第32章 蝶翼之陣第8章 伏兵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47章 偷營第120章 主臣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54章 河西第95章 觀戰臺第11章 求死之道第133章 耐心第47章 網更密第124章 懸樑第128章 太后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158章 瘋虎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21章 斷糧第28章 牽連第3章 海塘說策第13章 七寸吐信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10章 西河驚變第50章 收六夫人第28章 話別離第一百三十九章 民生誰來計(一)第20章 拉攏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15章 抵達津海第74章 顧慮第43章 演射第47章 刺客第53章 約期良辰第31章 求援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4章 少女情懷第78章 回崇州第54章 殘敗第139章 借刀第33章 滲透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
第62章 反擊第45章 典錢鋪第56章 態度第三章 七夫人顧盈袖(二)第92章 出戰第3章 江寧風潮(三)第25章 雲梯關第110章 援軍第56章 遷族第91章 難易有別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25章 海陵知府第115章 輕而易舉第166章 殺身滅族第15章 裂痕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108章 戰黃陂第83章 兵臨城下第77章 東海攻略第143章 分肥第3章 聯曹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41章 遼海崩潰第73章 聯兵方案第21章 憂降第37章 體用之議第16章 淮山棧道第九十四章 草堂微風第6章 虎面醜將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46章 柳暗花明第78章 虎毒食子第10章 浙南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55章 伏兵多時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3章 沒落王族第51章 五月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68章 鏖戰燕雀嶺第71章 俘將第12章 江寧心思第71章 俘將第31章 淮陽初雪第98章 意在鶴城第82章 議降第87章 試探第16章 獅子張口第118章 待援第17章 準備第27章 僧院屠戮第111章 鄉人治鄉第99章 江寧形勢第97章 大軍集結第80章 溪爲山徑第43章 多慮有失第101章 風起雲涌第32章 蝶翼之陣第8章 伏兵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47章 偷營第120章 主臣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54章 河西第95章 觀戰臺第11章 求死之道第133章 耐心第47章 網更密第124章 懸樑第128章 太后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158章 瘋虎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21章 斷糧第28章 牽連第3章 海塘說策第13章 七寸吐信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10章 西河驚變第50章 收六夫人第28章 話別離第一百三十九章 民生誰來計(一)第20章 拉攏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15章 抵達津海第74章 顧慮第43章 演射第47章 刺客第53章 約期良辰第31章 求援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4章 少女情懷第78章 回崇州第54章 殘敗第139章 借刀第33章 滲透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